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圓的認識及圓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提示:

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瞭解圓的特徵、掌握用圓規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瞭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單元主題圖呈現的學生所熟悉的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情景圖,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感受到圓、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一方面要激發學生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體會到本單元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例1呈現有圓的物體,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徵抽象出圓的平面圖形。通過圓規的自我介紹,讓學生掌握畫圓的方法,並歸納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一種平面圖形”。

例2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

發現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特徵。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在眾多所畫圖形中較為準確地辨認出圓。有一定的研究圖形特點的方法積累(如: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這些方法可以為課堂中學生研究圓的特點有一定啟發。同時,學生能夠體會到圓廣泛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並能舉出生活中圓的例子。但不能很準確地對於生活中圓的例子進行準確性描述。舉例説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圓,學生回答:筆筒、膠條……不能正確認識到這個物體上的某個面是圓形的。但對於讓學生做到真正深入認識圓是由之上的若干個點連接而成,以及在學生頭腦中充分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還是比較困難的。

同時,六年級的學生對圓規都有一定的瞭解(平時買作圖工具時都是成套的,包含圓規),一般都有畫圓的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物品或圓規畫圓,會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過程能力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與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準備兩張白紙、一個圓片。

學具準備:

圓規、圓形物體、直尺。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欣賞單元主題圖,激趣引入。)

1.觀察主題圖。

提問:同學們,在我們美麗的學校內有一個水池,你們觀察過嗎?池內的魚兒美麗,水面平靜。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平靜的水面上投進一塊石子後,水面盪開的波紋,應該是一個近似的什麼形狀?請用動作説明。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表面的形狀與圓有關。根據你們的經驗,能舉個例子嗎?

2.揭題:看來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今天這節課就學習“圓”。

3.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其實圓也和學過的這些圖形一樣也是一個平面圖形,但是和這些圖形又有不同之處,你發現了嗎?(圓是由曲線圍成的一種平面圖形) (注意:①學生自帶的圓形物體可以讓學生用手指一指;②在指物體時,要明確指的是哪一個面;③不能把球誤認為圓。)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感知圓來源於生活,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感受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圓規畫圓。

(投影展示例1圖中圓形物品)

教師: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物品,它們是什麼形狀?

預設:(生:圓形。)

教師: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是圓!”。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畫一個標準的圓嗎?(指向明確用工具畫圓,並請學生嘗試畫圓)

學生獨立用畫圓,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圓。(由於是第一次畫圓,學生畫的可能不規範)

教師可以提問,請你介紹一下你用的是什麼工具,是怎麼畫圓的?

學生回答用圓規畫圓。

此時教師可演示怎樣使用圓規正確的畫圓。(強調不能用手握住圓規的兩腳來畫圓)

然後跟着要求同學們用圓規再畫一個標準的圓。

學生獨立畫完之後,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圓,指明學生説畫法。

預設:我用圓規畫圓,我把圓規的一個腳固定在一個點上,另一個腳繞這個點旋轉1圈,就畫出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體會用圓規畫圓的步驟,明白到圓的大小與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有關,用圓規畫圓很方便。】

2.認識圓。

(1)提問:觀察對比上面所畫的兩個圓,是不是一樣的?(預設:不一樣)

哪些地方不一樣?(預設:大小、位置)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不一樣呢?

圓的位置不一樣,是因為固定點的位置不同,其實,我們把在圓中心的這一固定點叫做圓心。畫圓時,固定的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圓心到圓上任一點的線段是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與圓上的線段是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圓規畫圓的體會,介紹圓心、半徑,明確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這樣學生初步感知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

(2)強化認識半徑。

教師:剛才同學們畫的圓都比較好,我們還認識了半徑?那現在大家就在你剛才畫的圓中畫出這個圓的半徑來,畫得越多越好。

教師可以提問:想一想,圓有多少條半徑? 能畫完嗎?

預設:在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畫不完。

提問:你是怎樣觀察得出在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的?

