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雙減”背景下藝術教學工作總結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24W

“雙減”之下,如何為學生全面發展搭建更大舞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通渭路國小用行動給出了答案:與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緊密攜手,持續開展大師藝術傳習課堂,先後有13位享譽隴原的非遺傳人和工藝美術大師為孩子們講授藝術課,涵蓋書畫、雕刻、剪紙、音樂等多個領域,在學校教育的園圃裏綻放如花。

“雙減”背景下藝術教學工作總結

創新13位大師進藝術傳習課堂

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中,通渭路國小切實踐行這一辦學宗旨。在校長陳旭方的“教育經”裏,尤其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不但要讓孩子“知學“更要“明禮”。在這種理念指導下,通渭路國小切實落實“雙減”政策,一方面在作業優化上下功夫,讓學生告別沉重作業負擔,一方面在豐富課程上下功夫,讓更多教育資源為孩子成長添彩。在這一背景下,“大師傳承課堂”應時而生。

時針指向2021年秋季,彼時,在13位享譽隴原的非遺傳人和工藝美術大師的見證下,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傳習課堂項目基地在通渭路國小揭牌。這一創新性舉措,讓藝術傳承從此在渭小成為一門課,正式走進了通渭路國小孩子的視野,點亮了一束束藝術之光。

從2021年秋季到如今,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陳一珀,以及葉長友、岳雲生、韓甦毅、阮琳、歐陽國輝、趙燁、史婷、李江平、阮一舟、張彥虎,甘肅省古琴非遺傳人黨利、張蓉蓉等13位非遺傳人和工藝美術大師先後走進課堂,講授傳統文化與專業知識。在蘭州市疫情防控孩子居家學習期間,大師傳承課堂也沒有中斷,而是藉助現代傳媒手段開展網上授課。

傳習讓藝術之光點亮童年

久久為功,一點一滴,潤物無聲。通過大師傳習課堂,藝術的魅力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他們眼前一亮,心有所往。

剪紙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以前,那個時候,紙還沒有出現,人們為了記事方便,便在青銅器、竹簡、獸皮等這些載體上畫一些圖畫,來呈現記事的內容,這就是剪紙藝術的前身……葉長友是中國民協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在課堂上,他給小朋友們講剪紙民俗故事,講技法,從“雕、鏤、剔、刻、剪等每一個步驟展現剪紙的迷人之處。

刻葫蘆,是具有蘭州本土特色的民間藝術。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阮琳正是蘭州刻葫蘆非遺傳承人,他曾代表甘肅傳統手工藝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甘肅活動,並赴俄羅斯、烏蘭巴托、以色列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將蘭州刻葫蘆這一傳統技藝展現在了世界舞台上。走進孩子們的課堂,講述刻葫蘆記憶及藝術特色,言傳身教,把蘭州刻葫蘆“刻”進了孩子們的內心,為非遺傳承播下了“基因”。

與蘭州刻葫蘆不同,對於景泰藍掐絲畫,孩子們是陌生的,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歐陽國輝通過展示作品,讓孩子們對掐絲畫有直觀的瞭解,帶孩子們入門,逐步從瞭解到喜歡。

類似的藝術課堂還有很多,陳一珀、趙燁等大師的書畫課堂,讓孩子們瞭解了宣紙、筆墨等基礎知識,學會了基本技能;洮硯製作技藝第六代傳人李江平,帶領孩子們走近了洮硯;中國琴會會員黨利、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員張蓉蓉,分別給孩子們教授“琴藝”,孩子們徜徉在悠揚的琴聲中,感知音樂的魅力。還有韓甦毅、張彥虎等工藝美術大師,從各自專業出發,給孩子們講授相關知識。

通過大師傳習課堂,學校與專業藝術單位緊密攜手,課堂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緊密結合,凝聚起了推動藝術進校園的強勁力量,如源頭活水般給孩子們帶來了藝術的滋養,為成長之路增添了生動而靚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