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談談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7W

談談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談談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摘要:《“雙減”意見》明確要求規範校外培訓,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那麼,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學生成績?這就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教育教學改革雙減義務教育 作業

“雙減”意見出台以後,校外培訓必將得到規範,這同時又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學生成績,這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良好的辦學思想、辦學環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而加強教學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下面就我校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向45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對於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益,我的體會是:必須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科學管理。

1.功夫在課前,加強教研活動。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備課組要集思廣益,積極做到六備: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學生、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同時在教研活動中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只有備好課,才能靈活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係。

2.着力在課內,注重課堂實效。所謂“教無定法”,教師每堂課要儘可能做到優質高效,但未必須按某一種教學模式,應以結果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但有幾點原則必須遵守:(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就高效課堂來説,小組學習是高效課堂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3.提高在課後,學會教學反思。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一個不斷髮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般而言,一堂課可從三方面進行反思:教了什麼、怎麼教的、教得怎樣?學生是否獲得了“是什麼”的知識(語言信息)、“怎麼辦”的知識(智慧技能)、“怎麼學”的知識(認知策略)。通過課後自我評價、自我診斷,總結經驗與教訓,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説過:“一個學校的榮譽不在它的規模和人數,而在一代代教師的質量。”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提高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學校的生命力在於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於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的高水平來源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改革創新。

(1)以聽評課為基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

近年來,我校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素養。一是重點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組織了各學科的“樣板示範課”,並根據各學科實際確立課堂教學創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二是圍繞教學創新開展“人人一堂精品課”活動、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校內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等。三是要求全體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務於教學,注重教會學生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這些活動,深入研究和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掌握和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地領略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水平。

(2)老中青結合,實施教師成長幫扶計劃

幫扶計劃既包括“老帶新”,也包括“新帶老”。在教學方面,老教師肯定經驗更為豐富,可以幫助新教師快速融入角色走上正軌。但在運用信息技術、接觸新鮮事物方面,年輕教師顯然更勝一籌。通過互相幫扶,使教師樹立6種意識——學習意識、反省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奉獻意識、未來意識;擁有6種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師生交流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摒棄過去只注重培養“講課型”名師,積極造就一大批“複合型”、“特長型”、“服務型”、“管理型”名師。

2.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對於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教師全身心做好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還要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把師德工作與教師評先、評優、獎勵、提拔、任用緊密掛鈎。對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評先、評優、晉級實行一票否決制。

3.強化終身學習理念,打造學者型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工作效果取決於他的知識和素養,取決於他讀什麼書,怎樣自學和充實自己。他在帕夫雷什中學對教師提出了“讀書,讀書,再讀書”的要求。我校注重強化教師的大閲讀觀念,將集中閲讀與分散閲讀,滲透閲讀與選擇閲讀,傳統閲讀與現代閲讀,專業閲讀與跨學科閲讀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閲讀,海納百川。創造氛圍,使閲讀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把學校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

三、優化作業,減負增效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作業設計更加合理,學校以年級部、教研組為單位齊聚教研,以“優化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為研究課題,探索新學期如何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落實“雙減”政策,科學合理佈置學生作業。圍繞“落實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這一主題,各教研組開展了研討活動。在研討活動中老師們一致認為:作業設計一要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二是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作業設計中,以學生的發展水平為切入點,為學生設置符合其“最近發展區”的任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來,實現作業功能的最優化。三是形式要豐富多樣。除了書面作業外,還應設置如課外閲讀、對話、觀察、訪談、操作、實驗等階段性、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作業形式應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學習水平、年齡特徵和興趣等有所選擇、有所側重。 

思考與實踐並行,各年級各學科老師在平時進行作業設計時,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設計作業,設計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考慮到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儘量設計有“彈性”“層次性”“創新性”的作業,力求形成本年級本學科各具特色的作業設計。如一二年級部的老師們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不留書面作業的前提下,選擇了有趣、有用、有挑戰、綜合性、延展性,有育人功能的作業——“古詩配畫”“閲讀闖關”“口算小能手”“小小演説家”等。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基礎型、提高型、拓展型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創新作業形式,嘗試設計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如:創意設計作業、調查統計作業、主題活動作業等,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引領學生學會進行深度思考與學習。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關注單元作業設計,着眼題目內涵,豐富題目類型,拓展活動類、任務類、情景類作業,增加跨學科類作業,結合單元特點,注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英語教師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慾望,將作業單分為基礎篇、發展篇和挑戰篇三大板塊,每個篇章都有個性化的題型設計,體現了教師對學情的充分考量。 

四、課後服務,精準輔導,減負增效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當天作業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對學生需訂正的作業進行面批和個別輔導,不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及時解決難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如英語組:採用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實施分層輔導,老師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並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優等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提升思維能力;中等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潛能生識記知識要點。 

再如數學組:關注智優生和薄弱學生,在智優生已經完成基本作業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拓展式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在智優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分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完成同一個課堂內的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後服務中都有所提高。 

分層輔導讓學習薄弱的學生重建自信,激勵他們直面自己的困境迎難而上。有了奮鬥目標,有了學習動力,同學們學習起來不枯燥,不反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人翁意識,收到不同層次同學的喜愛。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教學改革更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長期工程,不能奢求畢其功於一役。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的文件,這些文件為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論指導,但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取決於每一個地區、每一所學校甚至每一名教師的落實情況。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不斷創新,鋭意進取,才能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取得實效,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目標,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