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角度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藴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多角度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藴

多角度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藴

何立新克州二中

摘要: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闡述,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特徵、本質要求和戰略安排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依據,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維度深刻理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幫助學生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自覺,並且擔當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責任。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青年擔當

為了讓二十大精神更好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筆者結合高中新教材必修四的教學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培養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認同;樹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激發青年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政治熱情。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

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原創性科學概念,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這一科學概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概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時,包含“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系統深刻的論述,闡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本質要求,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理論。正如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是黨基於中國國情、基於中國社會發展規律提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基本原理物質與意識辯證關係的運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的體現。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就要沒有止境。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必將指導中國人民最終奪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勝利。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徵和本質要求

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它的特徵包括: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14億人口的國情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項方針政策首先面對也無法迴避的一個基本現實,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論法的具體運用。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難,也必然會產生更廣泛的世界性影響,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的市場經濟,它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這也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不僅僅是"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發展觀和聯繫觀看,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使得絕大多數地區解決了温飽問題。近十年來,經過接續奮鬥,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次的二十大報告中,又一次鮮明地提到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期到2035年中等收入羣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因此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是黨一以貫之的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黨一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物質文明建設中始終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社主義新時代,解決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在現代化進程中協調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思想。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尊重自然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關係原理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的現代建設要把高度的建設熱情與科學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絕不能走西方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錯路,而是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各項行動,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人類作出積極貢獻,走一條更加全面、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要求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既有現代化的共性,更有自己的個性,中國式的現化化必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基思·貝內特日前在倫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的現代化反映了世界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反映了中國的智慧、文明和歷史,也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歷史上,一些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建立在對他國剝削、壓迫和殖民的基礎上。中國的發展不是通過剝削他國,中國通過發展自己實現現代化,同時幫助他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依靠殖民侵略來實現的,未來也不會走稱霸擴張的道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堅持對外開放,與各國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為了人類未來、人民福祉,要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必須牢牢把握的原則

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告訴我們,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要全面看問題。但同時,又要注意區分主次,着重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點。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五大原則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離不開其他三個堅持,這體現全面性。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現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堅持黨的領導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徵。因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五個堅持中居於主導地位,在現代化建設中起決定作用,才能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匯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帶領人民應對和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奪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勝利。

《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沒有自身特殊利益”“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因此,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明品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的主體論和價值論。歷史唯物主義有一個根本性的命題: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在歷史主體論問題上的回答。人民羣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羣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實踐證明,堅持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是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必將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認為:把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事業發展成敗得失的價值標準。所以,在中國式現代推進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恪守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深刻認識到人民羣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恢宏力量。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切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必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規律。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抓住發展關涉的重大問題,如何形成發展的動力?關鍵一招仍要依靠深化改革開放。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在未來“兩步走”戰略目標實施中,由追求經濟發展的總量與速度向追求經濟發展的結構與質量的轉型,推動產業結構、科技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能源結構、貿易結構等轉型升級,這就需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以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水平開放為重要動力,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

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鬥爭性,同一是相對的,鬥爭是絕對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世界格局有新的調整,經濟全球化有新變數。國內國際存在各種風險與挑戰。由於每一矛盾的性質與狀況不盡相同,所以鬥爭的內容和形式也多種多樣。同新冠疫情鬥爭;同腐敗現象鬥爭;同逆全球化思潮鬥爭;同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鬥爭。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着鬥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鬥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黨不斷贏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報告在原有的“兩個務必”基礎上增加了“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

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兩步走”的戰略安排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的統一,是建立實現在“第一個百年奮鬥”基礎上,對“第二個百年目標”內涵的豐富。從歷史看,原來“三步走”戰略目標均提前順利完成,從現實看,儘管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多變,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穩定的,仍然能保持中高速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堅持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堅持科技興國,人才強化戰略,一定有把握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五、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青年擔當

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乾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中國式現代化為廣大青年創造價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舞台,青年只有積極投身於中國式現代的進程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培養拼搏精神和奮鬥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同時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百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回首百年,無論風雲變幻、滄海桑田,中國青年愛黨、愛國、愛人民的赤誠追求始終未改,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黨和人民奮鬥的忠貞初心始終未變,持續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貢獻力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正如二十大報告最後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二十大報告)

2.《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哲學意藴》2020.3.5雲嶺先鋒

3.《“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哲學意藴》河南財經政治大學副校長

4.《“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藴》長沙理工大學鄒興平

5.《讀懂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意藴》富平改革2022.10.12陝西

6.《偉大斗爭的哲學解讀》郝永平黃相懷2017.9.29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