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公開課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21K

公開課教學設計【多篇】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結合課本提供的具體情境,探索發現餘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麼是循環小數。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初步瞭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循環小數的讀寫方法,通過生活實例、實踐、觀察、分析達到認識理解並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4、創設綜合的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請同學們集中精神聽錄音,想一想火車行進時車輪滾動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特點?

生:咔嚓,咔嚓……重複的出現。

同學們,請觀察這是什麼圖片?(出示自然界水循環的動態圖片)

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像水一樣的不斷出現的循環現象?

生舉例

師:講的好,同學説的都對,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其實我們數學中也存在着這種有趣的循環現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數學中的循環問題?

二、自學探究,發現新知

(一)、認識循環小數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現在我們來一組有趣的做題比賽(電腦出示)每組完成一題,看哪個組的同學先完成,每組選一名代表黑板來做

2、44÷4 1÷3 58.6÷11 3.45÷5

儘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計算。在算中讓他們去感知去體會“無限”與“有限”,“循環”與“不循環”的數學現象。

教師評出冠軍組,待學生髮現不公平後請同學説出其中的道理。

2.討論:

①第(2)(3)最難在哪兒?如果繼續除下去,會是什麼樣子的?

②商為什麼會重複出現?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教師隨着學生的彙報課件演示導致除不盡的原因是餘數重複出現,商也依次不斷出現。那你怎麼表示這種情況的商,省略號又表示什麼意思?

你能寫出幾個像這樣的小數嗎?

像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板書課題)

3、總結循環小數的定義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幾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看看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不同點?你能得出什麼結論?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組人商量一下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不斷”,“重複出現”,“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從某一位起”引導學生概括出以上特點。

由學生概括出循環小數定義: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4.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老師把你們總結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個概念默記在心裏。

5、現在我們利用這個定義判斷下面的小數哪些是循環小數?

1.5353…… 0.19292 8.4666…。. 5.314162…。. 5.745547…。.

(二)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循環小數,循環小數有自己的寫法,請同學把書打到27頁,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麼?第二種寫法比第一種簡便

寫出板書中的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三)認識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

看板書中的循環小數,他們小數的位數是怎麼樣的?

像這樣小數部分是無限的小數,你能給他起個名字嗎?那麼黑板上(1)和(4)中他們的小數位數怎麼樣? 誰願意到黑板寫出什麼是有限小數

(四)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原來數學王國也有循環現象,那就是循環小數,接下來我們繼續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好嗎?

四。強化練習,促進內化

1、比較大小

2、把下面的三個數按從大到小順序排列

3、判斷正誤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循環小數,從你們的姿態、眼神及課堂反應中,老師感覺到這節課同學們聽得非常專心,那麼誰來説説,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

課後反思

循環小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上期教學內容,是一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課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對“循環”、“無限”等過去沒有抽象的認識。我就採用學生熟悉的火車聲音、自然界水循環這一現象,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並對這幾個難懂的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比賽誰先求出商,讓學生在不公平的“除盡”與“除不盡”的比賽中發現問題,初步感知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這種數學現象,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循環小數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與合作交流,創新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和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閲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和練習設計配套。用多媒體出示循環小數的相關知識點和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能根據國小生直觀——半直觀——抽象——概括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運用新知,解決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再通過討論、師解、生自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過回顧,思考,弄清本節課所獲得的新知識,在大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明確學習重點,掌握知識要點對所學知識得到了及時的鞏固、提高、昇華。

附 :板書設計

循環小數

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着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2.44÷4=0.61 例7. 1÷3=0.33……=0.3

例8. 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數 無限小數,循環小數。

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針、忠、盞、稠四個生字,會寫忠、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進一步尋找辨別方向方法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樹影、北極星、樹葉稠稀、積雪)。

3、生字、詞卡片。

4、查找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故事導入。(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遊玩,不知怎麼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你怎麼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教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

忠(後鼻音) 盞(翹舌音) 碰(後鼻音) 稠(翹舌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裏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討論交流。(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説一説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嚮導、稠稀、分辨等詞語。並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瞭解為什麼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遊戲)

(1)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2)左右結構的字。(積、稠、稀、針、碰、慌)

(3)找找偏旁一樣的字。(積、稠、稀)

