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8W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精品多篇】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篇一

2011級課程論文

高校大學生為什麼要關注中國周邊安全

傳媒科學學院 播音與主持藝術系 閆金良 2011013419

中國作為鄰國最多國家,地緣矛盾最多,最複雜的戰略主體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存在巨大問題,而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義、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領土糾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東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一、我國未來周邊形勢當前局勢

我國周邊形勢20多年的相對穩定來之不易,短期內不至於發生牽動全局的戰亂。然而,周邊地區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影響和平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安全仍然面臨着不同對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脅和挑戰。對於這種挑戰,我個人認為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理論上的,二是行動上的。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國防建設,提高防範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一)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簡要概括為三“多”。一是鄰國多。我國處於東亞中心,幅員廣闊,有世界上第二長的陸界,鄰國眾多,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分別與15個國家接壤,1.8萬公里的海岸線與11國為鄰,是世界上除俄羅斯外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東臨太平洋,西接中亞石油能源中心,南瀕馬六甲海峽,北與大國俄羅斯接壤,我國極易陷入各種爭端和利益衝突之中。二是大國強國多。包括以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為代表的幅員廣闊型、經濟發達型、人口密集型國家。不僅如此,世界上人口過億的10個國家有7個都在我國周邊地區,除中國之外世界上6個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有4個是中國鄰國或亞太大國,擁有核技術以及核生產能力的國家大多在中國周邊。三是問題多。主要是熱點地區多、貧富差距大、意見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藥桶之一的南亞次大陸、當前世界熱點地區中東地區和東北亞地區,都在我國周邊。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既有

撾、蒙古、孟加拉國、阿富汗等,差距較為懸殊。領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問題衝突愈演愈烈,印巴衝突尚未徹底解決,中亞國家“顏色革命”方興未艾,地區性恐怖事件時有發生。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紛爭不斷,教派衝突摩擦不斷。

(二)現實上的安全挑戰

1、美國對我國安全的綜合性威脅

美國雖然和我國並不接壤,其本土也與我國相隔萬里,然而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未來的走向面臨的最強烈挑戰依然來自美國。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權主義國家,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斷膨脹。由於中美之間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異,因此美國不希望中國快速崛起。在中國東部,憑藉美韓共同防衞條約、美日共同防衞條約,以及其在韓日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實力對中國進行遏制。在中國東南,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構成了三道島鏈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韓國、台灣、越南;第二道防線是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第三道防線是小笠原羣島、澳大利亞、新西蘭。在中國西南,美國實施了聯印製華政策。在中國西部,美國借反恐之機將軍事實力滲透到了阿富汗,為插手中亞事務、遏制中國製造條件。

2、日本對我國安全的潛在威脅

中日關係目前相對平穩,但隨着日本經濟、軍事力量進一步發展和政治野心的進一步膨脹,日本現實和潛在危險仍呈上升趨勢。戰略上,日本將我國列為主要潛在對手,追隨美國壓制中國發展,尋求國防戰略由“防禦型”向“進攻型”轉變。政治上,日本積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意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軍事上,日本擁有巨大軍事實力,具備成為軍事大國的物質和科技基礎,擁有製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領土問題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強對我國有爭議島嶼和海域的控制和開發。

3、印度對我國安全的嚴重威脅

近年來,中印之間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合作和邊境問題的磋商,兩國關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對我國安全的影響依然存在。戰略上,印度積極謀求地區霸權,視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和潛在威脅。軍事上,印度在非法佔領的

軍費開支,加速更新武器裝備。

4、朝核危機對我國安全的直接影響

朝鮮半島影響我安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鬥爭和朝核問題,其中朝核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必將帶來東亞核格局的改變,成為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首先它可能導致美國發動對朝鮮的戰爭,或者對朝鮮進行制裁。其次它可能成為開啟東亞核武競爭的潘多拉魔盒。再次它可能導致日本全力尋求突破和平憲法,擴大軍備,開啟核武之門。

