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角形的性質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1W

三角形的性質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難點:添加合適的輔助線.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_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為20°,求它的頂角度數.

引入新課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線把它的周長分為15cm和6cm的兩部分,求這三角形各邊的長.

學生可能利用算術的方法,計算出腰長為10底邊長為1.也可能算不出來,這裏教師可作如下引導:

在圖1中,AB=AC,D為AB的中點(即AD=DB),設 AD=xcm,則 AB=AC=2cm(中線定義).由AC+AD=15cm,得

2x+x=15.

解得 x=5,……

本題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得的,此法對於某些幾何計算題來説,簡捷而有效.

新課

例2 已知:圖2,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分析:欲求三角形各角度數.只需求出∠A度數,把∠A度數作為一個未知數x,則∠A=∠1=x°,∠2=∠A+∠1=2x°,∠ABC=∠C=∠2=2x°.應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於△ABC,求出方程所對應的幾何等式:∠A+∠ABC+∠C=180°,即可得出關於x的方程.

例3 已知:如圖3,點D、E在△ABC的邊BC上,AB=AC,AD=AE.求證:BD=CE.

通過分析使學生髮現,要作AF⊥BC即底邊上的高這條輔助線(這是證明的關鍵所在),並告訴學生這是等腰三角形中一種常見的輔助線.利用這條輔助線就很容易證得結論.並説明,這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來證明的題目

小結

1.列方程解幾何計算題是幾何計算題的一種重要解法,在這種解法中,尋求幾何等式(如例2中∠A+∠ABC+∠C=180°)是基礎,把幾何等式的各項轉化為未知數x的代數式是關鍵(如∠A=x°,∠ABC=∠C=2x°).

2.對於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要靈活運用.

練習:略

作業:略

思考題:例3中輔助線改為△ABC的頂角平分線AF,寫出證明過程.

四、教學注意問題

1.等腰三角形性質的靈活、綜合應用,防止依賴於全等三角形證明線段或角相等的思維定勢.

2.要防止“三線合一”性在應用中出現的錯誤.

角形的性質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2、經歷“探索-發現-猜想-證明”的過程。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3、結合實例體會反證法的含義。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學難點

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學方法

教學後記

教學內容及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探究

1.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從等腰三角形中能找到哪些相等的線段。

2.播放課件,結合剛才的問題講解例1的命題,併為後面將此性質拓展埋下伏筆。

3.分別演示:

∠ABC,∠ACE=∠ACB,k=,時,BD是否與CE相等。引導學生探究、猜測當k為其他整數時,BD與CE的關係。

4.引導學生探究,對於上述例題,當AD=AC,AE=AB,k=,時,通過對例題的引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經歷探究—猜測—證明的學習過程。

5.引導學生進一步推廣,把上面3、4中的k取一般的自然數後,原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要求學生説明理由或給出證明。

6.對學生探究的結果予以彙總、點評,鼓勵學生在自己做題目的時候也要多思多想,並要求學生對猜測的結果給出證明。

7.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等角對等邊”這個命題的反面思考問題,即思考它的逆命題是否成立。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證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8.歸納學生提出的各種證法,清楚的分析證明的思路,培養學生演繹證明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9.啟發學生思考: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兩個角不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不相等,這個結論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能否證明。這實際上是“等邊對等角”的逆否命題,通過這樣的'表述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0.總結這一證明方法,敍述並闡釋反證法的含義,讓學生了解。

11.小結這兩個課時的內容。

作業:

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1.積極思考,回憶以前所學知識,聯想新問題。

2.認真觀看例1圖形中線段的關係,積極思考,認真聽講。

3.對於課件的演示很感興趣,憑直觀感覺可以猜測,不管k為何值,BD=CE總成立。基於前面例題的啟發,想要給出證明。一部分學生可以自己給出證明,一部分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

4.在已經探究了角的大小的改變對於BD,CE的等長性沒有影響,有了一些成就感之後,又面臨新的任務:BD=CE嗎?因此學生會滿懷熱情地進行這部分探究活動,而且有了前面的體驗,探究也會比較順利。

5.興致高漲,憑直覺猜測結論仍然成立。但有些學生給出全部證明可能會有困難。

6.認真聽講,在掌握結論的同時受到老師的鼓勵,有很高的熱情進行後續學習。

7.較少接觸這樣的命題,因此會感到新鮮,有用已知公理和定理對命題的真假性進行判斷的慾望。在老師指導下完成證明。

8,積極動腦思考,認真聽講,獲得對演繹證明的初步體會。

9.可以從直觀上得出結論,但是此處要求證明,體會到證明的必要性。遇到認知上的衝突,激起學習慾望。

10.懷有強烈的求知慾聽講,對反證法有了感性認識和一定的理解。

11.體會老師的講解,並根據小結記憶掌握知識。

(學生小結: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經歷“探索-發現-猜想-證明”的過程。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兩條腰上的中線(高)、兩底角的平分線相等,並由特殊結論歸納出一般結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瞭解反證法的推理方法。)

