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音樂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國中音樂課教案(多篇)

國中音樂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唱《西風的話》,學習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過學唱歌曲,認識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時間,熱愛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

教學方法:聽唱法、啟發式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引入秋天美景圖片。

2、如果用綠色、紅色、金色、白色來形容四季,哪種顏色最適合秋天?請同學們説説關於秋天的主題詞:“秋收”、“秋高氣爽”、“收穫”、“火紅的楓葉”、“沉甸甸的稻穀”、“金色”等,那麼美麗的秋天是誰給我們帶來的呢?當夏天南風飄然離我們而去,陣陣西風,帶來了秋天的信息,西風對我們説。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西風

的話》。

三。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1、初聽歌曲。在聽歌曲的時候請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平緩級進,較慢)。

2、這麼好聽的歌曲,作曲家是誰呢?介紹作曲家黃自: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家。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曾赴美國學習,先後在歐伯林大學音樂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鋼琴。1929年歸國後,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任教併兼任音樂教務主任,作品有: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愛國歌曲《熱血》、《九一八》;藝術歌曲《點絳脣》、《思鄉》、《玫瑰三願》。著作有《和聲樂》、《西洋音樂史》等。其中《思鄉》、《長恨歌》、《抗敵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3、朗讀歌詞,仔細領會歌詞,西風到底告訴我們什麼?(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這也是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徵,饒有情趣。

4、聽師範唱。同位討論,這首歌曲節拍是多少拍?運用了什麼節奏型?

5、教師簡單分析歌曲:這首歌為4/4拍,大調式,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這四個樂句都採用了相同的節奏:X X -- -- ︱ X - X - ︱ X X︱ X- - 0 ︱,但旋律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對比。旋律流暢,在上下流動的級進中插

入音程大跳,變化有致,力度運用細膩恰當,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由於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風”作為第一人稱“我”, “你們”代表“孩子”,唱起來倍感親切。

6、學唱歌曲:

1) 跟琴視唱歌譜。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隨琴唱旋律,並試着打節拍演唱。

3) 填詞唱歌曲,電子琴伴奏。

4)接龍唱練習。

5) 集體完整演唱歌曲。我們應該怎樣去演唱,來體現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圓,演唱“襖”、“高”、“蓬”、“紅”等字要使聲音飽滿,吐字清晰。)

6)邊聽邊唱,認真體會在演唱時,哪些地方可作漸強或漸弱的處理?分組討論,將歌曲的旋律線畫在課本上,説説注意歌曲的強弱變化有哪些好處?(使歌曲更好聽、更富有感情)

7) 嘗試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將歌曲的強弱對比表現出來,輕柔、舒展的聲音演唱,找一位同學指揮集體演唱 。

四。教師小結。

五。課後拓展:説説本節課自己的收穫。

國中音樂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蓓蕾之歌》《飛來的花瓣》等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歌曲,體會歌曲真摯的感情和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的語言、媒體激情導入,在反覆的對比欣賞以及討論分析中理解歌曲內涵。

3、知識與技能:能夠理解歌曲表達的情緒、意境。並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歌曲的情緒,掌握相關音樂知識。

2、難點:實踐體驗力度記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蓓蕾長成為鮮花,從幼苗成長為大樹,幼苗成長為大樹,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勞動。老師就像園丁,精心培育着我們,使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傾聽一首唱給老師的歌!

二、教學過程

(一)欣賞《蓓蕾之歌》

1、初聽歌曲《蓓蕾之歌》

師:這首歌曲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生:(討論)

師: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嵐清副總理在1999年秋第三屆全國教育會議期間舉辦的藝術歌曲音樂會而創作,讚美了老師無私奉獻之情。

2、復聽歌曲《蓓蕾之歌》

師:是什麼原因讓歌曲擁有這種情緒呢?讓我們再次聆聽歌曲,從速度、節拍、節奏這些音樂要素方面來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節拍:4/4拍(強弱次強弱);節奏:穩健,略有動感。

師:你是從哪裏感受到略有動感的節奏特點呢?生:歌曲中的切分節奏:XXX和XX.

(二)欣賞歌曲《跨世紀的新一代》

1、課件播放《跨世紀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樂結構:(AB)

演唱情緒:(充滿活力的)

演唱形式:(齊唱)

3、複習學過的相關音樂知識。

(三)欣賞歌曲《飛來的花瓣》

1、初聽歌曲《飛來的花瓣》

教師介紹歌曲的作者及創作背景。

提問: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麼?把歌曲中的力度記號找出來?

2、復聽歌曲,體會力度記號對歌曲情感表達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師指揮學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體驗力度記號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師:你還知道哪裏讚美老師的歌曲呢?

