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歷史小故事短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W

中國歷史小故事短篇【多篇】

歷史故事大全 篇一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于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着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鬥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于,把郅支單于殺了。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裏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説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説的了。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説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着馬,冒着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中國歷史小故事 篇二

蕭何追韓信

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裏燃燒起報仇的火苗。項羽一聲令下,大夥兒就放起火來。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着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後,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着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於宣佈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乾脆把掛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後,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着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鋭,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説:“你怎麼也逃走?”

蕭何説:“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説:“韓信。”

蕭何所説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裏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好幾迴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説:“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土?”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後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也找個機會走了。

蕭何得到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腳,立即親自騎上快馬追趕上去,追了兩天,才把韓信找了回來。

漢王聽説蕭何追的是韓信,生氣地罵蕭何説:“逃走的將軍有十來個,沒聽説你追過誰,單單去追韓信,是什麼道理?”

蕭何説:“一般的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準備在漢中呆一輩子,那就用不到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準備怎麼樣?”

漢王説:“我當然要回東邊去。哪能老呆在這兒呢?”

蕭何説:“大王一定要爭天下,就趕訣重用韓信;不重用他,韓信早晚還是要走的。”

漢王説:“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説:“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

漢王説:“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很高興地説:“這是大王的英明。”

漢王叫蕭何把韓信找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直爽地説:“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禮貌。拜大將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鬧着玩似地叫他來就來。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擇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才好。”

漢王説:“好,我都依你。”

漢營裏傳出消息,漢王要擇日子拜大將啦。幾個跟隨漢王多年的將軍個個興奮得睡不着覺,認為這次自己一定能當上大將。

趕到拜大將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將竟是平日被他們瞧不起的韓信,一下子都楞了。

漢王舉行拜將儀式以後,再接見韓信,説:“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謝過漢王,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中國歷史小故事 篇三

刮骨療毒

中國漢朝末年,有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名叫華佗。他為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間傳誦不絕。

傳説有一次,關公和敵人作戰時,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軍營,他的胳臂又紅又腫,不能活動。軍醫們替他檢查,發現箭頭上塗了毒藥。他們説,如果讓這種毒藥侵入人體,那就不可救藥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把胳臂切掉。

關公聽了軍醫們的話,説:“我是一名將軍,沒有了右臂,今後怎麼打仗呢?我情願死,也不能切掉手臂!”

正當大家在為關公的傷勢擔憂的時候,華佗提着藥箱來見關公,要為他療毒。他細心地為關公檢查後,説:“箭毒已經進入了骨頭,必須用刀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乾淨。這樣,胳臂才可以保住,性命才不會有問題。”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樣的手術太痛苦了。關公卻哈哈大笑,認為這只是一點皮肉的痛苦,算不了什麼,並且吩咐華佗立刻給他動手術。

於是,華佗拿出他發明的“麻沸散”,要關公服下,準備等他昏迷後才開刀。可是,關公卻説:“不必了,你動手吧,我支持得住。”説完,他一面伸出了右臂,一面和朋友下棋。

華佗拿起尖刀,小心翼翼地剖開皮肉,颳着骨頭上的毒,發出“刷刷”的聲音。在場的人聽着刮骨的聲音,一個個嚇得臉青脣白;可是,關公卻連眉頭也不皺一下,照舊和朋友下棋、談天。

不到一會兒,骨頭上都刮乾淨了。華佗替關公塗上藥,又用線把傷口縫好。不久,關公的胳臂便像平常一樣能夠活動了。

關公向華佗道謝,並且稱讚他説:“您不愧是位神醫呀!”他叫人拿來一百兩黃金,要送給華佗。華佗不肯接受,説:“我特地趕來替您療毒,是因為敬佩您,並不是想得到酬勞哇!”關公聽華佗這麼説,只好收回黃金,再三向華佗道謝。華佗留下一些藥,提起藥箱,便向關公告辭,離開了軍營。

歷史故事大全 篇四

昆陽大戰

更始帝劉玄即位後,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他們很快地打下昆陽,接着又打下了臨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郾城縣西北)。

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已經坐立不安,如今連失了幾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兵馬四十三萬人,從洛陽出發,直奔昆陽。

