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滿江紅·怒髮衝冠》岳飛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滿江紅·怒髮衝冠》岳飛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滿江紅》全文賞析 篇一

[宋]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裏、一番風雨,一番狼籍。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説處,閒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跡。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註釋】

①此閨中念遠詞。上片寫暮春景象,春去人不歸,有歲月如流、年華虛度之慨。下片即景抒情,寫其孤寂惶惑、矛盾苦悶之心理狀態。其纏綿悱惻、深細委婉處,直迫秦觀。或謂此詞比興寄託:春意衰敗喻時局,盼行人音訊,即盼北伐消息,怕鶯燕,則憂讒畏譏。疑失之穿鑿。

②清明、寒食:農曆中的兩個節氣。清明在陽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寒食則在清明的前一天。③“花徑”四句:寫暮春景象。言風雨送春,紅花落盡,綠葉茂盛。狼藉:形容落花飄零散亂。歐陽修《採桑子》:“狼藉殘紅,飛絮濛濛。”紅粉:指落花。清陰:指綠葉成蔭。

④“算年年”兩句:言刺桐落盡,春寒無力,天將轉暖。刺桐花:一名海桐,早春開花。葉與梧桐相似而枝幹帶刺,故有此名。寒無力:言春寒漸漸減退。

⑤“庭院”四句:庭院一片寂靜,空自懷遠;心間相思深情,無人傾訴。

⑥“怕流鶯”兩句:既欲訴無人,更怕鶯燕窺破心事。

⑦“尺素”兩句:謂天涯海角,行人蹤跡不定,欲寫書信,不知寄向何處。尺素:尺把長的絹帛,指書信。《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彩雲:行雲,喻所思之人行蹤不定。

⑧“漫教”兩句:言田野一片荒蕪,怕上層樓,縱目懷遠。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處。”辛詞意近之。漫:空。平蕪:平坦的草地。

【賞析】

稼軒詞素以豪放聞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藴藉近可於婉約的篇章。蓋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筆墨,他們可據內容的不同、表達的需要,倚聲填詞,更迭變換,猶若繪事“六法”的所謂“隨類傅彩”。按詞譜,《滿江紅》用仄韻,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調繁促起伏,宜於表達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詞人也樂於採用,嶽武穆“怒髮衝冠”一闋可作楷模標本。然而此前,賀方回已用此調填寫了以“傷春曲”為題的詞,抒發深婉紆曲之情,但是承其傳統者,則是辛稼軒。

此詞,抒寫傷春恨別的“閒愁”,屬於宋詞中最常見的內容: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也是長調最常用的章法。既屬常見常用、那麼易陷於窠臼,但是仔細體味該詞,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點,委婉,但不綿軟;細膩,但不平板。作到這一步,全賴骨力。具體地説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義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撐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為骨。此二字與題目聯繫起來,則可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江南早春,風光綺麗,千里鶯啼,紅綠相映,水村山郭,風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開樹生,草長鶯飛。引發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顯示其“力”,由“花徑裏、一番風雨,一番狼藉”可見。此句中“狼藉”二字為其骨。由此二字,讀者彷彿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與之相比,孟浩然所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顯得平易,李清照所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只覺婉轉,而此處“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見“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株漸覺清陰密”,其骨在“暗隨”與“漸覺”二處。此二處,“骨”又顯示其勁韌之性,實作“筋”用。作者將“綠肥紅瘦”的景象,鋪衍為十四字聯語,去陳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轉折連接之處,用心着力,角勝前賢。“暗隨”,未察知也;“漸覺”,已然也。通過人的認識過程表示時序節令的推移,可謂獨運匠心。“算年年”以下數語,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補充,變泛論為實説。“寒無力”三字,頗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謂花朵瘦弱。故無力附枝,只得隨風飄落,不而清陰綠葉之盛壯,若得以耀威於枝頭。寒花與密葉之比較,亦可使人聯想倘能結合作者的處境、心緒而謂其隱含君子失意與小人得勢之喻,似非無稽。就章法而論,此處隱含的比喻,則是由上闋寫景轉入下闋抒情的過渡,唯其含而能隱,故尤耐人尋味。

下闋,假託不能與所思美人相見而抒寫內心的愁苦。“庭院靜,空相憶。無説處,閒愁極”四個短句,只為點出“閒愁”二字,閒愁,是宋詞中最常見的字眼,而其含義亦最不確定,乃是一個“模糊性概念”。

