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推薦23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3篇《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推薦23篇)

篇1: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1、激趣導入,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麼?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寓”:寄託,“言”:講道理。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某種事的文學作品。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接下來讓學生理解“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小組合作學習,掌握故事內容。

為什麼養羊人的羊丟了一次又一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畫出丟羊後養羊人和街的表現。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學生很快能夠找到文中的句子,並能理解到位,不過在引導學生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時,學生並不能很快的理解,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養羊人的毫不在意、滿不在乎。街坊的關心、着急、誠懇。接下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讀加以體會。

3、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來的及)。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着一句話——“未為遲也”這個語言故事應該讓學生懂得後一句話“未為遲也”,學生大多能夠説出前面,不重視後面,我及時給學生補充。這樣能讓學生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並不算晚。)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學生在理解有些詞語的意思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如,當有的學生説“亡”是逃走的意思。我則直接告訴學生“亡”是丟失的意思,沒有給學生講清這個字在古漢語中的意思,“牢”也存在這個問題,學生直接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了,這裏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繼續給學生補充一些古漢語的知識,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古漢語,並降低難度。

2、《亡羊補牢》的意思沒有及時讓學生寫下來,這樣在做題時容易出現錯字或寫不下來,還要讓學生多寫一些。

篇2: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晚。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課堂一開始,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然後小結:寓言即通過假託的故事或擬人物的方法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在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老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篩選,並板書有價值的問題。“亡”“牢”什麼意思?“亡羊補牢”什麼意思?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寓言説明一個什麼道理?接下來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亡羊補牢》的視頻,讓學生從中找出答案。這樣學生很快地就明確了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學生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深入地去理解課文。我通過提問;養羊人在放羊時發現了什麼?羊為什麼少了呢?丟了羊後,街坊勸養羊人做什麼?養羊人是怎麼説呢?又是怎麼做的?我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從書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過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脈絡。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養羊人後悔心理的時候,抓住“不該不”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當學生換成“應該”一詞以後,又讓學生把換好的句子和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適。這一訓練,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達意思上的區別,既進行了句式對比訓練,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意思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品悟。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説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説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複述故事。通過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寓言中含着的意思,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A層的學生複述故事,B層的繪聲繪色地表演故事。C層的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教學的最後,學生明白了這則寓言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後,我提出誰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整個故事。而此時當學生説出“亡羊補牢”一詞時,不僅“亡”和“牢”的意思學生易於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也理解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在讓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來説説,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同時也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篇3: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設計教學時,我首先從問答入手,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及其學習方法,接着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來推測“亡”、“牢”在“亡羊補牢”中到底是什麼意思。通過讓學生自讀課文,從而聯繫課文理解題目的意思。緊接着,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寓意,並結合生活實際來感悟寓言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閲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之處是:

一、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學習寓言,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在一上課初始即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有效落實。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台,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藴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二、重視雙基,循序漸進

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循環反覆,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覆中提高。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學習生字、鞏固生字與複述寓言故事相結合。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而這些環節並不是簡單的重現生字,而是隨“課”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談收穫;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台,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不足之處:

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不夠,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多。在驗收自學成果時,老師急於課堂程序的進行,有些問題還有包辦的現象。如,當有的學生説“亡”是逃走的意思。有的學生説“亡”是丟失的意思時,老師應該趁機讓學生再讀書,到課文中尋找答案,而不是從側面給出答案。

篇4: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校教研活動由我上了一堂語文公開課,我選擇了語文三下教材第九課《寓言兩則》的其中之一《亡羊補牢》。由於這則寓言比較短,所以安排了一課時完成。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3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幾隻羊,第一次丟羊後,不聽鄰居勸告去修補羊圈。第4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隻羊。第5自然段寫他後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和行為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覆閲讀和理解,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通過教學和課後聽課老師的點評,對本堂課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課題,引入新課

我採用了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寓言並且舉例,從而引出課題,並且對課題中“亡”和“牢”這兩個字讓學生先解釋他們的理解,他們認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沒有多加講解,一直到課文學習完,總結的時候我在來回顧這裏,讓學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學生能説出“亡是丟失”、“牢是羊圈”,這個方法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兩字的記憶和理解,但是有聽課老師指出,我應該再加一句引導的話,如“這兩個意思同學們到底有沒有解釋正確,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到課文中去找一找。”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會產生對錯誤知識的記憶。我對於這個説法也比較贊同。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這個環節,我採用了指名讀,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劃一劃,然後幻燈片出示一些詞語,一起學習。然後在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於詞語的教學中,雖然學生練習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學能説會讀了,但是還缺少正確地書寫。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對生字、詞語的書寫也比較重視,我恰恰在教學設計時忽略了這個。

