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36K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精品多篇)

小班幼兒教學方案案例 篇一

活動目標

1、探索球的多種玩法。

2、培養幼兒大膽參與遊戲的情感,體驗遊戲的快樂。

3、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準確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自主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活動準備

紙球、金箍棒、繩子、呼啦圈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一)探討球的多種玩法

1、幼兒自主探索、嘗試球的玩法。教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玩法,並隨時給以指導

2、請幼兒展示自己與其他幼兒不同的玩法,讓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模仿。

3、剛才,寶寶們的玩法還真多,有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玩的,有藉助輔助材料來玩的,你們都很棒!請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再玩一次。

4、剛才,寶寶們都玩的很好,今天,唐老師和寶寶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趕小豬》。

(二)場地與遊戲介紹

1、請幼兒進入場地,安排幼兒站好位置。

2、教師講解場地:起點線前的拱門(相距2米)做“小豬的家”。

3、教師講解玩法:

4、提出遊戲要求:

(1)用輔助材料趕小豬。

(2)不能用小手碰球。

(3)誰先把小豬趕進家門的誰贏。

5、分組進行《趕小豬》比賽。

6、全體幼兒進行《趕小豬》比賽。

三、遊戲結束,放鬆運動,整理場地。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 篇二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綱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追求幼兒與教師保持一種自然和諧的互動關係。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追求活動的過程性。在活動中,幼兒的行動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個性化逐步凸現出來,幼兒的自我意識也愈來愈強。幼兒會從對事物的比較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的比較複雜的、深刻的理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經常引導幼兒分析事物,逐步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理其因果關係,推理出因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案例實錄]

一天中午,我打掃完衞生,站在英語擂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貼畫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雨雨小朋友的貼畫很特別,一張大大的貼畫被撕成了“四張小貼畫”貼在上面,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裏的趙老師和王老師。我們三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雨雨上完英語課怎麼説,(為了調動幼兒學英語的積極性,在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英語大擂台”,規定每得10個小貼畫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雨雨加上“一撕為四”的貼畫數正好是9張)。果不出我們所料,雨雨英語一下課,就拿着新發的小貼畫,非常興奮得説:“老師,我的貼畫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王老師走過來説:“好,我來看看。”還沒等王老師説完,站在我跟前的蘇琪娟小朋友大聲喊:“馬老師,雨雨把一張大貼畫撕成了四半,當四張貼畫用。”琪娟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雨,再看雨雨“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明明:“老師,雨雨這樣做不算數。”

哲哲:“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美美:“老師,應該把雨雨的貼畫撕了。”

牛牛:“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説:“雨琛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雨雨為什麼要把貼畫一分為四?”

明明:“她想得小紅旗。”

好好:“她想得獎品。”

羽羽:“她想得很多貼畫,但這樣做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晨曦:“她這是騙人的,不是真實的。”

興興:“雨雨不應該把貼畫撕成四半,因為撕成了四半那三張就不是她努力得來的。”

金金:“雨雨在撒謊。”

羽羽:“她把貼畫撕成了四半,這是在作弊。”

牛牛:“雨雨騙人,應該懲罰她。”

哲哲:“告訴外教老師,不能再發給她貼畫了。”

佳琳:“把這張貼畫撕掉。”

咴咴:“可以讓她站一小會兒。”

明睿:“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怎麼幫呢?”

成成:“雨雨,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撒謊。”

天宇:“上英語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多的貼畫。”

曉昱:“上課要積極舉手,聲音要響一些。”

瑞宇:“雨雨,你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濤濤:“雨雨,以後得了貼畫要珍惜,不要再撕了。”

劉劉:“雨雨,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毫豪:“雨雨,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雨雨小聲説:“能。”

師:“雨雨,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説説你的想法吧。”

雨雨:“我以後不了,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貼畫。”

聽完,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為雨雨鼓起了掌。

師小結:雨琛想得很多貼畫,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但她把一張大貼畫一分為四,當四張貼畫來用,這種獲得很多貼畫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貼畫,才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分析]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説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持。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貼畫“**”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 篇三

