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3W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多篇)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篇一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實詞及虛詞“以”的用法。

3、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通過對比表達自己觀點的寫作手法。

2、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説:“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説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徵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

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後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閲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

三、朗讀全文,並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

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嗜學(shi4) 怠(dai4) 叩問(kou4) 綺秀(qi3)

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2、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

3、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

(1)餘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3)碩師:大師,對學者的尊稱。

(4)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有關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晉。

(5)未嘗稍降辭色:態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6)援疑質理:援疑,提出疑難;質理,質詢道理。

(7)蓋餘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麼?

(4)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學生分小組討論。) ’

要點提示:

(1)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

(2)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④餘則綿袍敝衣處其間。

(3)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六、領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敍、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敍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採取了細節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寫成發言材料,下節課交流。

八、佈置作業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誦課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上完了《送東陽馬生序》,感想頗多。讓我真切體會到,只有做了,才會認真的思考,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應該説,這堂課還是按照我原先的設想完成了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也突出了我預設的重難點,但在抓住兩個特點方面,對文章特點還把握得不夠,對一些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做得不夠好。如在文章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和細節描寫及對比的表現手法沒有體現出來。

自認為具體存在以下的問題:

1、文章特點還沒有分析到位。

在本節課中,計劃是要體現出文體特點和文章特點來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只注重了文體的特點,即根據文言文的教學特點,而將這篇文章的特點沒有體現出來。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選文以記敍為主,筆法簡潔,但有些地方適當的加以渲染和描繪給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同時也有議論和抒情;二是文章細節描寫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文中將自己的生活和同捨生的豪華穿戴形成鮮明對比。這些細節的描寫,給人印象深刻。不僅渲染了當時求學的種種苦況,也反襯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和其求學精神的頑強。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考試的指導意義也很大,可惜在教學中將之忽略了。

2、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活躍。

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很多同行都有這樣的感歎: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越是不愛在課堂上發言了。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七年級課堂熱熱鬧鬧,九年級課堂靜悄悄。但如果課堂上沒有學生的發言,總像缺少了點什麼。這學期一開始,在九(1)班上課,學生也不怎麼發言,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啟發、鼓勵。還有一點效果。後來到九(4)班上課,學生可以説是啟而不發,他們似乎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刀槍不入。僅管如此,我還是應該好好反思自身的問題,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還要加強學習。比如在八年級聽吳老師的課時,課堂氣氛就非常活躍,九(1)班吳老師上公開課的時候,學生的表現比在開學之初就要活躍多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3、練習處理得有點粗糙。

對於這節課的練習,自認為處理得有點粗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進行精心設計;二是講評得也很馬虎。

上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上週末才定下來,本來按我的計劃,我是準備上作文的審題立意的,後來因為學校規定要搞同課異構,和本年級組劉老師一起商量確定了上課內容。本週一,感冒得嚴重,所以在準備上匆忙了些。在講評上,我原來沒計劃安排學生上黑板演板。但後來感覺學生完成得比較快,有時間,加之對學生還是不是很放心,所以還是指名了學生上台演板。在演板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但由於已經下課,講評的時候有些細節沒有關注到。比如對“以心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這奉不若人也”這個句子,當時只發現學生把“以”字翻譯掉了,卻沒有發現,其實這個句子還應補充一個主語“我”。

認真做一點事,靜下心來做一點思考,總會有一點收穫。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篇二

【教學構思】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寫於晚年的一篇勸學之作。作者現身説法,以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文中的諄諄教誨至今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教授時,可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能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淺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閲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安排二課時學習本文。第一課時:採用誦讀法,以朗讀帶動學生感知文章內容;要求學生分小組交流,指導他們歸納文言文中的常見文言現象,如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現象,完成字詞積累活動。第二課時:採用探究討論方式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在交流中體會作者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懂得珍惜擁有,好好學習,不斷追求,不斷進步。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⑴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⑵理解積累一些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2、能力培養點:

⑴能夠通讀課文,利用文下注釋自己翻譯全文。

⑵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體驗點:

⑴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⑵教育學生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與學習環境,努力向上,不斷追求。

【教學重難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於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説理的技巧。

3、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説: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説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屏幕顯示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讀課文註釋①及文後相關資料,教師補充: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一生刻苦學習,自少立志,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德為己任,為學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敍性散文為代表。文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劉基曾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屏幕顯示)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閲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係。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學生圈出生字詞,同學間互讀並糾正錯誤。

屏幕展示:(請同學讀,邊讀,邊顯示讀音)

