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人物故事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歷史人物故事作文(精品多篇)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 篇一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歷史人物故事作文 篇二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梁山伯的女孩,既聰明又漂亮。

有一天,他問父親,説他想去求學,父親説那都是男子乾的事情,不讓祝英台去。祝英台非常的傷心,於是她的丫鬟就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説英台,我們男扮女裝,一起去吧。英台非常的高興,於是他們扮成男扮女裝的樣子,還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就去父親的房間裏了。他們來到了父親的房間裏,連父親都沒有看出來,由於拗不過祝英台,所以就讓他們去了。

在求學的路上,銀牌遇見了梁山伯,於是他們一起就去求學了。在學校裏,他們兩個是一間房間,於是英台為了不讓發現,它就在兩牀之間放了一盆水。並告訴梁山伯睡覺要老實,梁山伯很聽話。可是這也比不過聰明的師孃師孃早就知道了這個祕密。有一天是娘讓祝英台去他的房間一趟中台去了,才知道原來是娘早就發現了。但是他卻請求師孃別告訴別人是娘娘,不過就答應了。

這一天,祝英台的父親給朱英台寫來了一封信,信上説到他的父親病了,讓他回去一趟。祝英台只好乖乖的回去,在回去的路上,梁山伯和師孃一起在送祝英台,在路上祝英台給梁山伯説梁山伯,我們家有一個九妹跟我長得非常的像,到這學期期末你去我們家提親吧。梁山伯就變答應了,因為他非常喜歡祝英台這種模樣。

英台到了家發現父親的病早就好了,父親面説,既然你已經回來了,就不用去了,就待在家裏等着去馬家提親吧。英台非常的傷心,但父親就是不讓他去求學,也不讓他見梁山伯。就這樣,梁山伯變氣死了,他臨死的那天晚上對他的嚇人説,他死後一定要把他埋在祝英台和馬家的路上。

去馬家提親那一天的路上,下起了傾盆大雨。祝英台的丫鬟告訴中他,這就是梁山伯的墳墓,聽到後,祝英台跳下花架就奔過去,跳進了墳墓裏。雨過天晴,白雲飄在空中,出起了七色彩虹。墳墓旁有兩隻蝴蝶一直圍繞着墳墓轉。從此大家就把藍色的那一隻叫做梁山伯把粉色的那一隻叫做祝英台。

寫歷史人物故事的作文 篇三

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一瓣搖曳在動盪的北宋,一瓣在南宋的哀怨中飄零。歷史註定她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否則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柔情勁經南北宋朝,又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才情遮掩文壇墨客。

一介草民,惟求安。

風雨過後,不變是動盪。歷盡了顛沛流離,何嘗不願安寧?卻是世事難料,卻是兵敗馬亂,即便如此,安逸的生活可以不要了罷,珍世的古董可以捨棄了罷,可家呢?不論家,國已逝,家何存!留下的,唯有一剗的哀怨與心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名青衿,惟求清。

清淡的生活是多少遷客騷人的追求啊,卻終於被現實大海重重拍下。面對殘陽秋水,晚秋落葉,詩人的苦悶,身處異鄉的孤寂,也散落在水面,暈開思念的漣漪。女人花映在水中,水滋潤了花,水卻因她的思緒而惆悵,為她的柔情而嫵媚。

一縷輕衫,惟求靜。

才情綴滿了一縷輕衫,但她終究還是一名女子,有血有肉,柔情似水。她與趙明誠明明相愛,卻是天人相隔,是源於當時無情的亂世啊,才會讓他們的愛情這般悲涼!這又是一個何等堅韌的女子,悲愴使她柔腸萬斷,她卻化作細語追憶自己的愛情,然而,這柔絲般的細語又怎能載起她千鈞的傷痛?

面對殘香斷酒,面對物是人非,面對綠肥紅瘦,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抵撐?只能以淚篩愁,那愁情深深深幾許?恐怕連蚱蜢舟也載不下罷,既然載不下,那就忖度着舊夢,讓淚滴下,滴在對國仇家恨的悲憤中,滴在對趙明誠的思念中。

女人花飄落了,鑲在水面上,流水洗去了歲月的光華和鉛華,變的是岸上風雨,垂柳芭蕉,不變的仍是東流水。春花秋月,年年月月依舊,還有惆悵也依舊。縱使沒有了風橫雨狂,不再亂紅紛飛,然惟有一叢芳草,蜂蝶紛舞裏,年年月月愛與恨俱長。梅落花香,花逝人歎,千古的情愫,留於後人咀嚼。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 篇四

東漢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劉關張桃園結義之後,劉備廣招賢能異士,於是便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隆中諸葛的故事,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於隆中,並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鑽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卧龍”。善於網羅人才的劉備聞知,高興地説:“我需要這樣的人才!”並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説:“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着讓你一再去請。”劉備説:“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麼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説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着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説。”劉備卻説:“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託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説明來意,並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説:“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着輕蔑的口吻説:“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説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説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願,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説:“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説:“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於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於是諸葛亮終於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着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 ”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 篇五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 篇六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説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和硯台,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經典語句)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説:“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説:“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歷史名人故事 篇七

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説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説。不過説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裏看過,説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