為了虛張聲勢,王莽軍不知從哪兒去物色了一個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長得個子特別高,身子又像牛那樣粗大。他還有一個本領,就是能夠馴養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派他為校尉,讓他帶了一批猛獸上陣助威。

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千人。有的將領在昆陽城上望見王莽的軍隊人馬眾多,怕對付不了,主張放棄昆陽,回到原來的據點去。

劉秀對大家説:“現有我們兵馬和糧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協力打擊敵人;如果大家散夥,昆陽一失守,漢軍各部也馬上被消滅,那就什麼都完了。”

大家覺得劉秀説得有道理,但是又覺得王莽軍兵力強大,死守在昆陽也不是個辦法。商量的結果,就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派劉秀帶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調救兵。

當天晚上,劉秀帶着十二個勇士,騎着快馬,趁黑夜衝殺出昆陽城南門。王莽軍沒有防備,就給他們衝出了重圍。

昆陽城雖然不大,但是挺堅固。王莽軍憑着人多武器精,認為攻下昆陽不在話下。他們製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樓車,在樓車上不斷地向城裏射箭,箭像雨點一樣向城裏射來。城裏的人到井邊打水,也不得不揹着門板擋箭。王莽軍又用穜(chōng)車撞城,還挖掘地道想打進城裏去。但是昆陽城裏的漢軍,防守得也很嚴密,城始終沒被王莽軍攻破。

劉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馬全部調到昆陽去。但是有些漢軍將領貪圖財產,不願意離開這兩座城。劉秀勸他們説:“現在咱們到昆陽去,把所有的人馬集中起來。打敗了敵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這裏,敵人打來了,咱們打了敗仗,連性命都保不住,還談得上財物嗎?”

將領們被劉秀説服了,才帶着所有人馬跟着劉秀上昆陽來。

劉秀親自帶着步兵、騎兵一千多人組織一支先鋒部隊,趕到昆陽,他們在離王莽軍四五里的地方擺開了陣勢。王尋、王邑一瞧漢軍人少,只派了幾千兵士對付。劉秀趁敵軍還沒有站穩陣腳,先發制人,親自指揮先鋒部隊衝殺過去,一連殺了幾十個敵人。

漢軍前來救援的大隊人馬趕到,見劉秀的先鋒部隊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氣,幾路人馬一齊趕殺過去,王尋、王邑被迫後退。漢兵乘勝猛擊,越勇,一個人抵得上敵人一百個。

劉秀帶着三千名敢死隊,向王莽軍的中堅部隊衝殺過去。王尋一看漢軍人少,不放在眼裏。他親自帶着一萬人馬跟劉秀交戰。但是一萬人還真打不過劉秀的敢死隊。打了一陣,王尋的軍隊開始亂了起來。漢兵越打越有勁兒,大家看準王尋,圍上去亂砍亂殺,結果了王尋的性命。

昆陽城裏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打了勝仗,就打開城門衝了出去,兩下夾攻,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王莽軍一聽主將被殺,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沿路一百多裏,丟下大批王莽軍的屍首。

這時候,天空突然暗了下來,響起了一聲大霹靂,接着狂風呼嘯,大雨像傾盆一樣的直倒下來。巨毋霸帶來助威的猛獸,也嚇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衝,反而往後面亂竄。漢軍一股勁兒往前追殺,王莽軍好像決了口子的大水一樣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魯山,現名沙河,滍音zhì)那邊逃奔,兵士掉在水裏淹死的成千上萬,把滍水也堵塞了。

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漢軍打掃戰場,戰場上到處都是王莽軍丟下的兵器、軍車、糧草。漢軍搬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搬完,最後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燒了。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紛紛起來響應漢軍。有不少人殺了當地的官員,自稱將軍,等待漢軍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將申屠建、李鬆率領漢軍乘勝進攻長安。王莽驚慌失措,把關在監獄裏的囚犯都放出來,拼湊一支軍隊,抵抗漢軍。但是這樣的軍隊怎麼肯替王莽打仗,還沒有接觸,就陸續逃散了。

不久,漢軍攻進長安城,城裏的居民紛紛響應,放火燒掉未央宮的大門。大夥兒高聲吆喝,要王莽出來投降。王莽走投無路,帶了少數將士逃進了宮裏的一座漸台。那座漸台,四面是水,火燒不到那裏。

