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離園倒計時角色遊戲活動記錄表和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3K

離園倒計時角色遊戲活動記錄表和反思(精品多篇)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一

活動目標:

能動腦筋、有耐心地用釣魚竿釣起不同形狀的瓶子,堅持完成任務,不放棄。

活動材料:

筷子、細繩、吸管、裝飾過的可樂瓶。

活動玩法:

1、用藍色的紙板圍一個池塘。將裝飾過的瓶子放進去,瓶口朝上。

2、拿一根釣魚竿,把魚線(線的尾部系一小截吸管)放進瓶子裏,抬起魚杆將瓶子釣起來。

規則:

1、可以調整魚竿上的小吸管,但不能用手將吸管放進瓶子裏。

2、釣過的瓶子及時還原,釣竿用完放回瓶子裏。

課後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自由玩瓶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遊戲的願望。接着,採取了遊戲的方法、讓幼兒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參與活動。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的活動來提神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經驗得到了提升。通過遊戲《比賽運球》,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樂趣。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二

今日,快餐店區域活動時,我以顧客的身份來到快餐店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選擇食物。這時,快餐店的“售貨員”十分熱情,為我介紹她們那裏的“食物”:有漢堡包、各種飲料、冰淇淋、三明治等等好吃的東西。幾個“顧客”都你選這個我選那個,弄得售貨員不明白先聽誰的好。

當我問到有沒有“點餐單”時,售貨員們回答我:“沒有”。孩子們問我:“什麼是點餐單?”我還沒説話,一位小朋友説:“就是飯館點菜的那個。我和爺爺奶奶去飯館吃飯就有那個東西!”我説:“對呀!就像一本小書一樣的東西。上頭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沒有。沒有!”售貨員説。“那我們怎樣點呢?”一位“售貨員”對我們説:“你們看着那裏。”邊説邊指指架子上的東西:“想要哪個就指指唄!”

由於沒有“點餐單”,我們只好看着想要的東西來點一點。很是不方便。

分析:

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大家的操作活動都有些模式化了。遊戲的資料、材料在段時間內很少有變化的。綱要和指南中都提到:教師要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引導孩子們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儘管有興趣,可是也是沒有什麼創新。經過這次以角色的身份深入到孩子中去,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發現問題,幫忙幼兒解決問題,在遊戲中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和需求,思考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在與孩子們共同動手創設遊戲環境、準備材料、滿足需求的過程中,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信心等進取的自我意識得到了發展,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本事、交往本事得到了提高。這種孩子的興趣、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遊戲才有活力,才能促進幼兒發展。

指導與調整:

此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十分的豐富,想法也跟着開闊起來了,也很有創意。當教師提到“食譜”時,幼兒就會聯想到飯店裏的“點菜譜”。雖然當時沒有現成的東西,幼兒也能經過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好問題——看着食物來點一點。儘管這個解決方式很簡單,但也説明幼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了。可是經過實際活動來看,幼兒看着東西來點餐,的確有些不貼合實際生活。於是我們調整了材料的投放,增加了點東西的“菜單”,這樣既拓展了遊戲的資料,又方便了幼兒對材料的整理。讓活動更有秩序的開展下去。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三

一、知識鋪墊,激發興趣。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池塘裏的小蝌蚪慢慢地長大了。前段時間,我帶領幼兒們去觀察了水池裏的小蝌蚪,同時讓幼兒在家裏也來飼養小蝌蚪,讓他們仔細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整個過程。通過飼養和觀察,孩子們對小蝌蚪變小青蛙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對它們也更感興趣了。特別是變成了小青蛙後,小青蛙會做些什麼?孩子們很想知道。於是我設計了音樂遊戲活動《小青蛙》。通過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青蛙有很多本領。它們會跳、會呱呱地唱歌、會捉害蟲、會游泳等。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二、精心設計,合理修改。

《小青蛙》這首歌曲活潑、輕快,歌詞朗朗上口。但在設計中我發現歌曲和遊戲活動不是很吻合。原來的歌詞是: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裏玩耍,而我設計的遊戲是小青蛙捉害蟲。為了使整個活動情節貫通,層層遞進,我就適當地修改了歌詞,把在池塘裏玩耍改成了在田野裏捉蟲。