2、在再讀課文時,我的要求是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但是當學生出現齊讀時,我沒有及時阻止。在説課文主要內容時,也只是請了幾位同學説,而且她説的比較繁瑣,我就馬上去幫助她説完整。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補充擴寫。

3、在學生劃生字詞的過程中,我沒有反饋。在學習詞語時,也沒有出現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

三、理解內容、體會寓意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是,學習了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丟羊的原因,然後又學習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丟羊後的做法,然後又回頭來學習第一次丟羊後“街坊”和“養羊人”對話?

對於這個設計,我自己也感覺不錯。對於流程的設計合理,幾個問題的追問設計的比較好。環環相扣學生理解的很好。在學習完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後,我提出了“如果養羊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情況”,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我讓學生對養羊人兩次丟羊後的行為做了討論和評價,也是出於這個目的以及能夠對寓意進行感悟。

最後我還聯繫實際談想法以及總結了這個寓言的道理。

篇5: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穫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 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鑽研教材對於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瞭解故 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紮實進 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現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説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 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 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於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 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閲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 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麼説,羊人又會怎麼回答。在此過程中注 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範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後,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説身邊的人。

課後,我覺得這節課結束的比較倉促。説明我對課堂的節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另外,這節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後要加強。

總之,經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習,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節的連接。

(3)多鑽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篇6: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後來羊又丟了,最後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全文有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許多羊,丟羊後,不聽鄰居勸告。第2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隻羊,他後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第三自然段寫的是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覆閲讀,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隨課文的識字能力。

我抓住生字詞較集中的三句話,指導朗讀以及認識生字。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我首先讓學生帶着拼音讀,然後再去掉拼音讀;先讓學生讀詞,然後再讀句,最後再讀全文。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文章題目為突破口,直奔重點。

“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牢”這兩個字的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重視讀的訓練。

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四、注意了對學生的引導。在理解課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

這節課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很多考慮,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不夠靈活。學完這個故事以後,如果讓學生全文品讀理解,會給學生一個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思想滲透。

篇7: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

1.談話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了解“寓言”的含義。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先自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在識字環節,為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讀中感悟,體會寓意。

抓住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和表現不同進行教學,朗讀,感悟。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而且還總結了學習寓言的方法,為下一則寓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不足之處:

1.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4.聯繫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篇8: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是一篇精讀課文。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

一、激趣導入。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收集成語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還使學生學會了區分成語故事和神話故事的不同。學生非常樂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課下也進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先自己讀文,再提出重點詞語,再由重點詞語引出句子,然後再回到文中去讀文,瞭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精讀課文,體會寓意。抓住養羊人兩次丟羊時態度的不同進行教學,針對“第一次丟羊,養羊人街坊是如何勸他的?他是如何反應的?”“第二次丟羊時,他又有什麼反應,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這幾個問題展開,進行朗讀,感悟,老師進行恰當的板書。在理解課文之後適時的出示課題,讓學生很自然的理解課題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五、聯繫實際,談體會。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感受。

回顧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幾點:

1、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鼓勵大膽質疑,在讀中解決問題等。

2、注重雙基的訓練。如對字詞的指導,包括字的音準,字的演化,字的書寫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決疑難。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學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也很多:

1、教學目標制定得不細緻準確,所以教師教學時對課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有些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5、聯繫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還有點牽學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實現以學定教。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把教學真正落地實處,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篇9: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國小生來説是有一個跨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創設,因為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才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會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1、導入設計富於情趣,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一上課,我便引導學生通過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説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詞義,讓學生説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本,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説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説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十分鐘,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閲讀了語文讀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閲讀。不僅激勵學生重視閲讀《語文讀本》,而且進行了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着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繫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敍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10:《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我所講的是寓言《亡羊補牢》。由於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着幻燈片教學。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然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組內學習。

本課我是採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組內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三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為寫作打基礎。在本節課中,我利用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演才能。為了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採用了一段flash動畫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最後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後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

2、由於時間關係沒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在演示flash動畫的運用過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刪去,只運用後一部分即可。

