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設計和總結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新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設計和總結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90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知道平均數的求法。

2.瞭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3.學習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課前談話:

師:孩子們,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師,真有禮貌!你們願意和老師交個朋友嗎?(願意)你叫什麼名字?你現在有多高?(學生個別彙報)    

師:看來,同學們的身高有高有矮,誰能説説我們班同學大概有多高?是這麼高嗎?還是這麼高?

(學生疑惑時,老師故意找出班上較矮和較高的學生,欲以他們的身高作標準,由此展開爭議)    

師:那你們認為我們班同學的身高大概與哪位同學差不多? 猜測一下這位×同學身高大約是多少?這是我們班每個同學的身高嗎?(不是)那是什麼呢?  

師:孩子們,現在對平均身高有感覺了嗎?帶着這種感覺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感受平均身高,瞭解平均身高的意義,讓生在腦海中對“平均數”有一個表象。】

一、情境導入,講解例1

1.聯繫生活,情景激趣

為爭創全國衞生城市,我校四年級同學自發組成環保小組,利用週末去收集飲料瓶。請看,這是其中一組收集的瓶子數量,老師把它繪製成了象形統計圖。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發現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彙報,教師引導。 

教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這個小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1)小組合作,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預設學生會想到“移多補少”和“數據的總和÷份數”的方法。學生可以在教師提供的練習紙上畫一畫、移一移,直觀地看出平均數,也可以動筆計算求出平均數。

(2)彙報交流,理解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

教師:這個小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

學生:13個。

教師:大家都同意這個答案嗎?13是怎麼來的?

①“移多補少”的方法。

結合學生口述,用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教師:這種方法對嗎?你能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嗎?你們是怎樣想到這個方法的?

教師:同學們想到了用多的補給少的這個方法,使每個人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可以叫“移多補少”法。(板書:移多補少)這裏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這個“13”是他們真實收集到的礦泉水瓶嗎?

引導學生初步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到的瓶數,而是4個人的整體水平。

②先合併再平均分的計算方法。

教師: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結合學生口述,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先合併再平均分”的過程。

教師:怎樣列式計算呢?

學生:(14+12+11+15)÷4=13(個)

教師:誰看懂這個方法了?能再説一説這個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麼意思嗎?

教師:像這樣先把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合起來,再除以4,也能算出這個小隊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教師:誰再來説一説這種方法。

(4)引入概念,揭示“平均數”這一課題。

教師:13就是這4個數的平均數。這也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平均數)                 

師:那麼,13是這四個同學實際收集的瓶子數量嗎?

師:看來,平均數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一個虛擬的數。

師:那平均數13和他們實際收集到的數量相比較,你又發現了什麼?仔細觀察這組數據:實際收集的數量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它們與平均數13相比,你又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平均數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師:如果小亮只收集了7個,平均數會發生變化嗎?變多還是變少?

如果小亮收集了19個呢?

小結:這樣看來,平均數很敏感,平均數與每一個數據都有關,其中任何一個數據的變動都會引起平均數的變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數,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論是直觀形象的操作演示,還是運用平均分來計算,都為學生理解平均數這一概念提供了感性支撐,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掌握了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

2.教學例2,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1)承上啟下,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在今天上課之前,你們在生活用平均數的機會多嗎?實話實説,不多。那我們今天來用一用好嘛。請看大屏幕:今天老師想邀請你們來當回裁判,那麼裁判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公平公正)

四(2)班的男女同學比賽踢毽子,男生隊派出4人,女生派出4人,如果你是裁判,你認為哪個隊贏了?哪個隊的成績好呢?仔細看數據。

引導學生體會,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求總數的方法比較輸贏。

教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也可以比較兩組隊員踢毽個數的平均數。

教師:哪個隊求平均數比較簡單,你是用什麼方法求的?

引導學生用平均數的意義來説明道理,求幾個數據的平均數,就相當於把這些數據的總和平均分成這麼多份,每份都同樣多,平均數可以代表這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4)巧設矛盾,比較人數不同的兩個隊成績。

教師:看來,女生隊暫時領先。如果男生隊再加一個人,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請各位裁判員獨立思考後給出最終的裁定?並説出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學生會進行爭論,有的認為看總數,第一組應該領先,有的認為在人數不同的時候,用總量來比不公平,只能用平均數來比較。

教師:為什麼不公平?誰再來説一説?

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公平的深入思考,體會平均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

引導學生拿着學習單,説計算的方法。

師: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是的,求平均數。通過統計圖更能清晰地説明你們的觀點。看(停頓)通過移多補少,一眼就能發現哪隊的整體水平高呀?(女生)所以,平均數能反應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互相質疑-爭辯,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練習一:三個鉛筆筒,裝了鉛筆,分別6支、7支、5支,平均每個筆筒裝了多少支?

師:看看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

提問:用了什麼方法?

移多補少

呈現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説説怎麼移多補少?

指出:移多補少。

2.練習二:小麗有這樣的三條絲帶,這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

平均數是18cm

追問:用什麼方法?

指出:測量後獲得數據,用求和平分法。

在獲得數據的基礎上,移多不少。

3. 練習三:鼕鼕來到一個池塘邊,看到平均水深110cm,鼕鼕心想我身高是140cm,下水游泳不會有危險,對嗎?

引導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答:平均水深110釐米,並不是説池塘裏每一處水深都是110釐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較淺,只有幾十釐米,而有的地方比較深,超過他的身高。所以,鼕鼕下水游泳可能  會有危險。

師:平均數反應的是整體水平,它會掩蓋掉很多的信息,萬一這條小河是這樣的話,你覺得東東有危險嗎?

師:所以呀,孩子們,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們一定不能隨便下水游泳,要有防溺水的安全意識,時刻注意安全。

4.練習四:中國男性平均壽命74歲,女性平均壽命77歲。

問題一:一位73歲的老伯伯看了這份資料後,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有點難過。這又是為什麼呢?

引導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答:平均壽命74歲反映的只是中國男性壽命的整體水平,這些人中,一定會有人超過平均壽命的。

問題2:如果有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是不是意味着,老奶奶的壽命一定會比老爺爺長?

引導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答:不一定!雖然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但並不是説每個女性的壽命都會比男性長。萬一這老爺爺特別長壽,那麼,他完全有可能比老奶奶活得更長些。

師:要想長壽,就要注意健康。健康讓我們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就要養成體育鍛煉好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總結

這節課你收穫了哪些知識?又學到了哪些方法?

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統計量平均數,什麼是平均數呀?平均數就是將原來幾個不相同的數變得同樣多的數,這個同樣多的數就是平均數。通過兩種方法研究平均數,分別是求和平分、移多補少方法。我們在探究的過程理解平均數的特性:平均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一個數據的波動會影響到平均數,平均數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數學源於生活,我們還認識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説得真好!走出課堂,願大家能帶上今天所學的內容,更好地認識生活中與平均數有關的各種問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