三、創設情境,融入角色。

1、我以小蝌蚪慢慢長大變成青蛙這個情境引出活動內容。我來做青蛙媽媽,幼兒做小青蛙,孩子們在媽媽的帶領下模仿青蛙跳。以此讓孩子很快地融入角色。在學青蛙跳的時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並有節奏地念歌詞。這樣,幼兒就在跳的過程中接觸到歌詞,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潑、輕快的旋律,為接下來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2、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我扮演媽媽引導幼兒自然學唱、掌握歌曲中的重點句,引導幼兒用開心、愉快的情緒來演唱歌曲。我用比賽的方式來激發幼兒演唱的興趣。

3、通過提問引出青蛙除了會唱、會跳還會什麼本領?幼兒都大聲地回答:“青蛙還會游泳,還會捉蟲”。指導幼兒學習青蛙捉蟲的正確動作,並帶領幼兒進行《小青蛙捉害蟲》的遊戲。

四、活動的亮點。

1、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

2、教師和幼兒之間有很好的互動。

3、整個活動以情境貫穿,幼兒融入角色。

4、活動設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

五、存在的不足。

1、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在切分音符上沒有進行強調,導致幼兒在學唱時沒有很好的把握好強弱。

2、遊戲《小青蛙捉害蟲》,教具害蟲使用率不是很高,只用了一次。幼兒扮演的小青蛙只顧着捉害蟲,卻忘記了應該跳着去捉,捉到了後要跳着回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在音樂的課堂中,每個孩子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只有老師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裏更加快樂的成長!

角色遊戲反思 篇四

角色遊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角色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一種活動,也是極好的教育手段。今天去觀摩了花園幼兒園的角色遊戲,深有感觸。我就角色遊戲中的角色分配和角色扮演講講我的想法。

扮演角色是角色遊戲的中心環節,幼兒要通過扮演角色來滿足自己的願望。人人都關心自己擔任什麼角色,遊戲開始時孩子們往往為了爭奪角色引起混亂,能力強的和強的在一起就發生爭吵,能力強的和弱的在一起,強的總是擔任主角,弱得總是當配角。這種現象幾乎一直存在,因為遊戲中產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地產生了角色矛盾。

在角色分配中,對一些總是搶當主要角色的孩子,老師就要有意識的引導他們當次要角色,而對膽小懦弱的孩子就鼓勵他去當主要角色。在遊戲中,教師要特別觀察那些好動的孩子,他們精力充沛,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在遊戲中四處干擾,不受同伴的歡迎。教師應針對這些孩子的個性特點,創造一個適合於他們的角色,讓他們愉快地參加遊戲。在遊戲則中,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而自然地抑制自己的缺點,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玩角色遊戲最關心的是自己扮演的什麼角色,並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活動為滿足。但在剛開始玩角色遊戲時,幼兒只是熱衷於模仿某一角色的動作或活動,並不明確自己擔任的角色,需要教師給予啟發。幫助他們明確自己在遊戲中的角色身份,從而更好地模仿這一角色。我們總會發現有孩子無所事事或者拿着遊戲區的材料玩教師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社會生活,調動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為了豐富幼兒扮演醫生這一角色的經驗,教師可組織幼兒去參觀醫院。參觀後利用談話啟發幼兒的原有經驗:你去醫院時,你看見醫生是怎麼做的?護士在做什麼?最後可以總結出:醫生為病人看病要先詢問病情,然後檢查,最後再治病。而當護士則負責打針、取藥,護理病人。責任分開,各負其職。孩子們都知道自己幹什麼,怎麼幹了。

生活即課堂。幼兒在觀察周圍世界地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形成社會角色,而角色遊戲能使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們眼中世界。現實生活中的日常觀察有很多,通過每一次觀察,幼兒對不同職業的人們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經驗。所以,掌握和積累社會生活經驗是角色遊戲的基礎。

總之,角色遊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扮演角色時,感覺到自己是遊戲中的主人,把自己看成是很有本領會做成年人所作的各種工作的人。我們要真正實現角色遊戲的教育功能,更有力提高幼兒角色遊戲水平,使角色遊戲開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五

娃娃家是學前幼兒最喜歡並善於模仿學習的角色遊戲。2—3歲的孩子在遊戲的表徵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擺弄玩具上,進入小班後,為了豐富遊戲的清景,我們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媽媽、姐姐、寶寶等),孩子們十分的感興趣。