我們小二班共有幼兒35名,大部分的幼兒都來自外地,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對於與人交往的社會經驗不豐富,對於一些社會活動也不是很瞭解。而且這學期我們班將開展早期閲讀和英語教學的研究活動針對以上情況,制訂了以下活動計劃。

一、遊戲區域

語言區、美術區、手工區(泥工作坊)、娃娃家、小菜場、理髮店、玩具店、超市、銀行

二、遊戲準備、目標

語言區:提供給幼兒識字的卡片和英語圖片。

目的:1、激發幼兒學習英語和認識漢字的興趣。

2、能自己主動的學會一定數量的漢字。

3、會看到圖片説出漢字很英語單詞。

美術區:提供幼兒蠟筆和繪畫紙。

目的:1、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學會美術活動的一些技能。

3、能主動的進行美術活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手工區(泥工作坊):提供幼兒彩泥和泥工工具。

目的:1、激發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2、學會泥工活動的一些技巧和技能。

3、能有興趣的進行泥工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

娃娃家:提供幼兒娃娃、小傢俱、小炊具等

目的:1、引導幼兒學習觀察生活,在遊戲中發揮創造力、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和語言交往能力。

2、反映家庭的日常大亨貨內容,體驗爸爸、媽媽對娃娃親切關懷的感情。

小菜場:提供大小塑料筐、玩具蔬菜、水果、秤等。

目的:1、熟悉各種蔬菜和水果,並説出名稱及主要外形特點,豐富有關知識,激發幼兒玩遊戲的願望。

2、知道菜場是購買菜的地方,瞭解菜場中營業員的勞動情況;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和語言交往能力,激發幼兒學習做營業員的願望。

理髮店:提供幼兒玩具理髮工具、洗髮水等

目的:1、認識理髮員,瞭解理髮員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激發幼兒模仿理髮員理髮。

2、在遊戲中知道幼兒運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瞭解理髮工具及理髮過程。

玩具店:提供幼兒各種玩具。

目的: 1、讓幼兒瞭解各種玩具的特點和玩法。

2、在遊戲中扮演營業員和顧客的角色,發展幼兒的口語交往能力。

超市:提供幼兒各種飲料瓶包裝盒等

目的:1、認識超市,知道超市裏有食品、日用品等,瞭解營業員的主要工作任務,學習模仿營業員的勞動,逼真的扮演營業員和顧客等角色。

2、在角色交往中學習社會性行為,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襖户玩具及會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

銀行:提供幼兒銀行的牌子、玩具鈔票等。

目的:1、瞭解銀行的作用,產生初步的存儲概念。

2、鍛鍊幼兒初步的計算能力,培養幼兒做事仔細、專心的良好習慣。

小班幼兒教育案例 篇四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我在一幼兒園小班實習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發現我班有一四歲幼兒李廷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沒有朋友,常常脱離班級一個人活動。最明顯的是他極其好動,上課從不會集中精神,最多兩三分鐘注意力就會轉移,容易受身邊的事物所影響,窗外的腳步聲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並常伴有某種習慣性小動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摳鼻子等,做什麼事大都半途而廢,有頭無尾。而且他從來沒有守紀律的概念。還有點口吃,與老師小朋友語言交流有障礙。

我向原任老師詢問過他家庭的情況,他爸爸與媽媽是不同省份的結合,爸爸是來自外省,現任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本省,現做美容推銷工作,平時工作忙,對兒子的教育很少。

二、個案觀察記錄

發現該幼兒行為有異常以後,我懷疑他是否有多動症,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開始對他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兩週的觀察後,我發現有如下一些明顯性的行為:

1、上課

在上分享閲讀課時,小朋友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他則從不舉手,並且老是站起來,咬着手指頭,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遊離不定,又像關注某個東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麼也沒做,也不説一句話。其他小朋友在朗讀時他並沒有讀,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動作很不優雅,喜歡把一隻腿搭在旁邊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與旁邊的小朋友嬉戲,或是下位打擾其他小朋友,當老師指了一下他的頭以後他才停止嬉戲,但眼神還是沒有關注老師和黑板。他上課時的常見動作是用兩隻手撐着腿往前看。

