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口技》簡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82K

《口技》簡案(多篇)

口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生從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領悟中國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2.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理解課文大意。

3.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掌握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設想:

1.重點: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2.難點: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技法。

3.教學準備

讓學生查閲有關錄像資料,發現、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做口技練習。教師準備《洛桑學藝》光碟一張。

4.設計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體感知——合作探究——遷移拓展”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教師注重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難和培養學生互相切磋的團結合作精神,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以此為切人口,理解文意,從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古文的能力。

總課時為兩課時。第一節課力爭完成課文教學,第二節課以作練習為主,同時讓學生質疑問難,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並對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

教學過程

一、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競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歎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錄像的形象性、直觀性渲染了氣氛,能一下子激發起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教師適時的引導,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二、誦讀課文

1.初讀,教師安排學生課外預習。

(1) 藉助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的音、形、義。

(2) 反覆閲讀,根據文下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內朗讀。

(3) 聽讀:教師範讀,朗讀過程中設“陷阱”(故意讀錯。),學生在教師朗讀過程中挑錯誤,加以改正。

(4) 自讀: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握斷句。

(5) 選讀:小組推選代表讀,其他同學評議。

(七年級學生接觸文言文的量不多,通過反覆的讀、形式多樣的讀,培養朗讀文言文的語感。)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組內討論難以理解的字、句,教師參與指導,然後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藝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教師點拔,幫助學生找出標誌時間推移的副詞及不同階段場景的內容,幫助學生討論歸納。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故事情節:夢中驚醒一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學習字詞,疏通文意。主要讓學生自主合作解決,讓他們在相互質疑解難的過程中培養動腦的習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教師適當的點撥,可讓師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的火花,這體現了教學中的活動原理及新課標自主合作的學習理念。)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賞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以下內容:

1. 我們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髮言後引導明確:

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

演者: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

觀眾:看錶演的反應。

2. 生組內合作探究課文的相關內容,理解表演的精彩和作者的描寫方法。。並完成板書提綱,然後投影在班內展示,教師做的可供最後參考。

附:表演內容: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表演道具:•桌•椅•撫尺

觀眾反應:伸頸、側目、微笑、默歎意少舒、稍稍正坐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表演精彩

3. 品味思考。

(1)文中多次描寫觀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側面描寫,烘托技藝高妙。)

(2)開頭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不是。首尾呼應,強調道具簡單,突出技藝高超。)

(學生在表演互動中,激活思維的靈感,在互相幫助中,培養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學生再讀課文,然後質疑問難,進一步深入的理解課文。然後老師根據情況略作小結。

六、遷移拓展,寫作訓練。

模仿文章的寫法,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一個人物或描寫一幕場景,不超過100字。(此環節視時間,如不夠就作為課外作業。)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同時瞭解記敍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敍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敍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於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採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範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後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 ,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註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説《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於金聖歎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聖歎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範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後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並翻譯,然後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裏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裏指北京。善:善於,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裏邊。於: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後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裏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捨”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藉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並且可以藉助於動作、手勢。坐:後面省略了介詞“於”。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裏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註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衚衕裏小巷深處狗在叫,接着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説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並餵奶,孩子含着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着哄着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裏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裏含着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裏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着脖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卧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譁。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後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佈置作業。

(一)默寫並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一)默寫並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二)(三)。

作業(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後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於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敍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後,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鬆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裏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緻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卧室裏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着譁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髮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説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於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裏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於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於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着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於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着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後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裏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裏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裏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裏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後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後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佈置作業(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敍了什麼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後,有什麼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敍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裏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歎説:“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麼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敍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着賓客所聽到的記敍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捲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繫,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敍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於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後,“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後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後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後,波瀾達到高峯,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敍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敍文,如果只有平板敍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敍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敍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敍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歎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麼象什麼。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説明聲音發生的先後,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佈置作業。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在下列括號內,填上省略的詞: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後,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台,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閲讀清代蒲松齡小説《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敍文的範文,教完後,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簡案 篇二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譯文是這樣的:“在這種情況下,賓客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的,(他們)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打抖,幾乎想要爭先恐後地逃跑了。”對此譯文有點異議,特提出拙見。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包括兩種態度,一種是聽到失火,驚慌失措要離席:一種是聽到失火,非常焦急,急於救火要離席。“奮袖出臂”是要救火的姿態,“兩股戰戰”是持兩種態度的人都可以表現出的姿態:聽到起火嚇得兩腿發抖,或是急於救火急得腿打顫。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因此,“幾欲先走”這個“走”字不能解釋為逃跑,應解釋為“跑”,包括想逃走的和急着救火的兩種人。