區域活動開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聽見“哇”的一聲,我趕緊走過去一看原先是瑞瑞哭了,我問:“瑞瑞你怎樣了?”瑞瑞:“他搶我的煤氣灶。”小李大聲説:“我沒有煤氣灶怎樣燒菜呀!”説着也快要哭出來了。我趕緊讓他們放下手中的煤氣灶,問:“你們今日在娃娃家裏做什麼?”“我當爸爸,我當媽媽”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裏是不是也像你們此刻一樣搶東西呀?”他們倆個直搖頭。“對呀,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你們今日當的是爸爸媽媽,所以也要相親相愛,相互謙讓好嗎?”他們倆個聽後使勁的點了點頭。然後小李把煤氣灶遞給了瑞瑞,説:“家裏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你今日當媽媽,你來做飯吧。”

反思:我班幼兒進入小班團體生活才一個月,大多數初次接觸角色遊戲,所以很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異常喜歡當爸爸媽媽。可是一旦他們真正玩的時候有經常會忘記自我扮演的角色,於是就出現了“爸爸”和“媽媽”爭奪東西的場面。

指導策略:在遊戲中,教師應當經常提醒幼兒,生活中的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做的?寶寶又應當怎樣做?寶寶可不能夠碰煤氣灶?爸爸和媽媽能不能搶東西?相信多一些這樣的引導孩子間的爭搶行為會慢慢減少。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六

開學了,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成了中班的“哥哥”和“姐姐”,這個稱號使得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每一件事情,孩子們都想去嘗試着做,積極地參與,甚至還模仿大人般照顧同伴。

有一天,角色遊戲正在進行中,一羣小小班的孩子散步走進了我們的活動室。只見有幾個哭鼻子的幼兒專注地看“司機”為“顧客”解難,而忘記了哭泣。我想:我班的孩子既然渴望模仿大人,而小小班的孩子又被我們的遊戲吸引,我何不鼓勵班上的“哥哥姐姐”去帶着“弟弟妹妹”一起遊戲呢?

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投入,而且,也很有“大人”的感覺,有的教弟弟妹妹怎樣做病人;有的帶弟弟妹妹到娃娃家做客;有的手牽着手從這個遊戲角玩到那個遊戲角。而弟弟妹妹呢,他們雖然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居然不哭也不鬧,跟隨在哥哥姐姐的身邊。

活動結束的時候,我班的孩子還有禮貌地向弟弟妹妹説“再見”,並且主動地送他們回到老師的身邊。當我和班上的孩子交流活動經驗的時候,他們都興高采烈地談起自己的感受,有的説:“弟弟本來不願意和我玩,後來我説了‘請’字,他就願意玩了。”有的説:“我牽了兩個妹妹去看病。”還有的説:“那個弟弟害怕打針,於是我叫醫生輕輕打,不能用力。”我聽了笑着問:“你們喜歡和弟弟妹妹一起玩遊戲嗎?”孩子們一起高興地説:“喜歡,很喜歡!”話語問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

一次無意的混齡遊戲,使我感受到了班上的孩子確實在長大,確實懂事了很多,而且,一幅幅其樂融融的遊戲場景讓我看到:當孩子們擁有了一個比原來更 為豐富的遊 戲場所時,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七

《公交車》是一節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常見交通工具,能用誇張有趣的方式畫一輛公交車的課程。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公交車的內部結構作為一個瞭解的部分,要求學生畫出公交車的細節,畫出乘客的不同動態表情,用誇張有趣的方法畫出生活氣氛。

通常一年級學生畫的公交車就是最簡單的長方形加上輪子和車門。為了讓學生了解公交車的內部結構,首先欣賞了藝術家李孝宣的國畫作品《公交車》,作品對公交車的構造描繪細緻入微,車頭、駕駛室、車廂、車窗、車輪。包括公交車各個零件,螺絲、輪胎花紋、方向盤、牌照。作品用了透明的方式表現了擁擠的車廂,同學們分析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服飾和動態,猜猜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瞭解完汽車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我們欣賞了小朋友的作品,有的公交車是多層的,每一層站滿乘客,有的是長長的公交車,有的乘客在看報紙,有的在聊天,有點在看風景,有些作品描繪的`公交車在行駛中的街景,附近有高聳的大樓和走斑馬線的行人。