5、南海諸國對我南沙羣島的現實侵佔

南沙羣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因為南沙有着重要的經濟價值,使周邊國家垂涎三尺,紛紛插手,企圖據為己有。目前,南沙問題形勢嚴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目前南海爭奪涉及“六國七方”,我國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形勢相當嚴峻。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在南沙羣島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島嶼、開發石油的狂瀾。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和中國台灣地區,其中印度尼西亞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對南海擁有全部主權。而目前,我國只控制南沙羣島中的7個島嶼,我國台灣控制其中的太平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家則搶佔其中的50多個島嶼。其中,越南佔據島礁29個,控制海域面積20萬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與美國在南海西南部發現了東南亞最大的油田,儲量2至4億桶。菲律賓佔據13個島礁,控制海域面積41萬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產石油35萬噸。

二是有關國家加強控制和軍事準備。越南反覆宣稱對南沙羣島擁有主權,併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機構,還準備向南海佔領島礁移民。越南海軍專門組建了應付南海突發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戰旅”。菲律賓設立卡拉延市政府,將部分佔領南海島礁劃歸其管轄,軍事上組建了西部聯合特混部隊,專門負責南沙方向的巡邏和作戰任務。其他國家也有相應的行動,一方面加強控制,另一方面進行作戰準備。

三是南海問題國際化傾向日益嚴重。南海周邊國家紛紛引入外部資金,與美、

12海里的南海油氣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性開發。同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聯手藉助國際輿論壓我就範,企圖使南沙問題爭議多邊化、國際化、複雜化,另一方面與美國達成協議,使美國軍艦有權進入這些國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國完成在東南亞軍事基地的作戰和後勤保障體系建設。除美國外,日本、印度也積極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活動。

二、美國因素

中國作為鄰國最多國家,地緣矛盾最多,最複雜的戰略主體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存在巨大問題,而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義、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領土糾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東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美國近幾年的軍事演習呈現包圍之勢。

近期美國無端強烈指責中國人權,驅逐孔子學院,可見美國在其經濟、政治等多重因素打擊之下已經完全沉不住氣了,美國已經完全拋棄其所標榜的民主、自由,其內在的虛偽、無恥、貪婪、狹隘完全顯露,我斷定美國不出今年遲早要生出事端。

三、綜述

當前中國面臨的形式及其嚴峻,在亞洲中國成功實現中日之間的貨幣自由化,搞亂了美國在這亞太的隨從國,在東南亞中國對各個小國進行警告尤其是菲律賓,因此中國在近期戰略上成較好態勢。縱貫世界局勢希望還是在中國。作為中國當代90後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瞭解和關注中國周邊安全,這是歷史和時代的要求,中國是世界的希望,我們是中國的希望,關注中國周邊安全,關注國防,我們義不容辭!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篇二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2007-02-03 14:56:27) 轉載▼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當前,隨着中國“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的深入推進,以及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進一步穩固,中國周邊形勢總體上將繼續趨於平穩。主要形勢主要包括:

(一)周邊熱點繼續降温,但存在着潛在危機

當前,我國周邊形勢將繼續保持穩定。10月份,朝鮮進行了核實驗,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朝鮮明確表態,願意通過對話解決朝核心問題,新一輪的六方會談將很快進行。印巴關係仍將繼續改善,克什米爾問題激化的可能性不大。在經歷“顏色革命”衝擊之後,中亞各國也在反思“美式民主”的利弊,地區形勢會繼續好轉。布什對華政策更趨務實,中美在“防獨”問題上暫時形成默契。陳水扁拋出廢除“國統綱領”的談話後立即遭到白宮批評,表明美暫不願為其耗費更多的精力。

但是,周邊“熱點”依然潛伏危機,某些方向和某些地區的局勢發展仍須密切關注。阿富汗國內恐怖殘餘仍存,民族矛盾、部族矛盾依然尖鋭,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有可能再次陷入混亂,從而危及地區穩定。巴基斯坦、緬甸等國內政局仍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發生動盪亦不能排除。