國中數學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十七章第一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軸對稱之後編排的,是軸對稱知識的延伸和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是探究線段相等、角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已經知道了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相關知識,那麼等腰三角形又有怎樣性質呢?鑑於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有進一步探究新知的願望。本節課採用層層遞進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相關性質。並能用其解決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對性質的探究活動和例題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究對等腰三角形性質活動中,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

教學難點: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方法:

本課立足於學生的“學”,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在感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學習中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多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的讓學生處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良好學習氛圍之中。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課前安排學生帶着五個問題預習課本140頁和141頁的教材內容,同時讓學生做一個等腰三角形的紙片,各小組長負責預習等工作。

(一)、導入

先複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讓學生帶着問觀察圖片,找出圖片裏面的軸對稱圖形。

(二)、思考

1、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問題:

(1)什麼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各邊都叫什麼名稱?各角呢?

(3)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4)如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5)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動手操作、演示探究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請同學們把等腰三角形紙片對摺,讓兩腰重合!(電腦演示)發現什麼現象?請儘可能多的寫出結論。(從構成要素:邊、角;相關要素:線、對稱性方面考慮)

(三)、議展

1、探討交流、得出結論:

重合的線段

重合的角

AB=AC

∠B=∠C

BD=CD

∠BAD=∠CAD

AD=AD

∠ADB=∠ADC

由這些重合的部分,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構成要素:

邊: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相等。

角: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

相關要素:

線: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

對稱性: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2、學生展示

證明“等邊對等角”(學生展示)

三種方法證明等腰三角形性質“等邊對等角”

已知:在△ABC中,AB=AC,求證:∠B=∠C

方法一:

證明:作底邊BC上的中線AD。

在△ABD與△ACD中:

BD=DC(作圖)

AD=AD(公共邊)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

方法二:

作頂角∠BAC的平分線AD。

∵AD平分∠BAC

∴∠1=∠2

在△ABD與△ACD中

AB=AC(已知)

∠1=∠2(已證)

AD=AD(公共邊)

∴ △ABD ≌ △ACD(SAS)

∴ ∠B=∠C

方法三:

作底邊BC的高AD。

∵AD⊥BC

∴∠ADB=∠ADC=90°

在RT△ABD與RT△ACD中

AB=AC(已知)

AD=AD(公共邊)

∴ △ABD ≌ △ACD(HL)

∴ ∠B=∠C

(四)、點評

找各小組代表分別展示答案之後,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查漏補缺。然後通過老師講解,再指出其實這作三種輔助線的位置根本沒有發生改變,從而自然的過度到“三線合一”從中得出結論,達到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幾何語言

∵ AB=AC(已知)

∴ ∠B=∠C(等邊對等角)

(1)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幾何語言:

在△ABC中,

∵AB=AC , ∠1=∠2(已知)

∴BD=DC , AD⊥BC(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中線,既是底邊上的高,又是頂角平分線。

幾何語言:

在△ABC中,

∵AB=AC , BD=DC(已知)

∴AD⊥BC , ∠1=∠2(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高,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頂角平分線。

幾何語言:

在△ABC中,

∵AB=AC , AD⊥BC(已知)

∴BD=DC , ∠1=∠2(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在學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性質之後,引出等邊三角形的教學。

等邊三角形定義: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等邊三角形性質的證明:(學生在練習本完成後,再用課件展示證明過程)

例題:

已知:在△ABC中,AB=AC,BD,CE分別為∠ABC,∠ACB的平分線。

求證:BD=CE.

