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貴陽市停車管理辦法(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W

貴陽市停車管理辦法(多篇)

完善城市公交 篇一

解決市民出行

交通擁堵問題的產生貫穿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各個環節。規劃引領設計對於全面、系統治理城市交通問題,確保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方案圍繞“城市功能佈局調整、公交都市建設、道路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四大主題展開,以“平衡緩解市民出行與交通供給矛盾,治理交通擁堵”為主線,通過老城核心區功能疏減及城市功能佈局調整,減少小汽車出行對道路資源的佔用,通過建成高效完善的城市公交系統解決市民出行。

6大舉措建公交都市 篇二

在目前貴陽市城市總體路網骨架及城市空間拓展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全力發展城市公交已成為改善城市交通的首要任務。保證公交線網及時覆蓋、公交服務及時跟進,一方面避免新增的有限道路資源在短時間內被大幅度增加的社會車流所佔用,形成新的堵點,另一方面通過公共交通建設引領城市開發建設(TOD模式),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同時有效緩解目前大型居住社區居民的進出交通問題。為降低老城區道路資源的。佔有利用率,緩解城區擁堵狀況,方案提出:

1、建設貴陽市環城快速鐵路

在老城區外圍花溪區、白雲區等各組團之間形成大運量、高速度、公交化的快速環線,2015年底西南環線建成通車。

2、加快軌道交通的建成使用

2014年下半年啟動軌道交通二號線建設,同步實施軌道車站周邊綜合開發服務設施,爭取在2018年建成通車。而軌道交通一號線預計2017年建成並試運行。

3、規劃建設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統

快速公交系統總體由外圍快速環線和以老城區為中心,連接外圍組團區的4條放射線組成,總長度116公里。沿線站點設置充分考慮主要人口聚集地及大型居住小區,儘可能與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線網交叉,方便市民換乘。

4、規劃建設大型交通樞紐

結合城市主要交通集散地分佈,龍洞堡機場、火車北站、貴陽火車站、火車東站、長途客運西站、長途客運南站等處規劃建設7個綜合交通樞紐。

5、提高常規公交服務水平

着力構建以“快速公交、幹線公交、支線公交、微型公交”互為補充的“四級地面公交網絡”。建設金竹、黑石頭、紅巖、山4座公交停保場,將原老城區內公交停保場逐步外遷。大力推進區域性公交總站、小區公交首末站以及公交港灣站的建設。每年新增公交線路20條以上,新增200~300標台舒適型公交車,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擴大公交覆蓋範圍。

6、大力實施公交路權優先

6、大力實施公交路權優先

在一環內利用單向循環線路等方式實施公交專用道和港灣式停靠站建設,科學合理確定公交車輛在道路斷面、路口信號等方面的優先權。

5方面完善交通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城市空間拓展,實現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的前提,也是有效提升道路資源供給,減少交通矛盾,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

老城區建設重點是提升一環線交通幹道功能,貫通城市次幹道,以構建“環路+射線”城市骨架路網為目標,規劃建設1.5環,加密外圍路網;逐步打通老城區斷頭路,完成重要節點的升級改造,形成合理路網結構。如飛山街向西延伸接新建路,省府路、永樂路向東延伸接寶山路,通過實施單向交通組織,在老城區北部形成橫穿老城區東西向的單循環通道,提高現有次幹道利用效率。

1、優化二環線

調整後的二環線由西二環、南二環、西南環線、龍水路、湯耙關路(遠期新建興業北路替代)、東北繞城環線、北二環延伸段、北二環形成合圍,全長55公里。

2、規劃建設1.5環

規劃1.5環由原東二環(已建)-朝陽洞路(部分已建)-貴黃路(改建)-黔春大道(新建)-南埡路(新建)形成合圍。全長29公里,改建道路3.3公里,新建道路10.4公里,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

3、增加環線之間聯絡幹道

進一步提高城市環線與放射線交通相互轉換,提高路網綜合利用效率。在1環、1.5環、2環之間實現18條主要通道聯絡,其中已建11條,在建1條,改建1條(湯耙關路),新建5條。

4、逐步完善老城區道路設施

有針對性地對一環線上交通堵點及平面交叉路口(師大交叉口、東山路交叉口等)進行升級改造,以完善老城區路網密度,改善交通微循環。

同時打通17條斷頭路(含橋樑),結合路網改造、城市建設同步對叉路口進行拓寬改造,對主幹道沿線進出交通進行優化調整(如結合蘆花巷的打通,將市婦幼保健院停車場出入口調整至蘆花巷),結合軌道交通重點打造地下步行系統和人行過街設施,改善人行交通環境。

