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篇一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篩選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能發展,培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着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象觀察、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生活現狀,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瞭解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體現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略)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具體分工

1、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制訂,檢查和落實。對全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管理,對活動場地活動設備的組織與協調,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負責組織和協調年級和班主任對活動的指導與具體管理,做好安全防範等方面的教育,為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負責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2、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組織與具體實施

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包括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培訓,學生選題開題的指導,課題的結題與交流,並負責對全校老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二

一、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理想的教學就是採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將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既要走在學生獨立發展的前面,又不能脱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此佈置彈性作業即分層佈置作業的作法,正是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也響應了“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課改口號。

分層佈置作業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方式即關注學生(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學情分析),再進行教案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課後反思必不可少;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而正是這些改變,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有極大的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題選題的理論意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能力是經過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將其廣泛遷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進一步概括化、系統化、具體化的結果。如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妥善地解決好既滿足尖子生求知慾,又促進學困生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且必須解決的一個矛盾。

A、知識與技能:

課題研究成果的創新之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預期在我們的研究實踐中將就學生讀、寫作業分層,課後作業分層與預習作業分層,等等,這種階梯作業效果與課堂融合進行系列分類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練習分層設計原則方法。

2.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促進。作業的佈置是因生而異,即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被評價者處於主動地位。所以學生都能受到老師不同地鼓勵性評價且將預習作業與課後作業相結合,作業成果在課堂展示,設計在課堂教學之中與之融合。這樣評價方式隨之改變,從而真正做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是經課題組成員充分醖釀,深入討論從而一致選擇的課題,全體成員對本課題的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強烈的主客觀需要,這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強烈的人文基礎。

2.本課題一經提出,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我科組申報本課題,同時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語教研員也加入了本題組的研究行列,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強的經費保障和專業技術支持。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念內涵

“分層”作業理論: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運用恰當的訓練策略,輔以不同的作業練習和輔導,藉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開展研究性學習,形式比較新穎,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能夠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進行學習研究。

2、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有助於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着重於作業的設計、佈置和設計研究的過程,理論性強,學術、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幾個“度”:

(一)、把握好學生的尺度;

(二)、劃分好教材內容的難易;

(三)、不同層次學生做不同的作業;

五、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在這裏概述一下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的安排,以及各活動之間的關係,包括評價的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階段(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流程,瞭解研究方法

1.介紹研究性學習

2.介紹研究方法

3.經驗介紹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列舉課題名稱

提供課題選擇範圍

成立課題組

協調分組情況,組織小組分工,選派組長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小組討論研究,確定研究方案

引導方案確定

開題報告和評審

書寫開題報告

指導書寫開題報告,評審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蒐集資料

問題研究

整編資料

指導研究過程

監督研究進程

指導資料整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總結反思

評價交流

研究總結

六、總結提高

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意見與建議(在研究性學習結束時,根據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情況進行填寫)。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三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説明:

我國富饒、美麗,有許許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國各地,通過在班級開展研究性學習,瞭解西沙羣島的位置,從文中藴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使得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欣賞美的文字同時,深深地愛祖國,產生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報效祖國。

2、課題的意義:

由於3年級學生小,從來沒有到過西沙羣島,無法從文中感受到西沙羣島的富饒美麗。所以通過查閲資料,閲讀課文,交流,探討,研究,訪問,調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讓學生透過文字藴含的句子,重點是學會欣賞本文,掌握本文的結構和了解西沙羣島富饒,發學生的共鳴。通過親身實踐,較為全面地瞭解西沙羣島,產生愛祖國,愛家鄉,熱愛家庭的情感。

3、課題介紹:

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與小孩子喜歡大自然的美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國小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羣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學生自己調查、查閲資料,閲讀課文,交流,討論,展示等活動所得一些知識,讓學生明白從文字的句子中產生美的共鳴,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羣島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1、知識與能力:學會賞析優美的文學作品,從文中藴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羣島的富饒。體會寫景物的生動。體會如何運用細膩的語言描繪眼中的美。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小組合作、分工、選定研究的課題。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通過各種途徑查閲資料,收集圖文資料,並且在小組內回報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過全班分小組彙報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課文的研究性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羣島的。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在自學、自學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藴含富饒的西沙羣島。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

1.三年級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的初級階段,對自然的認識重要性與自己的關係處於一個朦朧的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關鍵時期。

2.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求知慾強,思維活躍。

3.在次課題中,利用小組討論、合作的形式,學生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課題和小孩子喜歡美麗的祖國的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國小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羣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學會賞析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體會寫景的生動

2、學會觀察身邊的事,體會運用細膩語言描寫的好處。

3、從文中感受西沙羣島的富饒,昇華到愛家鄉、愛家庭、愛祖國的情感。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1.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

2.一些相關的圖片。

3.課外資料。

4.課文的語音資料。

六、資源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相關多媒體課件;組織學生蒐集相關西沙羣島自然、資源方面的資料。根據主題教師提供的資源:相關的主題活動圖片、輔助研究的量表和樣張。

學生準備:根據本小組的研究課題和分工,收集相關的資源圖片和文字,以及美麗祖國、家鄉方面的課外資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2、聽介紹、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動員和培訓,激發興趣,選定課題。用第一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

第一週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提出和選擇課題

1、學生學習課文,全班分組選定小組課題後。通過再次自學課文,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閲資料,形成個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討,初步產生小組合作內容。

