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政治教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04K

政治教學教案多篇

政治教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是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而且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引導學生樹立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學會運用辯證法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具體要求教學重點

(l)聯繫的普遍性。

(2)發展的實質。

(3)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教學難點

(1)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關係。

(2)原因和結果的互相轉化特別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3)整體的功能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選擇最優方案,以求實現最優目標。

(4)規律的概念。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也瞭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世界本原問題的基本觀點,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那麼,這個物質世界的狀態“怎麼樣”呢?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彼此孤立的,還是普遍聯繫的?是靜止不動的,還是變化發展的?如果是變化發展的,那麼這種變化發展是雜亂無章的,還是有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對於這些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我們這課書就是與同學們一起來了解唯物辯證法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第二課聯繫地、發展地看問題(板書)

請同學們先讀一下這一課的課標題、節標題、框標題,先從總體上了解一下本課的基內容。(學生閲讀後,教師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本課的知識總體框架結構)

知識總體框架結構:(輔助板書)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節第一框的內容——普遍聯繫的觀點。這一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也是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弄明白這個觀點,對於理解和掌握辯證法的其他觀點,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一節堅持聯繫的觀點(板書)

一、事物是普通聯繫的(板書)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高一地理課上學過的知識,然後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農業區禁止捕殺青蛙?林業區禁止捕殺狐狸?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自己製作的投影片或小黑板"莊稼--蝗蟲--青蛙--蛇--鷹"之間的食物鏈,説明動植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一事物的變化必然對另一事物發生影響,某種動植物的興衰往往會使其他動植物呈現出相應的興衰變化。

(教師歸納。)

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每個生態系統內部的各個部分是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的,每個因素都受周圍其他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反過來影響其它因素。而自然界又是由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組成的,可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呈現着極其複雜的關係。所以,唯物辯證法講的聯繫既包括事物內部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內部聯繫),也包括事物之間的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外部聯繫)。

1.聯繫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問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板書)

(請同學們閲讀書本第43頁至第44頁第2自然段,以鞏固和加深對聯繫含義的理解)提問:有沒有一個事物同任何事物都毫無聯繫、而絕對孤立存在着?(可問學生能舉出這樣的事例嗎?)我們找不到一個事物是與周圍任何事物沒有聯繫的事物,這恰恰證明,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2.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板書)

所謂聯繫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之中:二是指聯繫這種關係在萬事方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對事物聯繫的普遍性這個重點問題,課本上運用了大量的事例,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本,首先了解並回答課本是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對聯繫的普遍性進行論證的?(閲讀第44頁第3自然段至第46頁第l自然段。)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對事物聯繫普遍性的論證,課本是從三個方面、兩個角度來進行的。三個方面,即:事物的內部、外部、整個世界,兩個角度,即:正面論證和反面論證。

下面請第一組同學從正面論證第一個方面,即: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互相聯繫的。請第二組同學從反面論證第一個方面。(提示:引用實例,表明每一事物都是由內部各要素聯結而成的有機整體。反面印證即:通過事例説明如果沒有內部聯繫,事物就不能構成有機整體。)請第三、四組同學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第二個方面,即: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繫着。(提示:描述某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具體聯繫,橫向聯繫或縱向聯繫。如:第45頁小欄目"想一想","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詩句講述的就是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繫。反面印證即:通過事例説朗一事物失去了與周圍事物的聯繫,該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同樣,請第五、六組同學也分正、反兩個方面論證第三個方面,即: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提示:哲學講的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三個方面。反面印證即;通過事例説明沒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同學討論,教師提出要求:必須引用實例進行分析論證,引用一些古詩、成語、歌謠、諺語進行分析也可以。)

(教師最後歸納。)

通過同學們的分析,使我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對聯繫的普遍性有了清楚的認識,即:聯繫的普遍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互相聯繫的。(板書)

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繫着。(板書)

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板書)

(以上作法,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理論的信服程度和理解深度。)

總之,一切事物都處於相互聯繫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麼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是不是人們隨心所欲強加給事物的呢?人想有怎樣的聯繫就會有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不是的。因為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3.事物的聯繫具有客觀性(板書)