(4)一()燈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盞、稀、碰、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指導背誦

1、組與組之間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再次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2、指名説説書中介紹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指出這些方法所應用的特殊環境。(有些白天適用,有些黑夜適用)

3、教師用引讀法,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二、表演課文,深化主題

1、師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麼都是樹呀,怎麼沒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陽:孩子別哭別哭,我來幫助你。現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樹,大樹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極星:別哭別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裏了。

大樹:我也能來幫助你,你看我的樹葉,一面陽光充足,枝葉茂盛,一面很少見到陽光,樹葉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積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陽光強,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樣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乾眼淚):哦!我明白了,謝謝你們,再見!

2、小組合作表演。

3、選擇小組彙報。

三、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齊背全文。

2、説説你在課外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進行交流,並説明理由。

3、仿照25節的寫法,説説你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

4、總結: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針,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發現。

四、課外作業

課外閲讀《十萬個為什麼》等書,瞭解大自然的奧祕。

面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閲讀有關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通過對《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讓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尤其通過魯迅侄女的描述我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一位受萬人愛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曄對伯父的回憶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卻只是與魯迅有一面之緣,在他的回憶中,魯迅又有什麼值得這位青年學習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面》。

板書課題:一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己大聲地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2、我們敍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根據這六個要素請你再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同桌交流以後老師再指名回答。

(只要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説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1、在阿累眼中,魯迅是什麼樣子?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

(文中有六次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課件出示描寫外貌的語句

2、齊讀這些句子。與魯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據我們找到得有關魯迅的外貌描寫,魯迅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麼呢?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瘦)

3、自己再讀讀這幾句句子,剛才我們説這六句的相同點是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的“瘦”。那麼這些句子又有什麼不同點嗎?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師提示:這幾次描寫作者和魯迅他們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因而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處觀察,刻畫得比較具體、細緻,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觀察更細緻,魯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為什麼他如此瘦?請你聯繫上下文或者學過的,自己知道的知識説不説。

(帶病工作、深夜寫作、憂國憂民)

4、除了“瘦”,魯迅還有什麼特點?再讀讀這幾句。

(精神抖擻)

5、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頭髮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着、鬍子……)

4、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嗎?

(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着不屈的鬥爭。)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懷

1、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了作者怎樣的關懷呢?找到有關魯迅語言的描寫,自己讀一讀。聽到這些話,作者的心情又分別是怎樣的?

(你要買這本書?——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

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驚異

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是送你的——感動流涕)

2、從這些對話當中,你又能體會到什麼?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魯迅向我推薦書,最後還送我書,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人呢?

(魯迅關心同情勞動人民)

3、當我知道了魯迅的身份時,我是什麼反應?請個別學生來讀第27段

我結結巴巴的説明我很激動很興奮,那個名字在我心裏亂蹦,最後卻沒有蹦出來,為什麼呢?

(當時流社會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動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護魯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驚喜沒有説出來)

3、這一面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自讀第30、31段,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了“我”極大鼓舞,使“我”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對我的關心、鼓勵,魯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質,這些都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

歸納: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魯迅先生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魯迅先生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藴含了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正是與魯迅先生見的這一面,給了作者極大的鼓舞,是作者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作者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這“一面”給了作者巨大力量,是這“一面”鞭策作者不斷進步。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對你熟悉的一個人進行外貌描寫。

面教學設計 篇四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一次面就記憶深刻,無法忘記的人呢?如果有,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自由回答,談自己的發現與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見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後給他留下的印象而寫的,你們知道是誰嗎?(學生一起回答:魯迅)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累的《一面》,看看他為什麼只見到魯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利用多媒體)

1、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此後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

2、關於魯迅

魯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後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説、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雜文集《墳》白話小説《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説、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國小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户曉的藝術形象小説《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3、字詞積累

地窖(jiào)赫(hè)然窘(jiǒng)相捻(niǎn)摩挲(mósuō)虐(nüè)待憎惡(zēngwù)揩(kāi)油恣(zì)情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時間為序,回憶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內山書店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作者抓住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從而激勵作者不斷努力,並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三、閲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經很自然地給我們分成了兩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內容較長,你能給它分層嗎?並説説每層的意思。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2自然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第二層(3——17自然段),寫內山老闆熱情接待“我”。第三層(18——38自然段),寫“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為什麼還要寫第一、二層,並介紹了“我”的職業和身份,那麼在全文中,這部分起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層寫職業特點,聯繫下文可以看出魯迅對“我”的態度,實質上是對普通工人、對人民羣眾的態度。第二層寫內山老闆的熱情襯托出魯迅的人民大眾立場,這兩層起到巧設伏筆、層層鋪墊的作用。

3、有人説文章第二部分是多餘的,與回憶性文章的寫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認為呢?