預設:因為半徑是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這樣的線段有無數條。

教師:那麼半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呀?是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展示動畫從圓心到圓上的一條線段,齊讀) 由於圓周上有無數個點,所以半徑就有無數條。

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畫出這無數條半徑的代表,你認為畫幾條合適。(預設:1條,因為所有半徑都相等。)

質疑,請學生説理由:直尺量;或用圓紙對摺。

説明半徑的特徵並板書:在同一圓內,半徑有無數條,並且長度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通過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及在小組裏相互交流、討論,獲得圓的特徵之一。不僅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強化認識圓的直徑。

①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沒有像這樣比較特殊的線段能決定圓的大小。(預設:直徑)

教師:指明學生到黑板上畫出來,並提問畫時要注意什麼?(預設:過圓心,兩端在圓上)其實直徑就是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②請學生在自己畫的圓內畫出直徑的代表。畫得越多越好。

③揭示直徑的特徵:在同一圓內,直徑有無數條,並且長度都相等。

④引出半徑和直徑的關係,或動手驗證;直尺量;或用圓紙對摺。

通過對摺等活動,得出:圓是軸對稱圖形,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通過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及在小組裏相互交流、討論,獲得圓的特徵之一。不僅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4)揭示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d=2r, r=1

/

2d。這個關係的前提是什麼?(預設:同一圓內)

為什麼要加這個前提,不要行嗎?

學生討論後彙報。

師生共同小結:在同圓或等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直徑等於半徑的2倍。

三、鞏固新知

1.練習三第1題: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並量出長度。

2.完成第13頁課堂活動第1題。

第1題(1):畫幾個圓心在同一點而半徑不相等的圓;畫幾個圓心不在同一點而半徑相等的圓。

畫完第一問之後,教師可提問:圓心在同一點上,為什麼有的圓大,有的圓小?

(預設:因為半徑不一樣,半徑越大,圓就越大)由此得出:圓的大小是由半徑決定的。

第2問畫完後,教師可以提問:這幾個圓的大小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圓在這裏,有的圓在那裏呢?(預設:因為圓心的位置不一樣)由此得出:圓的位置是由圓心決定的。

第1題(2):學生獨立畫半徑為2.5釐米的圓,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小組內交流。

3.獨立完成教材13頁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讓學生對圓的特徵進一步理解,對於圓的特徵更加熟悉,對所學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

四、達標反饋

1.説一説圓中什麼樣的線段是半徑、什麼樣的線段是直徑?

2.判斷題。

(1)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 )

(2)從圓心到圓上的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

(3)畫一個直徑為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是4釐米。 ( )

(4)直徑是3釐米的圓比半徑是2釐米的圓大。 ( )

3.填一填。

(1)一個邊長8釐米的正方形裏,畫一個的圓,這個圓的直徑是()釐米,半徑是( )釐米。

(2)在一個長6分米、寬4分米的長方形裏,畫一個的圓,這個圓的半徑是( )分米。

4.盒子裏剛好放下三個罐頭,每個罐頭的半徑為3釐米,盒子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圓有哪些認識?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談自己的收穫,暢所欲言。

教師: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把“圓”再次迴歸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深化學生對圓的特徵的認識,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強調數學與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更是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向生活。】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0~51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溝通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繫的。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於比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的關係等。

2.你能直接説出700÷25的商嗎?

(1)你是怎麼想的?

(2)依據是什麼?

3.你還記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嗎?舉例説明。

?設計意圖】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於是此環節意在通過複習、回憶讓學生溝通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重現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為類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質埋下伏筆。同時,還有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感受知識之間存在着緊密的內在聯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1.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着極其密切的聯繫,而除法具有商不變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會有怎樣的規律或性質?

預設:比的基本性質。

2.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預設: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3.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設計意圖】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驗證比的基本性質

師: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於它自己的規律性質,那麼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並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

1.教師説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①每個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依次交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説明,然後由組內同學再次進行討論研究。

③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2.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台上進行講解)。

預設:根據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進行驗證;根據比值驗證。

3.全班驗證。

16:20=(16○□):(20○□)。

4.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麼?

(1)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説明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5.質疑辨析,深化認識。

?設計意圖】基於猜想的學習必定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交流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用途嗎?什麼是最簡分數?

