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習作 》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習作 》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記敍父母關愛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動的事情。

2、在真誠的交往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鼓起勇氣直接或間接地向父母表達真摯的謝意,懂得報答,學會感恩。

3、根據要求完成習作,注意敍事 清晰,結構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神情變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體營造愛的氛圍。

1、講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黃金週,在貴州馬嶺河峽谷,一對青年夫婦,帶着他們兩歲的兒子子灝,乘坐纜車去山頂。當時車廂竟滿載了35名乘客!當纜車到山頂平台停了下來。就在這一瞬間,纜車不可思議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轟隆”巨響響徹了山谷。當救護人員打開纜車門的時候,他們驚訝了,在血肉模糊的車廂裏,唯一的生還者,竟然就是當時最小的遊客子灝?!

原來,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子灝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勁將自己年幼的兒子高高舉起。最後,孩子只是嘴脣受了點輕傷。而孩子的父母,卻永遠離開了人世!

2、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有什麼想説的?學生髮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愛的共鳴。

這種感天動地泣鬼神的父母之愛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每一位。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教師補充詩人劉丙鈞的《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

作者:劉丙鈞

有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

我從夢中醒來,

媽媽正給我扇着扇子,

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

媽媽到學校接我,

一把傘遮在我的頭頂,

雨水卻打在媽媽的身上。

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回我病了,

媽媽抱我去醫院。

摸着我很燙很燙的額頭,

媽媽着急地哭了。

啊,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對媽媽又説了謊,

媽媽的批評叫我臉紅,

我不敢抬頭看她的眼睛。

啊,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

一次老師叫用“最”字造句,

我説:“我最愛媽媽。”

媽媽告訴我:“最該愛的是祖國,

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

同學們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後老師再請一個同學來朗讀

讀了這首詩讓我們明白了什麼呢?學生談看法。

三、喚起愛的記憶

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

想一想:爸爸或媽媽做的一件或幾件什麼事情讓你特別感動?並把這件最感動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聽。同學們回憶一下

(力求引導學生選擇不同方面的事情來講

四、倡導愛的表白

教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誠的謝意。

老師佈置了要同學們對自己的父母説一聲“我愛你!或者不好意思説的可以寫在紙上給他看,還要求同學們觀察媽媽或爸爸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神態和動作,以及你自己的內心感受。

現在老師就來問一問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寫下愛的詩篇

(那現在就讓我們把父母對我們的愛,和你對父母愛寫下來吧)題目自擬

這次習作是一次真愛的表達,因此要融入真情實感。我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提示學生注意:

這次習作包括兩方面內容:

1) 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動的事情,要真實、具體。

怎麼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誰來説説?(應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使文章內容更具體)

2) 記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愛的過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應,尤其是語言、神態及動作寫清楚)

板書習作2

父母 愛(感動) 我

-------→

愛(表達)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二

作者:無錫市羊尖中心國小 周月芳    轉貼自:無錫市羊尖中心國小    點擊數:117

《習作3》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中的第3篇習作。借劉常寧同學的《小草中的發現》這篇習作例文進行示範引路,引導學生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仔細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樣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學到很多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簡潔而樸實的語言細緻地描繪生活中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瞭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緻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細心觀察,認識事物,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例文引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難點:如何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述出來,做到文通句順。這是三年級最起始年級的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點。

三、課前準備

1、提前一週,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新的發現。

2、在黑板報上專闢一個角,為“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每天寫下自己的發現,做到每日更新。

4、除習作3的例文外,教師下水習作一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設計理念

1、範文引路法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習作練習時,都有一篇學生優秀習作,是通過範文引路,讓學生學會模仿,學到方法,學會習作。本次習作,有意安排兩次範文引路,一次安排在習作指導前,通過閲讀優秀習作,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如何把觀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一次安排在習作修改時,通過教師下水習作或學生優秀習作,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發現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學會修改。

2、生活連接法

葉老曾在《文章例話》中的“序”中説,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由此可見,習作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兩者相得益彰。這次習作,就是寫生活中的發現,因此,在習作教學前,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尋找“發現”;習作指導時,緊扣生活,敍述“發現”;習作評講時,還原生活,修改“發現”。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師説“發現”

1、談話。小朋友,春天來了,你們有沒有新發現呢?你們能説給大家聽聽嗎?

2、師説“發現”。

最近幾天,老師也在留心我們的生活,我也發現了許多新情況。我發現柳條在發芽、長葉了,嫩綠的柳條在微風中,輕輕飄呀飄,真像小姑娘的長髮;我發現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後,小草長得更快了,花兒開得更歡了;我還發現春天來了,陽光更暖和了,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人呢,越來越精神了。

●從學生的生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在其基礎上,教師拋磚引玉,示範引路,一是給學生提供發現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新變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範文引路,學會“發現”

1、導入:老師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劉常寧小朋友也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發現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

2、學生自讀。思考:他發現了哪些令他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怎樣的?

3、討論交流。重點討論發現了什麼?這個東西是什麼樣的?他是怎麼會發現的?