生:《飛來的花瓣》、《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我愛米蘭》、《教師圓舞曲》。

師:根據時間安排,讓學生有選擇性的欣賞。

四、課堂總結(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2、師: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師對你們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師,您辛苦了!”會讓每一位老師感到幸福。為你們的夢想插上翅膀吧!為你們的夢想揚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師會真心的為你們保駕護航,讓你們在搖籃中茁壯成長!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中學時代》

【學習目標】

1、學會歌曲《中學時代》,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學時代的學習機會,豎立為社會服務的理想。

【學習重難點】

能夠熟練的演唱好歌曲《中學時代》,並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學習內容】

1、歌曲《中學時代》

2、歌曲常見的音樂結構一段體A;二段體AB;三段體ABA或ABC。

【教學預設】

1、很多同學可能對中學抱有很多的想象,也會有些迷惑。

2、配樂詩的形式拿來演唱,可能學生對音高上只能聽老師範唱來衡量了。

【教學措施】

老師通過講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黃金時代、人生的轉折點等來啟發學生珍憯學習光陰,豎立長大為社會服務的遠

大理想。

【教學準備】

手風琴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語

人生道路上最迅麗多彩的年華是在中學時期,它是我們求知、探索、建立友誼、增長智慧的黃金時期,也是我們認識世界、懂得人生的關鍵時期,因此、它值得珍愛、也確實讓人難以忘懷。

(三)視唱練習:《蓓蕾之歌》主旋律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就是中學生了,對於中學時代,你曾經的理解和想象是什麼呢?你又應該以怎樣的形式來度過你的中學時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學時代》歌曲。

(四)學習過程:

1、作品分析:

(1)作詞作曲者:王曉嶺和戴於吾;這首歌詞是非常好的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學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頌了美好的中學生活,主題鮮明、深刻。《中學時代》裏“繫着紅領巾邁進校門,戴着團徽走向未來”;這些點睛之筆讀來令人感動。

(2)講一講:中學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國中音樂教學教案 篇三

一、課 題: 渴望春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初步瞭解作品的結構,並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絃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輕快、活潑;曲式結構單純、緊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採用分解和絃的形式,輕快、流暢,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雲托月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並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學難點:

歌曲的藝術處理和創作

國中音樂教案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民族管絃曲《春江花月夜》力圖從音樂的角度來刻畫一幅美麗動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曲的旋律流暢婉轉,格調古樸典雅、生動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種音樂手段,形象地描繪祖國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貼切地表現出標題“春江花月夜”的新意。這首樂曲的生動音樂語言,激發着人們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因此,它遠遠地超過了用詩歌語言所表現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來是一首琵琶曲,曲名為《夕陽蕭鼓》,這首作品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多次變奏及尾聲構成的。這首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每個樂段前面都有一個小標題。分別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學生了解有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和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2、瞭解一些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

教學重點: 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兩個特點:“魚咬尾”和“換頭合尾”。

教具:錄音機、錄像機、磁帶、錄像帶、鋼琴

教學時數:第一課時 (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中國古曲,這首作品我們每個同學都聽過。有同學會問:“老師為什麼會這麼肯定地説呢?因為我們每天在上課間操時,都要做一套太極操,這套操使用的音樂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音樂作品,你們猜猜這首樂曲的曲名是什麼?《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簡介:(8分鐘)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獨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傳抄本,距今1999年,同學們算一下已流傳了多少年?學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為《夕陽簫鼓》,並列有一系列的小標題如:夕陽簫鼓、花蕊散迴風、關山臨卻月、臨水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裏、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裏一歸舟等。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樂家將這首曲子改編為絲竹合奏,取名為“春江花月夜”,並組合若干段落,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請同學們打開書p14頁,劃下各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新中國成立以後,音樂家們又在絲竹合奏曲的基礎上,將此曲編配為民族管絃樂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結構特點:(20分鐘)

這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絃樂曲,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樂曲中這些很有意思的結構特點。

1、江樓鐘鼓:

這段江南風格的主題音調(琵琶、古箏、簫、二胡等)絲竹樂器奏出。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段主題音樂。

請同學們看p14頁譜例:首先視唱主題,在反覆地視唱過程中,發現樂句一頭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貫串連接的。

這段主題旋律如歌,給人以恬靜安謐、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礎。我們可以用一句民間的俗語來形容它叫“魚咬尾”。要求學生掌握這個特點後背唱這段主題旋律。

2、這段主題,它在不同的音樂段落裏變化展衍,從不同側面充分展示它所藴含的美質。在不同的段落中,這一主要主題往往改變它開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給人以新的享受。請同學們聽三個段落“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歸納出這三個段落有什麼相似點。特點是:每段的結尾樂句相同: 我們把這種中國傳統音樂的典型的`結構特點叫:“換頭合尾”。

四、欣賞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鐘)

五、小結: 瞭解和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對欣賞中國古代的音樂作品有很大的幫助。不但能從音樂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更能從音樂的本身發現美。讓我們在下一節課中共同感受這首《春江花月夜》給我們帶來的古典的美。

六、作業: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