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岳飛《滿江紅》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岳飛《滿江紅》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岳飛《滿江紅》古詩賞析 篇一

岳飛將軍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麼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髮衝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鋭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岳飛將軍在少年時代,家鄉就被金兵佔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隊伍,英勇善戰,接連獲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隊伍,稱之為“嶽爺爺軍”,並且傳言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將軍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將軍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中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將軍班師回朝。岳飛將軍悲憤萬分,説“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秦檜把岳飛將軍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説,岳飛將軍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將軍被害時,才三十九歲。瞭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着高樓上的欄杆,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髮衝冠”。“怒髮衝冠”是藝術誇張,是説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髮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將軍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麼成就。“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説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鬥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閒”,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猶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將軍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邊。

有一種説法,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將軍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將軍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將軍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將軍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西清詩話》載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將軍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山缺”,指山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侮辱性的稱呼。“虜”,指俘虜。這裏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説,等到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舊山河”,指淪陷區。“闕”,宮殿。”天闕”,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於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在封建社會裏,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於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將軍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於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衞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合着的。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感情激盪,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着強烈的感染力。

.板書設計 篇二

初讀:讀準字音

再讀: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感情

滿江紅原文及賞析 篇三

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

滿江紅

題冷泉亭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羣仙東下,珮環聲急。誰信天峯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山木潤,琅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

「賞析」

據文學史記載,辛棄疾在南歸之後、隱居帶湖之前,曾三度在臨安做官,但時間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辛棄疾在三十一歲時,受命任司農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冷泉亭”在杭州靈隱寺前的飛來峯下,為唐剌史元所建。《滿江紅·題冷泉亭》就是詞人在杭州作的。

作者在南歸之後、隱居帶湖之前,曾三度在臨安做官,但時間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歲時,受命任司農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這段時間是三次中較長的一次,本詞可能就是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靈隱寺前的飛來峯下,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記》説:“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它不但靠近靈隱寺和飛來峯,而且就近登山,還有三天竺、韜光寺、北高峯諸名勝。詞的上闋寫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來峯;下闋寫遊亭的活動及所感。

上闋自上而下,從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澗寫起。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説山路兩旁,整齊排列的高大的樹木,象戴冠垂纓的官吏,氣概堂堂地夾道拱立。這在修辭上是擬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節堂堂”,形容“拱立”的樹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偉的氣勢,並寄託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綰合上句,並形容樹木枝葉的茂盛垂拂。“漸翠谷、羣仙東下,珮環聲急。”説兩旁翠綠谿谷的流泉,漸次流下,聲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環珮叮噹作響一樣。其意本於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這也是擬人的寫法。上一層以列隊官吏擬路旁樹木,有氣勢,但讀者不易領會,稍嫌晦澀;這一層比擬,由粗入細,形象自然、優美,比較容易理解。“辛詞才氣橫溢,常不擇粗細”,信手拈來,但都能靈活驅使,此處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下面四句,集中寫飛來峯,由“誰信”二字直領到底。飛來峯並不高,但是形勢奇矯如靈鷲《淳祐臨安志》引晏殊《輿地記》説:“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歎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耶?‘因掛錫造靈隱寺,號為飛來峯。“巖有矯龍、奔象、伏虎、驚猿等名稱,是因為遠看有高峻之感。”天峯飛墮地“,狀飛來:”傍湖“,指在西湖之濱:”千丈“,狀高:”青壁“指山峯,承”天峯墮地“:”開“承”飛“字。”誰信“二句描寫飛來峯,氣勢雄偉,但和起兩句比較,則辭意細密,峭而不粗。”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壺,《列子。湯問》所寫的海上五個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飛來峯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樣,可惜時間一久,滄桑變幻,現在已無人能認識它”當年“的來歷和麪貌,以補充解釋、描寫飛來峯作結,調子轉為舒和。

下闋“山木潤,琅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寫亭邊的木石。琅玕,美石;瓊珠,即秋露。因秋露結成瓊珠般的水點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濕潤。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後有因果關係。“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上句寫遊亭,下句寫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幾句,調子承上闋的歇拍,仍然舒和。“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轉寫自己遊亭活動,觸動豪情和身世,調子又轉為豪邁激昂。”“醉舞”句寫豪情,“鸞鳳”自喻,“浩歌”句寫感慨,“魚龍”因泉水而聯想。“恨此中、風物本呈家,今為客。”為什麼醉舞還會發出悲痛的“浩歌”,怕歌聲會使“魚龍”感泣呢?這二句正可説明其內在的,複雜的原因。作者的家鄉在歷城(今濟南),是山東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楊”的勝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裏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許多著名的亭子,如歷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觀瀾亭等,也有可觀的美景“風物本吾家”,即謂冷泉亭周圍景物,有和作者家鄉相似的地方。為什麼又會因此而產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歸之後,北方失地未能收復,不但素願難酬,而且永難再回故鄉。只能長期在南方作客,鬱郁不得志,因而觸景懷舊,便有了無限傷感。要想排遣這種傷感,只能通過醉中的歌舞,但事實上是排遣不了的。話説得平淡、含蓄,“恨”卻是很深沉的。

