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65K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一

創意説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景色描寫形象細膩,事情記敍完整生動,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這些特點,學習本文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磁帶,並討論下列問題:

1.從課文標題和文章看,全文寫了哪兩個地方?作者對這兩個地方各是什麼感情?

2.文章的過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作者童年時代在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2)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徵分別是什麼?請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

(3)“雪地捕鳥”這一情節,哪些動詞運用得準確、生動?

(4)“美女蛇”故事的插敍有什麼作用?

(5)離開百草園,作者的心情怎樣?這一小節(第9小節)的內容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3.指導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第一部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10、11小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我”對先生的敬重之情,並找出相關的詞語進行分析。

2.學習課文第12節至文章最後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寫了幾件事情?

(2)寫大家到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去自尋樂趣,除了表現孩子們的天性之外,還有其他什麼作用?

(3)哪些內容的描寫表現了封建教育的陳腐與失敗?

四、課後練習。

1.認真朗讀並背誦課文第2小節,體會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

2.通讀全文,請説出你所認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説明理由,並與同學交流。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2.瞭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4.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5.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國演義》主題曲、DVD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步驟節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首先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彷彿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台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湧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生: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看看作者筆下另兩位人物是什麼形象的。(師板書課題)師:首先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疏理小説情節。

1.檢查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曠”造句)庖官 主簿 譖 綽刀 恃才放曠。

2.朗讀要求:語速要適中,句子停頓要準確,尤其注意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場合, 要讀出感情來。

3、朗讀任務: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請用概括性的語言説出來。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麼心理反應?朗讀後做答。邊朗讀邊指導朗讀。

學生活動:找出小説的三要素。人 物:曹操、楊修。 故事情節:曹操殺楊修。 環 境:戰場。複述文中的六個小故事。明確:這六個故事分別是:破字,分酥,破夢,告密,出門,答教。歸納:事件 心理私解“雞肋” 怒殺楊修破譯曹操寫“活”字的用意 雖稱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 雖喜笑,心甚惡之揭穿曹操夢中殺人用意 愈惡之密告曹丕 愈惡之教曹植出城 大怒替曹植作答教 有殺修之心三、熟讀課文,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並歸納段意。

1.學生討論後明確: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敍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2.插敍的順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楊修“身死因才誤”做為行文線索。

3.初步思考:楊修和曹操給人留下什麼印象?明確:楊修:恃才放曠。 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説出倆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即可。)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研討探究,概括楊修的死因。

辯論活動,瞭解人物性格(學生各抒己見)

1 辯論活動,瞭解人物性格。師:本文的故事情節是曹操殺楊修。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其淵源的,楊修之死也是這樣。這是情節發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下面請同學們以“楊修之死是否完全歸因於曹操”展開辯論。男生為正方,觀點為:楊修之死歸因於曹操。 女生為反方,觀點為:楊修之死不歸因於曹操。辯論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觀點要有事實依據)。 在辯論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徵 明確:曹操——陰險狡詐;楊修——恃才放曠。總結歸納:一是由於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於不顧,一聞“雞肋”就自行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也做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三是由於楊修已深深捲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鬥爭之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後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

二、精讀課文,把握楊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1、跳讀課文,抓關鍵詞;2、品析關鍵詞;3、用短語概括總結二者的形象)

楊修 曹操恃才放曠 陰險狡詐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賣弄聰明 表裏不一伺察敏鋭 虛偽多疑輕率大意剛愎自用果敢大膽 殘忍歹毒謀略不凡 暗藏禍心料事如神?? 固執虛偽老謀深算?兩個人物都獨具個性,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們的照片(打出二人圖象)但是同學們看這都是《三國》中他們的形象,那麼在歷史上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嗎?請大家回家蒐集材料,經過研討寫個小報告。

三、課外拓展,為曹操、楊修各進一言,辨證看待歷史人物

1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楊修之死》,瞭解到曹操性格陰險狡詐的一面,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同學們心中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呢?學生講有關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愛惜老百姓的麥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誦已經學過的《龜雖壽》《觀滄海》等。)教師總結:曹操陰險狡詐,奸詐狡猾,被稱為“天下第一奸雄”,但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方面,他還是個任人唯賢,善於招納賢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複雜的,我們要辨證的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問題。

2 那麼,假如讓你給曹操和楊修各進一言,你會和他們説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總結: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養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獨尊,狂妄自大的壞習慣。今天,有心理學家總結,楊修的死因與他的心理有關,只是當時的人沒有從心理學角度去考慮罷了。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往往表現為:無法正確調整情緒,控制個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蕩不羈、孤傲自負?。.在這裏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當今這個提倡合作、團隊精神的社會裏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三國》中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知道了楊修的死因,獲得了一些啟示,望大家能在楊修身上學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願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

