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音樂説課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W

高中音樂説課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高中音樂鑑賞説課稿 篇一

第一課時

[基本思路]:

本單元的學習,既是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出發點,也是他們最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歸宿點,是音樂鑑賞教學活動的"綱"。這個時代的學生們,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組合,一開始就發自內心地喜歡聽教材內容的人不多。雖然第一節內容較多,但由於師生是第一次見面,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這些內容又上必要的。為此第一節我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

[課題]:

學會聆聽

[教學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

一、學習導言、格言、散文。

二、認識音樂基本要素、音樂形式要素。

三、鑑賞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學目標]:

一、通過《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

二、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學重點]:

一、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通過鑑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教學難點]:

認識音樂形式要素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相互認識

1、教師告訴學生自己姓名

2、瞭解學生音樂基礎情況

3教育學生應該多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二、導入:談話導入

問: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

(一)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

1、集體讀導言

2、語言科代表解釋孔子格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教師補充。"興於詩",人的修養從學詩歌開始;"立於禮",自立從學禮儀開始;"成於樂",完美人生從音樂開始。

4、音樂科代表朗誦散文。

師:追求高質量生活情趣的人,應該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鑑賞。

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為一位能聽懂音樂的人呢?(對音樂的感悟以及表現和創造都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大家有那麼多的知識積累,如果學習一些音樂鑑賞知識,學會聆聽,我們就會成為聽懂音樂的人,從而豐富我們的生活情趣,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激發學習鑑賞音樂的興趣,找學習動力。刺激學習方向。

(二)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

1、學生閲讀教材第8頁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師生回憶所學知識:

音樂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長短、強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

"音樂語言"是憑藉音樂的形式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手段。

3、依據教材上所示例運用講授法着重講解節奏、力度和速度。

節奏: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見教材第八頁)

力度:音樂中音量的強弱程度。

速度: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為今後學習鑑賞音樂奠定知識基礎

四、鑑賞《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聽《草原牧歌》(完整聆聽)

提問:

1、有哪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討論後小結出:節奏……)

2、獨奏樂器是什麼?(琵琶)講"琵琶協奏曲"

3、音樂情緒怎樣?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富有生機和朝氣、天真、活潑;聯想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

(四)對比、聆聽《草原放牧》第一主題音樂和第二主題音樂

1、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

師:給節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樂音,加上力度、速度的變化,按一定的關係連接起來就為我們塑造了生動的畫面,帶來了美感。

2、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

3、介紹幾個蒙古舞蹈動作(或觀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壓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音樂,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提、壓腕動作。

感受音樂形式要素節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調式等要素的藝術功效,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

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為主的補充和評價,並做好記錄,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

通過作題,學生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鑑賞音樂的信心

第一節音樂與人生

第二課時

[課題]:

學會聆聽音樂與人生第二課時

[教學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

一、《第六(悲愴)交響曲》

二、《長江之歌》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認識和熟悉音樂的形式要素。

二、聆聽《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通過與《草原放牧》的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這兩部作品中所發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三、聽賞《長江之歌》,探究音樂的各形式要素在這首作品中發揮的藝術功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這兩部作品中所發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教學難點]:

分析、探究音樂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回顧第一課內容,轉入本課教學

1、課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樂。

2、上課後提問剛才播放的樂曲的名字是什麼?樂曲體現了什麼樣的情緒特點?讓學生回答。

3、提問法複習音樂的形式要素。

通過"温故而知新"達到知識系統化的掌握,為下面將要學習的內容做一個鋪墊。

新課

《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用"講授法"簡介作者、背景。

2、用"視唱法"熟記主部主題。

3、完整地欣賞作品

(1)提出問題:A樂曲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B聽了音樂後能讓你聯想到些什麼?

(2)欣賞音樂,並將音響與解説有機結合。

1、有利於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2、主題是交響樂的靈魂,是樂曲發展的基礎,熟記主題可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時,又培養了音樂的記憶力。

3、欣賞中依據教材分析,做適當提示,促使完成音樂語言在內心的釋讀。

對比聽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聽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音樂片段),讓學生比較兩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的第一主題,畫出旋律線,與《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進行比較,感受兩段音樂不同的旋律特點。(《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的旋律線上節課已一畫過。)

3、標出《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第一、二主題的節奏,拍擊節奏,與《草原放牧》的節奏進行比較,體驗兩段音樂不同的節奏特點。

4、復聽樂曲的第一部分,並讓學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題。

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認識音樂的形式要素在表達音樂情感時發揮的重要作用。

《長江之歌》

1、教師安排學生自己閲讀教科書中關於作品介紹。

2、讓學生誦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

3、作品欣賞

(1)完整地欣賞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

(2)學唱歌曲的第一樂段,引導學生説出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

(3)復聽歌曲

聽前提出問題: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麼特點?