2、課間操

做操時手腳都在不停的動,但沒有按照課間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且他總是顯得走不穩站不穩,搖搖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就一直望着飛機,不再做操,老師提醒他也完全沒有反應。其他小朋友雖然也被飛機吸引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沒有他那樣分散精力。

課間操做完,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合羣,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動室去了,他還痴痴的站在那裏,我提醒他也不走,後來還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邊小女孩的頭髮,習慣性地到處望來望去,飯粒經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沒有得到水就自己跑開了去倒了一杯水。

4、遊戲

他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做遊戲,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處望望,打擾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在窗前把玩具擺上去,這是不允許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靜的靠牆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時他從不會主動交過來,而且老師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後來不想玩了他就隨便亂放個地方跑了。

5、睡覺

他睡覺有個習慣,每次都要脱掉襪子,還喜歡玩襪子,老師怎麼一再強調想糾正都沒有辦法,最後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開始睡覺的時候都睡不着,老是在牀上翻來覆去,亂踢亂動,老師怎麼説都沒用。要起牀的時候他總是起不來,躺在牀上誰都叫不動。午睡起來別的小朋友都去吃點心了他還在牀上,大多時候他都是最後一個吃點心,而且總是懶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動

有天下午,我們進行了幾個活動後,老師突然發現李廷不見了,這時老師們都急了,都到處去找,找了很久,最後在活動場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裏找到了,原來他一個人在那裏玩玩具。後來我們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後一個起牀的,等我們都不在意的時候,他點心也沒有吃就一個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師們都急壞了,我們找他説的時候,他好象也是那種無所謂的樣子,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三、研究與分析

通過這些觀察記錄,我們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動症呢?這對我們來説實在是很難確定,因為這還需要通過心理測試、醫院診斷等,而因為我們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就只通過查資料瞭解多動症的基本症狀及從單方面的觀察來判斷。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我瞭解到兒童多動症是指兒童注意障礙和注意障礙伴有多動的一種病態行為。又稱為輕度腦功能失調(簡稱MBD)、注意缺損(簡稱ADD)、兒童行為問題等。對於多動症的界定範圍是指大腦無明顯病變,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的兒童。一般説來,孩子喜愛活動是生理上的特點,他們進行或參與的活動總是有動機、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剋制的。“多動症”患者不但多動,而且他們的“動”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出現的,很難自我剋制,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範圍,成為一種病態了。1991年美國報道患多動症兒童佔學齡兒童的3%一一5%,我國約佔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對這些兒童沒有及時的治療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問題。

從以上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該幼兒具有以下特點: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對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難,即使是對最感興趣的事。不僅上課不能注意聽講,做小動作,擾亂別人,即使是在看比較喜歡的動畫片時也不能聚精會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礙,這是多動症的主要表現之一。

2、小動作多,為手腳不停,讓其安靜下來難度較大。在多動症兒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類表現。

3、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舉止行為缺乏思考和判斷。意識不到到處亂跑的危險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還有語言障礙—-口吃,講話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該幼兒患有多動症。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 篇五

剛開學的一天,佳傑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他怎麼了,邊哭邊指着手説:““沈萬城咬我”,只見佳傑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佳傑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沈萬城打我,還搶積木”。但見沈萬城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沈萬城小朋友是個她聰明活潑,長相逗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麼總是事事依着他,使他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繫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繫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裏應該多培養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説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遊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展,如設計遊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發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後,唸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保持身體姿態不變,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儘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於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釐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

敢點”,並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遊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説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裏,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着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裏…··”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裏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濕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裏。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着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着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小班幼兒教學方案案例 篇六

一、指導思想

新的學期新的期望,新的學期新的挑戰。在經過中班一年的共同學習和生活後,我們一齊迎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終一年,我們在《綱要》的精神和《園務計劃》的引領下,根據本班實際情景以及家長的提議,經過討論我們擬定了本學期班務、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和方向,我們將供給多元整合的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開放的態度,陪伴幼兒一齊經歷這有意義的一學期。

