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政治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W

目錄

政治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第二篇:高二政治教學論文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第四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第五篇:政治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新課堂背景下政治教學模式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課,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的要求,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堂政治教學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課,由於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一、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 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

(1) 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

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2) 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

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

裏、在學生中傳揚。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 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

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乎,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的統一。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本站向您推薦:)堂結合,是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 思想、道德、覺

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第二篇:高二政治教學論文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政治課堂中的意境教學

意境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意(情)和境(景)的關係也就是心與物的關係。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課教學中是政治課教學的一大特色之一。

在教學中,意(情)屬於主觀範疇,可以特指教師的思想、感情、教學水平、教學設計等。境(景)是客觀範疇,可特指學生。在意境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具體表現為情景交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統一也要達到"情景交融",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合貫通,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會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意境呢?

首先,導入妙趣橫生,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潑的導入不僅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生明白本課的學習要求,集中學生的思維方向,而且能啟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情緒,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煉之以志,導之以行"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深刻鑽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框架和邏輯層次,邏輯關係,創造出一個有特色的別出新致的導入。使景深含於情中,震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如高二哲學部份,其理論有一定的深度,對高二學生來説要理解有困難。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化難為易呢?導入,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哲學藴含的人生哲理比較廣泛,名人名言、古訓、漫畫、幽默、笑話、故事無不隱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實例導入法,直觀導入法,引用名言導入法等,吸引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講"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可用笑話《雙方都是捱餓》導入:一家小飯店門口掛着這樣的招牌,請到這裏來用餐吧,否則,你我都要捱餓!".這樣的導入,一方面,能使學生的思維大門打開,使枯燥的哲理生動起來;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了主題,我們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繫,反對無視事物聯繫的孤立的觀點。在講發揮主觀能動性時,可引用《孫子兵法》裏的:"避其鋭氣,擊其惰性。""攻其無備,擊其不意".從而使學生明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總之,通過以上導入,能使沉悶的課堂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靈感,增強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和説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種形式導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啟發性,情感性,針對性,簡明性原則,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做到精和趣,從而由教師"情"的設計,引導學生"景"的誘入,達到主客觀體的第一次碰撞和統一。

其次,講授生動形象,有了"景"的角色進入,關鍵是"情".如何產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體和客體的勾通?對主體來講,關鍵是調動客體的參與和角色進入,經過前一階段導入的統一,在講授階段,主要是做好板書設計,重點講解,難點化解,而這其中又涉及到教師設計的提問,語言的巧用和邏輯思維方法,教師如果在這些過程中能夠創造一個生機盎然的意境,不僅可以起到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達到情景的統一。

好的板書設計具有提綱契領,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過程節奏感,集中學生注意力,達到審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書直接影響着講授的效果。如《經濟常識》第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住四個字,商品——貨幣,由此通過目錄和提綱,就可以把本課內容連串起來,並輻射相關知識點,商品的產生、含義、本質、基本屬性,規律,貨幣的產生、含義、本質、

基本職能、符號、與商品的關係等。如此言簡意駭,不僅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本課的體系,而且從微觀上明確了知識點及其聯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達到主客體的融匯。

重難點的講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最終獲得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學重點的處理,因此,重點的講解,一方面要精而簡;另一方面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如價值規律的講解,可以分層進行,從其內容、生產、交換、表現形式、作用、與商品經濟的關係來理解,這樣逐層分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加深對此的理解。此外,難點的講解,要充分重視中學以上學生學習的難點,注意分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同時,在以上教學環節中,要善於提問,教師富有藝術性的提問是啟發學生能力,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精神、競爭意識和創造精神。此外,還要巧用語言,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和進行精神產品生產的工具,教學過程是通過語言的傳輸來實現的,語言的優勢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作用和影響是自始至終的,其對於師生的雙向交流,教學內容的表達,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語言,渲染課堂氛圍,啟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情理交融,教與學的統一的境界。

再次,結尾引人深思,"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經過前兩次的交融,最後達到高潮。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最後的歸納總結,使學生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已的知識,並由此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等行為規範,到達"言盡而意無窮"之妙。

結尾的方法多種多樣,可用設疑引思法,圖式説明法,教師概括法、學生自解法、可以號召式結束,詩詞抒情式,含蓄式,引經據典式,談話式結束,如哲學部份用圖式説明法結束比較好,這主要是針對單元複習時使用,唯物論可以以物質和意識四個字為中心構建圖式和輻射知識點;辨證法以唯物辨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別為中心;實踐論以實踐——認識為中心,這樣以圖式中心來結束,從理論上可以對知識點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係。從思想教育來説,唯物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辨證法要用聯繫、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實踐論用樹立實踐的第一觀點。從其方法論意義看,可以用來指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並用此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從而達到改造自己、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統一。這樣的結束,既可以使主客體融知、行、意為一體,又可以達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

總之,以上三方面——鳳頭,獵肚,豹尾緊密聯繫,層層遞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如果能較好的融入意境,達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與物的交匯。那不僅能扣人心絃,深化教育內容,而且能增強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案例教學法

高二一部政治組竇汝河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採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鍊能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實效價值。它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寬鬆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實踐證明,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記憶的內容達65%.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學生儘管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穫,是一種單一的,靜止的,孤立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視覺材料、經過分析: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並利用理論分析説明覆雜多變的社會現象,獲得的收穫會很大,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如:在講述“依法制裁違法犯罪”時,分別展示違法和犯罪兩個案例,讓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繫。通過學生自己的大腦思維活動,獲得的知識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2、培養創造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鍊、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創造了條件。例如在講到保護環境知識時,首先口述2014年前幾個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塵暴襲擊的例子。然後向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例反映了我國

