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搭石》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搭石》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搭石》教學反思 篇一

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寫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和諧美。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閲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為學習這個自然段的主線,貫穿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段

這篇課文文字雖然淺顯,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在學習第3自然段開始,讓學生讀書,談談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談到了這個自然段很美,像畫一樣,我立刻抓住這個“美”字做文章,讓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閲讀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閲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這一行走搭石的人,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抓住關鍵詞句感知美

在教學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師生合作讀,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讓學生敲擊桌子發出的“踏踏”聲,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聲音,從而形象地感受了課文中描寫的“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引導學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想象畫面,感受那藏於文字之中的美。通過學生的回答人們走搭石沒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靈美。從而整段的音樂美、畫面美、心靈美渾然一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昇華。

三、多種形式地讀感受美

這是一篇美文,語言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和語言的積累。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齊讀,想象畫面讀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讀的機會。關注朗讀的層次性,通過評價性的語言,教師的引導,層層遞進。如開始通過朗讀找出體現美的句子,再抓住重點詞理解體會搭石的美,讀出美感,最後通過想象拓展提升學生的情感,朗讀更富有激情。讀出了畫面的美,音在教學本課後,我覺得自己在關注全體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

關注全體學生不能只是掛在口頭的一句空口號,不管是在備課時,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中時刻要有關注全體學生的意識。如在備課時就要想好這個問題我該請哪位學生回答,我為什麼要請他回答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我想提高他什麼能力。

再如,在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都要有所關注,不能讓成績好或表現積極的學生獨佔課堂,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卻一無所獲。

《搭石》教學反思 篇二

《搭石》是一篇閲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後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瞭然知道“什麼是搭石呢?”:通過簡筆畫,於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於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脱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脱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説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説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於,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可以更靈活。

《搭石》教學反思 篇三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調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擺搭石、行人走搭石,面對面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四個畫面,來逐步體會。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老人擺搭石時,我引導學生們體會“無論……只要……一定……”這幾個詞語時,從中體會老人是為他人着想時,學生一時找不出來,我引導學生運用去掉詞語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從中學生就很快的就找到了其餘的詞語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老人的心靈美,然後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理解了人性美。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也就是我抬起腳來,你——跟上去,你抬起腳來,他——跟上去,聲音——踏踏的,像輕快的——音樂。這句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協調有序”這個詞語,再利用多媒體展示“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人們走搭石的情景,讓學生更形象的體會那畫一般的美景,然後採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去感悟美。

學習“兩人面對面”“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想象,當兩個相對而行時,他們會怎麼做,如果不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體會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而最後又抓住“理所當然”一詞,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指的是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質。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採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多媒體課件展示幾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美好心靈。正因為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後的備課中,一定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説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在如何引導學生方面做得不夠細緻,不能馬上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適時的反饋,課堂評價語言不夠棒。針對這些不足,今後我要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加強。

《搭石》教學反思 篇四

上完特級教師的指導課《搭石》,加上劉宏教師一針見血的點評,我收穫頗多。現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課堂語言優美,情感體會到位。

2、條理清晰,環節流暢,重點把握恰當。

3、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做啟發,引導不緊不慢,逐層推進,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所得。

4、在理解“應對面怎樣過搭石”一環節時,採用師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觀簡潔易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

5、課文最終昇華階段,教師先自我有感而發,寫幾句詩,讓學生和着音樂吟頌,緊之後説話訓練(此時此刻,你想對搭石説些什麼?)水到渠成,學生有例可仿,有話可講。

二、不足之處

1、導入不夠明確,讓人誤以為是上第一課時。其實能夠先直接回顧上節課所學,“什麼是搭石?”後再一齊去看看作者劉章的家鄉(欣賞家鄉風光圖,説感受),之後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獨特的風景——“搭石”。這樣就不會有疑問了。

2、整堂課的時間分配稍有偏前,後面略顯倉促。應當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難點:全文5段,第1段弄懂“為什麼搭石?什麼是搭石?”(第1課時)。第2段清楚“誰,怎樣擺搭石?”第3段明白“怎樣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殊情景怎樣過搭石?”第5段“贊搭石”。其中“擺和走搭石”中都藴涵着鄉親們完美的情感,應作重點把握。實際上課時各環節銜接如能再緊湊些,時間安排上也會更寬裕。

3、對個別詞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明確。

“輕快的音樂”應當是有很明顯的節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協調就能夠,而不是必須要快的。“踏踏”的聲音,是腳踩搭石發出的響聲,教師在引導體會時不應當直接發“踏”的音,而是做好師生接讀訓練。教師説“前面的抬起腳來”,學生接“後面的緊跟上去”……重複幾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讓學生體會“前面的慢,後面必須慢,前面的快了,後面必須得快。”從而明白什麼是“協調有序”,什麼是“像輕快的音樂”。

另外體會“畫一般的美感”時,必須要點一下,能夠結合前面看過的秀美家鄉風光圖片,也要牢牢抓住那裏的“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去體會。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畫一般的美”。

三、談“再教設計”

1、教學形式多樣化

能夠在教學第4段時,再設計一個説話寫話訓練。“在過搭石的時候,還有哪些特殊情景?”比如碰到小孩、孕婦、殘疾人,外村的人、外地人、來那裏旅遊的人,該怎樣説?怎樣做?

2、豐富結尾,昇華主題。

明白僅有遇到每年的汛期才需要“搭石”,村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搭石不僅僅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完美的情感,更是村民通向山外、走向城市、面向世界的紐帶。還能夠讓學生結合開發當地旅遊資源,提高自我的認識,談談各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