五 、結束語

最後,請大家欣賞毛阿敏演唱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讓咱們在悠揚的歌聲中回憶那雖已逝去,但永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吧。

六、作業:試為曹操寫“人物評論”。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深切體會詩中藴含的人生道理。

3、對名言之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認識。

教學重點:

怎樣面對挫折的生活。

教學難點:

從生活深入思索麪對人生的困境。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錄音:《陽光總在風雨後》,聽後,你聽清了什麼?(找同學談一談)

我們都希望生活一帆風順,只有陽光並無風雨,人生卻不可能是這樣的,那麼風雨來了,我們又將怎樣面對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從中品悟面對人生的道理。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課件。

三、詩文品味

1、聽配樂朗讀。

2、同學結合錄音又感情的朗讀。

3、找同學讀。

4、談談你是怎樣理解欺騙兩個字的?

老師結合實際明確:認為只要去努力肯定會獲得成功,而生活卻不能如此,那當然就是欺騙。

5、你這樣認為嗎?同學之間互相討論,説説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曾這樣做過?

四、名句積累

學習了本首詩,你想把哪些句子送給身在困境中的親人或朋友?引出詩的前四句,共同齊讀把它記下來。(插入課件——前四句)

五、結束語

人生遠不像一首詩想象的那樣簡單,但有一點,坎坷路上別忘了普希金的詩言,最後讓我們依然在《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錄音)

課後反思:

簡單的詩句,給了身處逆境中的人以無限的鼓勵,總是對詩句感覺他很簡單,但能在苦難的生活中能做到普希金所寫的那樣,實際上是很難的。放開思維,讓學生還是想想他所經歷過的,或聽説過的坎坷的人生故事而體會吧。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

這兩篇介紹古代建築、園林的短文,七年級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文中一些句子學生也較難理解。這篇設計以扶讀為主,着重讓學生讀懂。

教學步驟:

1、導入,學生背誦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者簡介江南三大名樓及成名的原因。

2、學生對照註釋閲讀課文,同桌質疑討論。教者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A。遂以名樓。

B。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C。重檐翼館,四闥霞敞。

3、誦讀小結。

①以“仙”字貫穿全文。

②短篇幅中包含豐富的內容。

③句式多變,多用對偶。

④總體特徵:巍峨高大。

4、轉入《於園》,介紹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衝,商賈雲集,富人居所。

②相關傳説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5、學生對照註釋閲讀課文,同桌質疑討論。教者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A、富人於五所園也。

B、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C、主人處處款之。

D、以幽陰深邃奇。

E、坐其中,頹然碧窈。

F、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

6、誦讀小結:

①按空間順序介紹於園。

②雅語、俗語兼用。

③總體特徵:奇在磊石。

7、檢查閲讀效果,討論探究題。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進行口語、寫作訓練。

教學步驟:

1、導入,解説和黃鶴樓相關的故事傳説:

①黃鶴樓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2、指導學生閲讀《黃鶴樓》,疏通句子,對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點解説。

3、討論:

①這篇短文和崔顥《黃鶴樓》詩在內容上有哪些異同?(同:都寫到和黃鶴樓相關的傳説,都寫到登樓所見、所感。異:本篇重在介紹説明,崔詩重在抒情;本篇表達熱愛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詩抒發思鄉之情。)

②短文用哪些修辭手法突出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對偶、誇張)

③你有沒有登高的經歷?描述你登高的所見所感。

4、閲讀《於園》,討論:

①於園的主要特徵是什麼?(以磊石奇)

②文章按什麼順序介紹於園?(空間順序,由前而後)

③舉例説明文中用比喻説明的好處。(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形象地寫出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

④你到過的園林有什麼特點?説給同學聽聽。

5、寫作交流。寫一篇短文,介紹你遊覽的園林景點,要寫出它的特點和遊覽時的感受。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結合過去所學,歸納文言詞彙,在反覆誦讀中鑑賞。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學生上網查閲黃鶴樓的資料。

1、導入,學生交流所查資料。

2、短文誦讀:範讀、集體讀、指名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對照註釋,兩人一組合作解釋句子。

4、練習一:解釋下列句中的“於、以、其”,歸納用法。

①於:於土牆凹凸處。嘗駕黃鶴反憩於此。娠於磊石之手。

②以:遂以名樓。以實奇。不以疾也。可以為師矣。跪而拾之以歸。

③其:觀其聳構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蟲舊曾有之。

5、練習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歸納語言現象。遂以名樓。富人於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主人處處款之。緣坡植牡丹、芍藥。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

6、鑑賞。《黃鶴樓》:首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來,接着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最後從側面寫黃鶴樓的地位和價值。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巍峨高大,神遊的感受是如臨仙境。《於園》:首先介紹於園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遊園的緣由,接着重點寫遊於園的所見所感。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以磊石奇,神遊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巖壑林泉之感。

