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乘法交換律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41K

乘法交換律教案精品多篇

乘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篇一

在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後,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在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到了反映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於加法、乘法的交換性和結合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

成功之處:

1、整合教材內容,便於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在以往教學中,都是按照教材的編排程序,按部就班,首先教學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學,再進行乘法運算定律的教學,最後對比加法、乘法運算定律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雖然感覺教學有條不紊,但是總感覺缺失點什麼,總感覺有這樣一雙手在禁錮自己的思想。如何讓教學更能適應新形勢下課改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本,順應學生認識發展需求,減輕學生背誦記憶的難度。因此在今年的教學中,我大膽改變了教材的編排程序,改變為加法、乘法交換律放在一課時進行教學,加法、乘法結合律也是如此。通過教學,有利於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非常輕鬆的認識了加法、乘法交換律,記憶非常深刻牢固。

2、經歷“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學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發學生猜想,通過舉例驗證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結論,然後又再次引發學生從結論進行猜想,讓學生不僅知道從個別特例中形成猜想,並舉例驗證,是一種獲取結論的方法。但有時,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變換、聯想,同樣可以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獲取結論的方法。通過結論引發猜想,學生很自然列舉了例子進行證明,從而得出在乘法中,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的結論。結論的得出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實感悟到了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不足之處:

習題的處理欠妥當。練習五1題只是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沒有讓學生説説表中數的規律:可以以加號所對的那條對角線為對稱軸,對應位置上的兩數相等。這樣在計算中可以利用這個規律,算出對角線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

再教設計:

1、注重習題的備課,減少低效教學流程。

2、注重對加法、乘法交換律的證明過程,可以通過集合圖和點子圖,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教學反思 篇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並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篇三

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61――64頁

教學目的:1、理解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及簡便運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抽象的語言表述。

教學設想:本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並且對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類比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同時體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現、體驗成功、健康發展”的教學思路。

本節設計中,在新課引入階段,創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發現算式的聯繫。

在新課展開階段,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出題驗證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探求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發展是一個充滿着觀察、試驗、歸納的探索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能力。在整個知識探索的過程階段,重視學生的體驗,通過各種方法的比較、體會和欣賞,感受到運用運算定律的好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慾望,培養了學生的優化意識。

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沒有給出統一的要求,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誒學生以“創造”的空間,並通過比較,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上,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發現特徵

1、① 用雞蛋盤放雞蛋,(如圖)一盤可以放多少個雞蛋?

② 陽光小區有樓房8幢,每幢12層,每層6户,共有多少户?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題)

2、彙報所寫的算式,並説出你的想法?

3、研究算式的特徵。

① 觀察  5×6=30(個)     6×5=30(個)

(6×12)×8=576(户)    6×(12×8)=576(户)

問題:這兩組算式分別有什麼特徵?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② 交流:每個同學過觀察、分析和眼,把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③ 彙報:讓部分同學向全班彙報你研究的結果。

5×6 = 6×5             (6×12)×8 = 6×(12×8)

二、舉例驗證、得出定律

1、是不是類似這樣的算式都有這些特徵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一起來驗證。

活動建議:① 每人自己出題驗證

②  四人小組中交流驗證題,並選一題寫在黑板上。

2、小組活動

3、大組彙報、得出定律

① 觀察各小組出題,找一找每組題有什麼規律?引導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② 讓學生説一説什麼是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③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的自然數,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怎麼表示?

a ×b =b ×a      (a×b )×c=a ×(b×c)

三、運用定律、進行簡算

1、出示算式:8×3×125      25×37×4

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寫出與它們相等的式子

2、比較同學們所寫的式子,你最欣賞的是哪一種?為什麼?你有什麼體會?

3、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計算下面各題?

396×25×4   125×19×8   8×25×125×4    *25×28   *125×32

4、校對講評、對不同方法進行評價

四、鞏固練習

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都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呢?

出示:能簡算的打“√”,並説出簡算的第一步。

25×34×4(   )   8×36×125(   )    43×25×9 (      )

35×64 (     )   24×125  (    )    36×25 (         )

小結:在什麼情況下能夠簡算。

2、作業: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25×195×4    125×17×8      13×25×4     125×56

72×125       *25×125×4×9×8        *25×48×5

《乘法交換律》的教學反思 篇四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教學反思

乘法結合律這一內容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運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

上完這一課我收穫以下幾點: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組織學生估計,多角度觀察與多種算法,這一環節設計安排得較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和探究興趣。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本節課我抓住這一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計了“創設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三個教學環節,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並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現”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發現和歸納出運算定律。學生雖然在此前的學習中,對四則運算中的一些性質和規律有感性的認識,但本單元畢竟是屬於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現的學生經歷的跳繩、踢鍵等具體情境,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不同的方法,並通過學生自己的舉例發現規律,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4、重視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教學時從實際事例引入,通過學生解答,初步發現不同算法間的聯繫。接着讓學生舉出類似的等式,並對這些等式進行分析和比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規律,發現規律。

