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角色遊戲 創新幼兒教育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7W

角色遊戲 創新幼兒教育

角色遊戲 創新幼兒教育

摘要:角色遊戲與“兒童觀”中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理念十分吻合,因而備受教師的歡迎。角色遊戲的展開,離不開幼師的指導,但實踐中也有很多因為幼師指導不科學、不到位,造成遊戲進度緩慢的情況。本文在分析角色遊戲活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從確定遊戲主題、科學指導遊戲、凸顯幼兒主體地位以及挖掘遊戲價值四方面,對創新角色遊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角色遊戲;幼兒教育;兒童觀;主體性

正確的兒童觀強調教師應尊重兒童作為個體的獨立性,並且保障兒童發展成長的各種可能性,提升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同時增強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眾多幼兒教育方法中,角色遊戲與兒童觀的理念貼合度較高,那麼角色遊戲具體指的是哪些遊戲?對幼兒教育產生何種意義?實踐中角色遊戲是否存在許多不足?如何發揮角色遊戲價值?這些都是許多教師思考的問題,也是提升角色遊戲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幼兒角色遊戲概念及意義

(一)角色遊戲定義

角色遊戲指的是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對遊戲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藉助教師為他們提供的遊戲素材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遊戲所創造出來的生活情境。幼兒教育階段角色遊戲比較多,不同階段的遊戲種類也不同,常見的遊戲種類有娃娃家、醫院看病、市場購物等場景。角色遊戲並沒有固定的遊戲模式和思維框架,因而學生在遊戲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不同的角色生活。

(二)角色遊戲與“兒童觀”的關係

幼兒教育是幼兒開始從自然人逐漸走向社會人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幼兒需要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掌握社會生活所必要的技能,這是“兒童觀”的主要內容,強調以學生個體為中心。角色遊戲將兒童置於遊戲中心位置,教師只是輔助性作用。在以醫院為主題的遊戲中,能力比較強、責任意識比較重的孩子往往會選擇“醫生”的角色,而自我認為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更傾向於“病人”的角色,在遊戲活動中他們需要履行不同的職責,承擔不同的義務,如果自我認知不到位,很可能無法順利完成這個遊戲。同時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們也逐漸學會了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考慮自己利益的時候也會兼顧到他人的利益,這正是角色遊戲的價值體現。

二、幼兒角色遊戲開展中暴露的問題

許多幼兒園都會開展角色遊戲,教師的參與是保障遊戲順利開展的關鍵。從角色遊戲活動實踐來看,許多教師都能參與到遊戲之中,引導學生完成遊戲的不同階段。但也有的教師因為遊戲參與比重過多,或者因為引導方式不科學、不全面,造成角色遊戲質量偏低,針對這部分問題有必要着重討論。

(一)教師大比例參與主導了遊戲進程

在角色遊戲中,教師應當是被動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即只有幼兒在遊戲中遇到了障礙,或者幼兒主動提出了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此時教師才會適當對遊戲進行引導。但是從實踐來看,受到早期“兒童觀”的影響,孩子經常被認為是附屬品,因而在遊戲中許多教師選擇的是主動引導的方式,此時遊戲很可能就在教師的控制之中,而幼兒的主體性色彩明顯被弱化。在被動引導中,幼兒經常會選擇提問或者告狀的方式,此時教師對遊戲的指導主要是解決該環節出現的問題,但是也有部分教師會主導了整個遊戲的發展。

(二)指導不全面阻礙了遊戲的進度

在遊戲活動中,教師對遊戲的指導包括遊戲規則、遊戲材料、遊戲內容等部分。在遊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每個角色特徵,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本次故事的背景情節,能夠在遊戲中運用到的素材。在遊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維護秩序不被打破,學生都是按照規則進行遊戲。教師對遊戲內容指導是否科學全面,也關係到遊戲開展是否順利。實踐中有些教師忽略了遊戲內容指導環節,而是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慢慢探索這些內容,造成孩子們經常會遇到各種障礙,對遊戲興趣度不高。

(三)指導方式不科學影響個體的發展

教師對遊戲的指導方式可以分為內在和外在兩種。內在介入指的是教師以遊戲角色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遊戲,在與學生共同遊戲中指導學生的某些行為。外在介入指的是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看整個遊戲,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無論是哪種指導方式,都能對遊戲產生很好的推動作用。實踐中,部分教師確實認識到了介入對於遊戲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介入方式上欠缺科學。比如在外在介入的時候,教師經常以“命令”的口吻指導幼兒,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一些行為,這無形中改變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利於他們思維的發展。

