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W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多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七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把課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從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説的過程中領悟觀察、思考、論證的重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導語:

師:同學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麼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師:就是這樣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2、分小組學習課文:

⑴ 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部分可以再反覆地讀一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

⑵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閲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⑶ 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一段話提示我們怎麼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一讀,劃一劃。交流。

⑷ 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一段真的很難!現在你再去讀一讀一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魏格納性格豪放,天生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裏坐卧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靜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

⑹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

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做了些什麼?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課文,並説説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説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瞭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麼?

3、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覆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後才得出來的。

4、讀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點詞語:

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繫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麼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的困難但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説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

⑵ 引導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麼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可以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總結課堂,課外延伸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麼感受和啟示:

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從魏格納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魏格納的發現到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説,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難找證據,我們體會到他是一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他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這些品質也正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3、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閲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説的其他資料。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無意發現 尋找證據

產生奇想 引起震動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的重要意義。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在讀文後能將自己的感受説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2、難點:

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課前準備】

地球儀和世界地圖。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讀題。

2、設疑:

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麼發現呢?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去閲讀課文。

二、自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自學反饋。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4、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麼情況下發現了什麼?

5、找出課文的相關段落,再次朗讀。

三、細讀課文,觀察印證

1、一邊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一邊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相魏納格説的那樣。再看看其他陸地與海岸線是否相似。

2、細讀第五自然段的“嶄新的奇想”。説説這個奇想與剛才的觀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讀證據,探究過程

1、研讀第七自然段,對魏格納的推理過程進行梳理。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⑴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

⑵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

⑶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聯繫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遷移昇華

1、交流習文的感受和啟示:

討論: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交流並歸納: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閲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説的其他資料。

【相關資料】

魏格納(1880~1930)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全面論證了大陸漂移學説。在書中,他綜合地貌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方面的知識和事實,從不同學科的角度,系統地論述了關於大陸漂移的觀點和論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進一步論證大陸漂移的假説,他先後4次赴北極的格陵蘭島進行考察,並於第4次考察時不幸遇難。

大陸漂移説是解釋地殼運動的一種學説,由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他根據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在形狀上的吻合性和地層、構造、山脈的連續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亞大陸古生物的相關性等事實,認為地殼的硅鋁層漂浮在硅鎂層之上,大陸曾經大規模地水平移動過。在2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一塊統一的連續體,叫“泛古陸”。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億年前的中生代開始,漂浮在硅鎂層上的硅鋁層逐漸自動向西移動。到第四紀初期,形成現代地球表面的海陸分佈輪廓。大陸漂移説問世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自20世紀60年代海底擴張説和板塊構造理論提出後,大陸漂移説重新被人們所重視。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並瞭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打碎的蛋殼、剪碎的布片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鉅著《昆蟲記》。那麼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麼呢?讓我們帶着問題去閲讀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默讀課文邊查閲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説一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發現、假想、假説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閲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做了些什麼?

(2)魏格納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麼?

四、細讀課文,深化感悟

1、觀察世界地圖和地球儀,瞭解課文中的地理名詞,特別是找到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的形狀,看看是不是像書中説的那樣吻合,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藉助兩個蛋殼來演示相互吻合。

討論、交流:雞蛋殼的相互吻合是可以理解的,而地球上兩個板塊的吻合卻是不可思議,為什麼?

3、反覆讀第5自然段,瞭解魏納格的假想是什麼?“大陸漂流”是什麼意思?魏格納是根據什麼得出這一假想的?

4、默讀第7自然段,理解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

討論、交流:魏格納為證明自己的假説成立,都做了哪些工作?

(1)利用剪碎的布片,理解什麼是推理。“這幾塊布原本是一大塊兒,現在支離破碎了,你們將怎樣去證明呢?”如果幾大洲是一塊陸地,魏納格將會從哪些方面去證明呢?

(2)魏納格找到的有力證據是什麼?結果如何?(課件理解中龍的推理過程)

五、總結佈置

魏納格在地圖上的重大發現,對你有什麼觸動?你想跟魏納格説什麼?

課後閲讀《新閲讀》中《童年的發現》

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故事。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並瞭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過程:

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鉅著《昆蟲記》。那麼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麼呢?

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閲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説一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默讀導讀和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閲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做了些什麼?

(2)魏格納發現了什麼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麼?

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後指名説一説。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複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故事,其餘學生評議、補充。

交流地理知識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瞭解的、蒐集的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多角度體驗觀察的重要性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今天我們要閲讀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的故事齊讀課題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麼發現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去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師:同學們,我們地球分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麼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學習小組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閲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做了些什麼?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課文,並説説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三、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説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瞭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麼,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覆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後才得出來的。

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麼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四、總結課堂,遷移昇華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麼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閲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説的其他資料。

五、留作業: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

2.課下去查找有關大陸漂移説的其他資料。(選作)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學會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思維習慣和推理能力,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體會魏格納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引發興趣

1、出示世界地圖,同學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出示課件:七大洲是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2、師:同學們,就是這樣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3、出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部分可以再反覆地讀一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

2、時間到!認為自己已經把課文讀通順的同學請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請同學們翻到書第35頁,這裏有個《詞語盤點》,它就是幫助我們進行自我檢查學習效果的。 看!讀讀記記中除了前兩個,後面的詞語全來自於我們這篇課文,請同桌馬上互相檢查一下。

3、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一段真的很難!現在你再去讀一讀一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

4、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一段話提示我們怎麼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一讀,劃一劃。交流。

三、細讀課文,解決問題

1、好,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靜靜地默讀思考,並在書上做做相應的記號。

2、剛才大家根據學習提示再次默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穫。誰來簡單地説一説?