乘法交換律 公開課教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篇五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頁的主題圖,第34—35頁的例1(乘法交換律)和例2(乘法結合律)以及練習五中的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能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方法:

嘗試法、觀察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請你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並説一説怎樣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題圖引入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説一説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指定多名學生説一説。)

2、學習例1。

(1)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啟發學生思考:要解答“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主題圖中哪些相關信息?指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裏4人負責挖坑、種樹。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邊板書: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解法有何異同。

啟發思考:這兩個算式得數是否相等?都表示什麼?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即:4×25=25×4)這個等式説明了什麼?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6)觀察上面幾組等式,從中你能發現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你發現的規律嗎?(分組討論交流)

(7)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學生齊讀。)

(8)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 a×b=b×a。讓學生説一説:這裏的a、b可以是哪些數?

(9)拓展: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10)我們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

(11)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的第1題。

3、學習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2)啟發學生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學生回答,教師邊課件出示: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指定不同算法的學生髮表意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邊板書:(25×5)×2和25×(5×2)。

(4)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的異同:計算順序不同,但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計算結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號把這兩個算式連起來。即:(25×5)×2=25×(5×2)

(5)哪一種方法計算起來更簡便?

(6)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指定學生回答,教師邊板書。

(7)觀察上面幾組等式,從中你能發現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你發現的規律嗎?(分組討論交流)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8)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9)用字母怎樣表示?(a×b)×c=a×(b×c)

(10)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37頁的第2題。

4、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1)出示: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5×37×2 125×4×8×25

(2)思考:怎樣計算簡便?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定學生上台板演。

(4)集體訂正,指定學生説一説各題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5、反饋練習:教材第35頁“做一做”的第2題。

6、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麼?(組織學生討論後集體交流。)交換律是兩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交換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相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三、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課的學習要點。

四、作業

《練習冊》第14頁第1課時的所有習題。

四年級數學乘法交換律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七冊第81-83頁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增強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

1.猜謎:弟兄四五個,各有各的家,有誰走錯門,讓人笑掉牙。

生:(積極舉手,低聲喊)鈕釦。

師:你為什麼會想到是鈕釦?

生:因為鈕釦的位置扣錯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難看,會讓人笑話。

師:鈕釦交換了位置,就會產生笑話,我們剛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也和交換位置有關。將加法交換律説給同學們聽聽。

2.提問: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呢?

適時板書:a+b=b+a a+b+c=a+(b+c)

3.設問:乘法有沒有類似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板書課題)

[評析:用謎語拉開學習的序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開始學習。以複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作為教學的起點,為學生的探索規律作好了知識鋪墊。]

二、猜測驗證

1.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運算定律?

生1:乘法可能有交換律。

生2:乘法可能有結合律。

生3:

2.提問:乘法是否具有你們猜測的規律呢?怎樣確認自己的猜測?看看哪個小組能完成這個光榮而又有意義的任務!(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自己的合作伙伴)

3.學生分組研究,教師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尋找教學資源)

[評析:提出與舊知相關聯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了學習動機。]

4.交流。

(1)生1: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乘法有交換律。比如:35二53,016=160等等。兩個乘數的位置變了,但它們的積不變。

生2:我們也是找了兩個數,將它們相乘,發現兩個乘數的位置變了,但它們的結果是相等的。

生3:我們小組也認為乘法有交換律,比如我們班有4個小組,每個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48=32,也可以用84=32。這就説明4乘8等於8乘4。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樣,也有交換律。

提問:有沒有不同意見?指名讓剛才説乘法沒有交換律的學生髮言。

生:我開始以為乘法和加法不一樣,可是,我用數舉例後發現乘法也有交換律,比如3006=6300。

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換律嗎?

生: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師:書上也有關於乘法交換律內容的敍述,讓我們來看看。學生齊讀。

師:和你們説的有什麼不同?

生1:我們説的是乘數,但書上説的是因數。

生2:書上曾講過乘數又叫因數,所以我們説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也是對的。

師:會用字母表示嗎?板書:ab=ba)。

電腦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師:請你判別一下,有沒有運用乘法交換律?並説明理由。

[評析: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規律,並通過小組合作想辦法予以確認,這樣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體會了發現新規律的方法。

(2)生4:我們發現乘法也有結合律。如:(32)4=3(24)。

生5:我們也同意這種觀點。我們是用應用題來説明的。比如:有6個盒子,每個盒子裏有4枝鋼筆,每枝鋼筆5元,這些鋼筆一共值多少元?可以用645=120(元),還可以用6(45片=120(元),它們的結果一樣。

生6:我們是用算式來説明的,如:(3467)23=34狀6723)。

提問: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乘法結合律嗎?

