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學經典《了凡四訓》原文含解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6W

國學經典《了凡四訓》原文含解釋(精品多篇)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一

此篇了凡先生通過多則公案來告訴我們積善能過改變命運的道理。同時也指出了明判善惡的標準,“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歐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了凡先生很強調就是積善要出於至誠之心出於利他人之心,否則就是假善,而內心期待回報也是偽善。我們凡人做“好事積善”不明善惡的標準,常常“好心辦壞事”,比如一個人脾氣不好,你對他總是包容有佳,看似你的包容是善的,實際上你不對此人加以引導改正反而縱容他的不好的品行,這不是真正的善。也經常能看到什麼高管名人捐錢“行善”,轉身拿此事做文章書標榜自己,或捐錢修廟,看似行善積德,其實心中是想賄賂神靈,祈求升官發財。這些錢也花了,“慈善”也做了,最後還是沒有好的福報,就是偽善假善的結果。

書中提出的很多觀點都顛覆性的摧毀了我之前看待很多善惡的認知。另外了凡先生提出了行善的十點剛要,都很受用,具體的還得書友翻書閲讀才能真正體會運用。總之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其中一兩點,相信我們的社會也會逐漸變成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二

此篇講述了凡先生從認命到決心改命的過程。了凡少年時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後來各個階段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這讓了凡先生對“命中註定”深信不疑,於是無慾無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軌跡行屍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無時莫強求的宿命論裏。直到有一次拜訪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在雲谷的循序教導和點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數和自求命數的原理,終於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終於在此篇裏解讀到命運的真相,弄清了宿命與造命之間的關係。古人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其實命運二字是分開的:命與運。可以認為人的“命”是確定的,而所謂“運”是個人行為,言語,心念與反應的宿世果報。

每個人的陰陽運數不定,是動態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帶有此運,不代表已運此運。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給到每個人的土地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貧瘠,一些山巒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們“命”裏初始的軌跡。但要在這片土地上種什麼種子,怎麼經營結什麼樣果還得看你怎麼“運”。有些先天土地富饒,但後天不好不好耕作結果可能斷送了命裏本該有的福報,而相反有些土地並不算良好的,但經過後天的辛勞努力,可能就會創造出命中本無的東西,以此造命改命。現實生活中總有出身平凡卻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馬雲”,也有出身名門卻幾度蹲牢獄的“張默”。所以我們都應該正視我們的“命”,把握好我們的“運”:命中有時,需珍惜;命中無時,需努力!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三

從同事手中借了一本《了凡四訓》,是《淨空法師講了凡四訓》這一版本。實在慚愧,之前並沒有聽説過這本大大有名的書,只是看到封面上改造命運心想事成這幾個字,當時運道正衰,就毫不猶豫借了來。

確實是本好書,雖然對於受到多年唯物主義教育的人而言,裏面一些觀點不能認同,但仍是一本讀來大有裨益的書。剛剛讀,想把自己一些初步的感想寫出來共享。

《了凡四訓》是一本家訓,簡單言是一本講改命的書,鼓勵人修身積善,改變命運。我讀了最大的感覺是要改命,先改心。要使自己有一顆平靜之心,能平靜的面對命運中不能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勇敢之心,使自己有勇氣去改變命運中更夠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智慧之心,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分辨哪些是能夠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

人生來有命,這命既是外在的環境,如時空背景,你生於哪個時代,地區,家庭背景,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也許還有一些冥冥中説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命運中很多不能改變,比如你是生於奴隸社會還是現代文明;生在米國還是利比亞阿富汗;父母是大富之人還是賭徒酒鬼;或者生來就有北京户口還是長在偏僻山鄉。那些冥冥之中的東西就先讓它繼續説不清道不明吧,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天性,也就是我們的內心環境,我們的心。命運的大部分已被時空環境所掌控,我們無法自主,可天助自助者,命運可以改善,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變心靈。

很讚賞文中了凡先生與雲谷禪師的一段對話: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餘(了凡)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餘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餘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餘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有果必有因,了凡先生反躬自身闡述了自己不得科第,沒有子嗣的原因。由於自己不培養福德,不耐煩劇,不能容人,喜歡出風頭,壓制別人,心直口快,輕言妄談這些毛病導致薄福,不能科第。因有潔癖,善怒,沒有愛心,心地殘忍,不能捨己救人,愛説話,發牢騷,喜飲酒,晚上不睡覺,傷害精神體力這些毛病,致使沒有子嗣。命運表象(科第不中無子)的產生與這些原因(自身性情、習慣)息息相關,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心。

