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3W

目錄

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精選多篇)
第一篇: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第二篇: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第三篇:xx鎮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第四篇:安徽省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第五篇:甘薯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縣地處湖北西部、長江西陵峽畔,隨着三峽工程一期工程結束,首批機組發電,永久船閘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開,實施庫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高效庫區林業產業經濟已成為全縣林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一、發展現狀

近幾年,為適應三峽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妥善安置庫區移民,有效地保護庫區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全縣根據三峽庫區經濟發展的態勢,緊緊抓住國家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西部開發兩大歷史機遇,以項目為依託,以工程為載體,開展了以林業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的路子。

一是庫區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以林業為主體的農林網絡生態工程項目建設,地力減退、森林過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復,林分質量不斷提高,林業用地面積增大,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43.4%提高到45.4%,增長了2個百分點,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輸沙量減少75%,流域徑流時間延長了7-10天,中強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0%,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業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生態環境項目的建設實施,使全縣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以立體產業為導向的新型林業經濟結構完全取代了以林業為導向的傳統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向林果種植業、畜業化以及二、三產業過渡,尤其是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全縣經濟中最活躍的板塊,由此帶動了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的蓬勃興起。**的自然風光,**的漂流探險,**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資源為載體,以秀水青山為切入點而發展起來的。

三是生產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利用庫區氣候垂直分佈的特點,變平面生產模式為立體生態生產模式,按照“山下糧菜,山上銀行”的思路,具體建設模式為:山頂戴帽—大於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態林,把住水土流失源頭;山腰種果—小於25度的山腰地帶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設以柑桔、板栗為主的林果業高效經濟林,為農民開拓致富項目;山下糧菜—即在河谷沖積地帶改造低產田,溝、渠、林、路網絡配套建設,發展糧油、蔬菜等多經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發生了重大變化。近幾年,我們緊緊抓住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這一歷史性機遇,以林業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為龍頭,以經濟林為載體,應用生態農業的技術措施進行開發移民,拓展了庫區移民的生存空間和就業門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決了庫區農民的生存狀況,基本實現了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發展目標。

五、經濟效益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林業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項目區的農民直接獲得勞務費、種苗費收入,從營造生態經濟林、銷售水果和乾果中獲得收入等,項目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活躍了當地農民的經濟,開拓了致富的財源,為庫區經濟培植了新的增長點,項目區的生態經濟林已成為庫區農民的“綠色銀行”。

二、存在問題

一是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我縣的林業發展與全國、全省的林業發展形勢及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從人均佔有林地量來看。我縣人均僅有林地面積6畝左右,特別是實現縣委、政府提出的一人一畝高效經濟林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從森林覆蓋率來看。我縣為45.2%,居**市中游,與**、**相比有差距。三是單位蓄積量低。全縣林木蓄積量僅2.5立方米,比全國平均(5.3立方米)水平低1.12倍。四是林份結構不合理。中幼林多,中成齡樹少。五是就區域佈局來看。也不近合理,低半山地區殘次林多,高質林少,高山地區產業支柱尚未形成。由於森林覆蓋率低,整體林網建設水平不高,導致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坍山滑坡時有發生。

二是林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不高。隨着全縣九十年代末“1155”工程林果基地的建立,全縣林業產業規模已經初步形成,但缺乏集約化經營、產業化水平不高,如柑桔等大量果品優質果率不高,品種單一,季節性強,優質果僅佔30%左右,與市場對柑桔果品優質化、多樣化、週期供應的需求不相適應,絕大部分乾鮮果品加工、貯藏、保鮮生產技術能力差,調控市場的能力差。林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多為技術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經營户,初級產品多,附加值小,對本地木材生產形不成帶動效應。幅射帶動力差、市場體系不完善,經濟效益低。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發展後勁不足。板栗生產是近幾年半山地區發展起來的一頂新興產業,但由於管理滯後,投入相對不足,銷售信息不靈,加工增值尚未起步,導致目前該產業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不高,後勁嚴重不足。

四是投入機制單一,社會參與積極性不高。近些年,我縣林業產業投入主要以國家工程項目投入為主,其他社會民營資金投入甚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立法補償來加以保護,導致投入機制單一,社會參與林業產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

三、建設目標

全縣林業產業建設到2014年實現2個目標,建好3條綠色通道,培植4條經濟帶,發展5個產業。

實現兩個目標: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力爭到2014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比現在提高14.6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年實現林業總產值18億元。

建好三條綠色通道:在長江水路沿岸,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集生態、經濟、防護、觀賞於一體的綠色長廊。

培植四大經濟林帶:以長江沿岸及支流水系沿線為骨幹,建成以柑桔為主體的經濟林帶;以低半山地區為重點,建成茶葉、小水果經濟林帶;以中高山地區以為主,建成板栗經濟林帶;以高山地區為重點,建成銀杏、杜仲木本藥材經濟林帶。

發展五大產業:1、柑桔產業:到2014年,全縣柑桔總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量達到4億公斤,總產值5.6億元。其中,年加工能力達到5000萬公斤,加工產值1億元。2、板栗產業:到2014年,全縣板栗總面積達到10萬畝,進入盛產期後,年總產量達到3000萬公斤,總產值達1.2億元。其中,年加工能力達500萬公斤,加工產值5000萬元。3、茶葉產業。到達2014年茶葉面積達到5萬畝,年總產量達到200萬公斤,總產值達1.6億元。4、木本藥材產業:到2014年,全縣木本藥材總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各類木本藥材1000萬公斤,總產值1.5億元。其中,年加工各類中成藥300萬公斤,產值1億元。5、森林旅遊業:以九畹溪、四溪、朱其荒為龍頭,到2014年,使森林公園總數達5個,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年綜合社會產值5億元。

四、發展對策

為了促進我縣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在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構,完善生產體系,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經營機制和擴大銷售體系,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功夫。