4、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篇11:《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設置了以下三大環節展開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初步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其次是深入學習課文,瞭解人物內心世界,啟發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簡要地説説寓意。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意。最後,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全班的學習氣氛熱烈、積極。學生的興趣盎然,無論是同桌之間讀,還是跟老師合作讀,都能積極地配合,效果達到較好。在教學中,因為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能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示課文,因此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這一方面還有待提高。學生讀得時候,我應該多指導。

2、在學習完課文之後,讓學生聯繫學習和生活實際説説類似於亡羊補牢的事情,學生説得較為膚淺,説明學生對寓意理解得不夠透徹。

3、粉筆字是老師必須做好的功課,我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應該多練練粉筆字。在今後的教學中仍需繼續努力,多閲讀與語文教學有關的教學設計,從中汲取寶貴的教學經驗,以此來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今後也要讓學生多把課文內容,多聯繫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看看有什麼相關聯的,從而從學中體會到知識和道理。

篇12:《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設計教學時,我首先從問答入手,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及其學習方法,接着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來推測“亡”、“牢”在“亡羊補牢”中到底是什麼意思。通過讓學生自讀課文,從而聯繫課文理解題目的意思。緊接着,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寓意,並結合生活實際來感悟寓言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閲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之處是:

一、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學習寓言,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在一上課初始即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有效落實。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台,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藴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二、重視雙基,循序漸進

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循環反覆,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覆中提高。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學習生字、鞏固生字與複述寓言故事相結合。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而這些環節並不是簡單的重現生字,而是隨“課”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談收穫;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台,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不足之處:

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不夠,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多。在驗收自學成果時,老師急於課堂程序的進行,有些問題還有包辦的現象。如,當有的學生説“亡”是逃走的意思。有的學生説“亡”是丟失的意思時,老師應該趁機讓學生再讀書,到課文中尋找答案,而不是從側面給出答案。

篇13:《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國小生來説是有一個跨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創設,因為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才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會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1、激趣導入,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課前,鼓勵學生收集成語故事;一上課,互相分享自己收集的'成語故事。我通過引導學生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説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詞義,讓學生説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本,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説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説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五分鐘,我打開騰訊兒童網,選幾個學生喜歡的成語故事,讓他們看相關的動畫,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閲讀,以及進行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着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繫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敍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14:《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由於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設計教學時,我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我以文章題目為突破口,直奔重點。

“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補、牢”這幾個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

在理解課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這句話時,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養羊人的這種態度對不對?你作為他的朋友快勸勸他吧。讓學生髮揮合理想象,自由表達。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言。在總結全文時,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讀了課文的感受,而是讓學生讀讀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的言語,説説你對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丟羊後的行為,再讀你又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對這個人的評價中,自然就總結了寓言的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讓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內學習。本課我是採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朗讀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後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於時間關係沒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篇15:《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1、激趣導入,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麼?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寓”:寄託,“言”:講道理。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某種事的文學作品。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接下來讓學生理解“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小組合作學習,掌握故事內容。

為什麼養羊人的羊丟了一次又一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n”畫出丟羊後養羊人和街的表現。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學生很快能夠找到文中的句子,並能理解到位,不過在引導學生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時,學生並不能很快的理解,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養羊人的毫不在意、滿不在乎。街坊的關心、着急、誠懇。接下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讀加以體會。

3、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來的及)。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着一句話――“未為遲也”這個語言故事應該讓學生懂得後一句話“未為遲也”,學生大多能夠説出前面,不重視後面,我及時給學生補充。這樣能讓學生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並不算晚。)

篇16:《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後來羊又丟了,最後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全文有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許多羊,丟羊後,不聽鄰居勸告。第2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隻羊,他後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第三自然段寫的是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覆閲讀,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説明的道理。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是低年級段的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課堂上多次出現難讀的詞句,並且注意了學習的層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我首先讓學生帶着拼音讀,然後再去掉拼音讀;先讓學生讀詞,然後再讀句,最後再讀全文。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文章題目為突破口,直奔重點。

“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這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重視讀的訓練。

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

篇17:《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由於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設計教學時,我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我以文章題目為突破口,直奔重點。

“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補、牢”這幾個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

在理解課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這句話時,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養羊人的這種態度對不對?你作為他的朋友快勸勸他吧。讓學生髮揮合理想象,自由表達。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言。在總結全文時,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讀了課文的感受,而是讓學生讀讀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的言語,説説你對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丟羊後的行為,再讀你又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對這個人的評價中,自然就總結了寓言的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讓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內學習。本課我是採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朗讀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後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篇18:《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 教學反思