目前存在什麼問題?第二,北方多次沙塵暴襲擊的原因是什麼?第三,你認為國家應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而對這個問題,作為青少年學生應做些什麼?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後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看法和大膽構想,有些觀點還會出於教師的意料之處。這樣會大大地增強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3、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入案例情景,設身處地地做出反應,為他們提供一種不用真正深入實踐,但卻在短期內接觸,並處理到大量的實際問題的機會,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如在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可選用石兆彬貪污受賄的案例。石兆彬雖官居中央候補委員,福建省省委副書記,但他觸犯了法律,仍受法律的制裁,這樣講更具有時效性和説明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課教學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複雜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另外,在民主和諧的討論氣氛中,學生大膽交流,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學習探索,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公民作為納税人應依法自覺納税”時,可選用馮小剛拍攝的《甲方乙方》後納税的正面案例和廈門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億元的反面案例。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變學生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願學,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當然,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雖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並不意味着事例運用得越多越好,這樣會把政治課上成“故事會”。相反,應圍繞所授知識點精選用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與知識點應有機結合,而不是事例的簡單堆砌,我認為選用案例與知識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方向性。選用案例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醜惡面的案例並不是不能用,而應慎應、少用。如果教師上課時大談特談的都是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生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學生容易產生錯覺,以為黨和政府已喪失人民的信任擁護和治理國家的能力,會使學生思想上產生迷惑和動搖,不利於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去激勵學生。

2、注重時效性。引用的案例不應是陳年舊事,而應緊跟形勢,是發生不久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有新鮮感。如在講到對外開放時,可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成功舉辦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運用這種新鮮的時政新聞,切中了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了學習任務。

3、注重趣味性。所舉案例應生動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適應學生的接受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鬆掌握知識。如在講到“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時,可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使學生感到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識,其實也親切有趣,易於理解,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注意精確性。引用的案例應儘量真實具體,不宜胡編亂造。如在講八年級的法律常識時,引用的案例應儘量講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以及此案引自何處,做到真實可信,現實感強。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讓他們真正接受,反之,則會使學生對教師所教所講的知識產生懷疑,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安全最好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與己有關,而不是遙不可及、關係不大。如講到“勞動者有遵守職業道德、提高職業技能的義務”時,可舉我校教師犧牲

業餘時間參加進修學習的例子,講到“五愛”時,可舉班上同學的事例。通過這些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事例,使學生感到榜樣就在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無法趕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的。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實質是屬於研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因此,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大力推廣。

第四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本文主要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同仁探討。

一、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習慣於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裏往往充滿着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九年級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在課堂上我採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依法治國更重要,反方則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班裏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蒐集材料,由於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同學能很好的聯繫八年級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係,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轉載自中國教育文摘http://,請保留此標記。)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佈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後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並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並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對於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三、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説的不多,更不要説自學了。

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鬆學”。

1.教會學生“看”書。基於政治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會考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 千萬不可忽視閲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閲讀體驗。學生在閲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2.教會學生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説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為什麼”,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答題。政治學科的會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會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並着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來自中國教育文摘,查看更多與相關文章請到http://。

第五篇:政治教學論文

學具對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應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引導學生使用學具是學好生物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體現

關鍵詞:學具生物教學效應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引導學生使用學具是學好生物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體現。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有效的生物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生物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生物活動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學具輔助教學,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的。

一、引導學生從學具操作中獲得新知

在教學中,利用中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恰當地進行動手操作,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從操作中獲得新知,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生物中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活動中心,教師的作用是建設、引導和幫助,創設兒童喜愛的學習環境。教學中把學具與興趣這一心理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瞭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在中學階段,學生的素質正處於最敏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學習成功渴望的強烈程度,直接導致了他們對教師新穎教學方式的期盼。精心設計學具的使用,充分利用學具新穎靈活富有創意的活動形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熱情,引

導學生主動參與,激活創新思維,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尤其能培養學生探究生物學習方法的能力。利用學具,輔助教學,是積極進行課堂改革的體現。使學生過去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學具的運用直接影響着一堂課的成敗,教師應注重學具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善於利用學具直觀的教學方法,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慾亢奮狀態。教學中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做一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課堂容量,更充分地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這樣學生通過使用學具,既能發現新知,又品嚐到了生物學習的樂趣。

二、運用學具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教學中運用學具,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手做一遍。”讓學生動手、動眼、動腦,使操作、觀察、思維有機結合,把抽象難懂的道理,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操作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提高教學效果。

三、運用學具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鮮明個性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頭腦,自己的願望,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想基礎,

自己的思維火花和行為規律。正如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代替的,也是改變不了的。教師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者,人生的塑造者,學習方式的組織者,不可能替代學生讀書,替代學生感知,替代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替代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和掌握一個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明白道理。通過自己的感悟,找出事物內在的聯繫,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學習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生物的變化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充分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具是另一種形態的教材,是一種比課本更直接,可操作,可實驗的學習材料,學具的使用可較好的體現新課標生活中的生物應用實踐的基本理念。

總之,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正確恰當的操作學具,開展生物實踐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優化生物課堂教學,有利於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2014高三政治教學論文

2014年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五個熱點問題複習

政治教學論文_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