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發展現狀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1W

農村發展現狀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一、鄉鎮衞生院基本情況

我區是一個擁有 萬農村人口的大區,農村衞生工作的好壞,事關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近些年來,我區農村衞生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村初級衞生保健網基本形成,農村衞生基礎設置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功能有所增強,公共衞生、預防保健的服務能力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到20xx年底,全區共有鄉鎮衞生院 個,共有各類衞生人員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人,擁有病牀張,這些醫療衞生機構和衞生技術人員為提高我區農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着我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農村衞生人員不足和醫療設備嚴重缺乏的問題日益突出,全區 所鄉鎮衞生院現有人員編制 名,實有人員 人,空編個,按照“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人口增長情況,以及農村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服務增長的需要,按照衞生部《醫療機構配置標準》和區域衞生規劃的標準,我區鄉鎮衞生院還缺編 個,空編缺編情況十分嚴重,已影響到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尤其是自 年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以來,就醫農民增多,鄉鎮衞生院就診人數成倍增加,使農村衞生人員不足和醫療設備嚴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已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看病就醫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區衞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情況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我區實際,通過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試點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試點縣的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的醫療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有所緩解,初步探索了新形式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新路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互助共濟制度,不僅為農牧民減輕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提供着重要的服務保障。

自20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我區試點至今,我們在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目前,經過積極爭取,我區又有5個縣列入國家試點。

我區有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 %。參合農民個人繳費 萬元,各級政府補助 萬元;參合農民門診就診 餘萬人次,累計支出 萬元,其中補償 萬元;住院 人次,累計支出 萬元,其中補償 萬元,平均補償率為 %。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實施過程中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確實讓農民受益,成為真正關心農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鄉鎮衞生院建設情況b

自2000以來,國家和自治區為改善我區農村衞生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滿足農民羣眾的基本醫療保健需求,構建符合區情、運轉協調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安排社會發展投資資金和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對我區的 個鄉鎮衞生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總規模平方米,總投資 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 萬元,地方配套 萬元。

【第2篇】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調研報告推薦

最近,根據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關於開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和市農業局組織了聯合調研組,在市人大副主任彭羣林帶領下,先後到永修、瑞昌等七個縣(市、區)深入到鄉村對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聽彙報,走訪農民,召開座談會的方式,瞭解到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聽取了如何進一步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意見和要求,現報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

1、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設置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地把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當作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引導、扶持和服務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據初步統計,全市現有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共有778個,參與人數達1.68萬人。其中國中文化3200人,高中(中專)7260人,大專以上324人;年齡30歲以下820人,30-50歲10880人,50歲以上5100人;有初級職稱的504人,中級職稱32人,高級職稱2人;黨員佔12%,團員5%。

這些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遍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一是從事優質糧、棉、油、果、桑、茶、中藥材,花卉苗木筍用竹等種植類;二是從事核珍珠,特色魚類、珍禽、雞鴨、牛、羊、豬等養殖類;三是從事農副產品加工類;四是本地特色產品運銷類。由於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連接農業生產和市場營銷的紐帶,對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經濟進步,農民收入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運作方式

我市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它的成立為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據調查瞭解,全市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運作方式有三個方面(1)作為農民“自我聯合、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我服務”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各級黨政的引導和扶持下,多數縣、鄉均建立了各種專業協會,協會基本做到“五有”即有場所、有牌子、有人員、有章程、有資金。協會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和示範作用,把農户的生產和農產品的營銷緊密的連接起來,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2)龍頭企業的帶動使合作經濟組織有了主心骨。修水縣祥輝絲業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直接把農民自發組織的千禧蠶桑基地列為本企業原料基地,與協會訂立了產銷合同,大大激發了農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企業幫助農户解決生產中急需的資金,春季種桑的化肥、農藥都由企業投入,更加密切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户的關係,該縣4個繅絲企業,帶動了5萬户農户種植了9.3萬畝蠶桑,使得蠶桑產業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3)一部分農民大户,技術能手和營銷能人領辦,他們自發組織每人出資進行參股,生產和經營本地的土特產品,帶動和促進了當地農民發展特色產品的熱情,讓農民從中增加了收入,得到實惠。

3、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取得的成效

實踐證明,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市場競爭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創新農村經營機制,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其成效是:

(1)能夠以市場 需求為導向,通過為成員提供市場信息和生產技術服務,更好地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和產品特色,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如都昌縣青蝦合作社,成立於1998年初,現有團體社員5個,自然人社員110人,從單一青蝦活鮮運銷,發展到養殖,加工、運銷、經營一體化的合作經濟組織,2003年青蝦養殖8萬畝,年銷售青蝦3500噸,年產值達1.3億元。又如九江縣果業、苗木,蔬菜等流通協會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

(2)能夠通過參與產後的加工,營銷等經營活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使成員獲得更多的農副產品增值利潤,如九江縣港口鎮,農副產品流通協會根據市場需求,因勢利導,積極組織龍蝦加工,全鎮去年龍蝦加工户達400多户,通過龍蝦加工,户均增收2800元。

(3)

能夠通過集體購銷等交易環節上的聯合,降低單位購銷成本,減少交易費用,擴大產品市場份額,低成本地實現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如九江縣各類協會已在西安、蘭州、北京、廣州、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了20多個直銷窗口或營銷網點,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安排專職銷售人員30多名。

(4)比較注重品牌效應,着力培養和打造優勢產品。星子縣温泉西瓜大打“綠歡”牌,並從農經網上發佈銷售信息,使得西瓜供不應求,去年西瓜銷售收入達350萬元,九江縣將本地優質產品都進行了品牌註冊,大大提升了該縣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的引導、扶持、服務下,近幾年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就全市縣與縣相比,發展也很不平衡。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思想認識有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在一些縣、鄉、村和部門的領導至今仍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概念,性質認識不清,對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拓寬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缺乏緊迫感。總體上講有“三多三少”:官辦的多,民辦的少;鬆散型的多,緊密型的少;規模小的多,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少。