在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説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 詞義,讓學生説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 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羅飛7

篇19:《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裏狼從窟窿鑽出來,把那隻羊叼走了。”這句話很直接地告訴了我們丟失羊的原因。按教學流程應該是很順利地完成好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們的腦海中永遠有着無限的探究慾望和問題,讓教學充滿了未知。這次教學就發生了一場“大轉彎”,呈現出了別開生面的一幕。

片斷回放:

師:請同學們在第一段裏畫出這個人丟失羊的原因。(用筆勾出那句話並朗讀)知道羊丟失的原因了嗎?(板書:破了個窟窿)

正當我寫完板書轉身後,還見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舉過頭頂,可以看出他很想説話。於是,我請了他起來。

他起身問道:餘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既然羊圈破了一個窟窿,那麼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去?

聽了他的問題,我頓時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於我的預設之外,心想:怎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覺得這還真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不應該放過這次機會。看着孩子們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立馬想到問題是孩子們的問題,應該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想象和探討。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了一個讓老師也沒有想到的問題: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來?從你們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對此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在就讓大家花點時間來討論討論吧?

聽我這麼一説,孩子們立刻“耶”了起來,趕緊拉開陣勢,展開了小組討論,兩三分鐘後,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我們小組認為羊沒跑出來,是因為他們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來的話,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師:這是一個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認為羊不會跑出來的原因是時間太晚了,該是羊休息的時候。

師:你一定是從“夜裏”這裏知道了時間,會懂得從詞語中來分析,有道理。(在不斷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啟發並加以引導),同學們,想一想,“羊圈”是什麼?

生:羊圈是羊們住的地方,是它們的“家”。

師:請孩子們想一想,這幾隻羊會是聽話的羊嗎?

生:會,它們會聽主人的話,不會離“家”出走。

生:會,因為它們是最親密的親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園,就像《喜洋洋與灰太狼》裏面的羊村一樣。(又是一片笑聲)

當然,孩子們回答還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夠大,羊跑不出去;羊兒們白天在外面放養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篇20:《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學,是一段在預設之外的教學,更是一段讓人尋味的教學。我們常説,課堂是什麼?其實就是孩子們的課堂。在教學前,教者根本沒有考慮到會有這樣的課堂提問和生成。“羊圈裏的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來呢”這個問題,結合本課教學目標而言,沒有多大的教學價值藏在裏面,這是偏離了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提問。然而,我們用孩子的視野來觀察,會發現這個問題卻高於教學目標和內容,帶有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再思考,帶有看問題的獨特思維眼光,帶有對弱小事物的關愛和同情。在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興趣盎然,小組討論精彩紛呈,尤其是在交流彙報上,他們都能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這個問題已經慢慢地進入了孩子們的理解文本、訓練思維、生活世界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去了。我認為:教學是為孩子服務的,面對一次難能可貴的“孩子問題”,我們理當應該停下腳步,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徜徉在屬於他們的問題世界中去。

篇21:《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我微笑着回答:學習新課。他們臉上立刻洋溢着笑容,並向我耳邊回聲道:老師,我知道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兩個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經讀熟了。可有趣了,裏面還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

叮鈴鈴.......我們就這樣在談論中開始了第二節的課堂,孩子們上課的狀態高昂、激情,使我回蕩心間。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們瞭解了什麼是寓言的知識,並在歡快的學習氣氛中大家的`積極性,那真是厚積薄發呀!

我從課題入手,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好奇心去學習這則寓言。我們引入眼簾的是闖生字關,令我欣慰的是學生們都能在不出示讀音的情況下,認讀這些生字,看來他們的預習功夫用心了。我通過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學生們認真學習的盡頭,使我開心。這節課進入課文朗讀時,學生們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讓學生們自由朗讀課文,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讀完課文,你想説什麼,自由發揮。結果他們認為:養羊的人早就應該聽街坊的話,這樣就不會被狼叼走。但這個養羊人,最後後悔了沒早聽從街坊的勸告,心想還是趕緊把羊圈修好吧!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分辨出應該做一個知錯就改,多聽取別人教導的道理。

通過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們去動腦思考問題,老師做補充、總結是課堂學習的必要環節。因為通過前四單元的學習、做試題,我發現裏面的題型考察學生的思維想象題型較多。這在平常的上課中,要多善於指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想象發揮問題,從而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

