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雎詩經中心思想(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2W

關雎詩經中心思想(精品多篇)

從鐘鼓和琴瑟的禮制論證 篇一

《關雎》歌詠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琴瑟友之 ”,“鐘鼓樂之”。這琴瑟和鐘鼓,用以優待淑女,就牽涉到古時奏彈這樂器的一個禮制問題。琴瑟,鐘鼓彈奏不易,欣賞亦難,因為據史料的記載“禮不下庶人”,琴瑟和鐘鼓都並非是一般民間所用的樂器。鑑於此,也可以認為《關雎》是一首貴族婚禮歌。並且由於受到當時生產力和階級的影響,琴瑟和鐘鼓通常而言出現在的場合都是士大夫,諸侯,天子的家裏,並且這還象徵着一種榮耀,並且會十分珍惜,有的還會在器上鐫銘,以記其事,子孫都將其視為寶。

鐘鼓,琴瑟與禮制相關。何楷説過“琴瑟,常御之樂也故。《鹿鳴》燕羣臣則曰:鼓瑟鼓琴,鐘鼓,至大之樂也。故《彤弓》饗諸侯則曰:“鐘鼓既設,蓋燕禮小而饗禮大,所用之樂亦從以異也。”就是説這樂器用於燕禮、饗禮之時,為廟堂之樂。從這樣寓有一定的政治性的生活內涵中,可以理解這“君子 ”及 “淑女 ”身份是不尋常了。這“君子”的政治地位可以説是一位顯赫的奴隸主貴族吧,這樣看來,那麼君子和淑女就不會是當時普通的農村青年男女,而是指貴族男女之間的愛情。

賞析 篇二

《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説,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為《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孔子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説:“《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為,《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

《周南·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 ww 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説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説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説,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説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説,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為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周南·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從君子和淑女的稱謂論證 篇三

《關雎》對於它所歌詠的對象“淑女” ,“君子”。這個淑女,君子是指怎樣身份的人呢?“君子”一詞常見於《尚書》,是對貴族的通稱。如“君子所,居無逸”,“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在《説文解字》“ 君”的詞條是“君,尊也。從尹口。”段玉裁注的《説文解字》中進一步解釋,“ 君,治也”。有用口來“ 發號” 之意。在王筠的《説文句讀》中認為“發號故從口”,都是在指“君”有發號施令的權利,也證明了“君”高人一等的顯赫地位。可見,君的本義應是指有較高地位之人。《説文解字》中“窈,深遠也”,“ 窕,深肆極也”。段玉裁注的《説文解字》認為毛詩“窈窕,幽閒也”,是“ 以幽釋窈,以閒釋窕”,“ 遠”“ 幽” 都是認為“ 窈”為“ 深”的含義,即深沉而不顯露。孔穎達在注“ 窈窕”時,也認為是“淑女所居之處。”綜於此,《關雎》詩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大抵認定為貴族階層的代表,故《關雎》也應是一首反映貴族青年男女愛情的戀歌。

此外,在寫”君子”追求”淑女”時,我們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情態。這樣的情態既真切地表現出男子對女子的深厚真摯的愛意,又不顯得激烈和衝動。沒有狂熱誓言,沒有火山爆發般的熱烈,卻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顯得平和而有分寸,體現出一種自我剋制、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即《毛詩序》 所謂 “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詩經時代正處於禮樂文化的建立興盛期,禮在當時處於統治地位。當《關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後,在“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後,“君子”能夠以禮節情,這樣的情慾最後訴諸於鐘鼓和琴瑟,而沒有逾越禮儀之外,而能達到這種要求的也只有有德有道的君子和堅貞的淑女相配。

拓展創作背景 篇四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

從詩歌的表現手法上論證 篇五

《關雎》和現代情歌在表現手法上極其相似。現代歌詞在結構上講求反覆,語言上要求簡練,用詞上注重和韻,意境上追求含蓄,都是為了抒情的需要。再來看看《關雎》,全詩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就把一個美好動人的愛情故事淋漓盡致地呈現給讀者,可謂惜墨如金。雙聲疊韻詞“關關,窈窕,雎鳩,參差”等的運用,使詩歌節奏明快和諧,富於音樂感,讀來琅琅上口,順暢自如,非常符合詩歌便於抒情傳唱的特點。反覆吟詠的詩歌句式,使情感跌宕反覆。此外,詩中意象“水”,“雎鳩”的創造,更使詩歌富有傳情性。

全詩五章可分三層來理解,第一章為第一層,描寫青年男子聽到鳥嗚,看到河州中採荇菜的美麗女子頓生愛慕之情。二,三章為第二層,寫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愛的姑娘,但“求之不得”,於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最後兩章為第三層,詩歌並未延續上一章的沉重心情,而是筆鋒一轉,以歡快的調子來寫這位男子幻想以彈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傾吐愛慕之意,以敲鑼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場面。這樣寫既能襯托出女子的美麗嫻淑,又能表現出男子有情有禮的君子風度,全詩充滿頓挫醇和之美,可見《關雎》乃為一首愛情詩,它表達了一位貴族青年愛慕並追求一位美麗賢淑女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