有了這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開拓了學生思維,請學生來講講,你想畫什麼樣子的公交車呢?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然後請學生完成作業,從學生作業來看,學生能夠畫出公交車的基本形態,也能畫上乘客,但是人物的動態表情過於類似,不夠生動。雖然在講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了不同表情動作的人物,但是學生還不能在一節課這麼短的時間內馬上掌握。還學要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理解一幅畫的好壞需要構圖,造型,色彩和靈活的排版。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八

【教材分析】

《誰的點子多》是中班下冊《幼兒創新智慧遊戲》中的內容。教材內容來源於生活,平時孩子喜歡跟父母出門,找朋友一起玩,尤其喜歡跟小朋友一起過生日。《怎樣聯繫小白兔》這個話題來源於幼兒生活,孩子週日跟媽媽去姥姥家,經常説的一句話是:咱們先給姥姥打個電話吧,咱們怎麼去姥姥家呢?因此,這個問題的提出非常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注重讓幼兒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動腦,説出自己的點子,進一步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品質。

【幼兒分析】

中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有所提高,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事物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參與,喜歡探索,喜歡幫助別人,活動中以點點和咪咪為小白兔白白過生日為主線,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點點和咪咪怎麼聯繫小白兔呢? 請孩子幫忙想辦法,孩子們很樂意去幫助別人。這個問題本身來源於幼兒生活,每逢節假日幼兒喜歡“走親訪友”,成人有時會説:不知道在不在家。孩子會説:打個電話聯繫聯繫嗎。成人也很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創新價值,很少同孩子一起探討怎樣聯繫這個話題,孩子們的經驗知識停留在一個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為孩子設置一個情景,讓孩子置身於特定的環境進行創新思維,以此來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

【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點點和咪咪相約為小白兔白白過生日為導入口,引起幼兒興趣,點點和咪咪用什麼方式跟小白兔白白聯繫呢? 幼兒積極為它們“獻計獻策”,開動腦筋想辦法,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讓幼兒進行分層次擴散思維活動,如果點點和咪咪想親自去小白兔家聯繫,怎麼去?如果點點和咪咪不想親自去小白兔家又會用什麼辦法進行聯繫呢?在幼兒分層次進行擴散思維的基礎上,讓幼兒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在動腦、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想法得到證實。最後一個環節,給幼兒一個機會,讓幼兒把自己的創新活動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孩子們之間有了一個交流和互動的機會,這個環節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具體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意圖】

1、導入活動:由做動作,猜動物引起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2、教師向幼兒交代問題,讓幼兒展開討論,初步探討聯繫小白兔的方法。

怎樣聯繫小白兔呢?小朋友快來想個辦法吧!

3、教師語言引導幼兒分層次進行擴散思維活動。

(1)如果點點和咪咪想親自去小白兔家,怎樣去聯繫呢?

(2)如果點點和咪咪不想親自去小白兔家,它們怎樣進行聯繫呢?

4、幼兒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5、展示自己的創新思維活動。

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相互的評價中,幼兒的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是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尋找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2、探討聯繫朋友的多種方式。

3、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狗點點、小貓咪咪的頭飾;寫信的卡紙、彩筆;剪刀、膠水、彩紙、廢舊彩色畫書;玩具:電話、手機、各類玩具車;拼插用的積木。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師:今天中班來了兩個好朋友,他們聽説我們中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動腦筋想辦法,特意帶來一個問題,請你們幫忙解決。小朋友來猜猜它們是誰?

教師分別學小狗叫的樣子和小貓捋鬍子的樣子,幼兒猜出後,教師出示小狗點點和小貓咪咪的頭飾。

2、教師向幼兒交代問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初步探討聯繫小白兔的方法。

師:點點和咪咪要到小白兔家過生日,他們用什麼辦法聯繫小白兔呢?小朋友,你來給它們想個辦法好嗎?

幼兒動腦筋,為點點和咪咪想出聯繫的辦法。(幼:打電話、發短信、寫信、飛鴿送信、上網發郵件、坐車去、騎馬去等)

教師指導用語:你這個辦法真不錯,你來示範一下;怎樣打電話呢?信上寫什麼呢?還有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辦法嗎?

