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核心素養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淺析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核心素養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淺析論文(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一

摘 要:

當全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周局長在2010年中山市信息技術學術年會上也説,金融海嘯中政府各個財政支出都要削減,但對信息技術的投入每年1000萬的投入這麼多年來從沒減少過,可見市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對我們信息技術教育以後的發展提供堅固的後盾。

關鍵字: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

中山市農村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備基本和市區國小一樣,但大多數學生的家裏還沒買電腦,而信息課一個星期才一節,平時只能靠在學校的課堂上進行練習,吸取的信息技術知識有限,與市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剛開始教學這一門課時,發現大多數學生不能記住上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或者出現“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現象。

【1】現在的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遠遠跟不上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作為一線的國小信息教學,我們更應該端正思想,轉變觀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呢?下面是我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個方法。

一、變幻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把書本上的東西變到桌面上來,讓學生感受到材料的真實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給三年級的小朋友上《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時,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解只知道有“電腦”這樣一種玩遊戲的機器,不能具體瞭解各個部位,我避開了複雜難懂的計算機結構,從家裏搬回兩台壞電腦,放在課桌上,首先把其中一台電腦主機全部分解,給小朋友逐一介紹了各個部分的名字,小朋友看到這一塊塊的電腦組件興致都來了,我讓他們一組一組同學出來觀看和觸摸,然後我拿出幾個小螺絲刀,分別請同學出來,把老師説到的電腦組件,通過觀看旁邊的主機把該組件裝回去。通過這樣的教學,小朋友不僅瞭解計算機的各個設備,而且掌握了計算機的連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們對計算機的神祕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互相協作,提高整體信息技術水平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敢嘗試操作與不敢嘗試操作、家裏有電腦與沒電腦之間就差距就很大了。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説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特別在我們農村國小,學生基礎差,往往老師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以前我是課堂巡視過程中逐一指導學生,但發現一節課下來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在聽了阮志遠老師的課之後,我知道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通過我的講通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必須要採取互相協作學習的方式,以好帶差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具體方法是上課時讓一些基礎好、學得快的同學去幫助那些不懂的同學,而老師在旁邊只提供必要的指導。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強調教的時候不能拿着鼠標幫同學做,只能用嘴和手指指導同學操作,這樣既要可以讓學得好的同學有事可做,給他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提高他們説的能力,又使基礎差的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樣還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健康的人格。

如在學習用WORD製作美麗的賀卡時,很多學生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都忘了,必須讓他們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一個個內容重新學,這樣一節課學得內容太多,而老師也不可能一個個詳細的再講一遍,老師只在每一個步驟時作一個簡單的講解,這時就要發揮互相協作的精神了。好的學生帶動另一部分學生,在整個互相協作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開心,對知識的掌握也輕鬆,改變了由老師一人説了算的教學方法。

三、自主探究,鞏固學習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證明:個體親自體驗的直接經驗比他人口頭傳授的間接經驗對個性的影響要深刻。

【2】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只有多練習,學生才會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我喜歡對某一個難掌握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看書本的操作來自主探究學習,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

如在六年級學習《活潑的網站》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方法,而是出示“生動活潑的網站”給學生看,然後通過自己看書自學和同學的幫助,一步步操作,最後把自己做好的動態效果展示給其他同學看。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如何把網站變得動起來,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

四、採用 “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3】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任務驅動”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的心理情緒。因此我們在設置任務驅動時要具體考慮怎樣組織學生進行任務的完成和小組協作的形式、怎樣根據教材將所學的知識點設計成有層次的、協作能力的多樣性任務。“任務驅動”的設計還要緊緊地聯繫學生的周圍實際生活,聯繫他們的學習,要體現任務的實踐性、趣味性、人文性。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色調不同的裝飾畫》時,我利用學生對魔術的喜愛,我創設了魔術學堂的場景,比試分為三個層次,成功闖過第一關的人成為魔術愛好者,成功闖過兩關的人成為魔術高手,成功闖過三關的人成為魔術大師。在這教學過程中大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玩闖關過程中真正得到了實惠,老師也輕鬆了不少。最後我把學生的畫用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出來,張貼在教室的牆報中,學生之間則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學習的目的。

五、合理評價,提高課堂效益

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的評價能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去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楊,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同學要隨時指導,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在廣播統一演示教學,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作業評價也是相當的重要,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我會展示學生中的一些好作品,讓同學和老師共同來進行有效的評價,讓學生在欣賞別人優秀作品的同時也注意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老師在評價時儘量做到揚長避短,讓多數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爭取下節課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習計算機的效率,學生的計算機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教學有模,但無定式,貴在得法。作為一名農村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共同的目的就是讓農村孩子能和市裏的孩子一樣學習好國小信息技術,培養好孩子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學習潛能,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J]:2009-5-22(第6期)。

[2]周利劍。國小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江西教育[J]:2004(第5期)。

[3]王英。科教論叢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六法。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二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理解潛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理解潛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樣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潛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潛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好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務必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因此,以下方法能夠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資料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我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最後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帶給了超多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能夠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資料,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持續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持續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但是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用心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能夠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狀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能夠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務必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務必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貼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貼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資料,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持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三

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狀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必須的經驗,在那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我

此刻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我就應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我,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我要有一桶水,才能簡單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簡單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用心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就應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資料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理解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用心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一樣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我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簡單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取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資料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能夠吃飯的信息,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簡單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能夠把理論課教得簡單,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應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能夠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簡單、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我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到達“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務必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