一是加強領導,在提高認識,健全機構上有新的突破。

我縣林業產業建設與外省市相比,與兄弟縣市相比,不論是在規模上、品種上、數量和效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省的安陸、羅田等地林業產業生產建設規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觀,基本上把林業產業辦成了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把我縣建成庫區林業產業大縣,從更高的層次上來滿足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的需要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必須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借國家政策大勢,明確發展戰略,着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新的致富門路。通過政策宣傳,典型引導,利益驅動,健全機構,激發全民投入林業產業的積極性,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力爭在2014年形成“二、三、四、五”林業產業新格局。

二是完善生產體系,建設交易市場,在擴大規模和銷售上有新的突破。

林業產業化建設要向規模開發集約經營方向發展。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户”面向市場的經營管理機制,鼓勵公司、企業結合國家林業工程的實施,建設原料基地,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國家、地方、公司、農户“多贏”的局面。要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林果業發展目標,在項目規劃上求突破,按大項目、大工程設計。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私營企業主從事林果業生產,逐步形成柑桔、板栗、茶葉、銀杏、杜仲為主體的林果業生產體系。同時,要以市場導向,生產大量優質,適銷對路的產品。要積極開拓市場,主動出擊,擴寬銷售渠道,開展多形式的銷售活動,努力提高我縣林果產品的知名度。要花氣力用1—2年時間,在縣內柑桔等農產品集中產地,建立3-5個產銷直接見面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促進產品與市場的對結 ,推進產業化進程。

三是完善投入機制,增加投入,在夯實基礎設施上有新的突破。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教訓都證明,產業建設的成敗,關健在產權和利益機制。鼓勵多元化資金投入,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和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經濟投入林業產業化建設的格局,按照誰承包、誰購苗、誰栽種、誰培管、誰所有的“五誰”管理機制,調動各方面投入的積極性。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林業產業化的建設項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四是依靠科技,推廣實用新技術,在提高林果業產品的質量上有新的突破。

加大科技興林的力度,重點在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及標準化、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森林食品示範基地建設上下功夫,抓好林果產業技術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內引外聯不斷開發升級新產品,創造我縣自已的林產品新品牌、新名牌。

第二篇: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目前,動漫產業已發展成龐大產業集羣和消費市場,全球形成了美、日、韓三足鼎立的動漫市場格局。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起步早,但發展緩慢,產業規模小,產業鏈結構不合理,市場化運作不規範,專業人才短缺,明顯落後於美、日、韓等國。

動漫產業是以“創意 ”為核心 ,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 ,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製品、舞台劇和基於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 ,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遊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在中國颳起的浩浩蕩蕩的動漫風,加之持續升温的全球動漫創意產業,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推崇創造力、崇尚個性元素、強調文化藝術的動漫創意新世紀的到來。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如何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並扶植有創意、有想法的動漫人才,使中國動漫創意,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產業走穩、走好、走實熱點問題。

一、我國動漫產業現狀

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 》誕生於 1937年。而在 1941年 ,我國便推出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製作的《大鬧天宮 》、《哪吒鬧海 》等動畫片 ,都在國際電影節大放光彩 ,令世界矚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誕生 ,極具中國特色藝術表現手法的中國水墨動畫讓世界為之驚歎,被奉為國寶。1988年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山水情 》成了中國水墨動畫片的絕唱 ,也成了中國動畫徹底商業化之前的最後一部藝術精品。

中國動漫產業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熱潮與軟肋並存,商機與危機同在,仍然面臨着諸多困難與挑戰。

中國動漫水平的明顯下降從上個世紀 90年代初就已開始 ,時至今日仍不能止住頹勢 ,動漫作品開始被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壟斷 ,國內原創的動漫作品很少,明顯落後於國外動漫產業的發展步伐 ,與國際動漫產業發展水平相比 ,被稱之為亞洲動漫“鼻祖”的中國已落伍了 ,整個中國的動漫產業僅處於初級發

展階段 ,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金匱乏是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首要原因。經費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產量的不足。許多動漫企業依靠自有資金髮展,處於自生自滅的殘酷生存狀態。綜合競爭實力薄弱。

2、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動漫產業是一個聯繫緊密的產業鏈,而我國動漫產業多為單打獨鬥,缺乏整體資源、營銷整合,遠未形成產業鏈。起領軍作用的大型開發主體未真正確立,使整個產業處於分散經營的初期階段,形不成合力。

3、創作人員缺乏想像力、創造力,造成了動漫作品題材單一,在讀者和觀眾中引起廣泛關注的動漫品牌形象太少。一直以來,創作者把動畫片的觀眾定位為少年兒童,使國產動畫片喪失了大量成人觀眾。而一些思想性和藝術性平庸、充滿説教色彩的國產動畫片,和引進動畫片尤其是美國動畫大片相比,缺乏競爭力,無法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睞。

4、原創性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短缺,造成市場需求雖大,但原創動漫產品薄弱的狀態。據統計,全國動畫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多達15萬人,而真正的從業者目前僅有7000—10000人,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

此外,還有產業環境差、缺乏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專業人才缺乏、消費羣定位偏差、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等幾方面。

二、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對策

(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 我國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專業的保護體系。國家相關部門應儘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嚴厲打擊各種走私、侵權和盜版動漫產品的行為。同時 ,加強對引進動漫產品的審查,確保動漫產品內容積極健康。動漫企業應儘快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通過版權登記、申請專利和註冊商標等途徑保護自身產品的知識產權 。

(二)完善動漫產業鏈,創新產業運作模式

動漫產業本身由環環相扣的複雜產業活動所構成 ,由於其極強的融合性與滲透性 ,它還在自身的製造傳播過程中融合了很多其他產業內容而成為綜合性產業。動漫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來自整個產業鏈上的特定環節的優勢 ,形成並清晰認識動漫產業流暢而完整的產業鏈 ,是推動動漫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