二、班級情景分析

本班現有幼兒x名,男小朋友x名,女小朋友x名,其中新插班生x名。在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大部分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並能幫忙有困難的幼兒;我班幼兒的口頭表達本事較好,能清晰的表達自我的想法和意願;幼兒在自我服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自我的事情自我做,並能幫忙教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經過兩個月的暑期生活,許多幼兒的常規意識淡薄,活動時,許多幼兒沒有正確的坐姿,進取動腦舉手發言的幼兒不多,有的幼兒還要與同伴説悄悄話,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課間有追逐打鬧的現象。部分幼兒來園離園時不能主動的跟教師、同伴問好。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幼兒的一日活動各環節和各科教育教學中都有效滲透了相關教育。

三、班級工作目標

1、繼續抓好一日活動常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衞生習慣。構成有序的生活、學習、遊戲的氛圍。

2、加強一日教學活動。

3、圍繞本班子專題,做好户外體育活動。

4、環境創設,豐富主題牆資料。

5、確保幼兒安全,優化班級一日生活。

6、加強家園聯繫,做好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體現互動精神。

7、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繼續加強班級常規教育工作,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恆是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在瞭解本班幼兒實際情景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常規教育的具體目標與實施方案。

1、對幼兒的學習常規的培養,我們制定了“我們的約定”欄,有衞生要求方面、上課紀律方面、禮貌常規方面等四個板塊,幼兒進行評比。

2、對幼兒進餐常規的教育:讓幼兒一口飯、一口菜地進食,不剩飯菜、堅持清潔、餐後的清理和安靜活動,在吃飯時不東張西望、不講話。

3、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傾聽時,不能打斷別人説話,要等別人把話説完了,再發表自我的意見或看法。學會理解別人的意思,

4、培養幼兒的禮貌常規:來園、離園時看到教師能主動的打招呼或説再見。

(二)加強教學活動、豐富環境創設和區域資料

本學期,我們結合建構式教材和浙編教材開展一系列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主題教育。注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去探索,調動孩子各種感官參與,強調孩子在現實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過程,從中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愉快的探索活動中歡樂的收穫,經驗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運用。

小班幼兒教育案例 篇七

一、案例主題

小年齡幼兒間出現攻擊性行為比較常見,但像嚴勝駿小朋友一樣經常無理由攻擊別人,還屢改屢犯實為罕見。教師一方面運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引導他認識攻擊行為的危害性;一方面與家長緊密聯合,用講道理,物質獎勵等方式使他改正攻擊行為;再一方面用同伴間的友好關係轉移他攻擊別人的注意。一個半月下來,他的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

二、背景

新幼兒入園,老師最擔心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孩子之間發生攻擊性行為。嚴勝駿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屢屢用推、咬、打的方式無端欺負同伴,當老師指出他行為錯誤並要求他改正時,他當即表示改正,態度良好。然而不過多時,攻擊別人的行為再次上演。許多孩子都不願意和他坐在一起,更有的家長主動向老師提出要自己的孩子遠離嚴勝駿的請求。

三、事件發生的背景

事件一

晨間,早來園的幼兒在桌上自由玩插塑。和嚴勝俊同組的孩子這時有三個,大家都在玩小方塊積木。籮筐裏的積木方形的多,長條的少。於是大家都選長條的玩。一女孩剛取到一長條積木,嚴勝駿見狀立即去搶。女孩拽着積木不等送手,嚴勝竣早就快速低頭狠狠咬了對方的手。女孩“哇”的哭聲充滿了整間活動室。手指皮已咬破,可見很用力。

事件二

晨間談話,老師批評了幾名做操不認真的幼兒。話音剛落,嚴勝駿就衝到其中一名被批評的幼兒旁,揮動手臂用力打他,並嚴厲説道:“你怎麼不好好做操啦……”