(二)大國繼續爭奪地緣戰略優勢,中國安全壓力“西緩東急”

去年,大國在我國周邊互動頻繁。美日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軍事同盟,公然把台海列為其共同戰略目標。美俄在中亞“顏色革命”中呈現拉鋸態勢。美加強與印進行戰略協調,事實上承認印核地位,並在民用核領域與印全面合作。日本也加快調整南亞政策,全面提升與印合作關係。小泉訪印後,雙方宣佈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當前,我國周邊地帶依然是大國爭奪的重點區域,我東部安全壓力將有所加大。美正在尋求從伊拉克體面抽身,加快戰略重心東移。美今年2月出台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顯示,美軍將在太平洋部署6成的潛艇和至少6艘航空母艦。為應對中國的崛起、台海危機、朝鮮半島局勢,美勢必更加註重同亞太盟友的雙邊安全合作。

由於日本右翼勢力當道,日本繼續推行趨於強硬的對華政策。日本一方面進一步強化《日美安保條約》,聯美製華;另一方面加緊與“台獨”勢力勾結,以華制華。此外,日在參拜靖國神社、中國東海大陸架資源等問題上繼續尋釁滋事。年初,日“戰略家”還拋出制華“新思維”,企圖以大陸力量相互制衡來獲取海洋發展優勢,表示要加強對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外交攻勢,同時增強海空力量以確保日海上強國地位。9月26日,安倍晉三訪華後,中日關係的僵局有所緩解,但解決一些重大問題還有個過程。

(三)睦鄰互信繼續增強,但“中國威脅論”依然存在

去年,中國領導人足跡遍佈南亞、中亞、東南亞和東北亞各國,周邊國家領導人也先後訪問了中國,這些互訪增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信任關係。中印雙方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簽署了一系列旨在結束邊界爭端、促進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的協議文件。中俄兩國全面解決邊界問題,成功舉行“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演,簽署《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國、菲律賓和越南三國在馬尼拉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進一步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韓在解決朝核問題、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上相互溝通、密切協商。

當前,周邊外交依然是中國外交重中之重。中俄國家元首年度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將繼續加深兩國戰略伙伴關係;2006年在中國舉辦的“俄羅斯年”活動將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雙方將在俄境內舉行聯合軍演,進一步加強安全和軍事事務的磋商與合作。中朝將在六方會談和地區安全問題上保持密切接觸。中韓在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將面臨新的挑戰,但雙方將保持磋商。2006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15週年,也被中國政府建議為“中國-東盟友好合作年”;隨着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行動計劃》開始全面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將會加快進程,各方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行動也將有新的進展。 不過,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增進互信的同時,“中國威脅論”一時還難以銷聲匿跡。原因有三:一是隨着中國對周邊地區的影響進一步增強,妒忌、惶恐者會故意散佈“中國威脅論”;二是不明真相或缺少對中國瞭解的人,誤解或曲解中國的戰略意圖,誇大中國發展壯大對別國產生的安全壓力;三是由於產品結構相似性,周邊地區對中國商品衝擊力存在擔憂,而隨着中國對能源和資源的依存度增大,“中國資源威脅論”也會有一定市場。

(四)安全對話更加活躍,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減壓”作用加強

去年,中國堅持以合作為重要支點的安全政策,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解決分歧,努力推動多邊安全對話。上海合作組織雖遭“顏色革命”衝擊,但其組織建設不僅沒有止步,反而穩步向前推進,正式接納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為觀察員。“東盟地區論壇”、東盟“10+3”在加強地區安全合作、努力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和東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首次東亞峯會成功舉行,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也參加了這次盛會。

當前,周邊安全合作與對話更趨活躍。2006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5週年,也是“上海五國”機制建立10週年,即將召開的峯會將對5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並提出今後的發展方向,對機制建設和功能建設做出新的規劃。目前,中方作為主席國已全面啟動峯會和慶祝活動的籌備工作。2005年底的東亞峯會為東亞各國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當前,東亞各國繼續通過該機制增進政治互信,擴大合作與共識,俄羅斯乃至美國都有可能以某種形式加入到東亞合作進程中來。11月,胡錦濤主席將訪問越南、老撾、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國並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14屆首腦峯會,這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增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相互瞭解和信任。