請同學們看書第46頁"議一議":有人把"8"視為"吉利"的數字,而把"4"視為"不祥"的數字。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這是一種用主觀幻想的聯繫代替客觀存在的聯繫的做法,利用8和4的諧音與"發"和"死"聯繫起來,主觀確定8是"吉祥"4是"惡兆"。發財與"8"這個數字之間本來沒有必然聯繫,是人們主觀臆造了這種聯繫,所以,儘管人們到處使用這個數字,也不能保證人們一定發財。中央電視台播放的"9.18"大案偵破紀實説,1992年9月18日,一個盜竊團伙盜竊了開封市博物館69件國家珍貴文物,當這些案犯被捕後,審訊人員詢問他們為什麼選擇9月18日這天作案?他們回答説:因為"9.18"的諧音是"就要發",他們是想借這個吉祥的日子發財。可悲的是他們不僅沒能發,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們被依法處決。

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聯繫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們主觀臆造出來的虛假“聯繫”?(學生舉例議論,教師進一步引入。)現實生活中,不僅存在着這種主觀臆造聯繫的現象,更嚴重的是存在着大量無視客觀聯繫、甚至破壞客觀聯繫的現象。如:有人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不借破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掠奪式地開採資源。(可請學生舉例,教師也可介紹一些典型事例:淮河污染、黃河斷流、國土荒漠化等,還可放中央電視台2台播放的"千秋萬代話資源"節目。):

上述這些事例都是人為地破壞自然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環境,結果必然又危及人類。這就是無視事物的普遍聯繫所造成的惡果。武漢市三大湖泊之一的墨水湖,80年代以前,這裏湖水清澈見底,魚類豐富,環境優美。其後,隨着工業及生活廢水的大量排入,湖區污染日趨嚴重,湖水臭氣燻人。甲魚、鯽魚、蚌類等水生動物早因無法生存而絕跡。1997年5月6日這一天,5o多萬公斤死魚茫茫一片地漂浮在污染嚴重、呈墨綠色的湖水中。死魚的第二天,武漢環保部門調查的初步結論是:湖水長期受到污染,以及此間天氣氣温高,是導致死魚的主要原因。據環保監測人員介紹,在1997年4月22日和5月78兩次對墨水湖監測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水中溶解氧從每升796毫克下降至每升3.65毫克;湖水透明度從42釐米降至32釐米,已極不利於魚類的生存。環境的破壞已殃及魚類,給人類以警告。(又如:淮河污染最嚴重的蚌埠市,居民居然只能靠買礦泉水煮飯了。)

這許許多多觸目驚心的事例告訴我們,由於人們忽視了客觀存在的聯繫,而遭到自然界的懲罰,所以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自覺的保護環境。我們必須牢記,聯繫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無法否定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客觀聯繫,也無法割斷事物的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的聯繫。(教師一邊歸納一邊讓學生看書第46頁這一段。)

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不能憑空“創造”一種聯繫強加給客觀的事物,也不能任意“消滅”事物之間所固有的聯繫。這是否意味着人們對事物的聯繫是無法改變的?不是。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又一個問題:

4.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板書)

例如:書上例舉的京九鐵路、計算機網絡的事例。

又如:“天文學家提出第四環境概念,並據此將使太陽活動預報日常化。在天文學家看來,海洋、陸地和大氣層是與地球生命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三大環境因素.而地球高層大氣(10O一200公里之外)的太陽系空間,可稱之為人類活動的第四環境。其中,對人類生活有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太陽活動。第四環境首先對現代高科技產生影響。比如太陽活動產生的各種輻射和粒子會損傷宇宙飛船和人造衞星的各種電子器件,降低其使用壽命,甚至使整個系統癱瘓。

優秀政治教育教案 篇二

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脱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説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如2015年安徽劣質奶粉坑害兒童事件的曝光,我國海爾集團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世界具有影響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經濟生活》的教學中説明有關的理論觀點,同樣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關例子也可隨手拈得,鬧得沸沸揚揚的聯合國改革,我國進行的轟轟烈烈的黨的先進性教育,只要我們有心,具有時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繫、分析、説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繫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二)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繫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繫,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生活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裏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四)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進程、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經濟生活》中“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讓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師則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公司的經營”這一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青年政治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而學校所創立的丘廣輝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名師教學示範和輻射作用,讓我們青年教師多聽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專題講座、通過教學研討等形式,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有了更深的反思,從而不斷探索,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政治教學教案 篇三