這個“恨”,不僅是關係個人思鄉之“恨”,而且是關係整個國家、民族命運之“恨”,自然會引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這首詞由西湖景物觸動作者的思鄉之情聯想到國家民族的悲哀,表達含蓄悲憤深廣;寫景形容逼肖,而開闔自然。它並非是作者刻意經營的,但是能見出作者詞作的風格特點和功力。

賞析二:

詞的上片寫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來峯。詞人首先從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澗寫起。詞人寫道:“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第一句中的“直節”是説樹正直的形象,而實際是暗示了詞人守正不阿的操守。宋代范仲淹《依韻和龐殿院見寄》中寫道“直節羨君如指佞,孤根憐我異凌霄。”“堂堂”運用疊詞方式來形容陣式或氣勢很大。這兩句的意思是説,山路兩旁,整齊排列的高大的樹木,象戴冠垂纓的官吏,氣概堂堂地夾道拱立。從寫作的角度來説,詞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而鮮活地描繪了冷泉亭附近樹木的形象。接着寫道:“漸翠谷、羣仙東下,佩環聲急。”意思是説,兩旁翠綠下溪谷的流泉,漸次流下,聲音像神仙衣上環佩發出急促的叮噹聲一樣。由此。我們自然能想到柳宗元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的著名句子:“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詞人從聲音的角度來寫,表現出溪谷之空曠,溪水之綿延。接着寫道:“誰信天峯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這裏幾句集中寫飛來峯。上句“誰信”是領起詞。“天峯飛墮地”中,一個“飛”字,描寫了飛來峯形勢奇矯。據靈鷲《淳佑臨安志》引晏殊《輿地記》中説:“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歎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耶?’因掛錫造靈隱寺,號為飛來峯。”下句“傍湖千丈開青壁”中,“傍湖”指在西湖之濱。“千丈”狀山之高。“青壁”指山峯。其中的“開”承“飛”字,表現出了西湖之濱的開闊景象。接着寫道:“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壺”源於列子《湯問》中所寫的海上五個神山之一。這幾句的意思是,飛來峯像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樣,可惜時間一久,滄桑滄海桑田,到現在已無人能認識它了。這裏,詞人通過補充描寫了,更加具體的展示飛來峯的面貌的奇特。

下片寫詞人遊亭活動及所感。首先寫道:“山木潤,琅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則幾句寫亭邊的木石。“琅玕”即美石。“瓊珠”即秋露。因秋露結成瓊珠般的水點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濕潤。“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危”即高。其中,一個“跨”字,一個“橫”字,從空間上表明瞭高亭的氣勢之大。下句寫冷泉秋天時,流水澄清如碧玉。“淵”即深水,水潭。前面加一“玉”字,突出了水之清澈。接着詞人由物及人寫道:“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上句描寫出了酒醉之後的豪情之狀。其中,詞人以“鸞鳳”自喻。“鸞鳳”即鸞鳥和鳳凰。在古代詩詞中,往往比喻賢能、俊美或良善的人。其中,“搖”字,描寫了“醉”之狀態。下句寫感慨。“浩歌”即放聲高歌,大聲歌唱。唐代杜甫《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清代的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説:“陶潛詩喜説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魚龍”應該是大鯢,大鯢是一種兩棲動物,並不是魚,俗稱為“娃娃魚”。 “遣”即打發,引發。在此,我們不得不想,為什麼醉舞還會發出悲痛的“浩歌”,而怕歌聲引發“魚龍”感泣呢?這裏,詞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並通過“玉龍”聽到“浩歌”而哭泣來突出詞人的太傷感與悽切。其中一個“泣”字,暗示了不能回到故鄉而傷情。最後寫道:“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這裏的“本吾家”與“今為客”相對。意思是説,本來就是自己家裏的,現在反而當作客人了。在這樣的境況下,詞人用一個“恨”字,不但表現了北方失地未能收復而壯志難酬,而且更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只能在南方客居。可以説,多重傷感,積鬱於心,更無法排解。