漢軍把漸台一層層圍起來,一直圍上幾百層,等漸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漢兵衝上台去,結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維持了十五年,結果土崩瓦解。

中國歷史小故事 篇五

檀道濟量沙充糧

公元431 年,南朝時期遣徵南大將軍檀道濟攻打北魏。大半年來,大小戰鬥30餘次,宋軍屢屢取勝。只是勞師遠征,後方糧草一時難以供應。進軍至歷城(今山東濟南市郊)時,糧食已盡,軍心不定。擅道濟只得領兵後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軍,還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報告了他們。魏軍於是緊緊追擊,宋軍處於險境之中。

這天 晚上,擅道濟在軍營巡視一圈,見士兵因為吃不飽肚子,怨聲載道,他心裏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斷糧,魏軍又步步緊逼,總得想個退兵之計呀!他找來一些心腹商議了一陣,最後想出了一條妙計。

一會兒,營帳之外燃起無數火把,徵南大將軍指揮數千名士兵往空米袋裏裝≤≥進沙子,一邊裝,士兵們一邊高聲數着:“一斗,二斗,三鬥。.”另有一羣士兵來來往往,把沙袋搬到東,運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糧食。就這樣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濟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陳列在帳外,袋口故意敞開着,上面覆蓋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糧食。

此時,魏軍中早有人把宋軍半夜裏分糧食的事報告主帥。主帥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個明白。天矇矇亮時,幾個探子打扮成老百姓,來到未軍營帳前,看到一袋袋的糧食擺在那裏,幾個伙伕從上面挖出來做早飯。慌得他們連滾帶爬地回到主帥那兒報告。

魏軍主帥一聽,心裏暗想道:“檀道濟一向詭計多端,分明是軍糧足夠,卻叫士兵來詐降,謊報糧草已絕,讓我們緊緊追趕他們,到時候他再突然來個回馬槍。我得提防着點。”想畢,喝道:“來人啊,把那些來詐降、謊報軍情的宋兵給殺了!”

且説檀道濟因為兵力薄弱,很難擺脱勢眾的魏軍,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齊的鎧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車上,帶着隊伍慢慢地突出包圍圈。魏軍主帥得知宋軍威武雄壯,從容不迫,恐怕宋軍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後退了幾十裏。檀道濟趁機迅即指揮全軍加緊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營。

經典有趣的短篇歷史小故事 篇六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權、劉備在今湖北江陵與漢口間的長江沿岸的一場戰略會戰,對於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這場戰爭中,處於劣勢地位的孫、劉聯軍,面對總兵力達二十三四萬之多的曹軍,正確分析形勢,找出其弱點和不利因素,採取密切協同、以長擊短,以火佐攻,乘勝追擊的作戰方針,打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竄北,使曹操“橫槊賦詩”、併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諸東流,從而成為歷史上運用火攻,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荊州的百姓聽説劉備待人好,都寧願跟着他一塊撤退。

曹操趕到襄陽,聽説劉備向江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怕被劉備佔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軍十幾裏。曹操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裏,很快就在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追上了劉備。劉備的人馬,被曹操的騎兵衝殺得七零八亂,還虧得張飛在長阪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着少數人馬擺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經被曹軍截斷,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市)。

曹操佔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説:“形勢緊急,我們只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操佔領,派魯肅來找劉備,勸説他和孫權聯合抵抗曹軍。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諸葛亮見了孫權,説:“現在曹操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乾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説:“那幺,劉將軍為什幺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嚴肅地説:“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才能蓋世,怎幺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幺一説,也激動地説:“我也不能象江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幺還能抵抗曹軍呢?”

諸葛亮説:“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二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説,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只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裏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

正在這時候,曹操派兵士下戰書來了。那信上説:“我奉大漢皇帝的命令,領兵南征。現在我準備了水軍八十萬,願意和將軍較量一番。”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夥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色,説不出話來。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説:“曹操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着。再説,我們本來想靠長江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軍佔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幺也抵擋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張昭這一説,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孫權聽着聽着,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着出來。孫權拉着魯肅的手,説:“你説説,該怎幺辦呢?”