生7: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師:你説得很準確,有什麼好方法幫助記憶?

生8:我把加法結合律裏的加換成乘,把和換成積,其餘的不變。

生9:我還發明瞭一種好的記憶方法,用手勢表示。(邊説邊演示)用三個手指代表三個數,其中兩個手指靠在一起,表示先把前兩個數相乘,第三個手指靠過來表示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等於先把後兩個手指靠在一起,再把第一個手指靠過來。

師:這個記憶方法確實很好,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師:怎樣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板書:(ab)c=a(bc)

[評析: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相比,用語言完整地表述有一定難度。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人總結規律時的想法,不僅幫助學生規範了數學語言,而且為學生展示自身才能創造了足夠的空間。]

5.比較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

師:我們學習了加法、乘法運算定律,你覺得它們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生1: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都要交換位置,不同的是,一個在加法裏運用,另一個在乘法裏運用。

生2:我覺得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很相似,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能想出另外一個。

[評析:緣起加法交換律,再回到加法交換律,將兩者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三、運用

1.回想一下,在我們的學習中有沒有得到過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幫助?

生:我們驗算乘法時就應用了乘法的交換律。

2.基本練習。

3.發展練習。利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寫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

869=( )

[評析:練習的層次鮮明,目標明確; 促進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網絡。]

四、小結。(略)

《乘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篇七

本節課只學習乘法交換律,內容比較簡單。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發現這一運算定律,呈現觀察-初步結論-驗證-應用的研究程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他們觀察,讓他們提問,讓他們選擇問題進行解決,引導他們發現規律、驗證規律,給規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換律,應用交換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着發現的快樂。

二、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滲透

學生學習數學不只是簡單的計算幾道題。知道幾個數的概念,而是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去思考,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因此本節課注重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整節課緊緊圍繞乘法交換律讓學生在觀察、驗證、應用的活動中,學會有序的思考,經歷歸納總結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觀察,如何驗證,如何思考。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第七冊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規律,並能應用規律進行一些簡便的運算。

2、培養學生靈活選擇和應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研究、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學生口算練習。

2、談話:你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你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嗎?

乘法有類似的運算定律嗎?

二、猜測、探索

1、大膽猜測。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運算定律?

2、學習乘法交換律。

(1)情景導入題意。

你們喜歡踢毽子嗎?看,(出示例題圖)這些同學在開展踢毽子比賽呢!

教師: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學生説出條件和問題後,教師要求學生編出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2)計算推導過程。

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引導學生得出:5×3=3×5

讓學生猜測這種運算律的名稱,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規律: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指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a×b=b×a。

(3)填空促進體驗。

15×6=6×()×46=()×54

□×0=()×()a×8=()×a

3、學習乘法結合律。

(1)教師出示例題:

華風國小6個年級的同學參加跳繩比賽,每個年級有5個班,每班有23人蔘加,一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2)學生獨立列式,並説出解題思路。

第一種思路:

先算出一個年級參加的人數,再算出6個年級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種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級,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請學生仔細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麼異同點?

(3)小組學習。

①獨立寫出兩個這樣的算式。

②組內交流等式,仔細觀察,互相説説發現的規律。

③一起給這個規律取名。

④討論並寫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a×b)×c=a×(b×c)

(4)做“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説出做得快的訣竅。

4、試一試。

學生獨立嘗試,指名板演。

集體講評。重點討論第2題應用了什麼運算律?

三、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説一説運用

了什麼運算律?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計算,再比較。

討論:每組中哪一道算是計算比較簡便,它們有什麼特點?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第62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後反思: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以及相關的簡便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驗算方法的基礎上,並經過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鋪墊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學生通過前兩課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這一新舊知識遷移的生長點,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也比較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一些教學情境,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衝動,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慾望,使學生由“感知——感覺——感受”的內化過程向“表述——表現——表達”的外化過程進行轉換,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乘法交換律》的教學反思 篇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過加法的運算定律之後學習的。只學習乘法交換律,內容比較簡單。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發現這一運算定律,呈現“觀察 - 初步結論 - 驗證 - 應用”的研究程序。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他們觀察,讓他們提問,讓他們選擇問題進行解決,引導他們發現規律、驗證規律,給規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換律,應用交換律解決問題 ……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着發現的快樂。

二、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滲透

學生學習數學不只是簡單的計算幾道題。知道幾個數的概念,而是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去思考,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因此本節課注重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整節課緊緊圍繞“乘法交換律”讓學生在“觀察、驗證、應用”的活動中,學會有序的思考,經歷歸納總結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觀察,如何驗證,如何思考。