(五)、練習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一步加強知識的應用訓練,我設計了三組練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

練習1:知識點:(邊: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相等。)

1、在等腰△ABC中,AB=3,AC=4,則△ABC的周長=________

2、在等腰△ABC中,AB=3,AC=7,則△ABC的周長=________

練習2:知識點:(角:“等邊對等角”)

1、在等腰△ABC中,AB=AC, ∠B=50°,則∠A=__,∠C =_

2、在等腰△ABC中,∠A =100°,則∠B=___,∠C=___

練習3:(判斷)知識點:(“三線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頂角一定是鋭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鋭角或者直角、鈍角都可以。

3、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一定垂直底邊。

4、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一定平分頂角。

5、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互相重合。

(六)、總結

師生合作,共同歸納:

1、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

3、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佈置作業

鞏固性作業:143頁習題1、2、(必做),143頁習題3、4、(選做)

拓展性作業:

1、如圖,在△ABC中,AB=AC,BD,CE分別為AB,AC邊上的中線,試判斷BD 、CE相等嗎?並説明理由。

2、如圖,在△ABC中,AB=AC,BD,CE分別為AB,AC邊上的高線,試判斷BD 、CE相等嗎?並説明理由。

板書設計

17.1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相關概念:證明例題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等邊對等角”

“三線合一”

等邊三角形相關知識佈置作業

課後反思

這節課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出發,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啟發學生,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旨而進行!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達到了知識能力情感的三合一,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的是,習題練習有限,未設置限時小測等等

角形的性質教案 篇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重點、難點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它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學完相似三角形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以完成對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判定和性質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還是研究相似多邊形性質的基礎,是今後研究圓中線段關係的工具.

它的難度較大,是因為前面所學的知識主要用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等.藉助於圖形的直觀可以有助於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線段之間的比例關係,藉助於圖形進行觀察比較困難,主要是藉助於邏輯的體系進行分析、探求,難度較大.

教法建議

1。教師在知識的引入中可考慮從生活實例引入,例如照片的放大、模型的設計等等

2。教師在知識的引入中還可以考慮問題式引入,設計一個具體問題由學生參與解答

3。在知識的鞏固中要注意與全等三角形的對比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

2.學生掌握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1來解決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類比的教學思想.

4.通過相似性質的學習,感受圖形和語言的和諧美

二、教法引導

先學後教,達標導學

三、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是性質定理1的應用.

2.教學難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與性質等有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

1.三角形中三種主要線段是什麼?

2.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3.什麼叫相似比?

[講解新課]

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定義,我們已經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下面我們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質(見圖).

建議讓學生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高、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相等”來得出性質定理1.

性質定理1: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和對應角平分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 ,

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寫出“已知、求證”,然後教師分析證題思路,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在尋找判定兩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條件時,是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到的,這種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判定與性質的思維方法要向學生講清楚,而證明過程可由學生自己完成.

分析示意圖:結論→∽(欠缺條件)→∽(已知)

∽ ,

BM=MC,

∽ ,

以上兩種情況的證明可由學生完成.

[小結]

本節主要學習了性質定理1的證明,重點掌握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的思維方法.

七、佈置作業

教材P241中3、教材P247中A組3.

八、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義;

2、從實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穩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認識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能畫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條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難點: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能畫出三角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選擇:觀察法、知識遷移法

教學設過程

一、導入

請每位同學從你的抽屜裏拿出兩根小棒,試一試,你能擺出什麼圖形?

誰來説説自己擺出了什麼圖形?(指名説)

下面請每位同學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擺成什麼圖形?(指名説)

用屏幕出示學生們可能擺出的圖形,提問:你能説説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嗎?那麼,在同學們擺出的圖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三角形的定義及組成

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三角形,你能説出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讓學生充分發言)

同學們説了這麼多,其實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許多的三角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錄像)

⑵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麼你能説説三角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等)

提問:那你能説一説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嗎?(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比較重要?(圍成)為什麼?(三角形是封閉圖形)

那麼這三條線段應該怎樣去圍呢?(每相鄰的兩條線段端點相連)

請學生互相説一説,什麼是三角形。(同桌互説,再指名説)

2、學習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⑴小組活動:請組長將本組的小棒分給組員,每人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有學生髮現自己的三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這是怎麼回事啊?

小組研究:為什麼有的三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小組彙報,並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⑵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屏幕出示例3的圖,讓我們幫助小明解決一個問題:小明每天上學從哪條路走最近?為什麼?(中間的這條路最近,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

⑴遊戲

讓我們來輕鬆一下,做個遊戲,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遊戲規則:每人一個圖形,拉動這個圖形,只要使它的形狀發生變化,就算贏。

請學生推薦兩名力氣比較大的學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先讓女生選擇一個圖形,另外一個就是男生的。

請大家預測一下,男生和女生誰會贏?為什麼?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那麼,要想使這個平行四邊形也能夠固定住,該怎麼辦呢?(加上一根木條,形成兩個三角形。)

正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

⑶你瞧:這張桌子搖搖晃晃多危險啊!有什麼辦法加固它呢?

