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荀子《勸學》的原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6W

荀子《勸學》的原文(精品多篇)

《勸學》原文: 篇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蹂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蹂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註釋: 篇二

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

3、青取之於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干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於:從

4、青於藍:比蓼藍(更)深。於:比。

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

6、輮以為輪: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以:把。為:當作。

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乾。槁暴,枯乾。

9、挺:直。

10、受繩:用墨線量過。

11、金:指金屬製的刀劍等。

12、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詞,於。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動沒有過錯。

14、吾嘗終日而思矣:而,表修飾

15、須臾:片刻,一會兒。

16、跂:提起腳後跟。

17、博見:看見的範圍廣,見得廣。

18、而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而,錶轉折。

19、疾:快,速,這裏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藉助,利用。輿:車。

22、利足:腳走得快。致:達到。

23、水:指游泳。名詞,用作動詞。

24、絕:橫渡。

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生,通“性”,資質,稟賦。

26、善假於物也:於:向。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27、興:起,興盛。

28、焉:於之,在那裏。

29、淵:深水。

30、蛟:一種似龍的生物

3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而,表因果關係。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33、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34、騏驥:駿馬,千里馬。

35、駑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駑馬,劣馬。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

36、功在不捨:(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舍,停。

37、鍥: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鏤:金:金屬。石:石頭。鏤:原指在金屬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為。

40、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説,海蟹後面的兩條腿只能划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衞,所以不能算在“跪”裏。另一説,“六”虛指。這兩説高中課本中沒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鉗子。

42、躁:浮躁,不專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腳,蟹腿。

原文 篇三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作者簡介 篇四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劉詢諱,又稱孫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縣)人,先秦儒家後期的代表人物。曾兩次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東臨淄)遊學,擔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袖)。還到過秦國,拜見了秦昭王。後來到楚國,任蘭陵(今屬山東)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説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説”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與其弟子撰有《荀子》一書。

孫權勸學 篇五

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