3、教師引導幼兒分層次進行擴散思維活動。

(1)如果點點和咪咪想親自去小白兔家,乘什麼交通工具去聯繫呢?

幼兒討論乘什麼交通工具去小白兔家聯繫的方式。如:乘火車、坐公交車、坐飛機、騎摩托車、騎電動車、騎馬、跑步等等。

教師指導用語:你這個辦法不錯,還會想到什麼辦法呢?

(2)如果點點和咪咪不想親自去小白兔家,它們又怎樣進行聯繫呢?

幼兒討論:打電話、寫信、飛鴿傳書、發短信等等。

教師指導:你還有什麼新方法嗎?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方法?

4、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1)選擇利用交通工具去小白兔家進行聯繫的為一組。幼兒自

己選擇材料,或用積木拼插交通工具,或用彩筆畫出交通工具,或用其他方式,鼓勵幼兒進行合作。

(2)選擇寫信的方式聯繫小白兔的為一組。幼兒自選卡紙、彩

筆、剪刀、彩紙、廢舊畫書、膠水等材料,用圖畫、符號或粘貼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來聯繫小白兔,鼓勵幼兒合作進行創作。

(3)選擇打電話、發短信的方式聯繫小白兔的為一組。幼兒自

選材料進行操作活動,積木拼插、繪畫的方式製作出電話,幼兒之間進行打電話的遊戲。

(4)選擇其他方式跟小白兔聯繫的為一組。

有不同意見的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操作活動。

5、幼兒展示自己的創新思維活動。

幼兒之間互相展示,互相説;每組一個代表説説本組的情況。

教師指導用語:你是用什麼方式聯繫小白兔的?跟大家説説你的辦法!把你的信念給大家聽聽!你粘貼的內容是什麼?説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

6、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與眾不同的好辦法,點點和咪咪真是太高興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好多的事情,只要我們積極動腦筋,就會想出好辦法。

幼兒跟點點和咪咪再見,結束本課。

【活動反思】

優點:能夠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以一連串的故事問題貫穿整個活動,運用遊戲進行教學,通過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怎樣聯繫小白兔的問題,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每個孩子都能夠積極動腦、動手進行創新思維活動,並能大膽發言,教師只作為引導者與幫助者參與活動,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調動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後面的評價活動,使幼兒能夠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創新思維的樂趣。

不足:本節課在設計上不夠深入,層次感不強,在材料的準備上欠充分,應該讓幼兒有更多時間進行操作來證明自己辦法的可行性。教師在語言的運用上要儘量簡練,不能過多,評價環節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應該鼓勵幼兒多説;在各個環節的連接上要緊湊些。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九

事件:

今天區域遊戲,正當孩子們和諧地玩着遊戲時,突然我聽到了一聲刺耳地喊叫聲,“好好沒給錢就把薯片拿走了。”“快抓小偷!”我還沒反應過來呢,超市裏的“工作人員”萱萱馬上衝到了娃娃家裏,揪住了正在做客的好好。這時,娃娃家的“媽媽”蔣郭一連忙問為什麼要抓住他們的客人。萱萱生氣地説道:“他偷我們的東西!他沒給錢就拿走了!快把東西放回去!”原來,銀行裏沒錢了,可是好好又想到娃娃家做客,於是就在超市外面伸手拿了罐薯片就跑了。本想着孩子們會怎樣處理這件事呢,突然,蔣郭一温柔地對着好好説:“好好,你不買東西也可以來做客的,我們娃娃家歡迎你,但是不付錢是不能拿超市裏的東西的,你快去還掉吧。”好好聽了,高興地點了點頭,馬上把薯片還回了超市。萱萱也跟着回了超市。

反思:

為了觀察幼兒如何解決糾紛,我沒有介入遊戲中,作為旁觀者,我欣喜地看到幼兒已經具有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發生此次問題的原因,我也有一定的責任,銀行裏不應該出現沒有錢的情況,所以,我馬上又為銀行補充了些“錢幣”讓幼兒可以不再為沒錢取而煩惱。其次,導致此次事件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班幼兒的角色意識不強,也沒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在評析遊戲的過程中,我和幼兒一起討論了去超市應該注意哪些的問題,幼兒紛紛表示只有付了帳才能把東西帶回家。

中班角色遊戲反思 篇十

組織小班角色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説:“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説:“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

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

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角色、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知道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內容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

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角色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