2、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設立的地位不明。農村現階段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和組織性,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因此對該組織在社會的認同,法人登記依法經營、資金籌措,税賦減免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據。造成該組織經營管理不規範,運行機制不健全。

3、專業合作組織技術力量單薄,人才缺乏。(會)社員來源僅是户與户之間交流,適應市場經濟意識能力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善協調及開拓性複合型人才缺乏,大多有着依賴性。

4、管理不夠規範。大多沒有章程,沒有約束機制。就我市而言,還沒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鼓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產業導向和扶持政策,工作中提要求多,具體可操作的硬辦法少,以致各地發展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三、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幾點建議

農業面臨着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急需要政府引導和支持農民,通過聯合,走進市場,為了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儘快立法,確立其法律地位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家庭承包經營之後,適應農村改革和發展要求的一項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為使其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需要儘快制定出台《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在法律條文中要明確幾點:(1)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性質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農民互助合作經濟性質的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成立,其目的是從事經濟活動;(2)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具有特殊的法人地位,對具備企業法人條件,開展營利性經營活動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註冊登記手續,取得企業法人資格;具備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條件,不從事營利經營活動的專業協會,到民政部門進行登記,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3)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註冊、税賦、融資、科技、信息等方面給予其更多的優惠和支持。

2、實行分類指導,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在自願基礎上建立的以對成員提供服務為宗旨,以生產經營活動為紐帶,以銷售加工環節的合作為重點,以維護成員利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適時扶持處於萌芽狀態的各類合作組織,使其發展壯大。一是鼓勵農村能人牽頭。主要是鄉村幹部、務工返鄉青年和本土生意人。二是依靠龍頭企業帶動。龍頭企業出於保證農產品質量、供貨時間及時和數量大以及服務成本低等特點,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緊密產、加、銷關係。三是支持農村推廣機構領辦,這類合作組織依託自身科技力量強,輻射作用大,但發展的關鍵是避免官辦。在引導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時,必須堅持四個基本原則不動搖;一是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原則,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後,不改變土地承包關係,不影響生產經營自主權和家庭承包所有權。二是堅持自主自願原則,即“入社自願、退社自願”。三是對內服務原則,對內為農民提供 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組織化和市場競爭力。四是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原則,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緊緊圍繞本地優勢和農產品品牌效應,極力將優勢農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

3、加強扶持,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尚處於起步階段,合作的規模小,層次還比較低,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各方面的支持,為其迅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加大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各級政府x政每年應安排專項資金,作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開辦費,新產品、新技術推廣以及優秀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獎勵等。二是改善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信貸服務。各級農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信貸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農業信貸資金,解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季節性、臨時性所需的資金。三是讓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享受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產自銷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税,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暫免徵企業所得税,對從事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業保險以及相關的技術培訓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税。四是以獎代補,鼓勵興辦各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經濟組織,按貢獻比例對其進行以獎代補。

4、加強領導穩步推進,切實作好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和服務工作。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新時期農民直接參與市場競爭,促進農民增收的一種最為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結果,他的作用是其他組織無法代替的。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加強領導,把加快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明確主管部門管理,規範運行方法,建立和健全服務網絡,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政策和機制上,確保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的發展。

【第3篇】清水縣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黨的xx大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發展基礎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已愈來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清水縣教育部門為推進基礎教育、尤其是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採取了多種措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為了解我縣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我們選擇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農村中學為調研對象,於xx年10月對其進行了一次聯合教育調研,我們於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先後深入秦亭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等進行實地走訪。又於10月14日在秦亭中學召開了“農村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校長座談會”,在綜合調研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本調研報告。

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大約建校在五六十年度,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我縣經濟建設持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農村初級中學始終堅持科教興縣、人才強縣主體戰略,全力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建設。各學校教育迅速發展,尤其,秦亭中學每年國中畢業升學率令人矚目。成為我縣東部農村主初級中學獨樹的一面“旗幟”,山門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各校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認真研究、共同探討、互相切磋,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能真正運用於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當中,加快我縣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學校佈局;加大財政投入,在財政投入許可的條件下,力爭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心學生,完善各類規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國中農村教育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一、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推進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績

堅決貫徹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認為“國中農村義務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户、涉及最廣大羣眾之利益的教育”。堅持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為民眾提供滿意的教育。面對國中農村教育的新情況,新挑戰,我縣教育局領導、包鄉包片督導態度非常明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視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和全縣相比想方設法力爭縮短城鄉中學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堅持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不動搖,“辦學生髮展,家長滿意,社會信任”的學校。

調研中,我縣東部幾所學校實施均衡編班,不設重點班的科學決策,這充分反映了各學校教推進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的氣魄和膽略,表達了全體學生及家長眾呼喚教育公平的心聲。這些態度和做法,成為我縣初級農村中學學習的楷模。為此,在秦亭鎮進行教育調研時,羣眾普遍反映,“最滿意的是教育”。

(一)科學規劃,調整學校佈局,為均衡發展奠基

1958年山門鎮中學建立,面積只有4000平方米,只有三個教學班,學生人數不足百人,隨着近40多年的快速發展,學校面積增加到9367平方米,學生人數增加到300多人,xx年我縣初級中學都實現了“兩基”達標,這充分證實了國家重視教育,尤其農村教育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農村國中教育教學質量以邁上了新水平,面對農村當前的教育的新趨勢,清水縣主管部門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新區學校佈局綱要》,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實施規模辦學。自xx年以來,對我縣東部幾所中學加大了建校資金投入。山門中學建起了教學樓,百家中學、秦亭中學都有獨立的教學樓和宿舍樓,已成為國家寄宿制項目學校。以往學校“小、散、亂”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學校佈局和教育結構更趨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均衡發展提供保障要實現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為實現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我縣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從xx年“兩基”達標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建設農村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積極開展農村中學基本辦學條件合格學校創建活動。狠抓教育現代化學校的創建。目前,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

