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統編教材下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4W

把握統編教材特點  突圍作文教學困境

淺談統編教材下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淺談統編教材下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沂水縣許家湖鎮南堯國小    王桂為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教師重視不夠,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實踐體驗少,閲讀積累量小,導致學生寫作水平很難提高。統編教材習作具有編排立體化、題材生活化、指導具體化等特點,因此我們要立足農村國小實際,努力把握統編教材特點,突圍作文教學困境,培養寫作興趣,鼓勵閲讀積累,豐富見聞感受,進行多元評價,促進農村國小學生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統編教材  農村國小  作文教學  現狀調查   對策建議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多數學生的作文經常出現內容空洞、詞彙量少、缺乏素材等問題,一些教師對於作文課也不同程度存在犯愁心理,這已經是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統編教材習作具有編排立體化、題材生活化、指導具體化等特點,與之前教材相比更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作為農村國小語文教師,研究如何利用統編教材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農村國小學生習作水平的現狀

為全面瞭解農村國小習作水平現狀,筆者對我鎮五所農村國小和650名中高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國小學生作文中主要存在三大弊病:

(一)作文千篇一律,缺少真情實感。一篇好的作文應當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但是目前我們學生的作文中已經很少見到真情實感。往往是教師佈置作文題目以後,學生就會查看與題目相關的文章,進行稍加改動甚至照抄原文即可交付,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充滿空話套話假話。比如讓寫《我的老師》,學生的作文中就會出現一個共同的老師——敬業無私和藹可親,帶病工作堅持上課,或者曾經在課堂上揹着生病的“我”去醫院;寫媽媽就是天天為我做飯洗衣服不辭勞苦,自己卻捨不得吃穿;寫好人好事就是幫助老人過馬路、撿到人民幣上交老師等。千篇一律的作文太多,有自己結合實際生活創意的作文少之又少。

(二)作文語言成人化, 缺乏童趣。這次調查查閲許多學生的作文,通篇都是辭藻的堆砌,句式更是模仿痕跡嚴重,甚至是抄寫。同時發現,一些教師為了省時省力,在極力抹殺兒童的天性,讓學生以範文為例寫出“規範的”“合格的”作品,學生自始至終跟着老師的思路走,所寫的內容和思路都被老師事先設定,長期以來,學生的選材和結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填空式的作文。久而久之,兒童化的語言越來越少,學生在選材上失去了新穎性和創造性,也寫不出有兒童情趣的好作品。

(三)閉門造車,生編硬造。農村學生普遍閲讀量少,語言材料積累少。《新課程標準》規定: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閲讀量不少於一百萬字。這樣的標準對於農村學生可以説是天文數字。學生的生活空間小,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作業又多,留給學生閲讀的時間就很少。加上近幾年學校為確保學生安全,春遊、野炊等活動都取消了,學生根本就沒機會去了解和積累寫作素材。當面對有些陌生的作文題目時,學生只會咬着筆桿冥思苦想,生編硬造,寫出來的作文華而不實。

二、農村國小學生習作現狀原因分析

(一)教師層面

1.把握教材不夠

統編教材編排極具立體化,以三年級教材為例:單元習作每學期八次,撐起了習作學習的骨架。另外,教材設計了小練筆,三年級上、下冊各十次左右。小練筆多位於課後,也有部分位於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除了單元習作、小練筆,教科書中還有一些習作單項練習,內容涵蓋標點符號的用法、習作修改、語言積累等多個方面,是統編教材習作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園地“關注修改符號的使用”、第四單元語文園地“關注引號的用法”。統編教科書中習作單元、單元習作、小練筆、單項練習相互配合,形成一個訓練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網絡。

然而,面對這極具立體化編排特點的教材,一些教師不知如何去教,對於作文能力的培養與全方位訓練之間的內在聯繫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單元訓練中的作文時,才開始進行作文訓練,而這又僅僅侷限於“教師講解、讀範文——學生列提綱,打草稿——抄寫”的固定模式,把作文教學與其他全方位訓練脱離。教師沒有遵循作文教學的階段性、連續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所以收效甚微。

2.教學方法陳舊

以往各套教科書的習作指導偏於題材範圍的解説,對“如何寫”指導不足。針對這一點,統編教材對習作指導具體化,每次習作都力爭提供一定的寫法上的支持。有的是直接提供例文,更多的是進行寫作思路的指導。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一次習作“猜猜他是誰”,習作的重點是要寫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想?教材給出了一個例子,用泡泡的形式從外表、習慣、愛好、典型事例四個方面描述一個人,給學生思路上的啟發,同時提示寫的時候不必面面俱到,“選擇一兩點寫下來”就可以。教材的這個特點,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具體化。

但是,目前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指導方法仍然單一陳舊,總是講在前,以範文引路,讓學生模仿或是在學生缺少觀察、體驗的基礎上,籠統指導。更有甚者,為節省課時數,教師只是在課上簡單説明這次作文要求,讓學生在課外自由完成習作,完全忽略了指導這一環節。這樣學生的思維被定格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和範圍內,可想而知,學生寫出的作文必然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創新思維沒有得到發展。另外,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將閲讀與寫作割裂開來,學生不能學以致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習作能力的提高。

3.習作講評忽略

作文講評是對學生習作實踐、全面檢查分析的總結,尤其是國小生,大都喜歡聽講評,它是學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獲得老師的稱讚表揚,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對作文課講評不夠重視,常常是將批改後的習作直接發給學生了事,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有的教師因為班額較大,在沒有系統指導的基礎上,習作評改完全由學生完成,出現了亂改亂批的現象,學生的自改、互改能力得不到提高,缺少寫作的積極性。