只學習乘法交換律,內容比較簡單。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發現這一運算定律,呈現“觀察-初步結論-驗證-應用”的研究程序。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他們觀察,讓他們提問,讓他們選擇問題進行解決,引導他們發現規律、驗證規律,給規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換律,應用交換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着發現的快樂。

二、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滲透

學生學習數學不只是簡單的計算幾道題。知道幾個數的概念,而是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去思考,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因此本節課注重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整節課緊緊圍繞“乘法交換律”讓學生在“觀察、驗證、應用”的活動中,學會有序的思考,經歷歸納總結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觀察,如何驗證,如何思考。

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篇十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一節主要講乘法的意義和3個運算定律.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對乘法的計算方法已經掌握,對乘法的意義也有了初步理解,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比較簡便的形式――乘法來計算.這一節是在已學的基礎上,以定義的形式給出乘法的確切意義,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能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了乘法意義之後,教材又通過具體的例子概括出乘法的運算定律,並且進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這為以後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本小節中學生參與推導乘法運算定律的過程是教學重點.另外,在這3種運算定律中只有乘法分配律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它不僅涉及到加法運算,而且學生對乘法分配律與乘法結合律的應用又容易混淆,所以學習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成為了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教師不僅使學生學會本節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在複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的形式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在講解乘法結合律前通過幾道計算結果是10,100,1000 的口算題,讓學生找出5和2,25和4,125和8三對“好朋友”,為學習乘法結合律做了鋪墊.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把舊知與新知聯繫在一起.

結合例1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其次再讓學生採用觀察、分析的方法比較哪種算法簡便?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的意義.

教學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教師可以出示幾組數目不同的算式,讓學生先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麼關係,然後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小組、同桌、集體)、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乘法的運算定律.這樣安排可以讓學生參與運算定律的推導過程,使自己成為主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能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並能運用它進行驗算.

3.藉助視察、比較、綜合、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運用乘法的意義及其運算定律――交換律.

教學難點:

乘法交換律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導入  :剛才的口算題同學們算得很對,那麼同學們想不想即算得對又算得快呢?好!為了實現你們的願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有關知識.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的交換律.(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乘法意義:

(1)出示例1,指名讀題.演示課件“乘法的意義”出示例1 下載

引導學生分析:橫着看或豎着看,每排放幾個,一共有幾排?

教師提問:如果要求盤裏一共有多少個雞蛋用加法怎樣解答?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或6+6+6+6+6=30(個)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如果要求盤裏一共有多少個雞蛋用乘法該怎樣解答呢?

用乘法計算:5×6=30(個)或6×5=30(個)(教師板書)

(2)對比例1中的兩種方法,哪種方法簡便?

引導學生説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用加法計算,也可用乘法計算,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師提問:從上面的算式關係,誰能説一説乘法是什麼樣的運算?

教師補充説明: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演示課件“乘法的意義” 下載

相乘的兩個數叫做因數,乘得的數叫積.

(3)教學1和0的'乘法特點:

想一想:過去學過的乘法算式中,有沒有不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

啟發學生舉例:3×1=3   1×1=1   3×0=0    0×0=0   (教師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算式都和哪幾個數有關係?

教師歸納: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4) 反饋練習:(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為什麼?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斷:

求幾個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叫乘法.( )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運算叫乘法.( )

2.教學乘法交換律:

(1)    出示例2  演示課件“乘法交換律”出示例2

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

12×5○5×12 400×20○20×400

引導學生分組計算,使學生明確:左邊兩個數的乘積和右邊兩個數的乘積相等.

學生討論:是不是所有像這樣的式子都具有這些特點呢?

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己舉例説明,教師巡視.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

教師指出:這叫做乘法的交換律.

反饋練習:

①下列各式運用了乘法的交換律,對嗎?為什麼?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課本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裏填上適當的數.

12×32=32×□     39×41=□×□

(2) 教師提問:

加法交換律可用字母表示出來,如果用a和b表示兩個因數,那麼乘法的交換律用字母該怎樣表示呢?(a×b=b×a)    (教師板書)

教師指出:這裏a、b表示大於0或等於0的整數.

教師提問:以前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筆算乘法驗算時用到了乘法交換律.)

(3)練習:課本第60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計算下面各題,用交換因數的位置的方法進行驗算.

32×25 105×424

三、鞏固發展

四、課堂小結

教師帶領學生回憶本節課學習了什麼?應注意什麼問題?(1和0的乘法特點)

五、佈置作業

教材62頁1、2題

1題、應用乘法意義説明下面各題為什麼要用乘法計算?

(1)    一幢宿舍樓有6個單元,每個單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頭牛重500千克,一頭大象的重量是這頭牛的10倍.這頭大象有多重?

2題、根據運算性質定律在下面□裏填上適當的數.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