學校理化生實驗室能按國際二類標準進行建設並達標,全校國中生生均佔地28.2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7.7平方米,生均活動場地8.2平方米,達到了《國中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求。各學校都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現代化遠程教育網絡設施齊全,師生能充分活動和利用。各校嚴格按照省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逐年更新設備和補充必要的實驗材料。並在教學裝備的基礎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

【第4篇】農村公路養護改革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公路養護改革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為把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引向深入,有效推動農村公路養護事業沿着健康方向科學有序發展,帶着農村公路養護如何實現新的突破這一課題,我們調研組於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分別深入實地對文山、硯山、廣南等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特別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重點是縣、鄉對農村公路管養的政策、措施、鄉(鎮)交通管理機構的建設發展,農村公路的管養方式等,通過3天的調查瞭解,現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州鄉道村道養護現狀

(一)農村公路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州農村公路管養里程共 21801.822公里(其中10967.106公里未納入省統計里程),其中省道68公里、縣道3677.67公里、鄉道5400.191公里、村道12138.34公里、專用道517.621公里。

(二)現階段養護方式

1. 現行農村公路管養體制

我州共設置農村公路管養部門一處八段,即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處,文山縣、硯山縣、丘北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廣南縣、富寧縣地方公路管理段。長期以來,我州的農村公路養護一直沿襲以縣農村公路管理段為養護責任主體,負責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小修保養和日常養護的管養體制。

2. 養護補助標準

20xx年以前,省下撥養護補助資金一直按雲南省交通廳雲交計[1996]135號文件執行(20xx年兩個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除外)。即省道1400元/年公里;重點縣道1200元/年公里;一般縣道1000元/年公里;鄉道只有905.2公里有養路費,為300元/年公里;村道沒有養路費。20xx年養護體制改革實施後,省補養護標準為: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

3. 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和投入使用情況

一直以來,我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來源渠道為: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地方財政和收繳的拖拉機養路費。由於我州財政困難,地方財政補助極為有限。加之農村公路建設大都屬於以工代賑項目,屬補助性質所建,修建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完善,未進行過大中修,抗災能力弱,導致歷年水毀較多,養護成本不斷加大,所以長期以來都存在養護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的問題。

投入使用情況為:20xx年以前,州地方公路管理處給各縣的養護補助費是按各縣的縣道里程和部分鄉道里程下達,未下達到具體路線。20xx年開始,省公路局把農村公路納入了考核範圍。20xx年初雲南省公路局與州交通局簽訂縣鄉公路養護管理責任書,州交通局與各縣交通局簽訂縣鄉公路管理責任書,確定養護管理指標,明確責任。按省州縣簽訂責任書的要求,我州縣鄉公路養護按各縣各條線路的交通量、經濟地位,分為重點養護、一般養護、突擊性養護三個層次進行考核管理。養護補助經費根據劃分的三個層次,按線路、里程及工作內容、工程數量下達指標,按季度核撥到各縣,實行養護管理工程費用制,並進行考核。

二、現行農村公路管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主體責任未落實。養護體制改革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主體,這在責任劃分的定位上是一個重大轉變,但目前我州機制還未理順,主體責任還未落實。

(二)管養分離不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後,對養護機構及職能進行了調整,縣地方公路管理段只承擔管理職能,而不具體實施養護。以前的管理養護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職能要求,所以必須順應改革發展需要,探尋新的管養方式,真正落實“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責任主體。

(三)未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養護方式單一,養護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依靠地方公路管理段來實施養護這一單一方式,不僅增加養護成本,還存在人力物力不足的問題,管理上難以面面俱到,造成管理“盲區”。同時“一刀切”的養護資金撥付方式不能有效調動養護積極性,並容易造成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現養護資金雖然投入但養護效果不明顯等問題。

(四)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困難,導致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不能實施有效養護。雖然養護體制改革明確的“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養護資金省補標準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不能從其他渠道籌措小修保養資金,省補資金就難以全額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大中修工程,從而影響到我州農村公路改造進程和路況質量,不能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同時由於我州有11250.718公里的村道沒有納入省統計里程,沒有省補養路費(“7,3.5,1”工程以省統計里程為準),造成養護資金缺口較大。

(五)縣、鄉兩級政府及村委會對農村公路養護自我意識缺乏。縣鄉兩級政府 未認真理解“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真正含義,總認為公路的管養是交通部門的事,當地政府只是配合而已。加之由於長期以來沒有調動羣眾養護參與性,導致羣眾愛路護路意識較差,這對鄉道、村道的養護極為不利。