7、誦讀、比較:兩篇短文寫法上的特點。

【資料整合平台】

《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見蘇教版《語文讀本》七年級下冊)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瞭解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2、朗誦文言課文。

3、積累文言詞彙。

4、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重點:目標35

教學難點:目標4

預習指導:

1、熟讀課文,儘量背誦

2、看註釋,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創設情境

要求學生講一則狼的故事

教師講解,狼可怕嗎,表面上看,狼兇惡、狡詐,貪婪,但狼卻沒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戰勝像狼一樣的惡人,下面就看《狼》這篇課文是怎麼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

據説,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後,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説。

三、朗讀課文

1、檢查學生預習朗讀情況:

抽查三個朗讀,後學生評價

2、教師作較高水平的示範朗讀。

3、學生們自由高聲誦讀一次

4、抽查三個朗讀,與剛才對比。

四、疏通字詞句篇的意思

1、教師投影下列問題學生合作解決:

一詞多義: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敵攻擊恐前後受其敵敵方蓋以誘敵前前面恐前後受其敵向前狼不敢前

2、講解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於前。

3、講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學生自己試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決

5、抽查四人分段譯課文。學生評價後教師糾正。

五、大意理解:

請學生談談初學課文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和屠户的勝利説明了什麼問題。

六、練習背誦

分段,抓住屠户與狼鬥爭的過程由事情發展的先後結合關鍵詞的方法練習背誦,自己先背,教師再組織男女生分別背最後齊背。

七、教師小結:

1、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助詞,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指狼)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户)③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八、作業

A.課後練習二。

B.默寫課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和寫作特色。

二、領會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熟讀並背誦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設想:

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註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口述故事,落實課文翻譯;接着通過學生質疑、教師設疑的方式,細研課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討論氛圍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實意義。

然後以完成文後練習的方式,鞏固文中涉及的一詞多義及通假字;最後,在學生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熟讀並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難點: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

第一教時:瞭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詞、句、理解詞性活用現象和古字通假。講讀故事情節,體會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比較人物性格。

第二教時:拓展閲讀與實踐。在深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古為今用,推成出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複習回顧,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二、導入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簡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傳為列禦寇撰寫。《漢書藝文志》所錄《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東晉人根據古代有關資料編寫而成,裏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説。

列禦寇,相傳為戰國時道家思想家,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四、通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複習回顧,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a、“方”七百里(方圓,指面積。這裏周圍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

c 、“陽”(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d 、“陰”(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e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削減)

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麼樣)

g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土筐)

h、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

i、汝心之“固”(固執、頑固)

j、“雖”我之死(即使)

k 、“何”苦而不平(愁)

2、詞性活用、一詞多意、通假字

a、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

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着。

b、一詞多意

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裏);始一反焉(語氣詞)

c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臾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3、講讀故事情節,體會愚公精神

a、愚公家周圍的環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b、愚公為什麼要移去這兩座山?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種程度?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d 、愚公這一壯舉是否得到家人或鄰里的贊同,從哪裏看出來?

(1)雜然相許

(2)雜曰。

(3)“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e 、大家都知道,對於愚公來説移山是艱難的,難在何處?

(1)“年且九十”(説明年老)

(2)“指通豫南,達於漢陰”(説明移山目標之宏偉)

(3)“其妻獻疑的理由”(説明移山困難之多)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説明搬運土石路途遙遠)

小結:這一節突出了愚公的“畢力平險”的大無畏精神和廣泛的羣眾基礎

4、討論愚公與智叟的觀點

a、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

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那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c 、也有人説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五、比較人物性格

1、把智叟的話與愚公之妻的話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智叟

“獻疑” “笑而止”

關切嘲笑

憂慮譏諷

2、愚公與智叟

愚公:目光長遠積極奮鬥全面發展

智叟:目光短淺冷漠逃避片面靜止

六、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

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七、寫作特色

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2、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鉅(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並不愚,“智”者並不智)

3。情節曲折

八、歸納總結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説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愚公移山》翻譯題(帶答案)

愚公移山翻譯

翻譯下列句子(不用抄原句)

1、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5、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7、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8、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10、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參考翻譯:

1、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

3、(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

4、(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

5、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6、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

7、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8、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9、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改變)。

10、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愚公移山》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

且:1、年且九十(將近)2、且焉置土石(況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強反問語氣那麼多)2、懼其不已(代詞,他)

之:1、跳往助之(代詞,他)2、雖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詞,的)

焉:1、且焉之土石(哪裏)2、始反一焉(語氣助詞)

固:1、汝心之固(頑固)2、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飾)2、聚室而謀(表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