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給學生“找米下鍋”的方法——作文教學方法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6W

教給學生“找米下鍋”的方法——作文教學方法談

教給學生“找米下鍋”的方法——作文教學方法談

作文教學是國小中高年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運用語文這個工具,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學生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最怕作文,提到作文就頭痛。分析其原因是學生在作文時無話可説,寫不出來,也就是“無米下鍋”。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見“米”之重要。國小生作文苦於無內容可寫,不知何處下筆,可見素材的重要。教師認為作文棘手難教,可見引導的重要。

葉聖陶先生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不少學生感到寫作文很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生活面太窄,課外閲讀量少,觀察事物能力差所造成的。作為語文老師尤其要重視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要善於讓學生走出教室, 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去走走看看,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留心觀察,注意積累作文素材,這樣就能寫出內容真實,敍述生動的文章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下面我就談談作為教師如何教給學生“找米下鍋”的方法。

一、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找米下鍋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學生作文選材的重要源泉,只要教師注意適時引導,就會使學生從中汲取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學校生因為年齡小,思想單純,他們既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又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充滿了困惑,他們有時會為一些不着邊際的幻想而高興;有時又因一件件小事而沮喪;有時會為自己一點點微小的進步而自豪;有時又因一點點微小的挫折而悲哀。這種獨特多變的內心世界裏藴藏着看不見,取不盡的寫作素材,只要老師稍加點撥,一篇篇優秀作文就會問世,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悦。而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會使學生動筆的興趣更濃,同時,這樣的寫作素材隨手可得,真實可信,寫起來得心應手,讀起來親切感人,毫無造作之感。所以要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既寫身邊的人,又寫身邊的事;既寫身邊的景,又寫身邊的物。一事一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啟發學生“善於發現”的靈感,指導學生用日記的形式為自己建立材料庫,“米糧倉”。長期堅持下來,學生作文就會一改下筆無言,空洞無味,缺少真情實感的困惑,表現出一種躍躍欲試的激情。

二、從生動有趣的學校活動中找米下鍋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參加活動是孩子門的共性。活動中藴含着豐富的作文內容,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注意給學生創造“大環境”與“小氣候”氛圍,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升旗儀式”、“紅讀杯知識競賽”、“運動會”、“班級文化展評”、“創新作業評比”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有目的的參觀、動腦、動感情,繼而再指導有重點有目的地練筆。由於學生有了參加活動的切身體會,材料就在眼前,想得到,寫得出,就會樂於寫。教師如果在活動前就向學生提出活動的目的,習作的要求,觀察的重點,活動結束時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寫作效果則會更好。如:學校組織了一次全校規模的“廣播操比賽”,我適時地指導學生觀察賽前校園操場與往日有何變化,你有何感受;比賽時你的心情如何,表現怎樣;比賽後你又怎樣想,受到什麼啟發。由於學生親自參加了活動,自然有話可説,始終興趣濃厚,情緒飽滿,思維異常活躍,毫不費勁第一氣呵成,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習作練習。這樣,既解決了學生“下筆難成文”的困難,班級還取得了好成績,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從課外閲讀中找米下鍋

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習作時,常會覺得心中無底,“有話説不出”,這正是缺少積累的緣故。為了攻破這一難關,我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人人每學期準備一本自讀課外書,堅持天天讀,每天從中背五個好詞,記三個好詞,背一些優秀的作文片段。並鼓勵學生摘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日積月累,學生既從課外閲讀中積累了詞彙,又通過課外閲讀豐富了知識,提高了了認識水平和觀察能力,積攢了寶貴的“百科知識”,更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可以用找相似點的方法,來認識自己過去熟視無睹的事物,用比較的方法來抓住已經認識的事物的特點,寫作時自然就會有話可説,有事可寫,有情可抒了。

總之,找米下鍋的方法有很多,這就需要各位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髮現,不斷總結,真正找到適合所教學生的好方法,使學生見到作文不再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