三、深化農村公路管養的幾點思考

面對我州農村公路管養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落實地方政府管養主體責任,把養護引入激勵機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標考核機制和管養激勵機制,以及穩定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以充分調動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參與諸多積極因素,以科學發展的態度投入農村公路管養中,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規範,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這一難題,我認為當務之急應着重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真正落實縣、鄉兩級政府的職責職能,是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的前提。《雲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和《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都明確了“縣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負責籌措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負總責”,“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參與、協助交通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建、管、養工作及農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但是,在現實的農村公路管養中,縣、鄉兩級政府的職責、職能尚未落到實處,養護資金籌措基本為零,整個管養工作依然如故。基本上都是由縣級交通部門地方公路管理段承擔,鄉(鎮)交通管理所的職責不明晰、不統一,五花八門,且作用發展不明顯。因此,全州各縣、鄉黨委、政府對農村公路的管養應引起高度重視,把抓農村公路的管養與抓其他經濟工作並駕齊驅,確保人、財、物的投入,切實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職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路必管、管必規範,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這一目標。另外,在鄉(鎮)交通管理所的職責、職能規範上,經調研後認為,應主要涵蓋的內容是:一是宣傳交通政策、法規;二是制定轄區交通規劃;三是負責轄區道路交通建、管、養、綠、安的組織、指揮、協調與監管;四是維護路產路權;五是搶險保通;六是發動羣眾;七是信息採集報送;八是交通站點建設。通過對鄉(鎮)交通管理所職責職能規範明確,並切實履行,農村公路管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推行一個責任目標考核長效機制是確保農村公路管養的內在動力。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是搞好農村公路養護的內在需要。至20xx年全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後,各縣在落實縣鄉養護主體責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表現在形式上、面上,以責任目標考核落實下來的很少。這次我們在對廣南的調研中瞭解到,廣南縣對農村交通工作高度重視,與其他經濟工作並重,在全州率先把鄉(鎮)交通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綜合考核範圍,縣鄉(鎮)簽訂了交通工作目標考核責任書,年末進行百分量化考核,公路養護、公路建設、客運站點建設分別佔40分、40分和20分,年末按考核結果進行獎懲。廣南縣的這一做法,初步實現了縣鄉養護責任主體的落實,顯現了交通工作與其他經濟工作有機結合,為推動實現“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農村公路養護方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按照國務院和省州的要求,層層落實責任並進行目標考核是農村公路建管養髮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若各縣都能把交通工作責任目標量化考核推行到縣、鄉(鎮)、村,農村公路管養的責任落實就能覆蓋全州,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就能從真正意義上得到深化,有路必養才會得到落實。

(三)建立穩定的管養資金來源渠道是確保農村公路管養的保障。建立一個良好的體制,形成一個高效的機制,是辦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條件,而其能否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還要看有無適量的資本投入,農村公路管養也不例外。對於農村公路養護的資金保障,國家和省已明確了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定額補助標準,而州縣兩級的管養資金補助,在州人民政府印發的《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中是這樣明確的:“州人民政府應隨着本級財政預算收入的逐年增加而適當安排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縣人民政府應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的實際需要,統籌本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負責籌措解決日常小修保養和水毀工程等專項經費”。但從我州目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的情況看,全州養護資金補助實給幾乎為零,這就形成了農村公路長期帶病運行的現狀,特別是鄉道、村道養護資金嚴重匱缺,養護“盲區”大量存在,晴通雨阻、斷橋斷路普遍發生,安全隱患十分突出。這些問題要得以逐步解決,僅靠體制和機制的建立是無濟於事的,而治理良藥只能是州、縣、鄉三級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州人民政府《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文政發〔20xx〕69號)中所明確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要求,適當給予養護資金補助,加上省上的定額補助資金和社會參與成分,逐年投入到全州農村公路養護中,只有這樣上述提到的疑難問題才會得到真正的破解。

(四)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管養激勵機制,是深化農村公路管養的有效途徑。針對落實管養責任主體,轉變地方公路管養機構職能,發揮鄉(鎮)交通管理所作用和調動廣大羣眾參與,有效整合農村公路養護資源等的工作要求,通過調研,我認為在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特別是鄉村公路管養上,應一改長期以來縣級農村公路養護機構完全包攬農村公路管養的單一方式,遵循“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新的管養原則,除縣道由縣公路養護機構管養外,鄉、村公路擬採取“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進行管養,真正把權、責落實到鄉、到村、到人。

1.“以獎代補”主要內容:“以獎代補”,顧名思義就是把現有的定額補助變為靈活的獎勵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建立有效利用公路沿線勞動力資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組、自然人及社會其他力量)投入農村公路養護的長效、規範養護模式,以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護方式代替單一的一家包攬的養護模式,充分發揮鄉(鎮)、村及社會力量的作用,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效率,確保管養目標的實現。

2. 運行方式:

(1)資金來源:主要以省補資金和縣人民政府配套資金為主。省補資金為“7,3.5,1”工程的20%,縣財政配套標準為:縣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5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100元。僅依靠省補小修保養資金難以運作“以獎代補”方式,加之還要填補未納入養護里程10967.106公里村道的養護資金缺口。因此財政配套資金對“以獎代補”方式的運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資金使用管理:縣地方公路管理段以納入省統計管養里程的鄉道村道里程為標準,按“鄉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100元”的標準安排“以獎代補”資金,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年終根據考評結果兑現獎懲。“以獎代補”資金劃撥到鄉(鎮)交通管理所。

(3)具體做法:由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將轄區內鄉道、村道採取競爭性分段承包養護的形式,承包給有養護能力的公路沿線勞動力資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組、自然人及社會其他力量)進行養護,並簽訂養護承包合同,或發動沿線羣眾投工投勞進行養護。由縣交通局組織,縣地方公路管理段實施檢查考評。根據考評結果,具體獎勵措施為:鄉道以每公里500元為獎勵基數,按好路率評定結果,優等級路加獎200元,良等級路加獎100元,中等級路不加不扣,次等級路扣100元,差等級路扣200 元;村道以每公里100元為獎勵基數,按好路率評定結果,優等級路加獎40元,良等級路加獎20元,中等級路不加不扣,次等級路扣20元,差等級路扣40元。其中,獎勵資金的20%作為對鄉(鎮)交通管理所的獎勵。實施項目若出現失養、重大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的,取消 “以獎代補”資格。

總之,我認為,如果我州在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中,在上述四個方面有突破,切實抓好落實,將會在農村公路管養中收到明顯的效果,產生新的亮點。

【第5篇】衞生局關於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情況

目前,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103個,其中縣屬醫療機構2個(縣醫院和中醫院),衞生機構5個(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婦保所、愛衞辦、農衞辦),民營專科醫院1家,鄉鎮中心衞生院3所,鄉級衞生院和分院15所,個體醫療機構22家,廠礦學校醫務室4個,村衞生室51個。在職衞生技術從業人員513人其中:執業醫師184人,執業助理醫師95人,註冊護士163人,檢驗、藥劑55人。公共衞生信息報告點176個(每個行政村、社區各設一個點),共配備了14名鄉鎮公共衞生管理員和176名村級衞生信息聯絡員。

