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對照翻譯(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56K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對照翻譯(通用多篇)

原文 篇一

登泰山記

【朝代】清代

【作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峯,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鬆,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裏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創作背景 篇二

姚鼐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於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養親為名,告歸田裏,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於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峯的日觀亭後,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遊記。

註釋 篇三

⑴泰山:在山東泰安北,古稱岱宗,又稱東嶽,為五嶽之長。本文融考證於辭章,佈局精嚴,描寫生動,行文潔淨明快,為描寫泰山景觀的名篇。

⑵陽:山南為陽;其:代詞,它,指泰山

⑶汶水:今稱大汶河,源於山東萊蕪東北之原山,向西南流,匯入東平湖。

⑷濟水:源於河南濟源縣西之王屋山,流經山東。清代末年,濟水河道為黃河所佔。

⑸陽谷:指山南的谷水。

⑹古長城:戰國時齊國修築的長城,西起平陰,經泰山北岡

⑺日觀峯:泰山頂峯,觀日出之勝地。

⑻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但十二月七年級,已是公元1775年。

⑼乘:趁,這裏有“冒着”的意思。

⑽齊河、長清:山東兩縣名,在泰安西北。

⑾限:門檻,這裏指像一道門檻的城牆。

⑿丁未:丁未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⒀朱孝純:字子穎,號海愚,山東歷城人,當時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摯友。

⒁四十五里:古時估測泰山從下至頂四十多裏,但實測約二十餘裏。

⒂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著有《水經注》。

⒃天門:泰山有南天門、東天門、西天門。

⒄崖限:像門限一樣的山崖。

⒅徂徠(cúlái殂來):山名,在泰安東南四十里。

⒆“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雲霧像帶子一樣。

⒇戊申:二十九日。晦:農曆每月最後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觀亭:亭名,在日觀峯。()

(22)“亭東”句:亭子以東從腳下始都是迷漫的雲霧。

(23)樗(chū出)蒲:賭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稱色(shǎi)子。

(24)極天:天的盡頭,天邊。

(25)雲一線異色:一縷雲顏色很特別。

(26)正赤如丹:純紅如同硃砂。

(27)絳:紅色。皓(hào浩):白色。駁:雜。

(28)僂(lǚ呂):曲背。形容日觀峯以西的山峯都低於日觀峯,如同彎腰曲背地站着。

(29)岱祠:一名岱廟,祭祀東嶽大帝的廟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東嶽大帝女兒碧霞元君的廟。也叫娘娘廟。

(31)行宮:指乾隆去泰山住過的。房宇。行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32)顯慶:唐高宗李治的年號(656-661)。

(33)漫失:石碑經過風雨剝蝕,字跡模糊不清。漫:磨滅

(34)圜:同“圓”。

(35)石罅(xià下):石縫。

(36)以:於,在

(37)亭東自足下皆雲漫:漫:瀰漫

(38)越長城之限:限:界限,這裏指城牆

(39)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居:停着

(40)僻:偏僻

(41)瀑水: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