B、歌曲的結構是怎樣的?

鼓勵學生跟錄音一起唱

一、1、2有利於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二、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樂曲,提高學生鑑賞音樂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與探究的1,3,5題

拓展與探究部分的1,3兩題,讓學生自己把課上分析、討論的結果填入書上相應的表格裏。

拓展與探究部分的第五題,採用提問的形式完成。學生回答後老師再做適當的補充。

音樂教師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愉快的勞動》這一單元,包括歌表演《種玉米》、《不再麻煩好媽媽》,和聆聽曲目《勞動歌》、《海娃的歌》四個以勞動為主題的教學內容。本課欣賞曲目《勞動歌》是美國動畫片《白雪公主》中的插曲,為A大調,2/4拍,三段體,情調活潑。歌曲《種玉米》是一首堅定有力、充滿熱情的勞動歌曲,為2∕4拍,G大調,歌曲一開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產生了果斷、帶有號召性的旋律,旋律突出運用了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使得音調更為堅定、有力。

二、説學情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為此,我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因為這樣的教學最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所以,我為這一節綜合性的音樂課確定了一首歌曲和一首欣賞曲目作為教學內容,即:初聽歌曲《勞動歌》和演唱歌曲《種玉米》。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課標要求及單元目標的分析,結合教材分析和對教學對象的認知能力、身心發展等因素的認識掌握,我為這一節針對二年級學生的、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擬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培養和激發對勞動的熱愛,體驗合作創造的快樂。

2、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自信地演唱歌曲並在音樂活動中加強對應音樂節奏的感受。

3、附點音符及兩拍長音的準確演唱。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

1、要有內在的力度,藴含着力量。

2、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特別是連續兩個附點音符。

五、説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它由四大環節構成:

第一環節: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

1、播放《勞動最光榮》,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經過常規的組織教學後,初聽歌曲《勞動歌》,並提問:這首歌曲講了什麼樣的故事?(七個小矮人在礦井勞動的故事)它的情緒如何?(活潑歡快)接着由此故事來提問:他們愉快的勞動情景感動了印度尼西亞的一羣小朋友,他們用甜美的歌聲召喚我們也一起來勞動呢!仔細聽,讓我們都做哪些勞動?

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初聽與本課相關的歌曲來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運用了律動教學法和欣賞法來導入。通過律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教學任務完成較好。

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後,迅速過渡到本節課的下一個教學內容,帶着問題聆聽歌曲《種玉米》。

問題有如:

1、這首歌曲都讓我們做些什麼勞動啊?(除草、施肥、撒種、澆水、);

2、試着給歌曲起個名字。(出示課題)

3、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四二拍)

4、情緒是優美抒情的還是歡快活潑的?

根據學生的討論,老師適時的提示,使學生明白:這首歌種讓我們除草、施肥、撒種、澆水,可以給歌曲取名種玉米,這首歌曲是四二拍子,情緒是活潑歡快的。

這一環節中的欣賞過程,我沒有運用圖片、錄像等其它形式來提示、幫助學生們感受、理解音樂,因為我認為:音樂藝術應該運用音樂來體驗與表達,理解音樂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地聆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

經過了前兩輪環節的鋪墊,終於到了本節課的“學唱歌曲”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主要運用:以難點節奏為切入口,教學、學生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手法,教學生演唱歌曲、表現情感,具體過程是:(重點説:教唱的過程及對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手段)

1、解決難點;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o

小聲跟着老師琴聲有感情地讀歌詞。拍手打擊節奏。

2、重聽錄音範唱,思考:

想讓玉米有個好收成都要經過哪一些的勞動。

3、請説説種玉米的基本過程,同時,師出示書中歌詞。

(1) x x x x|x x x |x x| x —

校園地裏播種上 金 玉 米

(2)x x x x|x x x |x x| x —

我來鋤 地 你來割 茅 草

(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嬌嫩需 要 勤 澆 水

第一句由教師示範x. x節奏

第二、三句學生觀察和第一句的異同處,自學。

4、教師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學生分組練習互教互學,遇到的困難説出來,教師面向全體同學指導、糾正。(如:“鋤”“要”“種”三處附點要唱清楚,讓學生體會“馬蹄聲”)

5、請學生對學生的演唱進行評價,教師總結學生的意見並結合自己的意見,表揚唱得精彩的地方,並糾正唱錯的詞句。

6、熟悉歌曲,將歌曲完整地演唱

7、要求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有力的氣勢和開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堅定有力的聲音表現勞動氣氛,還要準確演唱二分音符的時值)