詞人往往將極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狀、難以言傳的愁緒,籠統謂之閒愁。讀者欲探究其具體含義,使其“模糊性”變得清晰,則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關資料進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斷。作者此詞中所謂的閒愁,當是由於自己不為南宋朝廷重用,復國壯志無從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擠,進而而產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則痛恨奸侫之蜚語流言、落井下石之意。“盡素”、“綠雲”一聯,以美人為象徵,表達了對理想的渴望與追求。然而,信息不來,蹤跡全無,希冀僅存一線,愁腸依然百結,而“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的結尾,也就順理成章了“謾”字是語氣副詞,表義甚是靈活,此處與“渾”字近,猶言“簡直”、“真個”。“平蕪碧”,可與歐陽修的詞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參看,意謂即便上得高樓,舉目遙望,所見的恐怕已是滿川青草了。稼軒《摸魚兒》有“天涯芳草無歸路”之句,亦可參觀,意謂歸路已為平蕪所阻斷,最終不能與意中人相見了。

比興寄託,乃風騷之傳統,宋人填詞,也多是繼承這種傳統,該詞就是如此。而詞人命筆,每託其意於若即若離之間,致使作品帶有“模糊性”的特點。此種模糊性,非但無損於詩歌的藝術性,有時且成為構成詩歌藝術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確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尋味。此種貌似奇怪的現象,正是詩歌藝術的一大特點。就讀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當適可而止;思之過深,求之過實,每字每句都不肯放過,則會認定處處皆有埋藏,又難免要捕風捉影,牽強附會。

《滿江紅》全文賞析 篇二

《滿江紅》是岳飛的詞,這首詞激勵着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滿江紅》全文帶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píng lán chù、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髮衝冠 ,憑闌處、瀟瀟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

三十功名塵與土,

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雲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 ,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 ,yu wei xuě;

靖康恥,猶未雪;

chn zǐhn ,h shími ?

臣子恨,何時滅?

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 ,

壯志飢餐胡虜肉,

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談渴飲匈奴血。

dài cong tou ,shōu shí jiù shān he ,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cháo tiān que !

朝天闕!

賞析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麼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髮衝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鋭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就被金兵佔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軍`隊,英勇善戰,接連獲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軍`隊,稱之為“嶽爺爺軍”,還傳言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中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12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説“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説,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39歲。瞭解了到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會難理解了。

上片寫的是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着高樓上的欄杆,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髮衝冠”。“怒髮衝冠”是藝術誇張,是説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髮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麼成就。“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説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鬥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閒”,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猶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邊。

有一種説法,是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西清詩話》載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山缺”,指山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侮辱性的稱呼。“虜”,指俘虜。這裏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説,等到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舊山河”,指淪陷區。“闕”,宮殿。”天闕”,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於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在封建社會裏,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於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於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衞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合着的。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感情激盪,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着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賞析 篇三

《滿江紅》

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釋

⑴怒髮衝冠:氣得頭髮豎起,以至於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髮豎起。

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⑶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⑷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雲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⑹等閒:輕易,隨便。

⑺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⑻賀蘭山: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⑼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譯文

我怒髮衝冠登高倚欄杆,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歎。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着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俄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再來重新收復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參考賞析

創作背景

第一種説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

第二種説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第三種説法:《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參考解讀

岳飛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髮衝冠,……空悲切”。意思説,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髮衝冠,在庭院的欄杆邊,望着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願。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麼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我要不停的去戰鬥,只要這征途上的白雲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這一段表現了岳飛急於立功報國的宏願。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靖康二年的國恥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麼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着戰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願,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裏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髮衝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裏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説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髮衝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説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説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裏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雲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麼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説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裏不直接説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滿江紅·怒髮衝冠 篇四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髮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着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着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註釋

怒髮衝冠:氣得頭髮豎起,以至於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髮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雲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閒: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賞析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麼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髮衝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鋭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就被金兵佔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軍隊,英勇善戰,接連獲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軍隊,稱之為“嶽爺爺軍”,並且傳言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中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説“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説,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瞭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着高樓上的欄杆,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髮衝冠”。“怒髮衝冠”是藝術誇張,是説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髮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麼成就。“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説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鬥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閒”,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猶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邊。

有一種説法,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西清詩話》載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山缺”,指山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侮辱性的稱呼。“虜”,指俘虜。這裏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説,等到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舊山河”,指淪陷區。“闕”,宮殿。”天闕”,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於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在封建社會裏,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於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於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衞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合着的。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感情激盪,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着強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