問題。完整的動漫產業循環鏈由“動漫生產——播出——衍生產品開發——收益——再生產 ”組成 ,兼具“學、藝、研、展、產、商 ”六位一體的產業特徵。正確明晰的產業鏈定位可以為實現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研發技能、提高產業的整體實力的有力保障。加強對動漫產業鏈的關注 ,有效地把原創、創意與終端市場緊密聯繫起來 ,使得創意者通過更多的對消費喜好、時代風貌的捕捉來發展終端消費。所以我們要儘快完善動漫產業鏈,創新產業運作模式。

(三)加強區域聯繫 ,培養創意人才與專業人才

動漫產業的專業人才包括原創制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目前我國動漫人才的需求總量約為15萬人,遊戲動畫人才總需求量約為 10萬人,而現有動漫產業人才卻只有8000萬人,且平均學歷只有大專。動漫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況且,目前國內一流的網遊動漫人才多數還供職於國外企業。雖然我國已有200多所院校設立動畫專業,但培養出來人才大多從事中期製作環節,而策劃、創意人才卻鳳毛麟角,原創能力嚴重不足。現階段,我們應該意識到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四)拓展產品營銷市場與動漫衍生產品市場

大力發行拓展銷售渠道,可以包括新媒體發行、海外發行、原創動畫錄影帶發行;創造運用銷售新模式,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新政策。健康的動畫產業鏈包括:影視動畫片的生產——電視台和電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動漫圖書出版發行——音像製品的發行——形成版權的授權代理——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營銷。最後的衍生商業產品是整個過程中收穫利益最多的部分,所以我們定要做好營銷策略和動漫衍生產品的開發。

(五)改變動漫受眾羣低幼化現狀

動畫片不只是給孩子看的。目前 ,我國的動漫內容與形式都相對單薄和孱弱 ,呈現出極端“低幼化“的特點。把動漫消費者定位於低幼羣體,是國內動漫界的長期固守的觀念動漫產業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文化娛樂業,如將青少年作為主要消費羣體,涉及購買力不足與耽誤學業等問題,其消費能力非常有限,產業也就不能做大。漫畫讀者的年齡結構是從幼兒到 40歲左右的中年人。而中國動畫企業製作的多數作品觀眾定位還是12歲以下,這直接導致國內動畫市場財富的巨大流失。我國大部分動漫製作和播出企業並沒有抓住國際上動漫產業成人化趨勢

所帶來的產業機遇,沒有將成人作為目標消費者,創作適合成人的動漫產品,因而極大地制約了動漫購買力的上升。所以我們要製作一些成年人也可以樂享其中的動漫作品。

(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創造有代表性的動漫形象

動漫形象具有強大生命力,創作者通過故事情節賦予動漫形象獨特的個性和精神內涵,生命力的強大讓它能跨越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被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接受,擁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中國的動漫形象缺乏創意,但是我們中國的動漫人必須重拾信心,不要輕易放棄本土動漫,擁有原創的具有生命力的動漫形象是振興我國動漫產業的根本所在。

(七)創作令人難忘的動漫音樂

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有的動畫片甚至還吸引了大批成人觀眾。它的魅力可真是非同一般。小孩子們可以背唱出許許多多動畫片的主題曲,但是卻往往不記得教科書上老師認真教唱的歌曲。一般説來,動畫片主題曲都是比較生動、悦耳的,旋律性極強。當動畫片播放到某個感人的場面時,主題音樂還會反覆再現,這就更加增強了劇情的感染力,也讓孩子對動畫片主題曲音樂又在腦中進行了一個“温故知新”的過程。有些時候孩子愛上動畫片就是從主題曲開始的,所以我們要豐富聽覺感受,帶給學消費者帶來心靈的震憾。

(八)大力發展動漫教育

近年來,動漫產業在全球得到爆發式的高速發展,其獨特的文化傳播功能正在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動漫產業作為迅速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機會,它跨越了多個部門、多個領域和行業,形成了新的產業分工和組合,產生了新的產業鏈。目前,有三個產業的投資回報率是比較高,第一是石油,第二是汽車,第三是金融。與這三個產的業相比,動漫產業具有綠色的、無污染的特點,是人們從孩提時代就接觸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其參與人員之多、普及面之廣、需求之大、回報率之高是以上三個產業所無法比擬的。所以動漫產業對大眾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其它產業,對於大眾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動漫教育。

第三篇:xx鎮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xx鎮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xxx

摘要:xx鎮種植核桃雖然有上百年的歷史,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實生苗栽培,品質差,結實遲。文章分析了芳華鎮核桃種植存在的問題:產業規模小;品種良莠不齊;管理粗放單產低;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深加工技術。總結並提出了核桃產業發展中所採取的制定優惠政策;提高種植和管理水平;政府引導,林工貿相結合;培養龍頭企業,開展核桃產品的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創新服務,促進產業升級等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核桃;產業發展;芳華鎮

核桃(juglansregial)是世界主要油料乾果樹種,也是一種珍貴的用材樹種。它的果實、木材、樹皮、枝葉等都有廣泛的利用價值,它具有長壽、高產、投資少、收益大、收期長等特點。近年來,隨着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雲南核桃產業在林業產業中的重要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核桃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芳華鎮精心規劃,並把核桃產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增效、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的一個新興產業。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來研究和指導芳華鎮的核桃產業發展,是芳華鎮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1基本慨況

芳華鎮國土面積241平方公里,位於陸良縣城以北15公里處,東與板橋鎮接壤,南與中樞鎮相連,西與小百户鎮及馬龍縣納章鄉、越望鄉相鄰,北與曲靖市越州鎮、三寶鎮毗鄰,屬山區半山區鄉鎮。全鎮轄2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80個村民小組,9951户32567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1人。耕地面積27214畝,其中水田面積12812畝,人均佔有耕地0.84畝。

芳華鎮最高海拔2577米,最低海拔1860米。氣候類型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冬幹夏濕,氣候特點是終年温和,年均氣温14.3℃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乾旱,秋涼濕潤,降水集中,正常年份可蓄水3650萬立方米,年均降雨量1280毫米左右。太陽輻射總量為125千卡/平方米,日照時數為2242h,相對濕度為74%,無霜期246d。土壤分為紅壤、黃棕壤、紫色土、沼澤土、石灰土、水稻土六大類,15個亞類,32個土屬,66個土種,紅壤在全鎮發佈最廣,發佈於海拔1900~2300米,佔全鎮總面積的78.23%.