口技教案 篇三

口技

(清)林嗣環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重點把握作者描述的特色:條理清晰、首尾呼應、側面烘托。

3.瞭解古人高超的技藝,感受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湛成就。

【正音正字】

囈yì 齁hōu 曳yè 許許hǔhǔ

【積累詞語】

1. 圈劃課文註釋的要點(詳見課文)。

2. 重點掌握實詞:善、會、乳、舒、間、曳、名、古、幾、絕。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現了我國口技藝術的無窮魅力。文章有五個自然段,介紹了口技演出前後五個場景,描繪了一場完整的演出過程。

第1段,寫演出前的準備,包括演出場地的環境、擺設和演出道具,以及演出前肅然的氣氛。演員還沒有表演,我們已經感受到寧靜、神祕。作者以一個“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描寫都圍繞“善”來展開。如:寫道具連用四個“一”,極力渲染演出條件、裝備之簡單,與後面演出的精彩對照,反襯出藝人技藝之高超。

第2段,寫的是口技藝人用聲音模仿一個四口之家夜間睡覺時的狀況。深巷狗叫,婦人驚醒,丈夫夢囈,小兒啼哭,母親餵乳,大兒吵鬧,丈夫呵斥,文章一一列出聲音的來源、特色以及變化過程,所用詞語表現了聲音的細微差別,説明口技模仿得惟妙惟肖。這一段的後面,作者以排比氣勢,再次重複摹寫四種聲音,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這是這場演出的第一次高潮。寫聽眾的表情神態,也是隨着表演不斷變化,從側面説明口技模擬技藝之高超,這就為下一個高潮埋下伏筆。在這一段裏,作者採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用演員的表演效果和聽眾的反映,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

第3段,寫口技藝人表演一家人由醒轉睡的過程。口技是聲音藝術,用聲音描摹音響相對容易,刻畫弱聲或靜止狀態則很困難。而表演者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靜中有動,富於變化,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第4段,寫口技表演一家人對火災的反應,以及人們應對大火的情況。這是全文的高潮。前兩句先寫起火和全家的初步反應;接着由室內到室外,由一家人變成眾多人,既表現了火勢發展之迅猛,又寫出了人們救火時的行動聲、呼喊聲,許多聲音相互摻雜,同時發出。在這一段最後,作者用“百個人、百張口”也不能名其狀,以及聽眾受驚嚇的表現,襯托演出的逼真精彩。

第5段,是全文的結尾,寫眾賓客在驚惶失措的時候,表演戛然而止,大家回到了現實中。結尾再連用五個“一”呼應第一段,再次強調舞台、道具之簡單,表明口技藝人技藝的精妙。演出戛然而止,文章也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有餘音繞樑之感。

全文結構巧妙,描寫“靜→動→靜→動→靜”的變化,行文輕重有致,敍述波瀾起伏。作者善於從多個側面和不同角度襯托表演者的口技,聲音多樣又富於變化,描寫惟妙惟肖,細緻入微,尤其是對火起之後的描寫,真是千態百聲如在眼前。

【課外作業】

1. 完成“學習建議”。

2. 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瞭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譯文: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有人請客大擺宴席,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八尺高的屏風。

要點:會,適逢,正趕上。

原文: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口技表演者坐在屏風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原文: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譯文:賓客們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後面醒木一響,全場靜悄悄的,沒敢喧譁的。

