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多篇】

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篇一

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篇二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練習課

教學反思: 篇三

1、鞏固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計算能力。

2、進一步把握分數乘法的意義。

3、養成學生良好的審題,計算習慣。

探究新知。 篇四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師:每人吃2/9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着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2/9塊,三個人吃了幾個2/9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2/9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並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2/9+2/9+2/9=2+2+2/9=6/9=2/3(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2/3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麼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

2/9×3。再啟發學生説出2/9×3表示求3個2/9相加的和。

(3)比較2/9×3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2/9×3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説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2/9×3表示什麼意義?引導學生説出表示求3個2/9的和。學生計算,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麼寫?學生答後板書:2×3/9=6/9=2/3(塊)教師説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説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説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2/9×3兩個數有什麼關係?(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2/9×3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彙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彙報)使學生得出2/9×3是用分數2/9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

2/9×3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後再乘。約分後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後讓學生將2/9×3按簡便方法計算。

3、反饋練習:

1)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説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2)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2題。

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2、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讓學生説一説思路。

教學過程 篇五

計算時,要掌握好計算方法,準確計算。

板書

分數乘法練習課

40×11/20=22(種)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實驗、觀察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判斷、推理來獲取新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知識是“互相轉化”的辨證思想,養成善於猜測的習慣,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學與我的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及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不同型號的圓柱、圓錐實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五一節放假期間,老師帶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場購物,正巧商場在搞冰淇淋促銷活動。促銷的冰淇淋有三種(課件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種都是2元錢,小外甥吵着鬧着要買一隻,請同學們幫老師參考一下買哪一種合算?

生:我選擇底面的;

生:我選擇高是的;

生:我選擇介於二者之間的。

師:每個人都認為自己選擇的哪種最合算,那麼誰的意見正確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體積就可以了。

師:冰淇淋是個什麼形狀?(圓錐體)

生:你會求嗎?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圓錐的體積。並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設疑激趣,探求新知

師:那麼你能想辦法求出圓錐的體積嗎?

(學生猜想求圓錐體積的方法。)

生:我們可以利用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把它放進一個有水的容器裏,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體積。

師:如果這樣,你覺得行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最後的評價;

生:老師,我們前面學過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我想圓錐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呢?

師:大家猜一猜圓錐體可能會轉化成哪一種圖形,你的根據是什麼?

小組中大家商量。

生:我們組認為可以將圓錐轉化成長方體或正方體,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個圓錐體,再把這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此種方法是否可行?

學生進行評價。

師:哪個小組還有更好的辦法?

生:我們組認為:圓錐體轉化成長方體後,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圓錐的底面和高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如果將圓錐轉化成圓柱,就更容易進行研究。)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圓錐與圓柱的聯繫最為密切,請各組先拿出學具袋的圓錐與圓柱,觀察比較他們的底與高的大小關係。

1、各小組進行觀察討論。

2、各小組進行交流,教師做適當的板書。

通過學生的交流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圓柱與圓錐等底不等高;二是圓柱與圓錐等高不等底;三是圓柱與圓錐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

3、師啟發談話:現在我們面前擺了這麼多的圓柱和圓錐,我們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種情況都進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種既簡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圓柱和圓錐關係的一組呢?(小組討論)

4、小組交流,在此環節着重讓學生説出選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進行探究的理由。

師:我們大家一致認為應該選擇等底等高的一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的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表示圓錐體的體積行不行?為什麼?

師: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猜測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的大小有什麼樣的關係?

生:大約是圓柱的一半。

生:……

師:到底誰的意見正確呢?

師:下面請同學們三人一組利用你桌子的學具,找出兩組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共同探討它們之間的體積關係驗證我們的猜想,不過在實驗前先閲讀實驗要求,(課件演示)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更好的合作。開始吧!

要求:

實驗材料,任選沙、米、水中的一種。

實驗方法可選擇用圓錐向圓柱裏倒,到滿為止;或用圓柱向圓錐裏倒,到空為止。

(生進行實驗操作、小組交流)

師: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通過做實驗,你們發現它們有什麼關係?

生:我們利用空圓柱裝滿水到入空圓錐,三次倒完。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三倍。

生:我們利用空圓錐裝滿米到入空圓柱,三次倒滿。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的1/3。)

師: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生略

師:請看大屏幕,看數學小博士是怎樣做的?(課件演示)

齊讀結論:

師:你能根據剛才我們的實驗和課件演示的情況,也給圓錐的體積寫一個公式?

(小組討論,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圓柱體積÷3=圓錐體積,則V圓錐=sh÷3即V圓錐=1/3sh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得到了圓錐的體積公式,(請看課件)你能求出三種冰淇淋的體積?

(噢!三種冰淇淋的體積原來一樣大)

聯繫生活,拓展運用:

本練習共有三個層次:

1、基本練習

(1)判斷對錯,並説明理由。

圓柱的體積相當於圓錐體積的3倍。()

一個圓柱木料,把它加工成的圓錐,削去的部分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比是()

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體積相差21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7立方厘米。()

(2)計算下面圓錐的體積。(單位:釐米)

s=25、12 h=2.5

r=4,h=6

2、變形練習

出示學校沙堆:我班數學小組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測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徑:2米,底面直徑4米,底面周長12.56米,底面積: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根據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這堆沙子的體積嗎?

(2)、找一找這些計算方法有什麼共同的特點?V錐=1/3Sh

(3)、準備把這堆沙填在一個長3米,寬1.5米的沙坑裏,請同學們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練習

一個近似圓錐形的煤堆,測得它的底面周長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噸,這堆煤大約重多少噸?

整理歸納,回顧體驗

(通過小結展示學生個性,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體驗,使孩子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