全鎮農村經濟實現生產總值63818.8萬元,同比增長11.5%;農民人均收入達4284元,同比增 1

長12.7%;財政總收入實現1100.4萬元,同比增長31%。全鎮生態環境良好,有林業用地面積20.3萬畝,其中國有林地1.2萬畝,集體林地19.1萬畝,國家生態公益林8.6萬畝,發佈在8個村委會41個村小組,涉及94個林班,共劃分50個管護責任區,活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7.85%,核桃種植8000畝,實現林果綜合產值2210萬元。

2 核桃種植現狀

芳華鎮適宜核桃樹生長,各村委會均有不同程度的核桃栽培品種和少量野生鐵核桃(lata dode)發佈。芳華鎮核桃栽培約有上百年曆史,人們歷來就有房前屋後或零星種植核桃的習慣。過去多種植實生核桃苗,品種變異大、品質差、結實遲,一般需10-15年方能結實,經濟效益不顯著。自上世紀末引進核桃嫁接苗種植,1997-1999年全縣大力發展乾果產業,芳華鎮核桃得到成片大規模發展,到目前為止,全鎮共種植核桃8000畝,主要分佈在四個村委會,其中乘明村委會3600畝,板田村委會3400畝,高黎樹村委會600畝,獅子口村委會400畝。

3 存在的問題

3.1核桃產業總體規模小

近年來芳華核桃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在產業規模上仍偏小,產量產值不高,加之新植核桃尚未掛果,市場供應不足。因此,只有在擴大核桃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核桃總產量,才能保障市場供給,才能促進核桃加工業的發展,也才能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使核桃產業成為芳華鎮的後續支柱產業。

3.2 核桃品種良莠不齊,經濟效益低下

由於核桃大面積發展,種苗工作未能及時跟上,核桃品種混雜,良莠不齊,有較優良的雲新系列、漾濞泡核桃等,也有部分較差的夾棉核桃甚至於少量鐵核桃,致使核桃結果晚,經濟效益低下,每棵核桃樹大概能產果10公斤,每畝產果200公斤左右,每公斤按12元計價,即每畝核桃樹也只有2014元左右的經濟收入,除去種植成本等費用,致使其經濟效益極其低下。

3.3 核桃園管理粗放,單產低下

芳華近年種植的核桃林特別是2014年以來發展起來的成片幼林,核桃園管理粗放,具體表現為: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打藥不及時;無籬笆式管理,牲畜踩踏嚴重;水利條件有限等。單位面積產量低,即每棵核桃樹產果只有10公斤左右。有待於加強管理,增加投入,使其儘快進入盛果期,提高單產,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

3.4 產業投入不足

核桃屬於生長慢,結實壽命長的樹種,精細管理5年進入結實期,7-8年進入盛果期;若一般管理7-8年才能進入結實期,10年以後才進入盛果期。核桃從定植後到盛果期的管理工作時間長,

工作量大,投入高(每667㎡每年需投入30-100元)。而芳華鎮的核桃種植每667㎡補助50元,沒有大的項目支撐,單苗木費每667㎡就需要264元,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在核桃基地建設中管理粗放,保存率低,效益差。

3.5 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缺乏基礎設施和深加工技術

由於經費不能保障,致使發展核桃產業的科研、推廣、示範技術的投入不足,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林業科技人員難以將新的科學技術及時送到田間地塊和農户手中。其次是缺乏系統完整的貯運和加工基礎設施及深加工技術。縣內外的市場體系網絡沒有形成,國內外網絡也幾乎是空白。

4 採取的主要對策

4.1 制定優惠政策,營造發展環境

1)鼓勵個人、集體有償轉讓、承包土地,以聯營、入股等形式發展核桃,實行“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 明確提出穩定山林權屬關係:一是繼續保護林業“兩山”責任制,經營權堅持70年不變;二是對發展起來的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實行保護政策;三是提出鼓勵各種組織和法人以各種形式發展核桃產業。2014年以來,全鎮上下興起了發展核桃產業的熱潮,芳華鎮緊緊抓住被全縣列為林改試點鎮的機遇,進一步明晰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極大地促進了全鎮核桃產業的發展。

2)鼓勵農户在適宜地塊內種植核桃。

3)允許部門、集體單位與村組聯合開發規模化種植核桃。

4)充分利用省列乾果基地、以工代賑林業項目、扶貧攻堅綠色工程等各級林業重點項目扶持農户發展核桃。

5)在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綠化造林、農業開發項目中,優先規劃安排核桃樹種植。

6)要求幹部職工和單位結對幫扶主持貧困户高標準種植核桃。

7)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到芳華髮展種植核桃。

4.2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鼓勵核桃產業發展。對凡是連片種植核桃20株以上的農户給予每株5元補助,並且全鎮每年還開展泡核桃示範撫育,補助施肥、鋤草、澆水、防治病蟲害等示範撫育費20元/667㎡,每年安排核桃種植補助資金5萬元。通過泡核桃示範撫育,帶動全鎮泡核桃科學管理。

4.3 強化科技,提高種植和管理水平

1)大力推廣和普及科學栽培、管理和嫁接技術,在實踐中總結“八個一”的種植方法,即選一株一級苗,選取一塊好地,挖一個1m3的種植塘,施一擔20kg農家肥,澆一水挑,蓋一塊地膜,圍

