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的歷史人物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24K

中國的歷史人物故事(多篇)

歷史人物故事 篇一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歎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説:“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二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着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脱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脱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説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牀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悦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歷史名人故事 篇三

1746年,鄭板橋上任山東濰縣知縣。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閲公文,有人擊鼓鳴冤。鄭板橋吩咐衙役將擊鼓之人帶上堂來。擊鼓之人是一個啞巴,跪在地上呈上狀子。

鄭板橋細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啞巴原來會説話,5歲時生了一場病才失聲不能説活,但耳朵卻好使。啞巴有一個同胞哥哥,父母相繼去世後,留下一大筆財產,其哥哥想獨吞家財,便狠心地將啞巴趕出了家門。前任縣令因啞巴的哥哥拒不承認啞巴是他的胞弟,又苦於沒有證據,對啞巴的告狀不予理睬,啞巴每次去衙門告狀,都被杖責趕出。

鄭板橋受理了此案,當即傳啞巴的哥哥到堂。啞巴的哥哥還是像以前一樣説啞巴不是父母的親生骨肉,是父母從外面撿回來的野孩子。啞巴父母已經去世,無人作證。鄭板橋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啞巴的哥哥是不會認賬的,只好宣佈退堂,擇日再審。

鄭板橋略一思索,便有了辦法。待啞巴的哥哥離開後,他叫住啞巴,對他説:“你從今天開始,守在你哥哥門前,一見他出門,就上去狠狠地扭打他。”

啞巴眨着眼睛,疑惑地看着鄭板橋,搖搖頭,意思是不敢這樣做。

鄭板橋説:“你不要有任何顧慮,儘管照我的話去做,出了問題有本官為你作主。”啞巴這才點頭離去。

啞巴果真按鄭板橋教的方法去做了。他守在哥哥門前,看到哥哥出來,就拿着一個木棒衝上去把他打得頭破血流。隨後幾天又再次毆打哥哥。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啞巴的哥哥被追打得沒法,不敢出門,只好到縣衙來告狀:“啞弟不尊禮法,多次毆打親兄。”

鄭板橋傳啞巴到堂後,開始審理此案。鄭板橋問啞巴的哥哥:“啞巴出手傷人,其罪不小,本官一定為你主持公道,還你安寧。但依照我大清律條,毆打你之人如果是外人,只作一般鬥毆論處:如果是親兄弟則須嚴加懲處。請問,啞巴是你的親兄弟嗎?”

啞巴的哥哥不知是計,只想趕快嚴懲啞巴,免受其繼續毆打,他盯了啞巴一眼後説:“他是我同胞兄弟。”

啞巴的哥哥説完望着鄭板橋,等着他的宣判。沒想到鄭板橋厲聲喝道:“既是你親兄弟,為何不將父母留下的家財分一半給他?分明是存心獨佔!”

“這……這……”啞巴的哥哥一下傻了眼,方才明白落入了縣令設置的圈套中。鄭板橋當即差人押着他倆回家,清點家財,對半平分。啞巴終於得到了他應得的那一半。

歷史名人故事 篇四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

范仲淹心裏明白:要想幹一番大事業,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擔。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帶,而且帶的數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説:“我有數,不少。”

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為製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可范仲淹,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裏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裏的米粥涼透了,已經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麼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着野韭菜 、野葱、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着“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着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台上光輝業績的展現,“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五

張良

張良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着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老人對張良説:"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髮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説:"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説,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着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説:"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説:"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説:"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説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着。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説:"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説:"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歷史人物故事 篇六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享有盛名的文學家。他曾為一幅《五月披裘畫》題寫讚詞,贊詩云: “披裘當夏,俗非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 ”《五月披裘畫》和庾信的讚詞表現和讚美的都是一個動人的古代傳説故事。 -德育名人小故事

相傳,春秋日時期吳中有一高士,生活極為清貧困苦,五月披裘。人稱披裘公。一天,他揹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半道上,他們發觀道旁有一錠別人遺失的金子,季子便對披裘公説: “你把那錠遺金撿起來吧。”扳裘公一聽便發了脾氣,他“真目拂手”,説道: “為什麼你自處高潔,卻把別人看得那麼卑下呢!我甘於五月披裘而負薪,甘於自食其力,豈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話説得季子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心裏卻更欽佩披裘公的為人了。 -德育名人小故事

窮到了夏天也換不起衣服:終日披裘打柴為生,也不去拾取路邊造金,這確實表現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這種人,雖在生活上拮据困苦,一貧如洗,其精神世界卻是豐富而充實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見勸其拾取遺金,受到嚴詞批駁是在情理之中的。披裘公的美德是勞動者的美德,因而理所當然地要為後人所讚歎景仰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