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析怎樣防止農村幼兒教育國小化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淺析怎樣防止農村幼兒教育國小化

淺析怎樣防止農村幼兒教育國小化

民樂縣新天鎮太平幼兒園    凡有新

當前,隨着第一、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鄉鎮中心幼兒園的逐步建立,農村學前教育陸續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率明顯提高。但受師資力量、保教水平、辦園條件、家長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幼兒園將國小辦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滲透或運用於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仍很嚴重,這無疑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

那麼怎樣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呢?

一、遵循幼兒教育規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通俗的講,就是在幼兒適當的年齡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有一個典型的實驗研究説明了這個道理。“哥哥從46周開始,每天接受10分鐘的爬梯訓練,到52周時,他能熟練爬上5級樓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時,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願意嘗試爬梯,但第54周之後當他再看到樓梯時,卻能一直爬到樓梯頂端,並且不用旁人幫助。”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雙胞胎爬梯實驗,其研究表明,對幼兒進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會事倍功半,而到適當的年齡進行適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規律。
    二、落實幼兒素質教育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以素質教育的幼兒教育理念作指導。“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學前兒童實行科學的養育與教育,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的教育。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領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導。如果不能推行素質教育的理念,幼兒教育必然偏離正確而科學的方向。

三、轉變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

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產生的又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幼兒園向幼兒家長的功利取向妥協的結果。為了迎合幼兒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等急功近利思想和社會對幼兒園不正確的評價觀,一些幼兒園不得不教幼兒認字,背詩,做算術題,記誦英語單詞,借鑑國小做法,紛紛打出各種特色班、實驗班的招牌。總之,趨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兒園放棄了正確的辦園理念,背棄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幼兒園應當認真學習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堅持公益性、服務性的辦園指導思想,堅持素質教育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幼兒教育脱離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國小化”。

四、迴歸幼兒教育本位

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重要的在於讓幼兒教育迴歸本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外在表現是偏離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擔了本身不應承擔的教育義務,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職責方面錯位。因而應當根據《規程》和《綱要》的要求迴歸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擺正智育與體育的位置,要讓體育迴歸首位;在教育任務和內容方面,要由“教學”迴歸“保教”,做到保教有機結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歸遊戲基本活動方式,不能再舉辦特色班、實驗班;在教育常規方面要回歸幼兒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過分強調秩序和紀律;在教育評價方面,要由統一定性定量的評價迴歸注重幼兒個性發展、身心協調發展的素質評價。總之,幼兒教育就應當做好教育幼兒的工作。

五、改善辦園條件和環境

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需要創造幼兒教育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當前農村幼兒教育“國小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在於一些幼兒園辦園條件差,設備、設施和相關的保教資源不能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條件。對此,幼兒園主管部門和舉辦者應當千方百計,多渠道籌集資金,按照辦園標準加快建設,以逐步達到規定的辦園條件。同時,幼兒園也要注意豐富、積累和創造園內、社會和幼兒家庭的教育資源,使辦園條件更趨完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通過“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六、加強保教隊伍建設

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要在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合格並逐步優良的幼兒保教隊伍的基礎上,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對知識技能內涵的認識,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幼兒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強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認知結構的變化,這就涉及到獲取知識應定位於過程還是結果。如果定位於結果,我們就會預設一大堆有待孩子接受的知識點和有待訓練的技能,並作為目標看重其達成與否。定位於過程,我們就會將這些知識僅僅作為載體,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維的,是如何接受這些知識的,目的是啟發孩子的智慧。具體地説,每個領域都會有一個與孩子智慧相關的核心要素,如健康的核心要素是自我保護能力;語言的核心要素是表達能力;社會的核心要素是交往能力;科學的核心要素是思維能力;藝術的核心要素是創造能力。只有定位於過程體驗的“教與學”,才能抓住這一核心要素,點燃起這一智慧的火花。例如,當我們定位於結果時,科學領域的學習,就會讓孩子去記住某種現象的特定事或知識點(一大堆事務的名稱和概念等),而定位於過程,就會抓住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這一核心要素,讓孩子在與客觀環境的相互作用的實施中,不斷探索和反覆體驗中去發現,至於從哪些實事中發現並不重要。過去我們總以為是我們教會了幼兒,因為幼兒能複述出我們要他記住的名稱,可以重複出我們演示給他們的實驗,卻忽略了孩子根本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的知識遷移。定位於結果,我們就會在藝術領域的學習中教孩子一些特定的技能和技巧(用琴法、畫技去模仿現成的作品)而定位於過程,則核心要素是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的熱情,這些特定的技能則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現方法。過去我們很得意我們的孩子能逼真的模仿畫畫,為孩子畫得非常像而高興,卻不曾認識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範畫,卻什麼也畫不出來,他們僅僅眼中有畫,而心中無畫。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和指導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幼兒教育健康發展,使幼兒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總之,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讓我們攜手共進,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還孩子一片童年的淨土、一方純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