在藝術上,首先,觸景生情。詞人見西湖景物觸動思鄉之情,並聯想到國家民族的悲哀。其次,細緻的描寫,形容逼肖。再次,比喻、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第四,用詞精當,表達含蓄深廣。

《滿江紅》全文意思 篇四

滿江紅·小住京華

清代: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獨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譯文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淨,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着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裏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註釋

滿江紅:詞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後改今名。

小住京華:到京不久。小住,暫時居住。京華,京城的美稱,這裏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淨,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

四面歌殘終破楚:列強逼近,中國前途危殆。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故事。

八年風味徒思浙:八年來空想着故鄉浙江的風味。八年,作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結婚,到作詞時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苦將儂:苦苦地讓我。

蛾眉:美女的代稱,這裏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還,仍然。未,不。屑,顧惜,介意。

烈:剛正,不輕易屈服。

因人常熱:為別人而屢屢激動。熱,激動。

末路:路途的終點,比喻失意潦倒或沒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廣大。

青衫濕:失意傷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義。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為官職最低的服色。

賞析:

這首《滿江紅》作者是秋瑾,她在詞中説自己“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年秋瑾才剛剛三十歲,就已經有感於民族危機,拋家別子,女扮男裝,東渡日本。去追求另樣的人生,去尋找民族振興的道路。

自打精忠愛國的民族英雄岳飛首創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一詞以來,已成為千古不朽的絕唱和傑作,歷代文人志士沒有不它當作楷模,仿效學作,但大都是望塵莫及!看過古今許多人寫的《滿江紅》,誰也沒有岳飛那種氣吞牛斗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只有鑑湖女俠的一首《滿江紅》詞,頗有一些男子漢大丈夫的氣魄,顯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幗英雄的本色。

這是她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學習新課 篇五

(一)初讀詞作,讀準字音

發、冠、車、缺、血、朝、闕

(二)再讀詞作,知人論世,讀出節奏

1、瞭解作者PPT展示

岳飛:字鵬舉,北宋相州湯陰縣人。從小天資聰悟,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後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的本領。二十歲,首次從軍,帶兵首戰告捷,活捉賊首。二十四歲,轉入開封宗澤部,帶兵一戰汜水關,二戰竹蘆渡,清水亭一仗殺得金兵橫屍十五里,斬獲金軍大小軍將首一百七十五顆,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設下伏兵痛擊金兵,斬首三千餘,生俘三百餘,收復了大片國土,岳家軍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飛,為他建了生祠祭祀。紹興三年春,岳家軍已達一萬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臨安召見岳飛父子,並賜“精忠岳飛”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職。岳飛在江州寫下了振鑠千古的《滿江紅》詞。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幺,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家軍,擴充了抗金力量。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枴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朮歎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後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馳騁在抗金戰場上的主帥岳飛,就這樣被秦檜一夥奸臣奪去了年青而寶貴的生命。

2、瞭解了作者的生平,再讀詞作,讀出節奏

(三)三讀詞作,瞭解詩意,讀出感情

自由朗讀,談一談《滿江紅》的上闋和下闋分別表現了作者什麼情感?

學生討論,PPT展示

1、怒髮衝冠

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樣爆發,詞人獨自憑欄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擄,生靈塗炭。於是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髮衝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2、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回顧過去

“三十功名塵與土”,回首往昔,當下的功名事業如同塵土,微不足道

展望前程

“八千里路雲和月”,展望抗金斗爭,任重道遠,須披星戴月,日夜奮戰,長期鬥爭才能獲得勝利。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來激勵抗金將士,明確指出,抗金不能再等了,等到鬚髮白了,就來不及了,這是對堅持抗金救國的廣大軍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上闋小結

抒寫作者渴望為國殺敵立功的情懷和抱負

4、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是宋欽宗的年號。其父宋徽宗,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嚇的急忙將皇位傳給太子(欽宗),想南下避難。欽宗即位,改號靖康。就在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奪宋宮廷、國庫和民間的金銀財帛後,于靖康二年四月俘虜徽、欽二帝北撤,北宋自此滅亡。這就是岳飛説的“靖康恥”。岳飛認為,靖康大恥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時泯滅?用反問句,以加強語氣,表現了與敵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5、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帶領軍隊,直搗敵人巢穴

6、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壯志飢餐”和“笑談渴飲”都是岳飛的激憤之語,誇張手法的運用進一步表達了對金人蹂躪中原,塗炭生靈的切齒之恨和戰勝強敵的決心。

7、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以此收尾,既表達“精忠報國”的思想,同時也再次強調了收復失地的堅定決心,情調激昂,感人肺腑

下闋小結

抒發作者雪恥復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