通過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一是那個養羊的人丟了幾次羊?二是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麼樣?三是你認為養羊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四是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嗎?試着説一説吧!從這幾個問題中昇華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學生們在前三個問題中,都能脱穎而出,唯獨在最後一個問題回答中有點難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後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體而言,學生的聽課效果還是不錯的,不足的之處是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篇22:《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關於《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1、課前播放亡羊補牢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津津有味的觀看中了解寓言內容。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然後讓學生從整體感知寓言大意,為下一步感悟寓意做了鋪墊。

3、美讀課文感悟寓意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思,一是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如:第一段重點指導“發現”、“原來”,第三段重點指導兩個“又”。讓學生通過讀體會養羊人犯下得錯誤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後果,第五段抓住“趕快”“後悔”一詞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要補牢,補牢帶來什麼好處?二是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養羊人犯錯的理解,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補牢的.重要性,也就是及時改錯的重要性。三是進行語言訓練,把“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轉化成肯定句,通過對比讀,體會雙重否定句更強調了養羊人知錯就改的心情,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現出來了。此時教師進行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3、結合生活深化寓意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實際,説説類似課文中的例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以及知錯就改帶來的好處或還處於糊塗之中的學生不改錯誤帶來的不良後果。讓學生在現實中認識亡羊補牢的重要性。

4、課外延伸閲讀寓言最後的時間,我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最喜歡的寓言故事,為同學們展示自我提供了機會,也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閲讀。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在教學設計上和課堂調控上還有很大的欠缺,還望大家給予指教。

篇23:《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裏狼從窟窿鑽出來,把那隻羊叼走了。”這句話很直接地告訴了我們丟失羊的原因。按教學流程應該是很順利地完成好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們的腦海中永遠有着無限的探究慾望和問題,讓教學充滿了未知。這次教學就發生了一場“大轉彎”,呈現出了別開生面的一幕。

片斷回放:

師:請同學們在第一段裏畫出這個人丟失羊的原因。(用筆勾出那句話並朗讀)知道羊丟失的原因了嗎?(板書:破了個窟窿)

正當我寫完板書轉身後,還見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舉過頭頂,可以看出他很想説話。於是,我請了他起來。

他起身問道:餘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既然羊圈破了一個窟窿,那麼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去?

聽了他的問題,我頓時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於我的預設之外,心想:怎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覺得這還真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不應該放過這次機會。看着孩子們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立馬想到問題是孩子們的問題,應該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想象和探討。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了一個讓老師也沒有想到的問題: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來?從你們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對此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在就讓大家花點時間來討論討論吧?

聽我這麼一説,孩子們立刻“耶”了起來,趕緊拉開陣勢,展開了小組討論,兩三分鐘後,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我們小組認為羊沒跑出來,是因為他們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來的話,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師:這是一個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認為羊不會跑出來的原因是時間太晚了,該是羊休息的時候。

師:你一定是從“夜裏”這裏知道了時間,會懂得從詞語中來分析,有道理。(在不斷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啟發並加以引導),同學們,想一想,“羊圈”是什麼?

生:羊圈是羊們住的地方,是它們的“家”。

師:請孩子們想一想,這幾隻羊會是聽話的羊嗎?

生:會,它們會聽主人的話,不會離“家”出走。

生:會,因為它們是最親密的親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園,就像《喜洋洋與灰太狼》裏面的羊村一樣。(又是一片笑聲)

當然,孩子們回答還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夠大,羊跑不出去;羊兒們白天在外面放養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教學反思:

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學,是一段在預設之外的教學,更是一段讓人尋味的教學。我們常説,課堂是什麼?其實就是孩子們的課堂。在教學前,教者根本沒有考慮到會有這樣的課堂提問和生成。“羊圈裏的羊為什麼不從窟窿裏跑出來呢”這個問題,結合本課教學目標而言,沒有多大的教學價值藏在裏面,這是偏離了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提問。然而,我們用孩子的視野來觀察,會發現這個問題卻高於教學目標和內容,帶有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再思考,帶有看問題的獨特思維眼光,帶有對弱小事物的關愛和同情。在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興趣盎然,小組討論精彩紛呈,尤其是在交流彙報上,他們都能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這個問題已經慢慢地進入了孩子們的理解文本、訓練思維、生活世界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去了。我認為:教學是為孩子服務的,面對一次難能可貴的“孩子問題”,我們理當應該停下腳步,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徜徉在屬於他們的問題世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