一個草籠,每年撫育管理一次,核桃種植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四個一”的撫育措施,即年一次科學追肥,一套合理的果糧間作措施,年一次統防,年一次修剪,使核桃早實豐產。摸索出了林草、林桑、林糧間作的混農經營模式,實現了以耕代撫、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目標,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

2)積極開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核桃嫁接培育由過去單一的多年生就地砧方塊芽接發展到現在的1-2年生實生砧室內嫁接、室外田間移植培育技術,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出圃率,縮短了育苗時間,核桃產業建設要立足於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發展的貢獻率,堅持用現代種植技術和經營理念來建設發展核桃產,以便提高核桃產業的科技含量。

3)制定核桃種植及撫育管理技術方案,固定專業技術人員,送科技進村入户,探索一種適合芳華核桃產業化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

4.4 政府引導,林工貿相結合

依據芳華鎮的自然生態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實現全鎮的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應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學技術為支撐。解決分散經營和小規模生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大户承包,鼓勵農户聯營。廣闢產業發展的資金來源,擴大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同時以政府提供配套服務和培育龍頭企業的帶動,採取“公司+科技+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走林工貿一體化的路子,開展核桃精深加工,提高核桃產品附加值,提高核桃的綜合利用率,極大的推動了芳華鎮核桃的產業化發展。

4.5 加強對現有核桃樹的科學管理

俗話説“三分種七分管”,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苗木生長髮育,必須對現有核桃樹進行科學管理。核桃苗種植後2年內進行栽後管理,種植2年後進行土壤管理和肥水管理。

1)栽後管理:核桃苗栽植後要從澆水、防止人畜危害、追肥、鋤草、防止病蟲害、除萌、定幹、防寒8個方面進行管理,即:一是定植時澆足定根水並用地膜覆蓋,經常觀察,若干旱缺水,要及時澆水保苗;二是在苗木周圍設防護籠,防止損害;三是6-7月在苗木10cm左右穴狀施一次複合肥,每株施肥量50g;四是及時清除苗木周圍的雜草,促進苗木成活、生長;五是定植塘積水的要及時排水,發現食葉害蟲和蛀幹害蟲要進行綜合防治;六是及時抹除嫁接口下沾木新枝;七是培養良好的樹形,確定合理的定幹高度;八是對冬季霜凍嚴重的地區要進行苗木防寒,防止苗木凍害。

2)林糧間作:實行混農種植、混桑種植、林糧間作,對提高核桃產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户在對玉米、小麥、豆子、烤煙、桑樹等進行翻耕、鋤草、灌水、施肥的同時,也使核桃樹生長健壯,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

3)翻耕:未進行間作的核桃樹要進行耕翻,不能荒蕪,否則會導致核桃樹長勢和產量下降。耕

翻每年2次,立春前1次,秋季八九月1次。翻耕深度30-40cm,樹冠外圍宜深,樹盤附近宜淺。不具備翻耕條件的,可在核桃樹盤附近進行人工翻耕,以達到消除雜草,改良土壤結構的目的。

4)合理施肥,適時澆灌:核桃樹生長髮育過程中尤其是進入盛果期以後需要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給,有些養分在土壤中缺乏,需要施肥補充。無論幼樹、初果樹、盛果樹、衰老樹都要以施農家肥為主,幼樹施氮肥為主,初果樹、盛果樹、衰老樹增施磷、鉀肥或複合肥。施肥次數每年2-3次,第一次施肥在立秋前後進行,穴施氮肥,施後灌水;第二次在6-7月進入雨季時進行,穴施複合肥為主;第三次在秋季結合翻耕土壤進行環狀施肥,以農家肥、磷、鉀肥為主。施肥量根據樹齡大小和種植地塊的土壤厚度、肥力狀況確定。

5)防治病蟲害:近幾年,核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核桃豹紋木蠹蛾、核桃炭阻病等病蟲害在個別地區不同程度地發生,造成樹勢衰弱、落果、核桃仁乾癟,大大降低了核桃的產量和質量,所以加強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和研究,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核桃產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隨着國際市場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我國“無公害食品”的提出,2014年,漾濞大泡核桃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評審,獲得“核桃有機食品轉換證”,要生產無公害核桃,核桃病蟲害的防治就必須按無公害防治要求進行。一是要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改善核桃園環境條件,加強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二是推廣營林技術措施,採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三是儘量使用低毒化學農藥,減少污染,保證核桃質量。

4.6 堅決貫徹“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經營發展思想

1)把好“種苗關”。對於核桃種植所需苗木,必須加強管理,嚴禁沒有通過評審的、不合格的、未經區域試驗的品種或無檢疫證明的苗木進入核桃種植地。

2)把好“栽植關”。核桃種植實行領導親自掛帥,林業站技術員包乾負責到底的辦法,集中管理植苗和跟蹤管護等工序,工程技術人員來回巡查栽植質量。

3)把好“管理關”。植苗造林結束後,及時制定管護措施和村規民約,並及時核發林權證,宣傳和落實“誰種誰管誰受益”的政策,落實管護責任。

4)把好“資金管理關”。把核桃工程項目資金視為“高壓線”,嚴格按照政策使用和運行。實行“專款專用、專户專賬、封帳運行”的辦法,認真對待工程項目資金報賬制度。完備各種手續和程序,加強資金監督管理。

5 結論

歷史上芳華鎮就有核桃種植,目前,全鎮共種植核桃8000畝就再次證明了芳華鎮種植核桃是可行的。根據全鎮的實際情況,並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全鎮核桃產業發展的道路,因此,芳華鎮將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以便提高全鎮農民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楊源. 雲南核桃[m]. 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14