二、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衞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發展方面來看仍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是衞生髮展資金不足。xx年末全縣醫療衞生單位固定資產5125萬元,其中縣城佔92.64%,農村只佔7.36%。鄉鎮衞生院醫療設備短缺,大部分衞生院都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醫療用房破舊,醫療衞生服務功能不全,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不平衡,難以有效正常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和滿足農村人羣的一般醫療需求。

二是鄉鎮衞生院技術力量薄弱。隨着新農合工作的實施,鄉鎮衞生院業務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呈現出醫療技術力量明顯不足。據統計,鄉(鎮)衞生院,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不到30%,70%以上無專業學歷。沒有一所鄉(鎮)衞生院能開展闌尾炎手術,有的甚至不能開展最簡單的清創縫合手術。中高級衞生技術人員缺乏,高層次、高素質人員明顯不足,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因而絕大部分衞生院存在以藥養醫問題。自鄉鎮衞生院體制改革後,老專業技術人員提前離開崗位,如今臨牀醫生嚴重缺乏,再加上由於資金短缺,衞生院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參加進修或接受再教育,使醫務人員失去知識更新的機會,造成知識老化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專科,競爭能力不足。由於衞生院設備陳舊,技術力量業務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專科,為羣眾提供服務的項目手段不能明顯優於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且鄉村醫生憑藉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條件和靈活、方便、人員少、消耗低、積極性高等特點,使衞生院競爭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醫,大病送醫院”的格局。

四是衞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問題。據調查,全縣大部分衞生院院長都是從臨牀醫務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經營理念和辦法缺乏,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管理機制滯後,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醫療服務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五是“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衞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衞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衞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衞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衞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共衞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衞生“重醫輕防”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衞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衞生室(所),在服務質量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匹敵,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着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衞生院的政策相繼出台,改善了鄉鎮衞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衞生院傾斜,另外,“十二項公共衞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衞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衞生院迴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衞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第6篇】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創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編整理了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為真正瞭解掌握**市農村婦女創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更好地開展婦女創業工作,近期,市婦聯就“**市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現狀”課題展開了一週的專題調研,此次調研,我們走訪了97位農村創業女性代表,發放調查問卷97份,問卷回收率100%。據統計,97位創業女性初創業時平均年齡33歲,其中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51人佔52.6%,高中23人佔23.7%。,大專21人佔21.6%,大學2人佔2%。其中從事加工業34人佔35.3%,農產品營銷23人、種養殖23人、各佔23.5%,服務業15人佔15.5%,現代工業製造業2人佔2.1%。97位創業女性輻射帶動近4萬名婦女就業,人均帶動就業在400人以上。

通過對此次調研結果的分析,我們將從現狀、成效、問題、建議四個方面對我市農村婦女創業總體狀況作一分析。

一、當前我市農村婦女創業存在着四多四少和兩個正比現象

一是在企業類型上:勞動密集型企業多、科技型企業少。女性創業大多采用粗放型、傳統型的生產方式,依靠科技、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的不多,科技含量的偏低,導致了抵禦市場風險、自然災害等能力的降低。從事加工業的34人中有6人從事電子產品加工行業,其中僅有2家企業具有一定的自我研發能力,其餘均為勞動密集型的來料加工型企業和傳統服務業。

二是在創業領域上:資源依賴型企業多、現代工業服務業少。女性選擇資源型創業比較突出。97位女性中從事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營銷等依託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佔到82.4%。服務業和現代工業製造業僅佔17.6%。

三是在資金來源上:自籌資金比例多、銀行信貸比例少。97人中僅有17人在初創業時得到過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而且都是在黨委政府領導支持並出面協調的情況下得到解決。即使企業具備了一定規模,處於成長髮展時期,如果在社會上沒有一定的知名度,想得到貸款也不容易。

四是在運作方式上:單槍匹馬多、合作經營少。**市**鎮**村婦代會主任**説:“女人也要有野心,野心是金”。但在實際上,傳統觀念對女性角色的定位決定了女性創業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支持,更談不上合作。根深蒂固的女主內、男主外的思想意識在農村,尤其是農村家庭中“當家作主”的男性頭腦中還是普遍存在,女性創業的外部壓力和阻礙仍不容忽視。在調研中,有3位創業女性談到創業貸款時,頗有感觸地説,貸款時找女人擔保很難辦成,同樣的事換成找男人作擔保就有可能成功。

五是創業者知識水平的高低與企業科技含量成正比。在被調查的97人中,選擇在印刷、建材、紡織、玻璃纖維、機械等現代工業製造業、電器電子行業創業的女性86%為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而從事種養殖、農產品和資源加工、營銷、傳統服務業的女性中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者佔90%多。

六是夫妻攜手創業時間的長短與企業發展速度規模成正比。創業得到丈夫理解和支持,夫妻攜手並肩共同奮鬥,不僅在精神上激發了創業女性,而且夫妻分工負責,相互配合,有有利於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97名女性中在初創業時就得到丈夫理解,夫妻共同創業的,其現有企業規模均在100人以上,年純收入均在3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萬元,在企業規模和效益上相對來説較大。而承受着各方面的阻力,僅靠個人打拼的女性創業,不僅要自己一人承擔創業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而且還要揹負應盡的家庭責任和義務,這無疑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多為家庭作坊式企業。

二、我市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的成效顯著

一是女性創業意識增強。 經過幾年強勢的創業宣傳,廣大農村婦女創業意識明顯增強。走訪調查的97名創業女性普遍認為,她們選擇自主創業大多並不是因為貧窮,而是不甘於現狀,渴望能夠依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普遍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捷足先登的創業意識,她們均贊同“自主創業”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改變生活狀況的一條途徑。