三、借角色遊戲讓兒童放飛自我的途徑探索

(一)針對幼兒不同年齡段,選擇適合身心的遊戲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們對遊戲興趣程度不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年齡較小的學生,喜歡模仿大人們的生活,他們更喜歡一些趣味性較強,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遊戲。隨着年齡的成長,許多孩子渴望像大人一樣走入到社會之中,他們更加希望體驗社會生活,此時的角色遊戲則更加具有“社會化”的色彩。因而教師應當結合不同年齡段心理變化,合理選擇符合幼兒該階段心理特徵的遊戲。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每個階段的孩子對遊戲的偏好呈現以下特徵:小班階段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只喜歡“娃娃家”的遊戲;中班學生在此基礎上還喜歡“超市購物”“醫院看病”“飯店點餐”等互動性較強的遊戲;大班的學生則喜歡社會交往性較強的遊戲,包括“點餐做飯”“美容美髮”這種偏向於模擬經營的遊戲。在分析完不同階段幼兒喜好特點的基礎上,筆者按照學生意願選擇對應遊戲主題。比如小班階段的學生只喜歡“娃娃家”這一種遊戲,那麼我們就為他們設計“娃娃家”的遊戲。小班孩子的對角色遊戲的喜愛和偏好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體驗,小班階段的孩子與父母接觸時間比較多,與社會接觸程度比較淺,因而他們更偏向於家庭類的遊戲,他們的喜好應得到教師的尊重。

其次除了教學素材中常見的幾十種角色遊戲種類,筆者有時也會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設計角色遊戲或者提出新的遊戲主題。一方面這是尊重學生意願的重要體現,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遊戲的主人翁,有良好的自我認知。教師可以藉助學生提出來的遊戲主題,來判斷幼兒心理變化的過程,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幼兒;另一方面,採用幼兒所提出來的遊戲主題,可以激發他們參與遊戲的興趣,使他們在遊戲中更加地投入。大班的孩子社會經驗相對較多,也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教學中經常會提出自己對遊戲的設想,此時我們只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和他們一起將遊戲優化即可。而小班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他們還停留在模仿大人所有舉動的階段,對遊戲也沒有過多的想法。此時可以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素材,為他們展現更多的遊戲背景,激發他們的思維,輔助他們提出對遊戲主題的想法。對待每個孩子,教師都應保持足夠的耐心,以平和交流的方式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遊戲主題。

比如在大班“醫院”主題遊戲中,孩子們按照遊戲前的討論分配了醫生、護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遊戲過程中,“病人”向“醫生”表達了自己身體上的不適,“醫生”經過診斷確認病因,並且給出診治的辦法。但是在“護士”找藥物的時候,卻發現現有的素材中沒有這款藥物。此時有孩子提出:“生活中很多醫院對面就是藥房,我們可以在對面再設置一個藥房,來滿足醫院購買藥物的需求。”在孩子提出這個意見之後,我認為可行,則在“醫院”主題遊戲的旁邊又開設了“藥房”主題遊戲,將兩個角色遊戲一起進行,增強了遊戲的互動性和體驗感。

(二)引導學生多參與遊戲,增強幼兒的遊戲體驗

正確的兒童觀強調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立成長,讓他們能夠主動、全面地瞭解社會。這種觀點在角色遊戲中表現為:學生應是遊戲的主要領導者,他們應參與到遊戲每個環節之中,藉助遊戲來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逐步走向社會。比如在製造遊戲材料階段,孩子們完全可以親身參與其中。

在每次的角色遊戲材料準備階段,筆者都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在確定了遊戲主題之後,筆者便和孩子們商量這次遊戲需要哪些素材,這些素材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能否用廢舊的材料製作出這些素材等等。比如在“火鍋店”主題的角色遊戲中,筆者將材料任務佈置給幼兒,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尋找餐具、鍋、電磁爐、菜品等不同的材料。有些孩子將自己家中的碗筷帶到了學校,有些孩子將今天媽媽買的一些菜帶到了學校,還有的孩子正在為沒有找到電磁爐而發愁。此時筆者幫助這些孩子想了想生活中是如何涮火鍋的,將火鍋放在哪裏的?有的孩子提出,火鍋一般都圓圓的東西上面,我們如何找到這些圓圓的東西呢?這時教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找身邊廢舊的泡沫或者紙箱,在上面挖出一個圓圓的凹槽,符合火鍋的大小就可以替代電磁爐了。“對!我們還可以在上面畫上幾個按鍵,調節火鍋的火力大小。”孩子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互動探討中,我們一起解決了素材的問題,為這次遊戲準備了豐富的材料。