提示:(總結髮言)課文第二部分寫出來“一面”對作者的深遠影響個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議論,對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課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讀了《一面》,並就全文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討論,同學們想一想,在本文中,魯迅個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外貌)好,下一節課我們就作者對先生的外貌描寫作些探討,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魯迅的外貌進行描寫的。下去以後同學們要將作者寫魯迅外貌的語段找到。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嗎?(學生答)

2、在第一、二層寫“我”的職業和內山老闆的熱情的作用是什麼?(學生答,教師補充)

二、研讀三次外貌描寫(投影顯示)

1、請同學們把三處外貌描寫的段落找出來,並朗讀。

2、這三處外貌描寫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的,各有什麼不同?

3、三處外貌描寫集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特徵,從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精神?

明確:文章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不避重複,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隨着“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富清晰起來。第一次描寫,由於“陰天,暗得很”,加上距離較遠,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齡,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黃長衫”;嗜好,“嘴裏咬着一枝煙嘴”。由於抓住了人物特徵,雖只是模糊辨認,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寫,由於離得近,觀察得更細緻了,作者對第一次的描寫作了補充。剛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現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癒的人”;臉色是“黃裏帶白”。還增加了對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接着又寫了他的頭髮和鬍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徵加以描寫,雖疏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寫,除了臉色、頭髮和鬍鬚這些帶有特徵性的描寫以外,作者對其“長衫”和“煙嘴”又進行了更細緻的刻畫。不僅連長衫、煙嘴的顏色,甚至連長衫質地“羽紗”,煙嘴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瞭。三次比較集中的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突出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三、品味語言

1、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鮮明,很明顯,作者眼前為之一亮的感覺,表明了對魯迅的敬仰和見到魯迅譯著的興奮心情。因為是魯迅譯的,而魯迅在當時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徵,所以説“像得了保證似的”。

2、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親密無間;父親,表示崇敬熱愛;師傅,表示效仿學習。不同的稱謂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戰士”則歌頌了魯迅為革命而獻身的頑強鬥志。

3、我摩挲着那本書,捨不得丟開,不説買,也不説不買。

提示:“摩挲”就是反覆撫摸,反覆摸又“捨不得”,寫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難以得到的那種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裏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提示:既寫出了作者為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也表達出作者對魯迅由衷的感謝和崇敬之情。

5、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裏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和幸福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沒有蹦出”,一是當時環境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示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徵;(2)多視角;(3)現個性。

2、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一件小事來突出魯迅的偉大人格。

3、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表達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次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讓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廉價賣書,甚至親自送書給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孩子般天真的笑聲,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帶着獎勵似的微笑”“點頭”,藴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於細微處見精神,魯迅先生的品格是多麼偉大啊!本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響一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愛心、善心,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現在用魯迅先生的《自嘲》來結束這一節課。(齊讀)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六、課外練筆(投影顯示圖片)

作者抓住了魯迅先生的特徵描寫外貌,並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請同學們從老師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選一幅或你身邊的人,通過你的'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的特徵進行外貌描寫,最好能凸顯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2、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3、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複述故事情節。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脱險經歷中尋求啟示吧。

二、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投影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略)

三、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課文。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課文主要記敍了什麼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脱險的?脱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3、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敍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脱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脱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四、討論: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説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五、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一、朗讀思考: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敍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脱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脱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説“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説説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二、指導閲讀:

指導學生多角度地閲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説足、説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三、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後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佈置作業:

1、練習:一、二、

2、閲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師教學設計 篇六

閲讀嚴育洪老師的《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這本書,如同與一位大師對話。他娓娓道來,翔實的案例、精闢的點評、可操作的指導……讓我每次翻開,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以下幾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觀點——學會捨棄。