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家庭的特點。如家庭關係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家庭中的親情的温暖,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孝敬父母長輩要受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辯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辯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於孝的能力;孝親敬長的行為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後的快樂;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本課內容結構

本課由三框構成: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家庭一般,即家庭的特點、家庭關係的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第二框“我愛我家”,主要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養愛家、愛父母的情感;第三框“難報三春暉”,主要讓學生領悟父母的愛心和付出應該得到回報,應該孝敬父母長輩,及如何將這種孝敬落實到日常的行為之中。

課前準備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主要了解學生對父母的態度,幫父母做家務的情況,即在孝敬父母長輩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問題。瞭解好人好事,是為了課上進行宣傳,鼓勵學生向好同學看齊;找出存在的問題,意在加強教育的針對性。

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諮詢父母: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讓父母操心。瞭解這些有助於學生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增強愛家、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方法

採用啟發式結合信息化的教學模式(自己的探索)。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自我教育活動和老師的點撥指導為主。學生活動,重在自己體驗。所以,老師為學生開展這些活動提供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老師的點撥主要用在對突發情況的應變上、對學生的誤區和盲點的引導上。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三課時第三框“難報三春暉”

第三課時內容

第三框“難報三春暉”有兩個目題。第一目“愛灑心間”,由小峯與媽媽的故事引入,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由此體驗父母對子女的一片苦心,説明父母理應得到愛的回報。第二目“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主要有五層意思。其一,強調孝親敬長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用相關鏈接的材料説明必須履行這一義務。其二,教材提供六個情景,讓學生辨析在具體生活情景中,什麼是孝的表現、什麼是不孝的表現。由此得出結論:孝敬父母要落實到具體行為之中,要從小事做起。其三,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談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談盡孝後的感受。其四,講在孝的問題上的是非界限。其五,講對爺爺奶奶等祖輩要孝敬。

第三課時重點

孝敬父母,可以説是一切良好道德的基點。家庭是學生的重要生活領域,然而,學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護而不知温暖、不知感恩,容易忽略父母的愛心,感受不到家中的親情,因而對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孝的教育是本課重點。

第三課時難點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公民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孝敬父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孝心,又要有孝行。通過明理、體驗,使學生養成孝敬的品德。

第三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情景展示導入:由小峯與媽媽的故事引入(激憤──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在上節課“我愛我家”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回憶和講述小時候父母對我們關愛的故事使大家懂得了父愛、母愛的偉大,這節課有一個別人和自己母親的故事,非常感人。我們先一起聽一下。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朗讀一下課本12頁的故事,請大家仔細體驗故事中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既是引人入勝的導入,又是直接的情感體驗和教育。體驗父母對子女的一片苦心,説明父母理應得到愛的回報。

活動一:抒情講述(發悱)

進行第一目教學。

聽了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話要説,請把你想説的話説給大家,好嗎?

學生講述。

欣賞:《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啟發學生把感恩、回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表達出來,知、情教育結合。

活動二:小組合作探究“我們應怎樣孝敬父母”(激憤、思述)進行第二目教學。

聽了大家的話,我相信大家都是孝順的孩子,請你們想一想,然後進行小組研究──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把你們的研究結果有條理地寫下來我們交流。

啟發學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思考,把它總結出來。自得的認識是真正的認識,自得也是基本的學習能力。

繼續小組探究──交流、對照、修正、提高。(發悱)

現在兩個小組合成一個大組,先對照你們的研究成果,相互借鑑一下,然後再結合課本將你們的結論進行修改提高。但不要迷信書本。自信超過書本的交全班欣賞。用課件展示總結:

孝敬是道德和法律義務

基本層次──能養:關心、侍奉、贍養(從小事做起)

第二層次──弗辱:不給父母丟臉……

第三層次──尊親:敬重、愛戴、順心(不盲從。)

最高層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自學能力。

活動三:情景分析作業(拓熟):

利用大屏幕展示三個情景(見課本),要求學生分析情景中的人是否孝敬父母?是哪一層次的孝敬?