中國積極倡導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特徵的新安全觀,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當前,中國繼續以周邊安全機制為依託宣傳自己的安全觀念,同時,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也將繼續為我減輕安全壓力發揮更重要作用。

(五)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問題交織,維護國家安全任重道遠

與往年相比,2005年中國周邊地區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區域傳遞性和普遍性更顯突出。南亞、東南亞成為恐怖襲擊重災區,印度、印尼、俄羅斯等國都受到大規模恐怖襲擊,澳大利亞等國也多次挫敗了恐怖襲擊計劃。與此同時,地震、颶風等其他非傳統威脅也在上升。南亞大地震使印巴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在越南、泰國等周邊多國暴發。

當前,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和威脅將繼續存在。國際恐怖組織進一步網絡化、分散化使地區反恐鬥爭更加複雜化與長期化。在美國及其歐洲盟國相繼遭到恐怖襲擊之後,不排除恐怖組織將對美亞太盟國發動襲擊。美國中央情報局近期披露,“基地”組織已重整旗鼓,日本等國是重點滲透對象。此外,毒品販賣、海盜等跨國犯罪仍將是對周邊有關國家重要的安全威脅。2006年,中國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的任務仍十分艱鉅。“三股惡勢力” 加強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繼續在我國周邊活動並從西北、西南、東南幾個方向對我形成威脅,並有向縱深發展的趨勢。隨着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我國預防恐怖組織製造事端的任務加重。其中,“東突”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淺論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篇三

淺論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開始了偉大民族復興之旅。但不幸的是,近年來,我國周邊環境不斷惡化,領土、海洋爭端不斷凸顯,周邊國家政局動盪,恐怖勢力蔓延。穩定的周邊環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周邊形勢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的國家安全,影響國家和平發展和戰略機遇的實現。

關鍵詞:安全形勢,地緣戰略

正文:

翻開一幅世界地圖,在地球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歷經五千年的文明教化如今依然散發着蓬勃生機。新中國建國六十餘載,其間遭遇坎坷艱辛,但都坦然度過,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收穫了寶貴經驗。自改革開放戰略實施以來,中國這一塊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來了新的活力,改革開放如今已實施三十餘年,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足以令世界為之矚目,我國已經開始了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之旅。隨着波瀾壯闊的二十世紀的結束,世界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我國也懷着滿腔的熱情邁入二十一世紀,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開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輪廓。不可否認,我國現在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近三十年來,我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國家實力進一步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三十年間相對穩定的周邊環境。眾所周知,自70年代對越反擊戰後,我國基本處於和平狀態,無明顯對外戰爭,然而不幸的是,近年來我國的周邊環境逐漸惡化,領土、海洋爭端不斷凸顯,周邊國家政局動盪,恐怖勢力蔓延。而一國的周邊環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是我們尋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周邊形勢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我國的國家安全,影響着國家和平發展和戰略機遇的實現。

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疆域遼闊:東臨太平洋,西接亞洲腹地,四周分別與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相鄰。回顧歷史,冷戰結束後,我國與周邊國家之間已不存在現實的戰爭或武裝衝突,我國在國土周圍也不再面臨重大的現實軍事威脅。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周邊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總體上是穩定的,有利於和平穩定的因素進一步增強,不利於和平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並時有激化,總體呈現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明顯特徵,而這些都促使我們必須加緊重視周邊安全形勢。

由於我國鄰國最多,因此地緣矛盾最多,最複雜的戰略主體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存在巨大問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問題就像一條“V形熱點線”,呈放射狀特點,在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東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線的左端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大陸線,有中亞五國問題,阿富汗衝突、印巴衝突、印中爭端等問題;V型線右端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線,有日俄北方四島之爭,日韓的竹島(獨島)之爭、朝鮮半島之爭、中朝黃海大陸架之爭、中日東海大陸架和釣魚島之爭以及南中國海之爭等。無疑,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處理,將會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響。下面我就中國周圍安全形勢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性介紹:

一, 朝鮮半島與中國安全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進入21世紀後,美國政府對朝鮮採取強硬姿態,最終導致朝美第二次核發機的爆發,半島局勢再度趨緊。在東北亞地區,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始終牽動着大國利害關係,影響着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朝鮮半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緣意義,是各大國利益的交匯點,半島兩國的戰略選擇,將與大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雖然朝鮮和韓國都在竭力謀求統一,但是雙方存在的理念與利益衝突,造成了一種一致謀求統一卻又堅持對抗的局面。新時期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發展態勢。一方而,促進和解、推動談判、制約戰爭的內外因素繼續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六方會談”進程的繼續為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重要機遇,半島和平進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面,朝鮮與美國、韓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衝,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沒有半島的安全,就無中國“和平崛起”的最終實現。特別是去年“天安”號事件後,朝韓兩國關係一度吃緊,美日等國都借天安號事件謀算自己的把戲,向中國施壓,進一步鞏固了美日韓三國軍事聯盟關係,之後美日韓三國頻繁在我國東部海域開展軍事演習,美國甚至派核動力航母參與,這讓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一度達到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嚴重威脅着中國的安全。 二, 美日軍事同盟和日本對外軍事擴張

日本是中國的海上強鄰,是當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又是一個曾經對中國進行侵略並且其統治者至今對此沒有清醒反省的國家,還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掌握核武器的國家,二戰後,美國和日本結成軍事同盟,90年中後期,日美安全同盟實現了冷戰後的重新定義。其適用範圍由日本本土及周圍數百海里擴大到整個亞太地區;合作內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擴展到“日本週邊地區發生事態時”,防衞態勢由“對儲威脅型”向“地區安保型”轉變;主要防範對象由蘇聯轉變為朝鮮和中國。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聯合研製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將導致亞太尤其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力量的嚴重失衡,成為影響未來地區安全的重要不穩定因素。進入21世紀,日本決定建對付“中國海軍艦艇活動”的“護島部隊”,2004年確認中國為“安全威脅”實現了安全戰略從“防禦”的“進攻型”的轉變。而近幾年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加快謀求政治大國或“正常國家”的步伐,強化日美同盟,防範和牽制我國的行動不斷升級,使日中關係在發展中存在着許多隱患。又伴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日關係重新定位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不可避免。比如,釣魚島問題激化了中日兩國在東海問題上的矛盾,2010年的釣魚島中日撞船事件後就讓兩國關係持續低迷,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三, 南亞與中國安全

在南亞地區,印巴衝突由來已久,印巴衝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印度和馬基斯坦的衝突直接淪為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近年來,兩國在核軍備和常規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克什米爾衝突時緊時緩,印巴衝突對南亞安全局勢,和我國西部邊境的安全有重大關係。印度21世紀的宏觀目標是控制南亞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其21世紀軍事戰略是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巴基斯坦,制弱小鄰國,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地聯繫的海上必經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於控制了中國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嚴重威脅着中國的石油安全。近年來,印度自持經濟增長迅速,大幅度提升國防實力,增加國防預算開支,購買鉅額軍火,處處都把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和最大威脅。特別是在美歐等國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這種超越中國的野心愈加膨脹,特別是1959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的慘敗一直讓印度心存芥蒂,成為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總想能夠超越中國,遏制中國,從而一雪前恥。