[2]楊源. 核桃豐產栽培技術[m]. 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14

[3]施彬. 雲南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 西部林業科學,2014

[4]張雨.方文亮. 滇中地區核桃雜交早實優株無性系的種植試驗[j]. 雲南林業科技,2014

[5]方文亮.範志遠. 雲新90301等3個雜交優良早實核桃新品種的選育[j]. 西部林業科學,2014

第四篇:安徽省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1. 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1.1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2014年,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了持續、健康的發展趨勢,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初步核算,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14年的75.6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438億元,同比增長了4.8倍;工業增加值由2014年的15.5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30億元,同比增長了7.4倍;實現利税總額由2014年的8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36億元,同比增長了3.5倍。上述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2%、53%、35%,產業規模已躍居全國第十二位、中部地區第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批安徽製造及安徽創造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1.1.1 電子信息產品生產能力位居全國前列。我省在電子測量儀器以及電子基礎材料等產品的技術水平在國內有比較優勢,生產能力位居全國前列。語音合成技術產品、高亮度特種顯示器件、光刻機、多普勒氣象雷達等若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和特色產品,增強了產業發展後勁。2014年我省通信設備及電子設備製造業主營業收入為98.53億元,位居全國第14位,利潤總額為5.33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年均從業人數達到2.66萬人。

1.1.2 軟件業取得明顯進步。2014年,我省軟件行業業務收入為27.3億元,位於全國第十八位,較同期增長27.1%,高於全國的20.8%的增長水平;軟件產品收入為12.3億元,位於全國第17位,同期增長21.7%,落後全國22.5%增長比例的0.8個百分點;系統集成收入為12.9億元,位於全國第十九位,同期增長37.5%,高出全國16%增長比例的21.5個百分點。

1.2 信息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

截至2014年底,寬帶網用户已達155.9萬户,比2014年擴大了20多倍;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6%和95%;在電話網絡容量方面,2014年初全省固定電話局用交換機容量達到1709萬門,比2014年底新增97萬門,增長6%;在基礎傳輸網絡方面,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657207公里,比2014年底新增631058公里,本地中繼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015815芯公里,接入網光纜線路長度達到1099l00芯公里。

1.3 無線電管理再上新台階

截至2014年底,我省基本完成無線電台站清理登記工作。各類無線電台站數量已達65000多個,技術設施水平明顯提高。“十五”期間全省完成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投資約1.4億元,技術裝備數量和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超短波監測測向網共建成25座固定監測測向站,裝備了20部移動監測測向車,實現了監測聯網,可進行全省遙控、聯動測試和干擾排查。

2. 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省信息產業發展態勢迅猛,但由於我省實力薄弱,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着若干問題。

2.1 電子信息產業問題突出

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規模小。“十五”期間,儘管我省電子信息製造業有較快的發展速度,但總量仍然偏小。2014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到5%;企業規模不大,沒有一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百強;產業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投資類產品比重偏低;不少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2.2 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地區差異、行業差異、城鄉差異明顯。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率不高,重建設、輕應用,重硬件建設、輕軟件開發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完善。安徽省信息產業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城市固定電話達到725.3萬户,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59.28%,普及率高出全球固定電話普及率平均水平近10%。但安徽省農村通信發展卻較為滯後,目前安徽省農村固定電話為769.0萬户,農村電話普及率達到14.5%,只是城市水平的24.5%。

2.3 設施不足與通信網絡重複建設

無線電基礎技術設施建設、無線電管理手段還不能完全滿足無線電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管理隊伍的建設與實際要求還有差距,特別是市一級管理隊伍更顯薄弱;對緊急和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還不強。通信網絡重複建設。各通信企業各自為政,一味地上規模、擴大網絡。這使目前安徽省的通信網絡容量出現相當程度的供大於求的狀況,資源利用率也很低。

3. 2014年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縱觀近幾年來我省信息產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家和省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本文就2014年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的前景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3.1 大力培育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省支柱產業

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後,我省提出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工業強省”戰略,開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政策研究,重點推進軟件產業政策的貫徹落實,通過立法促進軟件產業發展,制定具有我省特色的軟件產業地方性法規。

3.1.1 培育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發展優勢產業。首先,繼續依託各地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保持我省在信息家電、軟件、電工薄膜、特種線纜、磁性材料、顯示材料等領域的優勢和特色;其次,發展以合肥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密集區,提升周邊城市的產業集聚力,形成較為合理的區域產業發展佈局,發揮合肥、蕪湖、銅陵、滁州等地的輻射效應,帶動周邊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基地和園區。

3.1.2 認真貫徹落實軟件產業政策,發揮示範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繼續貫徹國家和我省有關發展軟件產業的政策,提高協會工作人員和軟件企業執行政策的水平;全面落實省信

息產業廳制訂的我省軟件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和建議;加大宣傳我省骨幹軟件企業和重點軟件產品的力度,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遵循為軟件企業和協會會員服務的宗旨,打造“會員之家”的良好形象;積極推進示範行業協會的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協會工作的整體水平。

3.1.3 以企業為主,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發展。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學校加強合作,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通過企業和高校共建實習基地,將中國科技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的生產過程中。以軟件重大專項實施為引導,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資源,合力促進軟件產業迅速上規模、上水平。

3.1.4 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重點大型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政府為企業創新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鼓勵自主創新,對知識產權給予充分的保護。通過培育大型集團和公司,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3.2 加快建設“數字安徽”

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骨幹網,整合城域網,發展接入網,建成以基礎網絡為依託,以高速傳輸為通道,以高速交換為核心,覆蓋全省、安全可靠、功能完備、適應經濟國際化的信息平台。建立空間地理信息、宏觀經濟信息、法人信息、人口信息等數據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實現信息資源的標準化、數字化,提高共享水平。以電子政務為先導,着力推進縣鄉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加快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

