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酈道元《三峽》原文和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1W

酈道元《三峽》原文和翻譯新版多篇

酈道元歷史故事 篇一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和文學家。酈道元出生於一個世代士官家族,其父酈範是北魏的顯要官員,曾任青州刺史、尚書右丞等職,爵位從男爵、子爵直到公爵。道元幼年隨父赴任。父去世後他繼任其爵位,被封為永伯侯,歷任太尉掾、侍御史、冀州鎮東府長史、潁州太守、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黃門侍郎、侍中兼行台尚書、御史中尉等職,在任關右大使時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所害。

酈道元晚年時撰有《水經注》40卷,是一部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由於史載簡略,對酈道元的生平事蹟資料疏缺。《魏書》、《北史》酈道元傳中,均不載其生卒年代,因而對酈道元一生中的重要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明清以來,研究《水經注》不乏其人,唯獨對其作者缺少系統的探索,以致他的生年至今還是個謎。其實搞清酈道元生年對研究他的經歷、思想、學術等方面都有着密切關係。然而,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的人還不多。目前各種辭書、專着、人物傳記和報刊中,凡述及酈氏生年時都打上問號,當然學術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種説法是清末民國初楊守敬認為道元卒於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年42,上推生於太和九年(485年)(見《水經注疏。巨洋水》),另一種説法認為酈道元的父親酈範約生於北魏神麔初(428年),男子30而娶,10年而字,從而推測道元生於皇興元年(467年)(丁山《酈學考序目》,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2年)。還有一説認為史載酈範太和中任青州刺史時道元為總角之年,假定酈範任職於太和二年(478年)至太和十二年(488年),則總角之年如在三四年,推斷道元生於和平六年或皇興元年(466——467年),如在十年左右,則生於延興初年(472年左右)(趙貞信《酈道元之生卒年考》,載《禹貢》七卷一二三合期,1937年)。也有以道元生年為北魏皇興三年(469年)説(日本1955年出版《世界歷史事典》23卷)等。

上述幾種説法,以趙貞信之説在學術界幾成定論,在我國的公開出版物中有關酈道元的。生年均採用此説,如《辭海》:“酈道元(466或472)”;侯仁之、黃盛章在《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水經注”選釋的説明中:“至於道元生在何年,史無明文,據推求或在北魏和平六年(465年),或在延興二年(472年),享年五十六歲或六十二歲。”直至1980年趙永復發表了《酈道元生年考》(載《復旦學報》歷史地理專輯)一文,提出不同看法。

認為楊守敬謂道元卒年42歲,上推其生年為太和九年有誤。據《水經。河水注》道元自敍太和十八年(494年)任尚書郎,曾隨高祖北巡,依楊説道元生於太和九年,時年僅10歲,顯然是不正確的。丁山之説原系推測之詞,論據較薄弱。趙貞信之説主要的根據是酈範任青州刺史的時間,但他所考據酈範可能任青州刺史前後達10多年,考慮到對道元總角估計也會有出入,因此,酈道元的生年前後就要相差更多,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夠精確。文章對太和共二十三年曆任青州刺史的人逐加考證,從而確定酈範任青州刺史的時間為太和八年(484年)至太和十二年(488年)間,比趙貞信之説前後縮短七八年,另對酈道元總角之年(古人在未成年前兒童之稱謂)加以論證,據《水經。巨洋水注》:“先公以太和中,作鎮海岱,餘以總角之年,侍節東州,至若炎夏火流,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娛永日,桂筍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亦暢……。”這時道元正是少年時期,楊守敬以道元總角之年為15歲,趙信假定為十四五歲,與實際情況相差不遠,但哪範任青州刺史約4年,因而要確定道元15歲時是在酈範任職之初或任職之末。據《水經。灅水注》、《魏書。穆羆傳》等,道元任尚書祠部時與宜都王穆羆同拜北郊,其時間約在太和十四五年,酈道元15歲時似在酈範任職青州之初。如在任職青州之末,太和十五年時道元尚未成年,不可能任尚書祠部之職。據上得出酈範在太和八年至十二年間任青州刺史,如太和八年時道元為15歲,由此上推,當生於皇興四年(470年)左右。這一説法提出了酈道元生年的確切年代,是以前所不曾有的,但能否推翻趙貞信幾十年來的傳統説法,尚需經學術界的認可。有人就不同意用總角之年用以推定酈道元的生年。陳橋驛在《酈道元》(載《中國曆代地理學家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一文中指出:酈道元生於何年,歷史上沒有記載,由於“總角”一詞泛指童年,並無確切的數量概念,所以無法由此推算他的出生年代。歷來不少撰述,都曾引過這一段文字(按指上文所引《水經。巨洋水注》載酈道元“總角之年”的材料)

推測酈道元的生年,其實都並不可靠。雖然作者沒有提出酈道元當生於何年,但顯然他是不同意以上諸説中推斷的觀點的。由此,在沒有發現新的材料之前,用確鑿的證據,提出一個比較符合酈氏生年的實際情況,真正揭開1500多年前的謎底,恐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賞析 篇二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着,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託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悽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悽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佈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讚歎“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悽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着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淒涼的氣氛。

酈道元人物簡介 篇三

1、酈道元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範之子,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

酈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境內。

在酈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為長,承襲其父永寧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於關中(今陝西臨漳縣)。酈道元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酈範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以卓越才能成為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北魏都城於公元493年南遷至此)擔任過騎都尉、太傅掾、書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職,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擔任過冀州鎮(今河北省冀縣)東府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後,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後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於統一大願的實現。然而,在孝文帝死後,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騷動。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一代英豪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