四,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必然向海洋型經濟方向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經成為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重要來源,中國的海洋戰略已成為國際社會判斷中國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深海戰略已經觸及美國的亞太乃至全球利益,周邊國家借美國重返亞太之勢在海洋問題上結成利益共同體抗衡中國的潛力大大增強。因此,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國深海戰略面臨的海上壓力將常態化。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衝突爭議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佔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採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於中國的發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這裏援引一些數據,南海自然海區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屬於我國司法管轄的海域就是所謂“九段線”或者U型線內的海域,面積約為200萬平方公里,這是在1945年由當時的中國政府劃定的,各國沒有反對。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又重申了這一點,仍然沒有任何國家反對。直到上世紀60年代,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開始向南海伸手,各國進入“九段線”內面積總計約154萬平方公里,其中越南聲稱擁有117萬平方公里,菲律賓是62萬,馬來西亞是17萬,文萊是5萬,印度尼西亞是3.5萬,無爭議面積只有44萬平方公里。南海諸島的島、礁、沙洲、沙灘總計256個,被實際瓜分和控制的島礁達50個之多。在已佔領島礁中,越南佔了58%,馬來西亞佔了10%,菲律賓佔了16%,而中國只佔了16%,這種狀況已經形成了,要改變現狀非常困難。近期,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南海之爭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擺出一副極為強硬的態勢,即在南中國海領域進行實彈軍演,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表明東盟諸國想把南海問題攪得越渾越好,這樣他們可以從中牟利,其用心無疑是險惡的。

五,中亞五國與中國安全

中亞五國獨立後,由於中亞顯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世界各國勢力在中亞的角逐使中亞的政治局勢更加不穩,另一方面也使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環境複雜化。戰後,推行霸權政策的美國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以及在中亞個別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這不僅打通連結擴大了北約和強化了北約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戰略通道,還可以以中亞為地緣戰略支點,以北約組織和美日安保同盟為兩翼,抑制俄羅斯的復興,阻止伊斯蘭原教有旨主義的擴展,遏制中國的崛起。2009年是我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7週年。17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成功解決邊界問題,不斷增進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國”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已成為新型國家關係和區域合作的典範。中亞地區面臨着顏色革命的衝擊,國家政局動盪不安。中亞地區毗鄰我國西部邊境,自古以來就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亞國家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作為中國的鄰居,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將日趨增加,進入21世紀,中國同中亞國家加強了經濟合作,擴大了在中亞國家影響力,間接損害了俄羅斯的傳統利益。而美國、俄羅斯在中亞角逐加劇,以獲得經濟利益。中亞五國在地理上位於大陸心臟地帶,是大國政治勢力和地區政治勢力緩衝區和交匯區,我國和中亞各國是長期睦鄰友好的關係,並應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成為長期的政治、經濟貿易伙伴,以保證邊疆地區的穩定,這對於我國西部安全形勢無疑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六,俄羅斯與中國安全

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而復興後的俄羅斯所奉行的對外戰略是否會一如從前的咄咄通人。作為俄羅斯的鄰居,中國尤為關心,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軍事技術實力的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藉助的力量,儘管俄羅斯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強大的鄰國就像一把雙刃劍,假如它對你友好並能給你帶來利益,就會由於它是你的鄰居而使這樣利益倍增,這個鄰居越強大,你所獲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説,復興後強大的俄羅斯對中國安全的影響是中國周邊國家無法無擬的。

七,中美間的多方博弈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周邊安全構成的威脅,在性質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嚴重性,在時效上具有長期性。冷戰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最有實力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在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又與中國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沖突,美國將中國視為有能力挑戰其全球利益的地區性大國和諧在對手。美國在東亞的存在及中美戰略結構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國從戰略上防範中國及對華施壓的政策不會改變,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台灣形成默契,打“台灣牌”制約中國的崛起;在北亞、美國加與蒙古的全面關係。新世紀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間的較量無疑是一場扣人心絃、風雲變幻的劇作,對於中美兩國如何博弈,則很大程度上考驗着兩國領導人的智慧與謀略。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篇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外交形勢大為改善

1、國際大環境相對穩定,大國之間相對平穩

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周恩來打開的中美關係新格局,於1979年親自出訪美國,主持實現了中美關係正常化。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鄧小平根據國際形勢發展的總體走向,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新的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形勢判斷,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和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此後,我國與其他大國關係進一步改善:中美關係雖然曲折不斷,但總體穩定;中俄關系穩步發展,兩國高層互訪頻繁,並簽訂了一系列聯合聲明和友好條約;中日關係發展基本平穩,正致力於構建和平與發展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中國與歐盟關係保持良好,經貿往來、政治互信不斷加深。