3.3 進一步加強無線電管理,做好2014年北京奧運會的無線電保障工作

第一,繼續加強頻率台站管理;第二,加強無線電監測工作;第三,建立全省無線電監測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第四,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和比武活動浪高我省無線電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採取公開選拔的方式為無線電監測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第五,在我省奧運會無線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認真部署並完成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無線電管理指揮中心分配的無線電保障工作,總結四月份我省承擔“好運北京”籃球賽和奧運火炬傳遞期間無線電保障工作的經驗,確保負責奧運會籃球、棒球、壘球三個賽場無線電保障任務的無線電檢測技術人員,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並做好設施和技術的充分準備,隨時待命,為2014年奧運會及殘奧會增光添彩。

3.4 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拓寬引資渠道

把引進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實現目標,力爭取得新的突破。引進戰略投資者,也是我省今年乃至整個“十一五”期間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以大型經貿洽談活動為抓手,大力開拓招商市場。積極主動參加省政府組織的各種相關招商引資活動,組團招商、組織企業參加大型經貿洽談活動,力爭引進一批重大信息產業項目,努力使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安徽省“十一五”規劃報告.

[2]安徽省信息產業廳2014年工作報告.

[3]國家統計局.安徽省統計年鑑[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第五篇:甘薯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甘薯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雷文華,廖菊英,樑天明,何勝生

(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 龍巖 364000)

摘要:介紹了甘薯全粉的加工前景,並對甘薯全粉的生產工藝和應用作了綜述。 關鍵詞:甘薯全粉;加工工藝;綜合應用

leiwenhua, liaojuying, liang tianming, he shengs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ng yan(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 longyan 364000 , china)

abstract:the proocessing prospect of sweet potato powders were introduced; produc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wde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weet potato powder;proocessing technology; utilization

甘薯是一種適應性強易栽培、高產穩產、營養豐富的農作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產國家,在中國糧食作物中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居第四位。由於鮮甘薯水分含量高,不便運輸,長時間貯藏保鮮困難較大,且貯藏過程中養分消耗較大,病害損失嚴重。因此,研製開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甘薯全粉深加工工藝,使其貯藏方便,並延長貯藏時間,且這種甘薯全粉能廣泛用來做饅頭、花捲、麪包、糕點、餡料等的配料。甘薯全粉的開發,是生產甘薯系列加工產品的新途徑,對甘薯增值、減少環境污染及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意義。

1甘薯全粉加工前景

1.1甘薯全粉的概念

甘薯全粉是甘薯脱水製品中的一種。以新鮮甘薯為原料,經挑選清洗、去皮、切片、護色、熱燙、冷卻、烘乾、粉碎等工藝過程而得的細顆粒狀、或粉末狀產品統稱為甘薯全粉。甘薯全粉不是甘薯澱粉,主要區別在於甘薯全粉是新鮮甘薯的脱水製品,它保持了甘薯果肉的色澤、風味,包含了新鮮甘薯中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幹物質,如澱粉、蛋白質、脂肪、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由於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甘薯細胞顆粒的完好性,覆水後的甘薯全粉呈新鮮甘薯蒸熟後搗成的泥狀,並具有新鮮甘薯的營養、風味和口感。而甘薯澱粉僅是甘薯中的澱粉,其它營養元素含量極低或不含,因此甘薯澱粉不具有甘薯所特有的營養、風味和口感。甘薯澱粉對甘薯的利用率不到20%,在澱粉提取過程中,蛋白質、礦物質、作者簡介 雷文華(1972-),女,福建人,農經師,研究方向:甘薯育種及加工研究

粘蛋白、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全部損失掉了,而甘薯全粉基本上保留甘薯的全部營養,食用方便,易於消化吸收。

1.2甘薯全粉開發的必要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產國家,栽培面積近6.67×10hm,佔世界的65.4%,總產近

1.2億t,佔世界的85.9%。隨着我國人口不斷增加,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加;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水資源愈顯不足,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我國面臨着糧食需求的壓力巨大,糧食供求將處於緊平衡狀態。甘薯投入少,產出多,單位面積可食用的幹物質居各種作物之首;甘薯抗災力強、耐旱、耐瘠薄,丘陵山區也能種植,在作物較難生長的地方,甘薯也能獲得較好的收成;甘薯營養豐富,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屬“準完全食品”。隨着人們對甘薯認識的提高,甘薯在我國食物結構中將會佔有更大的份額。

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甘薯在保障國家糧食

安全和能源安全的作用日益凸顯。甘薯不僅有種植面積大、增產潛力大的優勢而且轉化利用效率高。許多專家認為:甘薯是21世紀最理想的食物之一,同時甘薯也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之一。

目前我國甘薯加工產品主要是薯脯產品及澱粉產品,工藝老化,產品單一,已不能適應

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而且,我市甘薯加工企業還存在由於鮮薯保質期短而導致加工時間短(4個月)致使生產高成本以及家庭手工作坊狀態、加工設備簡陋、自動化、標準化生產程度低、產品質量的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已嚴重地影響了加工企業的發展和農民種植甘薯的積極性。特別是在中國廣大的甘薯產區規模最大、最容易形成甘薯加工產業化的加工方式是利用鮮甘薯提取澱粉,或是以澱粉(甘薯)為原料生產各種食品。但目前甘薯加工提取澱粉過程中,薯渣含量高達lo%一14%。多年來,這些薯渣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除部分薯渣作飼料外,大部分作廢料棄掉,資源浪費極大,造成主產品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困擾着加工企業的發展,同時又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隨着“甘薯熱”的不斷升温及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理性化認識,甘薯全粉的開發勢在必行。