二是女性創業意志堅定。女性一旦下定決心,選擇創業這條路,往往表現出超常的毅力和非凡的魄力,即使遇到阻力也不放棄,面對困難也不回頭。被調查的97位女性創業時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到家人的反對、朋友的不理解和周圍人的議論,但都堅持了下來,從不輕言放棄。**壩頭村**,經過2022年摸索,擁有了佔地10餘畝的種雞養殖場。為節約成本,她想自己再建一個苗雞繁育基地。她的這一想法,不但鄉鄰們不信,還説“炕孵不是女人做的事”,而且連曾經搞過炕孵的公公也給潑冷水。但**敢闖敢試,隻身到鹽城學習炕孵技術後,2022年投資10多萬元建起佔地12畝的種雞養殖場,從南京引進8000只良種雞,建成育種—產蛋—炕孵一條龍生產線,新建雞舍60餘間,使孵化、育雛和種雞飼養三級分離,實行生態養殖。2022年飼養種雞2萬多套,孵化銷售苗雞150多萬羽,不但在本地暢銷,沐陽、宿遷和魯南等地養雞户也紛紛上門訂購,苗雞供不應求。

三是女性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97位創業女性輻射帶動近4萬名婦女就業,人均帶動就業在400人以上。現任沛縣華豪玻璃纖維廠總經理王素英,47歲時開始涉足玻璃纖維生產,先後建成華英和華豪兩個玻璃纖維廠,擁有資產上千萬元,共安排女工450多人,月工資均在1000元以上。

四是基層婦女幹部的“雙帶”作用增強。**縣僅村級婦代會主任創辦的企業就有50多個。**鎮**村婦代會主任****充分發揮村婦代會作用,帶動全村180户婦女編扎苕帚、養兔、貼畫等,年人均收入4000餘元。同時她還與人共同投資興建了**紡織廠,年利税100多萬元,吸納本地勞動力76人。**市**鎮由村婦代會主任牽頭創辦的婦女創業示範基地有4個,帶動發展有機蔬菜、水產養殖、珍禽飼養、柳編、刺繡地毯等六大特色產業,湧現出像**、**、**、**等一大批創業致富能手。由**村婦代會主任**帶頭創辦的巾幗蔬菜營銷合作社,主動與市**公司聯合,發展3000畝有機農場,以農場為示範基地向廣大婦女傳授標準化生產技術,組織婦女種植有機蔬菜,目前,已帶動全鎮發展有機蔬菜10000多畝,畝均1000多元。目前,**的合作社已發展社員800多人,興辦了再生塑料廠、蠶繭收購站等實體,年收入200多萬元。

五是返鄉女性自主創業方興未艾。97名創業女性中有21人有打工經歷,屬於返鄉創業。邳州市碾莊鎮劉莊村女青年王豔,打工有了一定積蓄後回到家鄉,創辦了“舒爾美”服裝技校,開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跟蹤管理的一條龍服務。幾年來,學校培訓農村女青年3000多人,其中2800多人被送到浙江、上海、深圳、無錫、常熟等地打工,60多人跨出國門,前往美國、日本、阿聯酋、毛里求斯務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總收入達到2250萬元,200多户貧困户因此脱貧。目前,**市**鎮壩頭、房場、**、堰頭等村,由回鄉務工婦女興辦的服裝製鞋、制梳、地毯、電子、串珠等項目13個。

三、創業女性進一步發展壯大所面臨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三難”

一是招工難。我市女性創業多是家庭作坊式生產,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物流和管理經營機制。由於一些企業的“先天缺陷”,當本地資源和勞動力市場發生變化時就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近年來由於農村勞動力的外出轉移,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多數願意進廠打工,**市陳圩村**的柳編廠長年從事柳編的人員大多是60歲左右的老人,柳編產品市場前景雖然看好,但加工人員已成嚴重不足狀態,甚至處於人員萎縮狀態。

二是貸款難。女性創業缺乏有效的啟動資金來源和措施保障。從調查情況看,女性在創業初期, 申請創業貸款很難實現,大多都是依靠親戚、朋友的借款來作為創業啟動資金。女性企業多為資金積累較慢的種養殖業和加工業,即使在創業過程中,想要進一步擴大生產,也缺乏雄厚的資金支撐。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由於知名度不高、規模不大,也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經濟基礎發展較好的如**縣、沛縣等,老百姓手裏比較富裕,能夠借到資金,而經濟發展較慢的如**、**等,有的女性很難借到創辦企業所需的啟動資金,有的不得不借非正規渠道的農村的“高利貸”,無形中增加了企業運營風險。創業女性普遍認為企業經營中最主要的困難是“資金缺乏”和缺乏良好的銀行貸款保障機制。

三是用地難。我市女性創辦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一些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手工作業,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出於競爭和發展的需要,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苦於無場地,由於國家加強對土地的宏觀調控,嚴格控制工業用地,土地緊張,企業發展面臨用地困難,土地問題難以落實。

四、推動農村婦女創業發展的建議: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為女性創業營造氛圍。由於女性創業難度更大、遭遇的矛盾更多,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從政策上、工作上、資金投入上給予更多的扶持與引導。建議將**市婦女發展規劃中女性創業的各項目標列入**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分解為各相關部門工作指標,明確措施,逐年推進。針對女性創辦企業普遍碰到的困難,由政府推進建立婦女創業基金,為女性創業人員提供降息、貼息、無息創業貸款;為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女個體私營業主、女企業家發展經營生產規模提供貸款擔保,解決融資困難。新聞媒體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非公經濟領域中的優秀女企業家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對她們的瞭解和認同,為艱苦創業者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是強化能力培訓,為女性創業增強本領。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女性很想創業,但缺乏相關知識技能,盲目投資難免遭遇失敗。建議由勞動部門牽頭,聯合婦聯和工商、財税等部門,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通過培訓,激勵女性自強自立,創造新崗位、創造新生活、創造新業績;提高女性的創業技能,面向市場找準投資方向,發揮一技之長,力求成功業績。同時要創造條件,啟動與培訓項目相配套的小額貸款措施,探索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就業的新模式。