斜着釘兩根木條,組成三角形。

4、學習三角形的高

⑴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有三個頂點,我們可以用大寫字母來表示點,例如,我們可以給這三個點分別取名字為A、B、C,那麼這個三角形就可以稱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條邊就可以分別稱為AB、AC、BC,下面想請同學上來指一指,每一個頂點分別對應哪條邊。

⑵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畫成虛線,而且要畫上垂直符號。

想一想:一個三角形中能畫出幾條高?為什麼?(有三條高,因為每個三角形有三個頂點)

⑶學生練習

請每位學生在課本86頁,練習十四第一題,請你畫出第一個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畫成虛線,並且要畫上垂直符號。

你能畫出幾條高?那麼,另外兩個三角形的高你會畫嗎?試一試,好嗎?

(讓學生互相檢查,並説説怎麼檢查)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具有穩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我們還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並且學會了給三角形畫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研究。

國中數學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學習目標: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瞭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有關概念,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性質,能應用性質進行計算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能力目標: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逐步具有觀察、猜想、推理、歸納和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求的熱情和積極參與的意識;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於助人的品質。

2、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探索及其應用。

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探索及證明。

3、突破難點策略:通過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助自主學習和探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活動豐富、思維積極的狀態中進行探究學習,組織好合作學習,並對合作過程進行引導,使學生朝着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二、學情分析

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觀察、操作、猜想能力較強,但演繹推理、歸納、運用數學意識的思想比較薄弱,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結密性、靈活性比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也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和引導。

三、教法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為了順利達到這一目標,引導學生探索性學習,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採用了以觀察法、發現法、實驗操作法、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學法建構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因此,通過本節教學,我將對學生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注重多感官參與,多種心智能力投入,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狀態。

2、向學生滲透探究、發現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模式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運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導下,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評價——實踐應用——反思歸納”的教學模式,力求着眼於學生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六、教學程序和設想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據此本節課我分以下環節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境,觀察聯想。

1、多媒體展示電視轉播台、房屋人字架,讓學生觀察找出其中的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四邊形、梯形)

2、兩幅圖中都有哪種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

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聯想,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願望。

(二)動手操作,揭示課題。

3、什麼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它們有何關係

4、請學生動手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裁下這個三角形,再動手摺疊,當兩腰重合時,找出發現哪些結論。

5、小組交流發現的結論。(兩底重合,摺痕是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

6、小組代表用語言表達得出的結論。

7、多媒體演示摺疊過程,再現歸納得出的結論。

8、揭示、板書課題:等腰三角形性質。讓學生温習、重現已學相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所以我在這裏力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交流表達,使學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質。

(三)獨立思考,探究新知。

9、對於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否能進行論證,請學生動手試一試。

放手讓學生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帶給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自己的潛能,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四)合作探究,交流創新。

10、當部分同學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而少數找不到思路的同學也充分感知了困難,嘗試了困難後,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和交流,並作為合作者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

組織學生探索、交流,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形成一個既有獨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廣泛交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五)引導評價,形成規律。

11、小組合作交流後,請各小組一名代表上台講解(給學困生提供上台機會,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種輔助方法:作∠A的角平分線AD、作AD⊥BC、作BC邊上的中線AD。通過師生、生生的相互補充評價,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

12、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質呢

學生探索能得出:①每個角都相等,且都是60°,②每邊上的高、中線、角平分線互相重合。

運用知識遷移在新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學生的探究興趣進一步推向高潮,激勵學生要敢於迎接挑戰,不斷追求,鍛鍊意志。

13、閲讀課本:等腰三角形性質(一)(注意: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的幾何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準確的幾何語言表達能力。

(六)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例:已知房屋的頂角∠ABC=100°,過屋頂的立柱AD⊥BC,屋椽AB=AC,根據圖中條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數。

把例題改編成開放題,為學生再一次創設探究情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達標練習(搶答)①填空。設計基礎練習,體現素質教育的全員性,通過搶答訓練,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②△ABC中,AB=AC,D為BC上一點,DE⊥AB,FD⊥BC交AC於F點,∠A=56°,求∠EDF的度數通過能力訓練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③應用:某廠車間的人字屋架為等腰三角形,跨度AB=12米,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裝中柱CD,你能幫工人師傅確定中柱的位置嗎説明選用的工具和原理。進一步體現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七)反思歸納,形成結構。

1、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小結:

①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知識、方法、技能),你認為重點是什麼

②所學知識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③本節課所運用的學習方法對你今後學習有什麼啟示

2、佈置作業:(分層佈置)

這樣進行課堂小結,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