1.引導學生選擇課題。

2.指導成立小組學習。

第一週成立課題組

1、小組合作,繼續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閲、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

2、確定研究內容,選定課題。

指導幫助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1.每組6-8個人,小組成員民主推選一個組長。

2.在第一次小組會議後,各成員就分頭分工合作進行相關課題的初步準備。

3.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每個小組完成課題研究作業。

1.指導學生召開小組會議。

2.重點指導小組分工協作相關問題。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彙報活動,簡單反思。填寫表格、收集各方面資料。如:根據本小組分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來收集西沙羣島風光、動植物、礦場資源圖片;收集關於課文和研究資料上關於描寫動西沙羣島富饒方面的優美詞語或句子;收集描寫西沙羣島富饒的短文;收集美麗家鄉、祖國方面的拓展資料。

2.寫一些活動的體會小組內部討論、交換意見,小組向老師和全班同學彙報方案

3、開題報告和評審。

4、用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4、班級內各小組根據成果演示研究成果。

1、過程指導: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導。

2、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3、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穫。

4、班級展示,演示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從文中的優美的句子真正感受到西沙羣島的富饒,產生心臨其境的感受。

第二週至四周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很受學生青睞的。因為從學生的興趣、態度、意識等方面來看,由於研究性學習一改以往學科課程單一的學習模式,跳躍的進行知識技能的整合,注重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融入社會,這對於知識能力尚淺又充滿好奇心的國小生來説無疑是一種機遇和挑戰。既可以挑戰他們的勇氣,又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還需要大環境的配合,既要學校的支持,還要家長的支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給定學生一個的主題,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研究性學習,絕大部分同學很有興趣地參與其中,但也有極少數學生顯得不積極主動,這時候需要教師們去鼓勵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來。國小生對研究性學習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但是由於家庭和學校的溝通不足,某些家長對這樣的活動不理解,導致某部分同學無法上網查閲資料,甚至有的學生條件有限,連西沙羣島方面的書籍都無法查閲和記錄西沙羣島富饒的短文和圖片等,無法體驗整個研究過程。由於是國小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對涉及的研究方法並不明確,只能由教師們來提供量表及樣張來輔助他們研究。隨着研究的進行,逐步滲透怎樣選擇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篇四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我校實際,試擬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如下:

一、課程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20xx)中設置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容構成,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高中新課程的八大領域。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課程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具有關注人生、社會和未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開設方案

學校開設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按每週至少兩節課排入正式課表中(第三學時可與其他學科整合或納入假日、假期),以保證高中三年不低於216學時。主要用於集體講座、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問題討論、結果報告等。還須由學生自己安排課餘時間進行。學校在每學年安排一個研究課題,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個學期每學期安排一個研究課題。學生每年都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年累計不少於3個研究課題。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路是:從親歷經驗切入,以切實適己的問題探究為線索,訓練邏輯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整合學生自我的日記、語文學科的週記,心理健康教育的心靈感悟等文本作業形式,由學生以自我為主積累成長之旅中的發現文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為了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從年級段剝離出來,由教研處統一聘任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負責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學生分組、課題管理、課題鑑定和學分認定等。

指導教師:曾小巍、王恩波、梅聯珍、林王源、呂智勇、尤永安、史輝躍、蔡麗麗、江偉亮、陶愛芬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學分,屬計劃內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上)為準備階段;高一(下)、高二每個學期各安排1個課題;高三(上)為反思、提高和完善階段。具體如下:

1.組織形式:①小組合作研究(4--10人);②個人獨立研究;③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時間安排: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完成3個研究課題。每週安排一個下午,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學期完成一個小課題研究,每個小課題5個學分,三年必須完成3個課題研究。

3.課題研究:可以學生自行申報課題,組成1-6名學生的課題研究小組,實行分工合作制,填寫申報表,由指導小組負責協調,組成研究課題小組。也允許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課題——制訂方案——蒐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每一步驟工作情況必須記錄,以備學分認定。

4.學分認定:由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認定。

具備五個條件,可得3個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

5.獎勵機制:設立校長資助課題獎,每年評選出10個希望課題,予以資助獎,並選出優秀課題參加送省、市級評比。

附表:

年級 研究性學習高一上 集中學習

佔15課時(5個下午,每個下午3節課,下同)

內容:

1、研究性學習綜述(第1周,講座);

2、怎樣找資料(第4周,講座);

3、怎樣調查(第7周,講座);

4、統計初步(第13周,講座);

5、怎樣寫開題報告(第16周,講座)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

佔39課時

內容:

1、閲讀一些“研究性學習”案例;

2、確定一批研究性學習課題;

3、分組,及組內分工;

4、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指導思想 篇五

面對當今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基礎教育要為學生創設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我們每位基礎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現實問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以使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科學,體驗創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熱情;培養學生對國家與民族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一種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現代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升綜合素質,自覺推進素質教育。這不僅是貫徹國家教改精神和認真執行教育部頒發的高中新課程計劃的需要,而且也是時代對教育的需要,是信息化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對此我校領導與師生已成共識。將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是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對於這樣一門全新的課程,如何把握其精神實質與內涵,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如何具體組織實施研究性學習,已成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關注的問題。我校以“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悟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教學核心;以學校所處的具有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古鎮為依託,積極探索一條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研究性學習路徑,力爭讓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