要點:團,聚集,集合。 坐,通假字,同“座”。

原文: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譯文:遠遠聽到深巷中傳來狗叫聲,接着有婦女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他丈夫説夢話。

原文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譯文:不久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驚醒了。婦人撫摸着小孩餵奶,孩子含着乳頭啼哭,婦人拍着孩子輕輕地哼着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兒子醒了,連續不斷地説個不停。

原文: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譯文:正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兒子的聲音,口中哼唱的聲音,兒子含着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兒子剛剛醒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同時一起發出,各種妙處全都具備。

要點:以上寫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輕趨響、由疏至密。

原文: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譯文:滿座的客人全都伸長脖子,側着頭看,微微發笑,暗暗讚歎,認為好極了。

原文: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譯文:不久,丈夫的打鼾聲響起來,婦人拍兒子也漸漸地緩慢漸漸地停息。

原文: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譯文:隱隱約約聽到老鼠“作作索索”,盆碗器物被翻倒(的聲音),婦女在睡夢中咳嗽(聲)。

原文: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譯文: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

要點:少,稍微。 舒,伸展、鬆弛。

原文: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

譯文:忽然一個人大喊“着火了”,丈夫起來大喊,婦人也起來大喊。兩個兒子一起哭。

原文: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譯文: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大哭,成百上千的狗大叫。

原文: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

譯文:中間夾雜噼裏啪啦的房屋倒塌聲,大火爆炸聲,呼呼風聲,成百上千的聲音一起發作;

原文: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譯文:又夾雜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拉塌房屋的喊叫聲,搶救財物的聲音,潑水的聲音。

原文: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譯文: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全都有了。

原文: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譯文:即使一個人有一百隻手,一隻手有一百個指頭,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種(聲音);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有一百個舌頭,不能説清其中(任何)一種的出處。

原文: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譯文:在這時客人全都改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抖,幾乎要搶先逃跑。要點:奮,張開、展開。 幾(jī),幾乎、差點兒。  走,跑。

原文: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

譯文:忽然醒木一響,各種聲音全都消失。

原文: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撤去屏風一看,僅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 請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古今異義的詞,並寫出它的古義和今義。

⑴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 古義( ) 今義( )

⑵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 ) 古義( ) 今義( )

⑶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 ) 古義( ) 今義( )

2. 辨析下列多義詞的差別。

⑴乳: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 ) ( )

⑵指: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 ( )

3.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這句話有什麼作用?文中類似的語句還有哪兩句?

4. 文章的首尾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作用是什麼?

5.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的?

6. 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説説各段之間有什麼關係?

7. 課文中哪些地方描寫聽眾的神情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8. 課文的首尾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人的演技各有什麼作用?

9. 本文的敍述有什麼特色?

【課外預習】

1. 讀一遍蒲松齡的《口技》,掃除文字障礙。

2. 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後記

口技教案 篇四

口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説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悦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並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_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台複述課文。

説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儘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③火起後眾人的慌亂驚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並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説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

不是簡單重複,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對錶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並談談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讚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

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口技》簡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2、啟發學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藝術構思。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術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二、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難點

啟發學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藝術構思。

3、授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列舉一些特技表演引入。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而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3、朗讀課文

4、請同學們就課文字詞質疑,準備翻譯課文。

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1)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4)表示地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未幾。

5、以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6、問題探究:

(1)課文在寫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時,哪些地方寫了觀眾的反應?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板書]      口技表演                  賓客反應

撫尺一下             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深夜驚醒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這四處側面烘托,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兩處寫動物的聲音“遙聞深巷中犬吠”、“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以動寫靜的手法。

口技表演者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為下文情節一户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鬧作了鋪墊。

“微聞有鼠”這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演一家人由睡復睡後的沉寂狀態,併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場面蓄勢。

擴展:試舉出平時生活中“以動襯靜”的例子。

四、小結:

口技是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本文根據口技的特點,生動逼真地描摹了口技藝人所表演的音響,把讀者帶入這些音響所表現的特定生活情景文中。

五、作業: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