希望我能勤快一點,儘快寫出《了凡四訓》讀後感的下一節向善之心。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四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寫給後代的一本家書。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認為今生前世既然已經成為定數,無需迷茫,但同時也沒有了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實踐説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的:“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於改過的方法,我覺得我能夠從事理上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卻很難從心中抹去做錯事、做惡事的想法,明白了錯誤的根源,就會在做事之前用這些標準來評判這件事是否應該去做,但是隻有從心上改正,不起心動念,才能夠避免種下惡因。當人的想法專心於善時,就不會有惡的念頭湧入,正如我們專心於學習,就不會有怠惰享樂的想法一樣,從心上去改過,應該是我勇猛精進的方向。

積善之方用十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積善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強調的兩點就是積善要出於至誠之心、出於利他之心,否則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滿皆源於存心的不同。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我覺得這十點綱要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愛敬存心”,心中不存愛敬,其他的行為則非出於真誠,自然將是一文不值的。“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我們都應該心存愛敬,了凡先生説“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才能通聖人之志”,不可能通過聖人先賢本身去愛敬當今世人,但是我們應該代聖人立言,踐行聖人之志,來幫助、愛敬萬物,通過自己的行動把聖人的愛傳播給世人,這樣既是我們愛敬了世人,同樣也是聖人愛敬了世人,這樣才是“為聖人而安之矣”的真諦。

謙德之效的內涵則顯得更為明瞭了,“滿招損,謙受益”,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太滿,我們的慾望太滿,我們的態度太滿,我們的心太滿,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果。資本的本性便是去創造新的資本,便是去實現利益的最大,所以説建立在資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種滿的文化,而這也是現代社會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我們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在學問上虛懷若谷,認識到自己的鄙薄;處世上禮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種永不滿足的精進之心,不斷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謙,是虧,但也是得,關鍵看自己的態度與努力。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五

《了凡四訓》電影看了第一遍,大致瞭解了《了凡四訓》這本書的內容。今天來説一説我的第一遍觀後感

説真的,這部電影拍攝的條件實在是太簡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從頭到尾看下去,甚至開始了第二遍的觀看

這部電影,也應該説是這本書,裏邊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內容。雖然我説過信佛、敬佛,其實是相信內心的信仰。説實話,我到現在不信鬼神,至於這本書裏講到的內容,比如説某某人行善,後來子孫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為古人解釋不清楚這種現象的原因,所以把它歸結為神的點化和恩賜,但是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環境的影響。

首先,相比於災荒連年,餓殍遍野,能夠行善的人,家庭條件相對來説還算比較殷實,這是物質上的豐厚;

其次,願意行善之人,素養也比較高,相比於常人對子孫後代的教育也比較重視,後事子孫得以繼承祖先遺風,這是精神上的豐厚。

最後,根據吸引力法則,行善之人,必會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識之士的欣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人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進。這就是現在人説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有慈父,有良師,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歸,子孫後代必然會一代勝過一代。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義道德,也可以收穫功名利祿,即內外雙得。其實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這就是古書對現代人的教育意義吧。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六

了凡四訓至此已通讀一遍,文雖讀完,卻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剛開始。人們常説: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反覆無常,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了凡四訓裏面則把此謎底揭開了: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人因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數,才有天命,才會為陰陽所縛,不得轉動分毫。如果人無心,也便無數可講,又怎能為陰陽所縛?

看相算命,數千年來不絕,之所以能算準,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數,所以用數學可以推算出來。但得無心,即是無數,數學又如何能算定?數是如何來的呢?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報也好,惡報也好,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意識決定。人的七尺之軀,其實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惡事?有的人得善報,有的人得惡報?是身軀的關係嗎?不是的。關鍵在於心。身軀是受心的支配,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很聽話的。有時做好事,有時也做壞事,全在於一念之間。肉身只不過是一個附庸而已,沒有絲毫自主權。由此可知,這三尺臭皮囊,實在沒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從前我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公,自己懷才不遇,文章讀到此,捫心自問,不由得羞愧萬分。至於讀到無子的種種因由,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種種,自己哪一樣沒有呢?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了凡無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雖走得不太順利,可是相比之下,還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氣叢生,真是罪業深重了。

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可惜很多研易之人,並沒有重視這點。千方百計騙取他人錢財,易德敗壞者時有聽聞,真是愧對易經,愧對老祖宗。此種人,不惟難逃數之所拘,而且會自減福報。

讀這篇文章,對我震撼很大。從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過分之事,但都沒有如此深刻地反省過自己。從今之後,立志必須改過,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日日如上述準則去做,相信我們的德行會增進不少。世間聰明的人太多了,到處可見,有改過念頭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卻非常少,為什麼?因為苟且偷安。自己起這些改過的念頭也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大動作,當然也沒有大福報,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讀完此文,自己便長存了知恥心與畏懼心,勇猛精進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諸於行了。相信在同盟諸位老師的教誨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進,同時也更明白了同盟設立易德學習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謝同盟,感謝眾師。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篇七

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藴含着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着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後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於心。了凡四訓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説要發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説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會,才幹有得於心,若水不敢説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説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麼睡覺也不會睡平穩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塗,糊里糊塗,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