魯肅説:“剛才張昭他們説的話全聽不得。要説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就不可以。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軍如果投降,那幺江東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裏,您上哪兒去?”孫權歎了口氣説:“剛剛大家説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説的才合我的心意。”散會以後,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孫權又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周瑜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説:“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賊。這次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給大家分析了曹操許多不利條件,認為北方兵士不會水戰,而且老遠趕到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會生病。兵馬再多,也沒有用。

孫權聽了周瑜的話,膽也壯了。他站起來拔出寶劍,“豁”的一聲,把案几砍去一角。他嚴厲地説:“誰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這案桌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單獨去找孫權,説:“我已經打聽清楚。曹操兵馬號稱八十萬,這是虛張聲勢,其實只不過二十幾萬,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保管把他打敗。”

第二天,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撥給他三萬水軍,叫他同劉備協力抵抗曹操。周瑜領兵進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和曹軍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經得了疫病。雙方一交鋒,曹軍就打了敗仗,被迫撤退到長江的北岸。周瑜率領水軍進駐南岸,和曹軍隔江遙遙相對。

正像周瑜預料的那樣,曹操的北方來的兵士不會水戰,他們在戰船上,遇到風浪顛簸就受不了。後來,他們把戰船用鐵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穩不少。

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個計策,説:“敵人兵多,我們兵少,拖下去對我們不利。現在曹軍把戰船都連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辦法來打敗他們。”周瑜覺得黃蓋的主意好,兩人還商量好,讓黃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操,表示要脱離東吳,投降曹操。曹操以為東吳將領害怕他,對黃蓋的假投降,一點也沒懷疑。

黃蓋叫兵士偷偷地準備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裝着枯枝,澆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幟,另外又準備一批輕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準備在大船起火時轉移。隆冬的十一月,天氣突然回暖,颳起了東南風。當天晚上,黃蓋帶領一批兵士分乘十條大船,駛在前面,後面跟隨着一批船隻。船隊到了江心,扯滿了風帆,像箭一樣駛向江北。

曹軍水寨的將士聽説東吳的大將來投降,正紛紛擠到船頭看熱鬧。沒想到東吳船隊離開北岸約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條大船突然同時起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條火船,好比十條火龍一樣,闖進曹軍水寨。那裏的船艦,都擠在一起,又躲不開,很快地都延燒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水寨燒了不算,岸上的營寨也着了火,曹軍一大批兵士被燒死了;還有不少人被擠在江裏,不會泅水,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馬上帶領精兵渡江進攻。他們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北岸的曹軍不知道後面有多少人馬進攻,嚇得全部崩潰。曹操拖着殘兵敗將向華容(今湖北潛江縣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條小路全是水窪泥坑,騎兵沒法通過。曹操趕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鋪路。他帶着騎兵好容易才通過,可是那些填鋪稻草的兵士,卻被人馬踩死了不少。劉備和周瑜一起,分水陸兩路緊緊追趕,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戰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損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將曹仁、徐晃、樂進分別留守江陵和襄陽,自己帶兵回到北方去了。

經過這場赤壁大戰,三國分立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

經典有趣的短篇歷史小故事 篇七

屈原投江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楚國的內外政策也發生了變化。

楚國的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專聽接受秦國張儀賄(huì)賂(lù)過的靳尚和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受秦王的騙,到秦國去,被扣押在咸陽,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國。太子橫立為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擔心楚國要亡在這批人手裏,心裏非常苦悶。他不斷地勸楚頃襄王遠離小人,收羅人才,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就怕楚頃襄王反抗秦國,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他們勾搭起來在楚頃襄王跟前説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排擠出去,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説。他在洞庭湖邊、汨(mì)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上,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頭散髮,骨瘦如柴。

有個漁父勸他:“你何必這樣呢?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你為什麼不跟世人一樣呢?”

屈原説:“國王他們是糊塗人,只有我清醒啊!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裏像刀割一般。我怎麼能夠眼看着國家的危險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説,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這樣的想法,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國搶楚國的土地的人民,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把他的歌寫下來,這會兒寫得更多了。《離騷》這首有名的長長的詩歌,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憂慮國家的前途,日裏夢裏,老想回楚國的國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他的愛國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麼腐敗,秀麗的河山逐漸被秦國搶去,楚國太危險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楚王,事實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對他説:“你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説:“我怎能扔了家鄉、扔了父母之邦啊!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頭還向着土山啊!救國的道路漫長漫長啊,我不能離開楚國,我要上下尋找救國之路啊!”