8、教師對孩子的演唱予以評價

在以上的教學環節中,我以解決難點為切入口,循序漸進的打開學生的音樂智慧之門,從而一步步的解決了難點,突出了重點。這一環節我主要運用談話法,練習法等方法,還注重生生評價與師生評價,因為在二年級音樂教參的第一單元中提到,要注意培養學生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的能力。

第四大環節:表演歌曲,我主要採用創編練習的方法來完成。

1、請孩子們出示自己製作的打擊樂器沙錘,以及發出短音的打擊樂器。對孩子們的製作表示讚賞,對特別有創意和製作特別精美的樂器的孩子獎勵。

2、請孩子對以上三句歌詞進行創作伴奏。

3、教師示範教材裏的伴奏

沙錘的敲擊方法:左手一下,右手兩下。

4、全班孩子練習

5、教師鋼琴伴奏,學生邊唱邊分別用沙錘伴奏。

6、師評價。

雖然學生們創編活動的質量高低參差不齊,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比如:彈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藝術的薰陶。

當然,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們的創編在這一節音樂課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現出來,我將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的創編在本節課上進行當眾表演,並鼓勵其它組創編的形式,課後進行再加工,下一節音樂課為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適時的拓展,而且,還將這一內容擴大到了課後,為下次的音樂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最後,我對本節音樂課做了最後的總結。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針對二年級學生的音樂課,體現了新課標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則,並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體現了音樂課獨特的施教特點,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授課目標。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三

一、説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二、説課程標準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為: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學習並逐步掌握樂器的基本技能,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演奏形式實踐,並能進行互動式的排練。

三、説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積極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我們要在教學中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2、在音樂欣賞和樂器練習中,讓學生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互相討論,

來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演奏水平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

四、説教材

本節課屬於自編教材〈〈演奏〉〉中的一節起始課,包括三方面內容:初步認識揚琴;介紹揚琴起源發展及音色;學生掌握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這堂課,有利於〈〈演奏〉〉這一模塊的更好開展。

五、説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踐和欣賞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藉助於身邊的事物,創設情景。

3、知識技能目標:學習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六、説教學重點難點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説教學方法

教法:導學法 激勵法

學法:體驗法 探究法

八、説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演奏揚琴曲〈〈龍船〉〉

學生活動:a.採用日常生活中熟悉聲音的節奏型來練習擊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皿當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裝水的酒瓶),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採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九、説教學構思

1、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通過各種方式練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掌握揚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説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揚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組

十一、説教學過程

1、導課:這一環節我運用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

a、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樂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樂器的話題,再進一步明確本節課要走近揚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b、回答問題:

這是一個什麼組合? (女子十二樂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樂器? ( 古箏。 二胡。笛子。 揚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麼? (音樂的魅力)

(師):這一段精彩的演奏,讓我們彷彿置身於夢幻般的仙境,這就是民族樂器帶給我們的魅力,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認識其中的一種樂器——揚琴

( 板書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2、分節教學:

在這一教學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採用聽,想練結合的程序來體會。

a、多媒體展示:揚琴的起源、發展、結構、音色特點。

b、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1)藉助多媒體把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來,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課桌當成揚琴進行練習,通過觀察發現在模仿過程中,學生會出現手腕不放鬆,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確,夾臂等常見的毛病。

(2)藉助實物揚琴示範,詳細介紹正確的持竹方法:將琴竹的四分之一處放在自然彎曲的食指的第一關節上,大拇指自然彎曲,用指肚偏上一點壓力在琴竹上,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兩手輪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鍵敲擊琴絃發音。踺子距琴絃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後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並針對學生出現的夾臂、手腕不放鬆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導。(敲揚琴就像拿菜刀剁豬肉,全靠手腕上下揮動)

(3)啟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聲音, 創建節奏型,鞏固揚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練習)

馬蹄聲 | XXX XXX |

噠噠噠 噠噠噠

鐘錶聲 | XX XX |

滴噠 滴噠

知了聲 | X.X X.X |

知了 知了

鳥叫聲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師講述故事,學生按不同場景,擊出不同節奏型。

一名軍官騎着馬從遠方奔馳過來| XXX XXX |,他看了看懷錶,

心情很激動| XX XX |,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親人,他已經忘記了炎熱,哪怕知了在不厭其煩的鳴叫| X.X X.X |,他彷彿看到了家門前那棵大榕樹上的小鳥在嘻鬧 | XXXX XXXX ︳似乎在歡迎他的歸來。

3、達標測評:

a、學生分為八組,每組一套碗(瓶),探討不同大小的碗(瓶)通過敲擊發出不同音高,給樂器按音高排序。

b、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採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閃爍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兩隻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四