2、我國周邊的熱點地區衝突得到不同程度緩解

我國周邊地區諸如朝鮮、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經爆發過激烈的衝突,我國也曾或多或少地捲入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衝突。近20年來,周邊地區基本相安無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戰爭以外,其他周邊地區沒有戰事,阿富汗反恐戰爭對我國影響也微乎其微。

3、我國和周邊所有鄰國之間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我國和周邊所有的陸地鄰國都曾有過領土紛爭。20世紀60年代,我國先後與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鮮6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或條約;80年代以後,我國與印度和越南也實現了關係正常化;90年代我國又先後與老撾、俄、哈、塔、吉5國簽訂了國界協定;2001年7月,中俄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8年10月,俄方將銀龍島和半個黑瞎子島移交給中國;2008年6月,中日兩國經過磋商同意在實現有關東海海域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不損害雙方各自法律立場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在東海海域選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共同開發;中印關係不斷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兩國簽署了《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這一綱領性文件,標誌着中印關係進入新階段,同時兩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也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兩國邊境線中段的爭議區域初步得到解決,為解決整個領土爭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區集團化、區域化合作勢頭不斷上升

我國與東盟睦鄰互信夥伴關係深入發展。2003年10月,我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2002年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今年建成了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實現了我國與東盟發達的6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零關税,與其他幾個國家之間將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內統一取消關税,未來中國與東盟之間統一市場、實現“經濟無國界”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論壇前景廣闊,東北亞地區六國集聚的人力資源優勢,俄羅斯、蒙古和朝鮮的資源優勢以及日本、韓國的經濟、科技優勢,對我國都具有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潛力,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擺脱大國的壓制和其他區域集團的牽制,更好地平衡我國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關係。

二、我國未來周邊形勢走向不容樂觀

我國周邊形勢20多年的相對穩定來之不易,短期內不至於發生牽動全局的戰亂。然而,周邊地區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影響和平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安全仍然面臨着不同對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脅和挑戰。對於這種挑戰,我個人認為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理論上的,二是行動上的。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國防建設,提高防範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一)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簡要概括為三“多”。一是鄰國多。我國處於東亞中心,幅員廣闊,有世界上第二長的陸界,鄰國眾多,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分別與15個國家接壤,1.8萬公里的海岸線與11國為鄰,是世界上除俄羅斯外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東臨太平洋,西接中亞石油能源中心,南瀕馬六甲海峽,北與大國俄羅斯接壤,我國極易陷入各種爭端和利益衝突之中。二是大國強國多。包括以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為代表的幅員廣闊型、經濟發達型、人口密集型國家。不僅如此,世界上人口過億的10個國家有7個都在我國周邊地區,除中國之外世界上6個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有4個是中國鄰國或亞太大國,擁有核技術以及核生產能力的國家大多在中國周邊。三是問題多。主要是熱點地區多、貧富差距大、意見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藥桶之一的南亞次大陸、當前世界熱點地區中東地區和東北亞地區,都在我國周邊。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既有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日本和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也有貧窮落後的老撾、蒙古、孟加拉國、阿富汗等,差距較為懸殊。領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問題衝突愈演愈烈,印巴衝突尚未徹底解決,中亞國家“顏色革命”方興未艾,地區性恐怖事件時有發生。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紛爭不斷,教派衝突摩擦不斷。

(二)現實上的安全挑戰

1、美國對我國安全的綜合性威脅

美國雖然和我國並不接壤,其本土也與我國相隔萬里,然而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未來的走向面臨的最強烈挑戰依然來自美國。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權主義國家,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斷膨脹。由於中美之間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異,因此美國不希望中國快速崛起。在中國東部,憑藉美韓共同防衞條約、美日共同防衞條約,以及其在韓日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實力對中國進行遏制。在中國東南,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構成了三道島鏈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韓國、台灣、越南;第二道防線是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第三道防線是小笠原羣島、澳大利亞、新西蘭。在中國西南,美國實施了聯印製華政策。在中國西部,美國借反恐之機將軍事實力滲透到了阿富汗,為插手中亞事務、遏制中國製造條件。