體驗生活也是幫助角色遊戲開展的關鍵,有時候可以選擇與家長合作,共同完成體驗生活的任務。比如下次課堂遊戲是以“飯店”為主,筆者將遊戲主題直接告知家長,請家長在週末的時候帶孩子去附近飯店,看看飯店每種工作人員是如何工作的,讓孩子對飯店這個行業有更多瞭解。

(三)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由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兒童觀強調要尊重兒童獨立成長,這是兒童自主性的體現,也應將該觀念與角色遊戲融合。現實中,當幼兒面對難題的時候,教師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當幼兒的行為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總是第一時間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這種直接指導的方式看似推動了整個遊戲的進展,實則無形中將教師的思想強加在了幼兒之上,幼兒在遊戲中的主體地位明顯被削弱了,很多孩子也會逐漸覺得遊戲喪失了趣味性。因此當孩子面臨難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在旁耐心等待觀察,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思考問題時間。在幼兒實在解答不出問題的時候,教師也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可以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考。

比如在剛接觸“醫院”為主題的角色遊戲時,筆者發現扮演“醫生”的孩子在治療每個“病人”的時候都採用打針的方式。一般兩人之間的對話是:

醫生:請問你哪裏不舒服?

病人:我頭疼。

醫生:我給你開個藥打針吧。

面對不同的病人,醫生給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這逐漸形成遊戲中的“套路”,很快學生就對這個遊戲喪失了興趣。此時筆者並沒有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而是為孩子們播放了一段醫生看病的視頻,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行為舉動與動畫中的醫生有什麼差別,在觀看完視頻之後,終於有孩子提出了這樣的想法:我發現醫生都會問很多內容,包括哪裏不舒服?這種情況有多久了?是否有藥物過敏歷史等等?病人也會回答很多的問題,我們的對話太簡單了,而且不是每種病都需要打針的。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將發現問題的機會留給了孩子自己,由他們來尋找問題所在,這才是孩子主體性的體現,這也是角色遊戲本質所在。

(四)充分發揮遊戲的價值,提高幼兒動手合作能力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對子女的寵愛讓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同時因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只需要和父母相處,很少接觸其他同齡的兒童,久而久之他們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在不斷地加重。角色遊戲與其它遊戲相比,更加考察孩子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想共同完成一個遊戲,每位孩子都要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有足夠的認知,瞭解這些角色的任務和責任,在遊戲中還要與其他角色良好溝通,共同完成某些特定任務。比如在以“飯店”為主題的活動中,負責點菜的孩子需要及時將客人的菜單遞交給廚師,這樣廚師才能迅速做出相應的飯菜。有些客人不要辣椒,點菜的孩子還需要在菜單上寫明確,這些都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與他人溝通能力,並且具有團隊意識,這樣才能又好又快完成任務。

作為教師,要注重合作能力在遊戲中的培養和體現。在遊戲開始之初,就為孩子們明確講解每個角色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應當履行的職責,並且告知如果配合的不夠默契,或者哪位孩子懈怠了,則可能造成何種後果。以這種方式讓孩子提前明白合作的重要性,這樣在遊戲中才會更加投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角色遊戲與其它遊戲相比,沒有固定的遊戲模式和內容,學生需要憑藉自己對遊戲和角色的認知,來完成整個遊戲,這對於幼兒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個人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應緊密結合“兒童觀”的理念,以促進孩子們的獨立成長、全面發展為主來指導遊戲的展開。

參考文獻

[1].連格,孟迎芳.專家--新手型教師研究述評機[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04)

[2].戴雪芳.角色遊戲與幼兒社會性發展例談[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06)

[3].徐刁刁.角色遊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N]. 延安日報,2011-07-09(005).

[4].劉會芳.角色遊戲在創新意識培養中的作用探討[J].河南農業,2011(10):51.

[5].彭洵.角色遊戲促進幼兒的創新意識[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