(二)學生層面

1.缺乏習作興趣

在很多學生看來,習作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是為了完成任務或是為了考試。冥思苦想仍然達不到規定字數、自己想寫的老師不讓寫、覺得寫得不錯老師卻指出了一大堆毛病……這些都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2.缺乏生活積累

葉聖陶曾經説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寫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葉老的這段話形象地説明了作文與生活的聯繫。作文其實就是寫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統編教材在編制習作題目時十分注意貼近生活實際,不是來自學生經驗的題目,一律不要;習作題材覆蓋絕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一看這個題目就能喚醒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心”的效果。

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村學生參與的活動和社會實踐少,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少,加上現在農村勞作方式的改變,許多孩子缺少了相應的實踐體驗,學生能在課後留心觀察生活、注意積累素材的很少,所以在習作時常出現“不知寫什麼”的現象。

3.缺乏課外閲讀

受農村教學條件的影響,學生在校內缺少必要的課外讀物,加上部分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也不重視,造成一些學生沒有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學生的閲讀面和閲讀量得不到保證,積累的語言材料就相當匱乏。久而久之,學生語言表達少積澱,寫作時常常是有話寫不出或有話不會寫,遣詞造句問題百出,形成了語言匱乏、不能準確表達的現象。

三、改進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改變這個現狀就必須從教學理念及方法上進行根本的變革,建立一種全新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機制。要從農村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和需要出發,把握統編教材的特點,培養寫作興趣,鼓勵閲讀積累,豐富見聞感受,進行多元評價,通過多方面的結合,達到提高農村國小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1.把握教材,指導寫作方法

統編教材習作具有編排立體化、題材生活化、指導具體化等特點,教師需要認真把握。教材中關於寫作的訓練內容,以及其中的一些寫作題目和課文內容具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指導,在講解課文時,對課文的基本框架和選材角度以及結構佈局進行重點的講解,使學生能夠通過分析課文、學習課文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完課文之後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這樣就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海濱小城》等課文之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景物的寫作,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這兒真美》,讓學生分析課文中的景物寫作特點,瞭解它們的寫作角度和寫作思路,從而對於景物類的寫作能夠具有一定的瞭解,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景物的寫作練習。

2.開展活動,培養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去學習。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首先要及時瞭解學生的作文心理,消除學生的懼怕情緒,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把想説的話寫出來,寫清楚明白。這樣,學生會感覺作文並非深不可測。此外,教師還要開展多種趣味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文訓練,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遊戲,在遊戲後讓學生寫一寫遊戲過程、在遊戲中獲得的樂趣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寫便條、寫日記、寫信來豐富寫作形式,讓作文課變得異彩紛呈。同時,每週將優秀的文章在全班朗讀,評出“每週之星”,充分調動學生對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能大展拳腳,努力展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而快樂地進行寫作。

3.加強閲讀,積累寫作語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自古以來就是那些學問集大成者的必經之路。沒有大量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出好作文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豐富見聞、積累語言。只有不斷積累語言,才能在寫作時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目前,雖然農村國小課外讀物較少,但是有三類閲讀資源可以充分利用:一是教材,二是學校統一訂閲的學生報刊,三是近年來統一配置的學生圖書。教師可以將教材的好詞佳句予以梳理歸類,指導學生摘抄誦讀,可以將報刊、學生圖書在班內傳閲,並安排學生輪流值日推薦佳句名篇,全班誦讀。有了讀書積累的過程,有了分類整理的過程,學生在習作時就可以各取所需,用日常積累為自己的習作添磚加瓦。

4.體驗生活,提高寫作水平

陶行知先生説過:“生活即語文,生活即作文。”與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孩子的活動範圍廣,有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農村的原野風光、田間勞作、民間藝術、鄉土遊戲等都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農村景色,體驗農村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學生有了對生活的獨到發現,有了自己的深刻領悟,就能寫出原汁原味的文章來。

例如,我讓學生寫關於“春天景色”的作文,學生除了蒐羅一些課本上和課外書上的春景外,寫不出別的文字。我想,學生生活在春天這個季節,卻沒有真正走進春天裏。為此,我組織了一次春遊,帶着學生到校外的農田裏、樹林裏去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好了很多,其中還有不少生動描寫自己眼中春景的作品。這次作文教學,讓我真正體驗到“生活即語文,生活即作文”的真諦,也讓學生明白了生活就是學習語文最豐富的“課堂”。

5.多元評價,促進寫作發展

作文評價是促進作文能力提高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在新課標下,應當讓作文評價多元化。教師要重視習作講評,梳理學生在遣詞造句、表現手法、結構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佳作展示”“病文修改”“同學互賞”等環節,鼓勵進步,點撥方法,指導學生取長補短,實現習作的二次修改。要提倡互評互改,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這一環節,根據學生修改前後的習作,組織自我評價、小組評價。通過互評互改,學生的自身評判、修改、鑑賞能力會得到相應提高。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平台,組織各種展示活動,學生參與評獎。如創設班級小報、創建文學社團、參加競賽投稿等,定期進行集體展示,由學生推薦星級作品,並將優秀作品集結成冊。這樣,人人都能得到展示作品的機會,人人都能成為優秀作品的推薦者,學生會不斷感受到習作帶來的喜悦,獲得成就感、榮譽感,習作興趣和熱情得到充分激發。

總之,提高農村國小習作教學質量並非一日之功,我們應當站在新課程的角度,立足農村國小實際,努力把握統編教材特點,突圍作文教學困境,從資源開發、過程引導、評價等方面探尋農村國小習作教學之路,堅持不懈地努力,點點滴滴地引導,促進農村國小學生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劉仁增.葉聖陶談寫作[J].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7).

[3] 田春梅.淺析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學週刊,2016(32).

[4]周小平.從基礎提高國小作文[J].《新作文》雜誌社,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