1.3甘薯全粉開發優勢

由於新鮮甘薯儲藏期短,大部分品種儲藏十幾天後就開始腐爛,而甘薯全粉在常温下能

安全儲藏18個月。由於甘薯全粉具有新鮮甘薯的營養、風味和口感,以及良好的覆水還原和再加工性能,因此大規模採用甘薯全粉的形式來保存甘薯,可為食品加工業提供原料,有效地迴避甘薯原料供應的季節性對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避免因儲存甘薯時產生的黴變、腐爛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採用甘薯全粉為原料生產甘薯食品,就像採用大米、麪粉、72

油脂等原料生產其它食品一樣,完全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安排原料的採購和貯存,為企業生產提供更靈活的空間。甘薯加工成全粉,用水少,無廢料,其產品用途廣,不僅延長了甘薯的利用期,而且增加了甘薯的附加值。在甘薯全粉生產過程中產生很少量的薯皮,這部分薯皮可作為家畜的飼料,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排放的廢水中僅含有少量的沙塵、澱粉,經沉澱後即可排放或用於農田灌溉。生產甘薯全粉與生產澱粉相比,排污總量可以忽略不計,減少排污,保護周邊環境,因此,甘薯全粉廠的建設,對於形成區域性訂單式甘薯種植、加工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化調整具有積極的意義。

2甘薯全粉的用途和應用

甘薯全粉是甘薯塊莖經脱水後分散的單個細胞的產物,這種產品因細胞壁是完整的,細

胞內的物質沒有流失,產品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營養物質,且產品也因細胞破碎率低,物理特性得到改善,故可獲得良好的商品性,如低的粘度、擴展大的分散性、均衡的覆水性。由於產品的物理特性有本質的改善,甘薯全粉的用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食品種類。可以説,目前的甘薯加工食品幾乎都可以採用甘薯全粉作為原料來加工生產。幾乎馬鈴薯全粉能加工出來的花色品種,甘薯全粉同樣也可以加工出來,可用做麪包、饅頭、膨化食品、湯料、沖服劑等製品的原輔料,在方便食品、冷凍食品、調理食品的加工製造中有廣泛的應用。甘薯全粉既可以製成即食食品直接食用,也可以作為其它食品的添加成分,以改善食品的營養價值。甘薯全粉加入一定輔料,如葛根、大米、馬鈴薯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熱水衝調,可製成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即食糊;加以輔料進行油炸,可得到油炸甜食;與米渣蛋白質或其它輔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後進行擠壓膨化,可製成蛋白質含量較高,其它營養成分豐富,易消化、易吸收、具有良好口感和色澤的膨化食品。

3甘薯全粉的製取

4.1甘薯全粉品種的選擇

要根據甘薯全粉的不同用途來選用不同的甘薯品種。加工全粉的甘薯要求水分含量中

等,薯塊大小均勻,薯皮光滑,如巖薯5號、龍薯1號、濟薯18等。

4.2 工藝流程

紅薯→挑選→清洗→去皮→護色→刨絲→燙漂→冷卻→烘乾→粉碎→包裝→成品。

4.3操作要點

4、3、1原料選擇

原料收購裝運過程做到通風透氣,產地到加工運輸時間掌握在10t內。原料要求新鮮良好,薯塊大小均勻、光滑,無病蟲害、無黴爛發芽現象。原料運輸途中必須用編織袋包裝,儘量避免原料在裝袋、運輸過程中出現破皮現象。

4.3.2去皮

用清水洗淨甘薯表面泥沙,用削皮刀去除甘薯兩端,削去表面薯皮,挖除表面根眼。

4.3.3護色

將已去皮的紅薯立即放入配置好的1‰檸檬酸溶液中進行護色20min,護色液漫過甘薯即可。

4.3.4刨絲

將護色好的甘薯人工刨絲或送入刨絲機中進行刨絲,厚度1~2mm之間。

4.3.5燙漂

刨絲後的甘薯放入約95℃的温水中燙漂2~3min。

4.3.6冷卻

燙漂後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卻。

4.3.7烘乾

將冷卻後甘薯絲或片放入烤房乾燥,烘製水分含量小於8%以下。烤房烘乾條件選擇為70℃~75℃乾燥10h,中間翻動2次;乾燥容器選擇為細孔鋼盤;

4.3.8粉碎

將烘乾後的紅薯片或紅薯絲放入多用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細度為80-100目。

4.3.9稱量、包裝

在全自動包裝機上將混合好的配料進行定量包裝。包裝箱要符合食品包裝要求,用膠帶

封口,註明產品名稱,淨重,規格,生產廠家代號,生產日期。包裝時所用的一切器具均應編號,使用前後要清點,以防裝入成品箱內。為防止塑料袋破損,包裝時切勿捶打紙箱。 5小結與討論

綜上所述,甘薯全粉有着廣泛的用途,原料供應有保障,因此作為一種新產品,甘薯

全粉產品可用來做饅頭、花捲、麪包、糕點、薯醬、甘薯面餡料等的配料,也可作為飲料直接衝調。甘薯全粉較大程度地保留了甘薯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質與全部營養成分,口感細膩、爽滑,易消化吸收,具有純正的甘薯香味。 加工成粉狀,水分含量少,便於運輸儲存。這對開發我國甘薯資源,促進特色甘薯綜合利用產業化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虹, 張超凡, 黃光榮, 劉士尋,甘薯全粉的加工與應用湖南農業科學2014(05)

[2].張立明,王慶美,王蔭墀. 甘薯的主要營養成分和保健作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4(07):44

[3] 馮鳳琴,劉東紅,葉立揚.甘薯全粉加工及其擠壓膨化食品特性的分析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l,17(3):99一102.

[4] 王麗娟,王琴,温其標.甘薯全質微粉的研究與開發進展 [j]食品工業科技2014(09):21~23

[5]程坷偉,許時,王璋.甘薯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進展.食品科技,2014(6):92~93

[6]周玲.甘薯與保健.中國食物與營養,1998(5):47~48

閲讀此文後還關注了以下內容:

望都辣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

紅安縣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慶陽民俗文化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六盤水市茶葉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竹溪縣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