乍一看,似乎有點摸不着頭腦。仔細讀來,卻是頗有道理。

就如嚴老師所説,課堂時間是個常數,教學內容實在不該貪多求全。“宂繁削盡留清瘦”,我們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經在課間和同組的老師説起,反覆講的題目怎麼學生總還是要錯,同組老師的看法和嚴老師不謀而合。如果在課堂上總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廣,一節課上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好像處處是重點,學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點,腦中也就越發模糊了。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學會捨棄。

但我認為,所謂的捨棄,也不是隨隨變變地捨棄,而應當建立在教師對教材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課重難點。正如嚴老師在書中所言:要找準“牽一髮而動全身”切入點,然後理出一條“線”,畫成一個“圓”。相信這樣的捨棄,不僅不會有所遺憾,反而能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更加紮實。

第二個觀點——“生成”的是機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預設,突如其來的?在備課時,除了要備好教材,又該如何備學生呢?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是小於、等於還是大於呢?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難題與困惑,最近讀了嚴老師《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後,有很多的啟發。

文中這樣説:“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個性化閲讀的結果必是旁逸斜出的,豐富多彩,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要遠比預定的計劃生動、活潑、豐富得多。面對這些豐富的動態生產性資源,教師應本着“語文課姓語”的準則,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的確,生成需要預設,我在備課時,也的確進行了預設。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教學時,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根據我的預設走下去,“預設”等於“生成”當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發生,於是課堂上總是出現孩子們遠離預設或者超越預設,這時教師到底該怎麼做呢?每次備課前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當時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課堂上該怎樣解決,無奈之下就“順其自然”吧,現在我想我會回答了:那就是教師應本着“語文課姓語”的準則,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引領預設,在生成中引導學生,在引導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師不是要備教材,而是要備‘好’教材;不是要備學生,而是要備‘好’學生。

第三個觀點——情感,讓我們走得更近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讓科學的教學過程洋溢出人文藝術的色彩,我想這本書給了我們最真實的詮釋。無獨有偶,昨晚在觀看央視青歌賽的時候,聽到了餘秋雨老師給選手們參加情景表達的點評,他説:能把事件講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説精彩還得有人文的內涵,還得讓人感覺出人性的美麗。我們的教學不也是這樣的過程嗎?如今的教師不光要把知識講清楚,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氣息。

而“情感”作為連接科學和藝術的支點,是我們教學中的風向標。它可以讓我們和學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喚起師生間的心語,它也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正像嚴老師所説“教師要及時在情感冷漠處、教學冷場處、思維冷卻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加温或聚熱,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氛圍之中,情感高漲地學習。”我想用心架構這座情感的橋樑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學習的苦與樂,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嚐人生的芳華!

反思我們的教學,儘管每天都在重複着教,卻依然有許多疑問成為教學中的困擾,《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從六大布局,兩個不同的走向,給我們指點了迷津。

讀着一段段精彩別緻的案例,真是覺得與它相見恨晚啊。在粗糙的閲讀間,一股股温暖智慧的氣息迎面而至,如沐春風。受到的是一種教育智慧的啟迪,是一種教育責任的喚醒:要成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需要提升教育學經驗,繼續讀書,繼續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學習並啟發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説明語言準確性。

3、掌握總分結構順序及分類説明方法。

第一課時

預習環節:

聽寫詞語。完成《導》P61二1-3題。

瞭解説明文的有關知識。

課堂展示: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從中也可看出作者對這一現象細緻入微的觀察。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來了解天氣的變化,並總結出許多相關的諺語、詩詞等,而在各種觀物識天氣中,最重要的方法莫過於看雲識天氣。俗話説:“進門看臉色,出門看天色”,雲就是天的“臉色”,通過“雲”的變化,可以“識”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

那麼,為什麼看雲可識天氣?怎樣看雲識天氣?《看雲識天氣》這篇科學小品將教你幾招。

講解説明文的有關考點和答題技巧。

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本文是“總説——分説——總説”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姿態萬千”總説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説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説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説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讀品味、語感體驗

研讀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處:

語感訓練(投影出第一段有關練習)

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魚鱗,B;有的像羊羣,有的像一張大棉絮,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時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1)下面四個短語是對文中的四個比喻的具體描述,它們各自在橫線上的適當位置是:①來來去去②輕輕地飄在空中③滿滿地蓋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齊齊排列着A——B——C——D——

