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近年來,我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惠農強農政策,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促農增收的有效途徑,引導羣眾發展大棚果蔬種植,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區域化佈局,讓“菜籃子”鼓起百姓的“錢袋子”。

一、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縣設施農業面積已經發展到8.5萬畝,建有設施大棚1.4萬棟,種植品種包括黃瓜、茄子、櫻桃、小柿子、草莓等10餘大類,棚菜生產專業村達到40個,年產各類新鮮果蔬36萬噸,1.3萬户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生產。

(一)呈現特點

1.多方力量廣泛參與,助推設施農業發展。各經營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吸引社會工商資本參與我縣設施農業建設。甜水南郭村、陳家四家子村積極與宏泰公司合作,同時,吳家雙橋子村引進新民市一家公司,每延長米按920元計算,投入資金由公司墊付,驗收合格後付款。太平街道凱地農機種植合作社與葫蘆島市一家公司合作,投資棚體建設,投資由公司墊付,驗收合格後付款。社會工商資本的介入,極大的緩解了我縣設施農業發展的資金壓力。

2.新型温室結構不斷湧現,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我縣多年以前興建的棚體,温室結構為傳統的土牆結構。如今已完成向磚混、無牆體結構的轉變,跨度9米以上,高度4米以上。太平街道凱地農機種植合作社的磚混結構温室、壩牆子鎮潤闊達苗木花卉蔬菜種植合作社無牆體結構温室正是其中代表。這些新型温室結構的湧現,正在引領全縣高端現代設施農業建設。

3.農業多種功能得到拓展,價值鏈不斷提升。我縣設施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理念不斷豐富和昇華,注重把農業資源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壩牆子鎮潤闊達苗木花卉蔬菜種植合作社,投資800萬元,興建温室45棟,主栽品種為櫻桃,並且發展休閒垂釣、農家樂、採摘為一體的休閒農業項目。

4.設施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生產過程機械化。藉助國家的惠農政策,我縣積極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用現代化的生產設施裝備設施蔬菜小區。捲簾機、微灌、滴灌、機械放風設備已在棚菜園區得到廣泛應用,應用率95%以上;物聯網技術也已經應用於棚菜園區,棚內空氣温度、濕度、光照等實現遠程自動監測報警。這些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我縣棚菜園區的基礎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5.先進生產技術和品種得到推廣和應用,效益明顯提升。建立“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的農業生產系統,必須依靠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此多年來,我縣在大力發展設施蔬菜過程中,大力推廣秸稈生物反應推、水肥一體化、工廠化育苗、高光效長壽無滴棚膜、病蟲害綠色防控、非激素授粉、採後商品化處理等7項生產技術,推廣應用率90%以上,使縣內設施蔬菜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的生產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益同步得到提升。

(二)主要模式

1.村委會+農户+基地。此模式是多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模式。典型代表為高升街道高升村村委會。組織農户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温室建設、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生產以農户分散經營為主。

2.專業大户+基地。此模式也是我縣設施農業的傳統模式。特點為專業大户直接參與經營,不帶動農户,人員以僱工為主,一般經營面積為100畝以內,要求專業大户技術能力強,資金比較充裕。

3.合作社+基地。此模式為自主經營,單獨核算的企業化運作模式。典型代表為潤闊達苗木花卉蔬菜種植合作社。合作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農户不參與,人員以僱工為主。

4.合作社+農户+基地。此模式為合作社統一管理,農户分散經營的模式。典型代表為沙嶺鎮聚義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帶領農户統一品種、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帶動農户致富作用明顯。

5.園區+業主租賃。此模式是近年新湧現的經營模式。典型代表為陳家鎮四家子村,太平鎮張家村。特點為園區建設完工之後,建設主體不參與生產經營,以租賃形式與公司或分散農户合作,以收取租金形式獲取經濟利益。