三是強化典型宣傳,為女性創業搭建平台。要發揮宣傳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創業精神,弘揚創業文化,激發婦女創業熱情,激勵婦女自主創業、勇創大業。要發揮現有創業典型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結對創業,帶動更多的婦女自主創業。要採取多種措施,扶持現有的女企業家做大做強。要通過對創業典型的強力宣傳,給創業女性造勢,為成功女性喝彩,為女性創業推波助瀾,真正做到讓想創業的有機會、會創業的有舞台、創大業的有地位,為又好又快實現“兩個率先”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四是強化協調服務,為女性創業創造條件。建議有關部門為女性創業提供全方位的貸款、信息服務和創業指導,使女性能理智選擇創業項目,提高成功概率。婦聯組織作為黨的羣眾工作部門,將發揮聯繫婦女羣眾的天然優勢,大張旗鼓地樹立、培養、宣傳、表彰創業女性,引領更多的女性走創業之路;從生活和事業上關心創業女性,組織專家學者為她們提供學習幫助,信息指導,通過牽線搭橋促進女個體私營業主、女企業家成立協會組織,為創業女性擴大聯誼、互通信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搭建平台。

【第7篇】鄉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22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22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第8篇】農村女黨員發展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伴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受市場機智資源配製優化作用的影響,農業人員的非農轉移逐年增多,農業女性化程度日益明顯。面對新的形式,農村女黨員羣體狀況如何?農村女黨員的發展狀況如何?農村女黨員發揮作用如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婦聯在培養髮展女黨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帶着這些問題,我縣婦聯就全縣農村女黨員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農村女黨員現狀:

1、農村女黨員情況

2、農村女黨員發展情況

3、農村女黨員整體作用發揮情況

通過調研,由於我縣各級黨委重視農村婦女致富能人中培養髮展黨員工作,女黨員在農村各項事業中發揮四個模範作用,充分展現了新時期婦女黨員的風采。

一是勇挑重擔,做脱貧致富領路人。幾年來,各級黨委大膽培養和啟用能夠帶領羣眾致富的女致富能手,女能人擔任農村幹部、企業負責人,培養出一批謀劃型、實幹型、知識型、開放型的婦女幹部。格圖營村委會委員、婦代會主任魯瑞清利用當地資源引進資金和丈夫一起建起韓禎磚廠,年利潤30萬元;董家營支部書記關國清帶領班子成員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為民辦實事,投資50萬元修繞村砂石路4.9公里,投資15萬元建揚水站,投資45萬元襯渠3.8公里,協調上級民政部門為90名孤寡老人領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時自己利用董醫、開門診的有利條件,經常為村民義務看病,被羣眾一致稱為女能人、貼心人、好乾部。

二是帶頭示範,做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以實施科技致富工程為主題,在農村廣泛開展雙學雙比活動,組織女黨員帶頭學習高科技、經營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有效提高了農村婦女特別是女黨員的種養技能和市場意識,許多女黨員成為發家致富的能手,成為帶領羣眾奔小康的帶頭人。全縣現有雙學雙比示範基地5個,創辦了以葡萄莊園、黃河燉魚為一體的旅遊業農家餐館30多家,以種養殖為主的基地20多家,在她們的帶領下,基地充分發揮出了科技示範、輻射帶頭作用。

三是無私奉獻,做扶貧濟困的貼心人。以創建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為主題,開展爭做新女性,樹立新形象,巾幗助困,情暖千家,扶貧濟困送春風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頭和輻射作用,激發女黨員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如雙河鎮組織了一支由女黨員、女幹部、女能人組成的巾幗志願者服務隊,開展經常性的慰問、幫扶活動,義務擔負起 户孤寡老人、病殘人和其他弱勢羣體的救助工作,為他們辦好事、辦事實,受到羣眾的一致稱讚。

四是艱苦創業,做個體經營的探路人。協調有關部門,舉辦婦女手工編制、美容美髮、經濟人培訓班等技能培訓。如雙河鎮哈啦板申女黨員賈小清從開小賣部做起,經過幾年奮鬥又創辦了農家餐館,並和丈夫一起搞起了小工程隊,成為遠近文明的女能人。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女黨員在經濟建設中,在參政議政中,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都發揮出了一定的作用。

4、農村女黨員發展存在問題

3、培養髮展工作不到位。調研發現,女黨員平均黨齡15年,有些村一直未發展女黨員。

總之,當前農村女黨員隊伍現狀就是五多五少。即年老的多,年輕的少;學歷低的多,學歷高的少;外出流動的多,在家的少;不任職的多,任職的少;從事打工、經商的多,從事家務、村務的少。

二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分析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應該説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制約農村女黨員隊伍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具體的原因:

1、基層黨組織認識不到位,對女黨員發展工作不夠重視。女黨員發展工作未能引起農村黨支部的高度重視,一些黨支部對發展女黨員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發展黨員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的重要工作,而只是片面認為只要經濟搞上去,其他一切問題均迎刃而解,無暇顧及黨員發展,特別是女黨員發展工作,導致很多優秀的婦女沒能得到及時發現和培養。另一方面,有些黨支部負責人私心雜念重,尤其是村級組織,妒賢嫉能,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有的不願發展年輕有為的女青年入黨,有意提升門坎,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有的獨斷獨行,搞個人主義。這些不良因素極大挫傷了廣大女青年的自尊心,影響了她們的積極性,阻礙了發展女黨員工作,導致了一些有志女青年只能望黨興歎。