5、加強停車場建設

5年內累計新增停車泊位8萬個以上。優化中心城區停車場佈局規劃,因地制宜的規劃佈局立體停車場,原則上一環內不再新建大型停車場。以“小而多”的機械式立體停車為主,依託軌道、1.5環快速公交、BRT射線,在老城區東、南、西、北4個進口通道處各設置一處大型“P R”停車場(共4處),配套建設綜合服務設施,促進小汽車-公交換乘交通模式的逐步推廣。

8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適時優化交通組織管理,保證有限道路資源有效利用。不斷整頓規範交通秩序,有效避免越堵越亂、越亂越堵現象發生。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減少由於交通事故等造成偶發性擁堵。

1、逐步建立完善交通管理相關政策和規範

包括修訂《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貴陽市停車場管理辦法》、《貴陽市摩托車、殘專車管理辦法》,制定《貴陽市道路施工交通組織規範》,編制《貴陽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規範化設置標準》、《貴陽市新建道路交通設計指南》以及《交通擁堵現場處置規範》等。

2、優化調整小客車搖號上牌政策

充分考慮以家庭為單位、部分拍賣、繼續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等,形成結構合理,方式多樣,羣眾滿意的新模式。

3、補充和完善電動車、渣土車源頭管理空白

電動自行車實行區域號牌制度,渣土運輸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源頭完善監管平台。

4、提高機動車入户環保標準

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擴大對黃標車限行範圍。

5、整頓全市停車管理

進一步理順停車管理體制,細化對市區停車場的管理,優化停車場設置,完善管理機制。整合有限停車資源,滿足老城區大部分市民夜間停車的需求。

6、軌道交通施工期間的交通規劃

在實施老城區交通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儘量利用封閉區域周邊次幹道進行交通分流,作好應急保暢預案,確保城市交通基本運轉。

7、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強交通流量數據的分析研判,通過實時、準確、定量分析,確定交通分流、管控方案,實施道路交通路況預測播報,整合公交救援、消防救護等社會資源,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止和處置由交通事故、車輛故障等造成的突發性-交通擁堵。

8、不斷優化交通組織管理

在全面規範道路交通秩序、完善交通管理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有效控制老城核心區交通流總量,避免通行矛盾激化。完善“實時監測、實時排查、實時治理”機制,有針對性的治理交通“堵點”,改善交通環境。

1、逐步建立完善交通管理相關政策和規範

包括修訂《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貴陽市停車場管理辦法》、《貴陽市摩托車、殘專車管理辦法》,制定《貴陽市道路施工交通組織規範》,編制《貴陽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規範化設置標準》、《貴陽市新建道路交通設計指南》以及《交通擁堵現場處置規範》等。

2、優化調整小客車搖號上牌政策

充分考慮以家庭為單位、部分拍賣、繼續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等,形成結構合理,方式多樣,羣眾滿意的新模式。

3、補充和完善電動車、渣土車源頭管理空白

電動自行車實行區域號牌制度,渣土運輸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源頭完善監管平台。

4、提高機動車入户環保標準

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擴大對黃標車限行範圍。

5、整頓全市停車管理

進一步理順停車管理體制,細化對市區停車場的管理,優化停車場設置,完善管理機制。整合有限停車資源,滿足老城區大部分市民夜間停車的需求。

6、軌道交通施工期間的交通規劃

在實施老城區交通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儘量利用封閉區域周邊次幹道進行交通分流,作好應急保暢預案,確保城市交通基本運轉。

7、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強交通流量數據的分析研判,通過實時、準確、定量分析,確定交通分流、管控方案,實施道路交通路況預測播報,整合公交救援、消防救護等社會資源,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止和處置由交通事故、車輛故障等造成的突發性-交通擁堵。

8、不斷優化交通組織管理

在全面規範道路交通秩序、完善交通管理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有效控制老城核心區交通流總量,避免通行矛盾激化。完善“實時監測、實時排查、實時治理”機制,有針對性的治理交通“堵點”,改善交通環境。

分享: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後站內搜索貴陽市停車管理辦法。

優化城市佈局 篇三

減少市民出行距離

城市規劃佈局決定了城市總體交通格局,合理佈局將有效減少市民每天出行距離,減少出行時間,以降低出行對道路交通有限資源的佔用。

方案以“疏老城、建新城”為發展戰略,以疏解老城核心區城市功能,加快外圍組團建設、優化中心城區空間佈局、促進老城區交通疏解。加快對老城區居住、行政辦公、高校、市場和工業5大傳統功能的疏解,力爭利用未來5年完成老城區行政辦公58處、高校26處、市場162處、工業22處遷至規劃的外圍組團,引導鼓勵一批省、市級醫院和中國小在外圍組團設置分院和分校,帶動人口疏散和功能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