二、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設施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產業化推進力度不夠。隨着設施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機制不健全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少,我縣平均每個技術人員負荷近萬畝面積,比例極度失衡。目前正在運轉的蔬菜批發市場只有2家,與我縣年34萬餘噸蔬菜生產能力極不適應。從發展規模看,全縣發展不平衡,各鄉鎮之間差距較大,有的鄉鎮至今沒有一個設施蔬菜小區,產業支撐力不足。龍頭企業帶動示範效應不明顯,羣眾對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二)受土地資源、資金等制約,要素保障支撐不足。發展設施農業需要加強用地保障,必須做到集中聯片形成規模,這就需要做好土地流轉工作。而很多農民對土地流轉期望價格過高,惜地意識過強,不願輕易流轉出去。發展設施農業的水、電、路以及温室大棚建造等基礎設施投入資金數額較大,資金不足就難以直接上規模。目前金融部門對設施農業貸款條件,主要看銀行流水賬是否達到一定額度以上,看固定資金,看年效益。貸款條件提高了,放款時間延長了,貸款額度卻降低了。

(三)設施農產品質量等級不高,品牌知名度低。育苗能力的建設是設施蔬菜發展的基礎保障,但我縣蔬菜種苗繁育嚴重不足,90%藉助縣域外企業。化肥、農藥過度使用情況依然十分突出,農產品藥物殘留令人擔憂,直接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難以創出自己的品牌,更談不上創名牌。

(四)設施農業產品與市場對接程度不高,銷售渠道不暢通。指導農民生產的是種植習慣和上個種植週期的市場行情,很多農民缺乏對市場的調查和估測,只是在投機性的或盲目從眾的種植,市場風險較大。種植的品種類型、上市期較單一。現有蔬菜仍是以大路品種為主,品種結構趨同。沒有大規模、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僅靠市場和合作社拉動,銷售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銷售,影響了農產品的銷路和經濟效益。

三、對設施農業發展的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做好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建立政府負總責、鄉鎮落實,各方參與、共同建設的設施農業推進機制。推動建立由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組成的設施農業發展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對設施農業發展的指導、管理和服務。農業部門要因地制宜做好全縣設施農業發展規劃,科學規劃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產業佈局、發展規模和重點任務,把設施農業任務分解到鎮、落實到地塊,並明確時間切點,納入年度績效考核體系,加強督察考核。

(二)加強資金和用地等要素保障,推動設施農業發展。資金、土地、技術、人員是設施農業發展的要素,缺一不可。只有集聚起來,產業才能發展。資金面繼續推行“三農”貸款下鄉行動,針對金融部門貸款門檻高,放款時間長的問題,建議縣政府與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協商簽訂協議,徹底解決貸款難問題。基礎設施方面,建議電力公司針對縣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設定方便快捷的工程流程,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電力服務機制。土地方面,在國家政策框架內,鎮村兩級要根據鎮情、村情,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動員和引導村民以轉讓、出租、互換等形式進行流轉,切實把土地問題解決好。技術人員方面,與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緊密結合,加強技術推廣與農民培訓。因地制宜的推廣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水肥一體化、工廠化育苗、病蟲害綠色防控、非激素授粉、採後商品化處理等生產技術。

(三)積極打造優質品牌,推動品種結構調整。培育蔬菜專業鄉鎮,建設高標準的育苗基地,優選蔬菜品種,優化種植模式,規範生產環節,打造優質品牌。在積極引進櫻桃、西蘭花等品種的同時,鑑於温室花卉栽培具有勞動強度低、養殖技術簡單、病蟲害少、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將花卉產業作為我縣設施農業品種調整的重點方向,爭取把我縣打造成全省重要的花卉基地。以古城子花卉家庭農場為依託,在古城子鎮或沙嶺鎮建設百畝小區。加強技術培訓,形成技術明白紙發放農户,打造我縣從事花卉產業的職業農民羣體。

(四)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拓展市場銷售渠道。政府通過新聞媒體、政務微信公眾號、農技講座、宣傳資料手冊等方式廣泛宣傳不同蔬菜、瓜果的自身特點,引導農民合理選擇種植品種,安排種植茬口,轉變不合理種植結構,發揮設施農業的優勢,真正實現設施蔬菜、瓜果的反季節上市特點。建立設施蔬菜產品產地直通零售的產銷對接模式,主動對接周邊地區蔬菜市場,建立長期合作,為設施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建立大網絡;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帶動作用,與農户形成“公司+基地+農户”的生產經營模式,統一生產、統一銷售。通過“產銷對接”“農超對接”“訂單農業”等方式,與農户建立長效合作,降低生產風險,提升市場銷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