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9W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鑑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説:《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裏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範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

採荇人左採右採。

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

採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裏。水荇萊長長短短,

採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的分析鑑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着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願: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説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説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采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説: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敍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衞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後世詩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説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説,確也起着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佈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註釋,串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