2、農村婦女對黨的認識不夠,缺乏入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許多農村婦女對家庭的認可超過對任何其他組織的認同,把賢妻良母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對黨的認識十分膚淺,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或只顧發展家庭生產上,不參加學習、不參加工作、不參與社會活動,社會競爭力不強。二是有些村對黨的基本知識的宣傳工作難以做到廣泛深入,導致農村婦女對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相當貧乏,認為入了黨事事處處都要起模範帶頭作用,還要開會、學習和交納黨費,得不到實惠,缺乏入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農村女青年外流,女黨員後備力量不足。主要有兩種情況,即:外出和結婚。第一是外出,國中或高中畢業的女青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打工掙錢,一方面由於城鄉發展差距,她們大多不願回鄉,一心在外賺錢,很少考慮入黨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她們常年在外,村黨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也難以將她們作為後備力量培養。第二是結婚,很多農村女青年在黨組織培養未成熟時就結婚了,若落嫁本村,大多也會為了避免對男性造成威脅或對家庭造成影響,而自動拒絕組織對她們的繼續培養,若外嫁異地,黨組織對其的培養一般是付之東流了。

4、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阻礙了女黨員的發展。主要是受封建殘餘思想的長期影響,農村中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封建觀念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的深層,婦女參政是愛出風頭,不務正業。婦女入黨得不到丈夫及家人的支持鼓勵,入黨積極性受到打擊,多數女性政治覺悟偏低,黨的知識貧乏,入黨認識不高,對入黨不入黨存在無所謂的思想,參政議政所應具備的心理和文化素質、工作經驗和組織能力等在整體上劣於男性,使一些女性參政素質低、競爭力弱。

5、發展女黨員機制還不夠完善。雖然發展黨員工作有完整的規章制度可遵循,但在農村發展黨員實際工作中,仍有一些人為或工作上的失誤,制度往往未能真正落到實處,對女黨員的發展沒有要求,沒有按比例發展,而是順其自然,一年下來一個鄉鎮就發展一兩個黨員,甚至於一個女黨員也沒有。

三、在培養女黨員方面的經驗做法

1、加強宣傳。

各鎮婦聯將宣傳女性典型放在第一位,結合計生部門的三查一治等活動,對雙學雙比巾幗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中湧現出的女能手、女能人、好婆婆、好妻子的先進事蹟進行宣傳。大力弘揚傳統的中華美德以及女性自主自立的創業典型。同時,加大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文明進步的婦女觀,宣傳婦女參政的意義和優秀參政婦女的業績,在女性地位及參政要求上對各級組織進行宣傳。通過宣傳,使廣大幹部羣眾更直觀地認識到女性的閃光點,為培養選拔女黨員、女幹部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抓好培訓。

利用每一次例會的機會,切實加強村級女幹部、女農民技術員及女黨員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女幹部素質。在培訓對象上,重點抓好新上崗的村級女幹部的業務理論知識培訓;在培訓目標上,着力提高女性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在培訓方式上,採取以會代訓及結合農技司法等部門的培訓活動,理論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以達到提高理論水平與提高工作能力相結合的目的。

3、注重培養

把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女幹部、女黨員、女能手的綜合素質,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方針,圍繞三培養髮展女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女能手。採用定期培訓、發放宣傳資料及有關書籍、閒時走訪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女黨員的教育培訓力度,使農村女黨員基本上都掌握一門以上的致富實用技術,大力扶持農村女黨員發展產業,在種植和養殖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把女能手培養成黨員。在對各村致富女能手瞭解掌握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覺悟高的女能手,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對符合入黨條件的及時吸收入黨,使她們對依靠黨的政策發家致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為黨的隊伍增添了新的血液;把黨員女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後備幹部。在村黨支部認真篩選,婦聯積極推薦,黨委把關的基礎上,將政治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的黨員女能手,按照有關規定列為村後備幹部,建立檔案,加強培養,待條件成熟後,及時選拔擔任村幹部,使村班子成員結構得到優化。

四、農村女黨員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發展女黨員工作,不斷擴大黨的羣眾基礎,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形成利於培養髮展農村女黨員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將發展農村女黨員工作的有關政策和知識列入農村幹部培訓內容,提高農村幹部對發展女黨員工作的認識。二是組織部門制定黨員發展規劃時要充分吸收婦聯組織的意見,督促檢查時經常與婦聯組織聯繫溝通,一起研究培養髮展女黨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努力形成組織部門與婦聯組織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女黨員發展工作的良好機制。三是在制定相關政策過程中,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到實處,貫穿於女黨員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女黨員,體現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同時女性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二) 努力營造有利於女黨員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婦聯組織的引導、培養,也是女性成長的重要催化劑。 因此,婦聯要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立足職能、突出特色、把密切與婦女羣眾的血肉聯繫作為組織發展壯大的根基,在農村婦女中深入開展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巾幗示範村創建活動等,幫助廣大婦女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使之成為致富能手、家庭美德建設標兵,並切實從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和女黨員,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為發展農村女黨員奠定基礎;同時婦聯組織要挖掘樹立優秀農村女黨員典型,發揮典型引路、示範推動作用,教育和引導廣大婦女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認識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責任,幫助婦女打破自身思想陰影,樹立政治信念,對有羣眾基礎的婦女典型要加強教育、引導和推薦,使之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踐中,主動靠近黨組織,進而成為黨組織中的一員。

(三)突出重點扎實做好農村女黨員培養髮展工作。

1、注重對年輕女黨員的培養 。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農村,女黨員年齡偏大,35歲以下的年輕女黨員比例較少,甚至有的村出現青黃不接現象。在今後的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年輕女黨員的培養力度,打破通常觀念,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培養人才,使女黨員隊伍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在調整改革及新老交替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在農村致富能手中培養。二是在村級組織中培養。三是在婦女先進人物中培養。要在安排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以及基層幹部培訓時,保證有一定的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真正把教育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2、強化女黨員後備隊伍建設 一是充分利用黨員活動陣地。通過多種形式對女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及基本知識教育,搞好傳、幫、帶,促使其健康成長;二是實踐鍛鍊促成熟。基層黨組織要給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定目標、交任務、壓擔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擔任一定職務,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婦聯要主動向黨委推薦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婦女,以壯大女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從而確保黨組織的純潔性、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