4、教師小結:小作者不僅看到螞蟻和甲蟲,還發現螞蟻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蟲頭上有“長長的須不停地動着”。你看,小作者多麼會發現,他不僅發現了“什麼”,還發現了這個東西是“什麼樣”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們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嗎?老師給你一週的時間去尋找,去發現,把每天的新發現記錄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發現寫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發現”欄裏,好嗎?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每次習作時,都必須重視例文的作用,不僅引導學生讀懂例文,還要重視學生領悟方法。在此習作教學中,更多地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要觀察時,不僅要觀察到什麼,還要觀察這樣東西是怎樣的。提前一週學習例文,給足時間讓學生嘗試學會觀察,記錄觀察,交流觀察,這樣相對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三)、走進生活,尋找“發現”

1、走出課堂,走向校園,尋找“發現”。

2、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去草叢,去樹林,去池塘,去田野,尋找“發現”。

●在學習例文的基礎上,運用所領悟的觀察方法,嘗試讓學生先在校園裏尋找“發現”,繼而放手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發現”,這樣就拓寬了觀察的領域,豐富了學生習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見,細説“發現”

1、同桌互相説説自己的發現。要求:力求把自己的發現説清楚(什麼時候發現的;什麼地方發現的;發現了什麼;發現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先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再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評價修改。

●從説到寫,先説歷來被視為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安排這一環節,通過三個回合的説話交流,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互動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白怎樣把自己的發現清楚明白地説出來,另一方面使學生互相開闊思路,豐富題材,為下筆成文打下基礎。

(五)、起草成段,描寫“發現”

1、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2、學生寫完後,先自己讀習作,看看是否寫明白。

(六)、師生評價,修改“發現”

1、欣賞習作。

(1)、教師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讓學生進行評價。

(2)、指名學生朗讀一篇優秀習作,説説好在哪裏?

2、修改習作。

(1)、挑選一篇沒有寫清楚發現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修改時着重落實在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敍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順。)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先欣賞佳作,再修改習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礎上,學生各自修改。這樣通過示範引路,學生就能漸漸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敍述清楚的,使修改習作落實到實處。

(七)、謄寫“發現”,配畫插圖

1、學生謄寫習作,要求謄寫規範,書寫端正。

2、自由選擇作業,可以在習作旁配畫插圖。

●鼓勵學生在謄寫好習作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給習作配畫,習作與圖畫相得益彰,有利於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附:教師下水作文

小河邊的發現

星期天,我來到小河邊。河岸上長滿了小草,開滿了小花,引來了一隻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會兒飛到這兒,一會兒飛到那兒,十分開心。看,小蜜蜂頭上有二對觸角,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條紋的,看起來很漂亮。瞧,它又落在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與花兒還沒説完悄悄話呢!再看地上,勤勞的小螞蟻們,它們手拉着手,排着長長的隊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順着它們的前進望去,原來它們正扛着一塊骨頭望回趕呢!望着這些小螞蟻,我想:它們也知道團結友愛呢!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要求:

1、熟練背誦古詩《村居》,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一步説出對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與感受。

2、根據古詩《村居》的內容展開豐富想象,按要求改寫成一篇記敍文。

3、激發學生讀古詩、學古詩的興趣,提高對古詩的賞析能力,養成愛觀察、勤動筆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讀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領悟如何進行古詩改寫。

教學難點:

既要忠實原詩的內容,又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村居》這首詩的意境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同學們,改寫是一種根據原文的內容,改變表達方式的習作練習。改寫,可以改體裁,如把詩歌改成記敍文,可以改人稱,如把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可以改結構,如把倒敍改成順序等等。記得我們在五年級下學期曾經練習了《給奶奶送陽光》這首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敍文。通過那次練習,大家對改寫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同學們還記得如何把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敍文嗎?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啟發,以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3、設置懸念:那麼,我們如何去把古詩改寫成記敍文呢?這些只要我們認真地去讀一讀例文,就可以明白了。

二、學習例文,明確寫法

1、學生自學例文,要求認真地讀,細細地想,並把例文與古詩進行比較,領悟寫法。

2、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以進一步領悟寫法。

3、指名説。

4、齊讀例文提示,明確寫作方法。

5、小結:由此看來,把古詩改寫成記敍文的方法與把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敍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兩點:第一是要把握原詩的內容;第二要藉助想象,把原詩所描繪的情景和所抒發的感情具體地表達出來。

三、弄清要求,構思習作

1、指名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2、齊背《村居》。

3、想一想,詩人是通過哪些景物來描繪早春的美麗景色的?我們如何通過想象來把由這些景物所構成的景象描繪具體呢?

4、想象一下,怎樣把孩子們放學早歸放飛風箏的歡快情景寫具體呢?

5、想一想,如何用第一人稱來敍述詩人所見到的早春景色和兒童放風箏的情景。

6、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7、指名口述。

四、小結:我們在進行改寫的時候要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進行具體描繪。改寫成的習作要與原詩所描繪的情景和表達的感情相一致,不得隨意大改、大動,更不能違背詩的原意。

五、行筆成文,相機輔導。

六、推敲打磨,修改習作。

1、指名讀習作,引導學生評議,提出修改建議。

2、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