(2)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內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確:文章開頭即介紹了雲“千姿百態”“變化無常”的形態和特徵,接着連用了八個比喻,緊扣“姿態萬千”進行生動細緻的描述,説明雲的姿態之多,接着又用“剛才”“霎間”來突出雲“變化無常”的特點,最後一句既是本部分的總結,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為什麼看雲可識天氣”。

第二課時

預習環節:

1、研讀課文第二部分,2、找出雲的特徵及其預兆。

3、完成《導學導練》P61 二 4——6

課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課文第二部分

話題一、體會第二段在文中提綱挈領的作用。

明確:第二段是3、4、5段的“綱”:段中分號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內容,分號後的文字引出4、5段的內容。

話題二、①依次找出雲的四種形態並歸納出共同特徵:捲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輕、高、薄,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②雲有許多種類。將第一段文字與課文第三段進行比較閲讀,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雲指_____雲,“像羊羣”的雲指_____雲,並且推知,“像魚鱗”的雲是雲,“像一張大棉絮”的雲指_____雲。

③依次找出雲的四種變化並歸結出共同特徵:卷層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氣的預兆。

話題三、雲的光彩現象及預示的天氣情況:暈、華、虹、霞,預示着晴、雨天氣。

二、討論探究、鏈接生活

探討:看雲識天氣有什麼意義?又有什麼侷限性?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氣象衞星的科學預報,還有沒有必要依據老經驗看雲識天氣?

三、梳理小結、拓展延伸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涉及的內容多、術語多,但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更重要的還要歸功於作者對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 篇八

學習目標:

1、掌握重要實詞虛詞(“之”“其”“以”)的用法和意義。

2、積累文言詞彙。

3、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4、認識狼的另一面(忠誠、團結、堅持不懈……),讓學生意識到看待事物應該全面

學習重點:

1、掌握重要實詞虛詞(“之”“其”“以”)的用法和意義。

2、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學習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

2、認識狼的另一面(忠誠、團結、堅持不懈……),讓學生意識到看待事物應該全面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關狼的成語、諺語或俗語引入。

引狼入室豺狼當道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嚥狼狽不堪狼狽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聲名狼藉狼煙四起鬼哭狼嚎前怕狼,後怕虎前門懼狼,後門進狼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1、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後來彙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2、《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説集。作者通過談狐説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本站○(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藝術成就很高,具有現實意義,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評價《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朗讀感知,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課文。

2、個別學生朗讀課文。(學生注意聽並做評價)

3、教師範讀課文或視頻範讀。(注意緊張感和生動)

4、學生自由讀並齊讀。

5、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6、再讀課文

四、小結字詞

1、一詞多義:

其:

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户)

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於前指兩狼,可譯作其中

之:

復投之。代詞,代指狼。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助詞,可譯作“的”。

兩狼之並驅如故。助詞,用在主謂句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久之。助詞,湊足音節,無實義。

又數刀斃之。代詞,它,指狼

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意:

神情意暇甚

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敵:

攻擊恐前後受其敵

敵人蓋以誘敵

前:前面恐前後受其敵

向前狼不敢前

2、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於前。

3、通假字

止同“只”,虛詞的用法: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並背誦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

1、分析小説的情節。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前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敍述故事情節;第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作者發表評論。

然後要求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概括每一層次的大意。

2、思考: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故事情節,歸納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1)開端:遇狼。(2)發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結局:殺狼。

3、思考: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什麼本性?

(1)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後狠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4、討論:文章如何刻畫屠户的形象?(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並找出課文中的例句並就例句進行分析)

(1)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後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户採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脱狼的跟從,説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並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鬥,因狼有兩隻,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後受其敵”。發現麥場積薪後,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佔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後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後,殺死了另一隻正在柴草堆裏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2)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户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户迅速搶佔有利的地形,保衞自己,準備反擊。“暴起”“劈”“斃”寫屠户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户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户有勇有謀,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5、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麼作用?

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户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的讚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6、《狼》一文給我們什麼啟示?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二、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

屠夫遇狼

屠夫懼狼

屠夫御狼

屠夫殺狼高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