高中音樂説課稿範例

一。 説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説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的第一節《音樂與人生》。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和《長江之歌》,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因為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 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説重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在音樂作品中體會音樂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難點是能對比聆聽出在不同的餓音樂作品中音樂要素所發揮的作用。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五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戲曲的語言、曲式特點以及角色行當、情境設計和創作來體會和感受淮劇的藝術特點,進而喜歡這種古老的戲曲形式,願意繼續瞭解相關音樂和文化。

2、能力目標:探索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網絡使學生能獨立獲得所需的音樂知識。(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充實教學內容,易於學生更方便更積極地學習知識。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音樂,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與時代接軌,使淮劇成為學生可以學習的一部分。)

3、知識目標:通過層層深入和具體模仿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教學重點]

如何科學的欣賞和學習地方戲曲

[教學難點]

1、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學習和了解。

2、根據特定的情境設計完成表演創作。

[教學準備]

投影幕、投影機、電腦各一台,收集關於上課所需的視頻以及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由老師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戲曲的精彩片段(豫劇《誰説女子不如男》、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淮劇《牙痕記》),每播放完一段視頻就向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劇種嗎?”,由此引出淮劇。

二、教學主體

(一)、收集關於淮劇的基本資料

請兩位同學來講解或介紹,在課下收集有關淮劇的基本資料。(由學生親自演示,老師做補充)。

(二)

、播放教學視頻

1、老師向同學播放一段京劇片段視頻。

2、播放一段淮劇片段視頻。

3、通過欣賞著名淮劇片段,並進行對比,讓同學們對淮劇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在欣賞完這些片段之後,讓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淮劇和以往我們所熟知的京劇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在哪?(由此導出語言的不同)

(三)、語言學習

1、再次觀看播放過的淮劇片段視頻,並提醒同學們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點和發聲方法。

2、播放完視頻之後,讓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淮劇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

3、學習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簡要介紹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並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

(四)、情境設置和即興表演

1、老師先簡要介紹特定的情境設置(淮劇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點以及劇情發展)。

2、讓同學們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用現代的表演方式來演繹。

3、接着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劇中的演員表演方式,通過這一環節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和認識淮劇的表演藝術方式。

(五)

、知識拓展

1、簡單介紹淮劇的曲式、配樂和聲調特點。

2、簡要介紹淮劇的四大行當以及經典劇目和著名的淮劇表演藝術家。

(六)、教師寄語

師:通過今天對京劇的體驗和感受,我想同學們已經對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充分領略到了淮劇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我想請同學們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要記住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待着我們去繼承和發揚,最後,讓我們在淮劇的經典片段的欣賞中結束本次的課程。(播放經典淮劇片段)

課後學習:同學們如果想欣賞到更多有關淮劇的知識,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來更加深入的瞭解和學習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六

我説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瞭解,有助於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曲》,學習瞭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願意聆聽,並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通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鑑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

(1)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參為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通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為標題性音樂,易於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國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閲讀課本,查閲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瞭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於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採用《城牆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為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説教學目標: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國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閲讀課本,查閲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鑑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為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音樂欣賞法;

(2)演示法;

(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導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置的問題是誰願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後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麼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

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為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採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知識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閲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後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通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着的聽,並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通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説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手段將採用課件和錄像。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保存和再現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音樂教師説課稿 篇七

《貝多芬》説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我説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一、説教材;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並;(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

《貝多芬》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

我説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説教材

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並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

(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

二、説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三、説教法

堅持以聆聽為主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鑑賞活動中不但要聽辨音樂的變化,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瞭解音樂表現的方法手段,培養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體驗。

四、説學法

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在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時,啟發學生在對音樂形像與音樂情感的體驗中充分展開想象,建立一定的音樂思維空間。

2、在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面,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和單一的講解。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做到會提出問題、能分析問題、善解決問題,增強與他人間的協作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與學生一起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通過聽辨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2、講授新課:

①講新課之前,先請幾位同學把我們上節課要求大家針對以下問題收集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a、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b、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

c、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音樂主題;

d、試舉例,説説貝多芬創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組代表介紹)。

②完整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回答該作品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偉大思想? ③分段鑑賞,聽辨後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聲音色的變化,在表達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④學唱《歡樂頌》主題,體驗合唱情緒與表達的感情。説説它對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麼啟迪?

⑤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學唱的同時,感受4拍子的節奏特點,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並嘗試指揮合唱《歡樂頌》主題。

3、拓展與研究

對比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響曲》、《小步舞曲》、《命運交響曲》片段,説説有何異同點?

4、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並對“樂聖”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挫折與困難,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挫折、困難?或許你已經從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當中,得到了一些啟示??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挑戰。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