3、剛才有同學講到魏格納在觀察(板書:觀察)地圖時產生了一個奇想,師邊講述邊演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這個奇想是憑空出現的嗎?那――是怎麼產生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還可以圈一圈、劃一劃。(巡視瞭解學情,最好找到三次發現都劃出來的學生)

指名交流,並相機引導看圖。(相機板書:發現)

我明白了,有了這三次不同的發現,所以魏格納的腦海裏才形成這個嶄新的奇想,對嗎?

課件出示:

第一次發現: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的吻合。

第二次發現: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發現:魏格納興奮極了,將地圖上一塊塊陸地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從海岸線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能夠較好地吻合在一起。

讓我們反覆讀一讀這三次發現,讓我們也去發現一下,它們有什麼不同?

預設發現一:魏格納的發現一次比一次深入、細緻。(三次發現的內容不同。)

發現二:(這三次發現是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第一次發現是偶然的,不曾想到的。引導聯繫課文:突然、竟、這般不可思議!(讀句)――無聊、消磨時光――偶然的發現、驚呆了(讀句)

第二次發現是有意識的,應證了猜想。(那麼)

當魏格納偶然發現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和幾內亞灣不可思議地吻合時,他精神大振,(心裏會怎麼想呢?板書:思考2、3人)心想: (魏格納就是這麼想的,)於是 (引讀他”仔細端詳……”),果然 (引讀)

師:親愛的魏格納先生,當您的想法被證實時,心情怎麼樣?

生:很高興、很興奮,興奮極了等

師:請再次表達一下您的心情,好嗎?齊讀

此時,正如同學們體會到的那樣,當時魏格納師――興奮極了(引讀)。

(5)小結:魏格納就這樣不斷地觀察不斷地發現又不斷地思考,然後又不斷地觀察、發現、思考,所以他的發現才越來越深入。正是有了這一連串的發現,於是,這位年輕人的腦海裏形成了一個奇思妙想:――齊讀

(二)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他又做了什麼?

1、有了這個想法以後,魏格納又展開一系列行動。請你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三段話,看看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待會兒我們交流交流。

2、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反覆回讀中心句: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

這部分的教學較略,隨機抓以下幾處進行點撥。

枉費心機 你懂嗎? 是呀,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回讀

考察:(板書:考察)考察就是---到實地觀察、調查。魏格納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親自到各大洲去考察,足跡遍佈美洲、歐洲 非洲、南極洲、印度和澳大利亞,先後考察了山系、地層、動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冰川等。當時魏格納的身體尚未康復,醫生千方百計進行勸阻,但是,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始終沒有放棄。回讀

浩如煙海 你懂嗎?是呀,在這樣地資料中尋找猶如大海撈針呀!回讀

2、引讀最後一段。

魏格納這樣持之以恆地考察、考證,終於――引讀。

3、面對魏格納大陸漂移的假説,老一代地質學家並不承認,當時的人們更是嘲笑他荒唐,斥責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開玩笑説,大陸漂移學説只是一個“大詩人的夢”而已。但魏格納仍孤獨地吟唱着自己的詩篇,繼續堅定執著地為自己的假説尋找着證據,。最終於1930年深入格陵蘭島考察氣象時,不幸長眠於冰天雪地之中。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地質事業。像這樣感人的故事在魏格納或其他科學家的身上還有許多許多,課後讓我們繼續找一找魏格納或其他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也可以找一找有關大陸漂移説的其他資料。

六、自主選擇、分層作業

1、讀一讀魏格納或其他科學家的故事。

2、找一找有關大陸漂移説的'其他資料。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

世界地圖,地球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今天我們要閲讀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的故事齊讀課題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麼發現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去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説説初讀課文應該做什麼?1.標出自然段,畫出認讀的生字,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2.再讀畫出不懂的問題。

三、反饋自學情況

1、讀認讀生字詞理解詞義。

2、按自然段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麼情況下發現了什麼?

1、分組觀察地圖和地球儀,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説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覆讀第五自然段,瞭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麼?

五、師: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説服力的資料。請你快速的讀讀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納是怎樣進行推理的。

出示幻燈,理解魏格納是如何進行推理的。

六、出示課文填空,回顧課文內容

七、魏格納為什麼能在一張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圖中發現重大的地理現象?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八、留作業: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

2、課下去查找有關大陸漂移説的其他資料。(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