事件三

一活動結束,幼兒三三兩兩進廁所小便。男廁的小便槽不算小,不過同時上廁的人較多,於是會有幾個人在旁等候。此時小便槽邊都是人,嚴勝駿也等在一邊。一幼兒解完小便,另一幼兒跟上,這時嚴勝駿突然猛推了另一幼兒,把位置留給了自己。那幼兒倒在地方,嚴勝駿瞧也不瞧。

事件四

幼兒排隊散步,跟着老師的速度邊走邊看。排在嚴勝駿前的一女孩走路有點慢,嚴勝駿毫不客氣地用腳踢那女孩,如同踢皮球。女孩流淚告狀,他竟理直氣壯地説:“誰叫你走的那麼慢!”

如以上發生的類同事件每天無數次。有的幼兒忍氣吞聲,有的幼兒則以牙還牙。一次次批評,他一次次低頭謙虛思過。頭痛的是,不出幾分鐘,又有新案再發。

四、事件中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認真分析他的所作所為,造成他強烈的攻擊行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多次看見嚴勝駿發脾氣歐打教養他的奶奶,而奶奶只是一味得説:“告訴你爸爸去,告訴你爸爸去。”臉上卻是笑。可見在奶奶面前他是大王。在奶奶面前可以為所欲為,勢必影響了他面對班級幼兒的時候也同樣為所欲為,自我中心意識強烈。

二、爸爸工作忙碌,極少和他呆在一起。最多的父子碰面時間可能就是奶奶報告嚴勝駿的行為問題,爸爸一貫堅持用棍子教育。這樣長期以來在嚴勝駿的心裏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攻擊就是教育。

三、未入園前,嚴勝駿與其他孩子接觸甚少,全部生活幾乎只與奶奶在一起。奶奶樣樣依着他性子,他也就沒有機會學習同伴間該如何交往,也就不用學習什麼是分享什麼是謙讓,道德意識薄弱。

由此再來看發生在幼兒園的事件,都和以上三個原因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隻要處理好了以上三個原因,他的攻擊性行為也就會自動消失了。

首先,我們和嚴勝駿的奶奶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指出教養孩子應從事情的性質看問題,不能由着孩子任性,該寬容的時候需要寬容,該嚴格的時候就要嚴格,區分寵與愛的關係。我們列舉了由於嚴勝駿自我中心意識強烈造成許多孩子被欺負的事例,奶奶恍然大悟。

其次,我們聯繫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向他爸爸報告了嚴勝駿喜歡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想。棍棒下教養的孩子只會變得更倔強,身心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會學着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試用説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多點鼓勵,哪怕物質上的,都比棍棒強。他的爸爸不好意思,説以後一定改一定改。

最後,在幼兒園我們經常用故事告訴孩子學會友好相處,用故事使孩子明白同伴間相處要懂得謙讓。找嚴勝駿個別談話,肯定他積極向上的心態,否定他不正確的處理方式。並教他放棄用攻擊的行為,學會用語言解決問題。同時,開展有趣的集體遊戲,活動中,使其感受同伴相處的快樂。小事件一天天少起來,我們為他加油,也加重了批評的語氣。

五、評論與反思

看如今的孩子,從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養育環境。是父母自帶的孩子明理,動手能力強,但驕氣。隔帶教養的孩子乖順但自我中心。全全都關懷的孩子知識面廣不過很能變,讓人不知道啥時聽話啥時不聽話。

嚴勝駿的例子其實是個典型,通過他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眾多小年齡幼兒身上的攻擊性行為的導火線是什麼。家庭的教養方式很關鍵。尤其是新入園的孩子,出現的種種問題大致上都和家庭有關。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慎重。當看見孩子出現問題不能很快改正時,不能姑且養息或者嚴厲指責。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出現,問題持續的長度和強度,就要看運用的方法是否合適。需要仔細觀察孩子行為,找準問題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開展教育,以説理為主,用積極的鼓勵幫助孩子慢慢改正錯誤。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決。老師有心,家庭有心,就沒有不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