叩問叱咄俟其欣悦負篋曳屣媵人緼袍敝衣以衾擁覆皆被綺繡容臭燁然皸裂

(學生讀完後,教師糾正。)

4、翻譯重點語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組合作,或你讀我譯,或邊讀邊譯並找出常見文言文現象。一組找出一詞多義,一組找詞類活用,一組找通假字;一組找古今異義。(學生圍坐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2、學生分組發言交流。

3、教師小結:(屏幕顯示)

⑴一詞多義:

以:以衾擁覆(用,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連詞)

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為,介詞/拿,把,介詞)

無從致書以觀(來,連詞)

和:久而乃和(緩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謙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日再食(兩次)

患: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擔憂)

無凍餒之患(憂患)

之:每假借於藏書之家(的,助詞)

走送之(代詞,指借的書)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不譯)

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

其:門人弟子填其室(代詞,代鄉之先達)

緼袍敝衣處其間(代詞,代太學生)

而:足膚皸裂而不知(錶轉折)

久而乃和(順承連詞)

⑵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用為動詞,腰掛

⑶通假字:

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着

⑷古今異義:

媵人持湯沃灌湯:古: 熱水 今: 菜湯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嘗趨百里趨:古:快步走 今: 趨勢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時 今: 或者

卒獲有所聞卒:古: 最終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古:借 今:假期

4、齊讀全文。

五、學習小結

本文中作者現身説法,敍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達了他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提示: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目的: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研讀探究

1、作者求學風餐露宿,困難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2、學生髮言。

3、教師小結:作者主要從無書、無師、求學中途艱難、學習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描寫求學過程的艱辛。面對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終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學習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呢?面對這些困難,你是怎樣做的?(讓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4、學生討論發言。

5、教師小結:大家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學習中我們必須勤奮好學,發揚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時也很知足。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6、學生髮言。

7、教師小結: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麼,大家對作者的這種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處此種境況,你怎麼想?怎樣做?

8、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中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起了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三、總結全文(屏幕展示板書)

四、拓展延伸(屏幕出示情境話題)

1、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説: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説:

2、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説: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説:

3、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説:

當我聽説宋濂做官後,我後悔地説:

五、佈置作業

1、列舉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韋編三絕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畫荻教子)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

【板書設計】

學習態度:嗜學

寓學習條件:艱難 勸

理同舍生: 燁然若神人學

事餘之學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序的特點,瞭解作者的求學精神。

3、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學習運用對比表現中心的寫法。

【學習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寫出本課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詞)。

二、課內探究

1、指名學生朗讀部分重點句子。

2、指名學生翻譯部分重點句子。

3、思考: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4、思考: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

5、思考: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麼?

6、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以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送東陽馬生序》重點詞語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錄畢(),走()送之(),

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教學反思

應該説,這堂課完成了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也突出了預設的重難點。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在蒐集、整理、歸納資料的過程中學會積累;為學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學平台,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為學生營造貼近生活的自主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讀書感悟的過程中開拓思路,延展思維。這篇文章意在勉勵當時的太學生要刻苦讀書,説理透徹,文字樸素,很有感動人心的力量。在教學中,採用朗讀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艱辛的求學經歷和良苦用心,從而正確地看待師生關係,養成勤奮學習,不怕吃苦的學習品質。

但在,對一些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做得不夠好。這篇課文較為適合學生學習,特別是可補充部分學生目前的狀況,結合農村國家補貼,以及各種資助,現在的中學生讀書的困難基本上已經解決,為什麼還不能專心讀書,甚至拿着各種補貼、吃着資助在學校中混日子等。結合學生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對於學生理解課文,有較大的幫助。特別是結合學生中的厭學情緒以及各種狀況,教育學生既有針對性、又較為靈活,學生容易接受教育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道德目標:學習作者刻苦求學,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2、情智目標:

①感情目標:

②認識目標: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教學時間】 ( 第二 學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節(貫穿教學全過程)

(二)互閲作業(可穿插“互幫”與“釋疑”)

(三)自學

閲讀“自學提示”

自學內容(一)深入課文,理解內容……

自學方法…1、…誦讀全文(切實做到:眼到,心到,眼看字,心明義,口發聲)

思考問題。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找出原文。

(2)。在學習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都是怎樣解決的,都表現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質。

(3)結合全文,説説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三條理由(各用四個字概括)。① ② ③

(4)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麼?方法有哪兩條?請你用原文中最關鍵的兩句話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學內容(二)賞析本文的對比手法

自學方法…1、舉例説明本文所運用的對比手法:

2、對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過對比,想説明什麼道理?

(四)互幫 (使用互幫顯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