用正反事例進行薰陶,進一步鞏固知識、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點評、小結作業,欣賞相關故事和作文,結束本課(啟通、發悱)

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故事欣賞。(附後)

通過小結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知與不知,從而達到強化和矯正作用。

附:補充資料──孝敬的故事

(一)真情

作者:綿陽一中七年級(10)班唐溢

父愛如山,母愛如燈。山在遠處巍峨,燈在近處温暖。

從小我就生長在一個異常平凡,卻又異常幸福的家裏。有着知識淵博的爸爸,温和可親的媽媽。他們雖然不曾幹過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也不曾創造過什麼豐功偉績。但是,他們賦予我生命,給了我一個充滿真情的家。我愛他們,也愛這個家。

小時候,爸爸給我講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帶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給我讀精彩的童話,教我寫字、畫畫,給我講一道又一道的難題,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小時候,我依偎在媽媽的懷裏數星星,我和媽媽在家門前那棵老樹下捉迷藏,我躺在媽媽的懷裏編織撲朔迷離的夢,聽着媽媽哼的搖籃曲,進入甜甜的夢鄉……

《本站·》

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再這樣熱衷於這個家,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和他們頂嘴,開始自以為是。我總認為,他們的世界和我的格格不入,他們思想守舊。爸爸不再是那麼的知識淵博,媽媽也不再能打動我了。

總之,一切都在沉默中發生了變化。

我開始封閉自己,“武裝”自己,既然和爸爸媽媽是兩個時代的人,既然我們的意見老是不和,那麼我就儘量迴避他們,少和他們接觸。

一天,我放學後沒經過爸媽的同意就和同學出去玩了,很晚才回家,一打開家門,我頓時愣住了,爸爸媽媽正坐在客廳裏,愁眉不展。我奇怪了:平時爸爸這時候應該在上班啊,媽媽也應該睡了啊,怎麼?……

還沒等我理清思路,媽媽迎上來問:“你去哪裏了?怎麼現在才回來?”我打斷媽媽的話,不耐煩的説:“行了,媽,不就是出去玩了一會嗎?我要睡覺了!”

“啪”的一聲,一個巴掌落在了我的臉上,是爸爸!我呆住了,這是爸爸第一次打我,霎時,我的淚水想開了閘的黃河水,流個不停。沒等他們説什麼,我捂着臉頭也不回地衝進房間,重重地摔上了門。

爸爸不愛我了,媽媽也不愛我了,我沒人疼了!這個家沒有一絲真情,這個世界也是灰色的!我是孤獨的!越想越哭,越哭越想,第二天,我的眼睛也紅紅的。我把自己鎖在屋裏,任誰敲門也不開。我感覺不到原來家的温情。

上國中了,憑藉學習的藉口,我更少與爸爸媽媽接觸,我確定,我的周圍沒有真情。

昨晚,我得了重感冒,整個人迷迷糊糊的。第二天,當我醒來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躺在醫院的病牀上,一旁的媽媽趴在牀邊睡着了。我一瞟,看見了一個精緻的筆記本,隨手一翻,差點叫出聲來。上面全是爸爸的字,記錄着我從出生到現在的事,還有我的照片,我每次的成績……原來爸爸……在後面,我看見了剛勁有力的幾個字:女兒病了,我很擔心!一時間,爸爸為我做的每件事都浮現在我眼前。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媽媽醒了忙問:“怎麼,很難受嗎?我去……”沒等她説完我就撲進她的懷裏。媽媽,原來我錯了……

真情啊,無處不在,只是有時被披上了無知的外衣!

(二)我怎樣交友

我的朋友有很多,但不孝敬父母的卻沒有一個,因為我交朋友有一大忌:無論和誰結交,總是先觀察他是否孝敬父母,凡不孝敬父母的半個都不交。你想,他連生他的父母都不愛,他會愛無血緣關係的你嗎?連養他的父母都裝不下,他能裝的下無親情的你嗎?連疼他愛他的父母都容納不下,他能容納的下無緣的你嗎?因此,我從不交沒有良心的朋友!

(三)

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裏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説:“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裏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