2、日本對我國安全的潛在威脅

中日關係目前相對平穩,但隨着日本經濟、軍事力量進一步發展和政治野心的進一步膨脹,日本現實和潛在危險仍呈上升趨勢。戰略上,日本將我國列為主要潛在對手,追隨美國壓制中國發展,尋求國防戰略由“防禦型”向“進攻型”轉變。政治上,日本積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意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軍事上,日本擁有巨大軍事實力,具備成為軍事大國的物質和科技基礎,擁有製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

和重要原料。在領土問題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強對我國有爭議島嶼和海域的控制和開發。

3、印度對我國安全的嚴重威脅

近年來,中印之間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合作和邊境問題的磋商,兩國關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對我國安全的影響依然存在。戰略上,印度積極謀求地區霸權,視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和潛在威脅。軍事上,印度在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備的防禦體系,加緊針對中國的戰場建設,並不斷增加軍費開支,加速更新武器裝備。

4、朝核危機對我國安全的直接影響

朝鮮半島影響我安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鬥爭和朝核問題,其中朝核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必將帶來東亞核格局的改變,成為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首先它可能導致美國發動對朝鮮的戰爭,或者對朝鮮進行制裁。其次它可能成為開啟東亞核武競爭的潘多拉魔盒。再次它可能導致日本全力尋求突破和平憲法,擴大軍備,開啟核武之門。

5、南海諸國對我南沙羣島的現實侵佔

南沙羣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因為南沙有着重要的經濟價值,使周邊國家垂涎三尺,紛紛插手,企圖據為己有。目前,南沙問題形勢嚴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目前南海爭奪涉及“六國七方”,我國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形勢相當嚴峻。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在南沙羣島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島嶼、開發石油的狂瀾。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和中國台灣地區,其中印度尼西亞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對南海擁有全部主權。而目前,我國只控制南沙羣島中的7個島嶼,我國台灣控制其中的太平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家則搶佔其中的50多個島嶼。其中,越南佔據島礁29個,控制海域面積20萬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與美國在南海西南部發現了東南亞最大的油田,儲量2至4億桶。菲律賓佔據13個島礁,控制海域面積41萬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產石油35萬噸。

二是有關國家加強控制和軍事準備。越南反覆宣稱對南沙羣島擁有主權,併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機構,還準備向南海佔領島礁移民。越南海軍專門組建了應付南海突發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戰旅”。2002年還組織10多次以南沙作戰為背景的較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菲律賓設立卡拉延市政府,將部分佔領南海島礁劃歸其管轄,軍事上組建了西部聯合特混部隊,專門負責南沙方向的巡邏和作戰任務,2002年舉行了5次以南海作戰為背景的軍事演習。其他國家也有相應的行動,一方面加強控制,另一方面進行作戰準備。

三是南海問題國際化傾向日益嚴重。南海周邊國家紛紛引入外部資金,與美、日、俄、法等諸國聯合對屬於中國領海範圍12海里的南海油氣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性開發。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已鑽井1000多口,發現含油氣構造200多個和油氣田180個。同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聯手藉助國際輿論壓我就範,企圖使南沙問題爭議多邊化、國際化、複雜化,另一方面與美國達成協議,使美國軍艦有權進入這些國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國完成在東南亞軍事基地的

作戰和後勤保障體系建設。除美國外,日本、印度也積極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活動。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警惕、處處防範。機遇與挑戰並存,挑戰也是一種財富,它可以鞭策我們努力奮鬥,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我國立於不敗之地。提高國家的實力靠的是中央正確領導,更要靠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所以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要努力為中國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形勢與政策》論文

題目:分析我國周邊外交形勢

學院

理學院

姓名

李強

班級

實驗122

學號

20123090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