壞人掌權,楚國的大難終於臨頭了。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這時,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眼看楚國被毀,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敵人手裏,他要和楚國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以身殉國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子呢?他們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裏的米飯撒在水裏獻給他。他們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為龍船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儀式來紀念屈原。再後來,逐漸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

楚國的屈原死了,趙國呢?趙主父死後,趙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趙勝為相國,封為平原君。平原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結交天下各種人物,把他們收留到門下供養着。這種收養門客的做法,當時成了風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樣收養着門客。他們每家都有幾千名門客。連秦昭襄王聽説平原君收養門客,都想跟他結交呢。

經典有趣的短篇歷史小故事 篇八

三年與三天

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fú],小時候在私塾館學寫字,學了三年,也沒學成。

一天,有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路過村裏。米芾聽説這位秀才寫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臨帖寫的一沓子紙,若有所悟,對他説:“想跟我學寫字,有個條件,得買我的紙。不過,貴點,五兩紋銀一張。”米芾一聽嚇了一跳,心想,哪有這麼貴的紙,這不成心難為人嗎?秀才見他猶豫了,就説:“嫌貴就算了,我還急着趕路呢!”米芾求學心切,一咬牙借來五兩銀子交給秀才。秀才遞給他一張紙説:“回去好好寫吧,三天後拿給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兩紋銀買來的那張紙,左看右看,不敢輕易使用,於是翻開字帖,用沒蘸墨汁的筆在書案上劃來劃去,想着每個字的間架和筆鋒,把字一個一個印在心裏。這樣橫琢磨豎琢磨,竟入了迷。

三天後,秀才來了,見米芾坐在那裏,手握着筆,望着字帖出神,紙上卻滴墨未沾,便故作驚訝地問:“怎麼還沒寫?”米芾一驚,如夢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説道:“我,我怕弄廢了紙。”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紙説:“好了,琢磨了三天,寫個字給我看看吧!”米芾提筆寫了一個“永”字。秀才拿過來一看,這個字寫得道勁瀟灑,大有長進,便故意問道:“為什麼三年學不成,三天卻能突飛猛進呢?”米芾想了想説:“因為這張紙貴,我怕浪費了紙,不敢像先前那樣信筆寫來,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對!”秀才打斷他的話説:“學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現在你已經懂得寫字的竅門了,我該走啦。”説着,揮筆在“永”字後面添了七個字:“(永)志不忘,紋銀五兩”。又從懷裏掏出那五兩紋銀還給米芾,頭也不回地上路去了。

米芾一直把這五兩紋銀放在案頭,時刻銘記這位啟蒙老師的苦心教誨。

中國歷史小故事 篇九

以愚困智

北宋時,有個叫徐鉉的人以博學多才聞名於世。一次,江南選派除鉉遇京納貢。按照慣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人員。

朝中眾人都因沒徐鉉的學問大,怕被他恥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請宋太祖定奪。

太祖學問深,為人隨和,就傳旨讓大臣呈上一份不識字的殿侍人員的名單。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單,用筆隨便一點説:“此人可以。”

眾大臣頗感驚訝,皇上怎麼會派一個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滿腹經綸的徐鉉呢?

被點名的殿侍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被糊里糊塗地派到了江南。這位殿侍陪伴徐鉉上路後,從渡江開始,徐鉉便妙語連珠、語驚四座,令同船的人歎服不已,唯獨與與陪同他的這位殿侍默不作聲,除了點頭稱是,其他時候都是一言不發。

徐鉉好生奇怪,不知這人學問深淺,便饒有興趣地與他攀談,賣弄自己的學問,滿以為這樣會使對方自慚形穢。誰知殿侍仍舊點頭稱是,既不發表意見,也不回答問題。這樣一連幾天,徐鉉深感無趣,傲氣漸失,乖乖地隨同殿待來到京城。

宋太祖的過人之處就在過於以愚困智,如同一記強勁的“霸王拳”打過來,卻打在了一團棉花上,力量瞬間即失,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