今天我們發現的比的基本性質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簡比,進而得到一個最簡整數比。

(一)理解最簡整數比的含義。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後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並簡述理由。

3:4;18:12;19:10;;0.75:2。

(二)初步應用。

1.化簡前項、後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1)

學生獨立嘗試,化簡後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預設:除以公因數和逐步除以公因數兩種方法,但重點強調除以公因數的方法。

2.化簡前項、後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

師:對於前項、後項是整數的比,我們只要除以它們的公因數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這兩個比不是最簡整數比,你們能自己找到化簡的方法嗎?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找到化簡的方法。

學生研究寫出具體過程,總結方法,並選代表展示彙報。教師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掌握一般方法。

預設:含有分數和小數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數比,再進行化簡。有分數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有小數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之後,再進行化簡。

3.歸納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總結出了將各類比化為最簡整數比的方法。化簡時,如果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可以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遇到小數時先轉化成整數,再進行化簡;遇到分數時,可以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4.方法補充,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化簡比?(求比值)

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麼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數。

5.嘗試練習。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出示教材第51頁“做一做”)。

32:16;48:40;0.15:0.3;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學、獨立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簡比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教材第53頁第4題。

把下列各比化成後項是100的比。

(1)學校種植樹苗,成活的棵數與種植總棵數的比是49:50。

(2)要配製一種藥水,藥劑的質量與藥水總質量的比是0.12:1。

(3)某企業去年實際產值與計劃產值的比是275萬:250萬。

2.教材第53頁第6題。

(二)拓展練習(ppt課件出示)

學生口答完成。

1.2:3這個比中,前項增加12,要使比值不變,後項應該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數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練習的編排應體現從易到難的層次性。第1題是針對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練習,同時也為後續百分數的學習埋下伏筆。第2題訓練單位不同的兩個數量的比的化簡方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拓展練習不僅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很好地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這類題型也是分數應用題、比例應用題的基礎訓練,也為以後分數應用題和比例應用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 培養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 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着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着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願這一節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二、知識新授與應用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圖2:看着黑點身體前後移動。

讓學生跟着要求做,然後説一説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於會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三、回顧小結:

學生談收穫。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着眼,提出了參與、探究、蒐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裏,老師能善於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侷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麼,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後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元硬幣、直尺、捲尺、系線的小球、計算器、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一起探討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媒體顯示:唐老鴨與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鴨沿着正方形路線跑,米老鼠沿着圓形路線跑。

2、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唐老鴨、米老鼠所跑的跑線,討論、回答問題。

(1)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叫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係)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板書:圓的周長)

3、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些什麼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

梳理篩選形成學習目標:①什麼叫做圓的周長?②怎樣測量圓的周長?③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有什麼關係?④圓的周長怎樣計算?⑤圓的周長計算有什麼用處?

[設想: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瞭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實際感知圓的周長。

讓學生拿出各自圓片學具,邊摸邊説圓的周長;同桌之間相互邊指邊説。

2、明確圓周長的意義。

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概括什麼叫做圓的周長。(媒體顯示一個圓,並閃動圓的周長)

(1)圓的周長是一條什麼線?

(2)這條曲線的長就是什麼的長?

(3)什麼叫做圓的周長?

學生討論互補,概括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顯示字幕)

[設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週的長度,再動口説一説培養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對圓周長有了較強的感性認識後,體驗及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運用比解決問題。(教材第54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發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難點: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比的意義是什麼?

引導學生回顧比是什麼。

2、一盒糖果有50顆,平均分給甲、乙兩人,甲、乙兩人各得多少顆糖果?他們所得糖果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

點名學生回答,回顧平均分的特點。

3、引出新課。

師:這是一道平均分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問題運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時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54頁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係。

【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1)(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

體會負數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説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麼?0℃代表什麼意思?-3℃和3℃各代表什麼意思?)

引出課題並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1)

【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

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温嗎?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5)瞭解了北京的氣温,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温,它與上海氣温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寫出來,並讀一讀。

(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