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平行四邊形面積説課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併為以後學習三角形、梯形和圓等幾何圖形面積的教學打下基礎。本課着重通過學生剪、拼、擺等動手操作活動來讓學生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

平行四邊形面積説課稿

聽了三位教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之後,我感覺這是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了新課標 理念的課堂。從課堂情況上看,我認為三節課具有幾大亮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的制定了教學思路.這節課以“激趣導入(創設情境)——自主探究—發現方法——實踐應用”為線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對三維目標把握準確,達到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剪、拼、擺等活動來加深對面積計算的理解,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抓住數學靈魂,轉化思想貫穿始終

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在這節課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當然是這節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轉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質所在。而轉化作為一種思想僅僅靠老師教是不行的。如何能傳授給學生?它應是在教師有意識的設計中,讓學生充分感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運用。朱老師分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滲透轉化思想:

1、數方格,感知轉化。在學生數完方格彙報時,不僅説了數的結果,而且説了數的方法,老師重點評價了平移的方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

2、剪、拼操作,運用轉化。在這一環節,老師設計了議一議,怎樣轉化,剪剪拼拼,運用轉化,教師小結,概括轉化。讓學生體會到了轉化就是化未知為已知,在實際生活中廣泛 應用。

3、公式推導,還原轉化。如果學生的探究操作到此為止,學生的認知就僅停留在直觀層面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不變,而公式的推導還意味着要把長方形還原成平行四邊形,找出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從而溝通長方形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繫。正是這一還原轉化,讓公式推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三個環節,教師並沒有刻意教太多轉化,但學生的每個活動都浸潤着轉化思想的光輝,真如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細無聲。

二、注重體現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由新課開始,利用了割補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順理成章的引出了轉化的思想,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新課開始的設計是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七巧板的話題引入,出示由七巧板組成的各種圖形,讓學生觀察什麼變了,什麼不變?多媒體逐步出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圖案,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算?學生回答之後,老師追問,“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怎樣算呢?”引出課題。這樣的引入設計,貼近於學生的生活,能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在解決問題中真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源於實踐而又用於實踐,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三、重視操作探究,發揮主體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一 環節時,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採用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去自主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從不同角度思考,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並通過觀察討論,發現了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這樣既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創造個性,也為概括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活動。

四、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體現了對公式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注重讓學生直接運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更注重讓學生理解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找準相對應的底和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但強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也有利於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 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