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及解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及解釋【精品多篇】

中國成語故事 篇一

【成語】: 桀犬吠堯

【拼音】: jié quǎn fèi yáo

【解釋】: 桀的犬向堯狂吠。比喻奴才一心為他的主了效勞。

【成語故事】:

“桀犬吠堯”由“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戰國策·齊策六》)發展來,西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則雲“桀之犬可使吠堯”。

西漢景帝時,有個名叫鄒陽的文士,“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文學家枚乘等人都在吳王劉濞手下做事。因他們不但有文才,而且也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後來,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不願隨從,便上書勸諫。可吳王劉濞聽不進去,鄒陽便和枚乘等人一起投奔了樑孝王劉武。但是樑孝王的心腹公孫詭等人嫉妒鄒陽,在樑孝王面前説了鄒陽等不少的壞話。樑孝王一怒之下便將鄒陽關進監牢,並準備把他處死。鄒陽在獄中上書樑孝王,為自己辯白,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文《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在信中列舉了大量歷史上名人被疑甚至被迫害至死而實際上都是忠貞之士的事例,提醒樑孝王細察真情,重用賢才,不要冤枉好人。他還説道:“今人主(實指樑孝王)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極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土,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

樑孝王看了很受感動,便將鄒陽釋放出獄。

“跖”,指“盜跖”;“由”,指許由,傳説是個“高尚的”隱士。“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意思是暴君的狗可以聽從指使去咬聖王,大盜的門客可以去刺殺高尚的人。後人從這裏概括出“桀犬吠堯”成語,比喻奴才、走狗一心為主子賣命,不分是非,不分好歹,盡幹壞事。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二

食宿相兼

【成語故事】齊國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東西兩家公子同時來求婚,東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醜陋,西家公子是一個英俊的窮書生,姑娘的父母很為難,叫姑娘自己定奪,她説兩個都願意嫁,白天在東家吃飯,晚上去西家睡覺,食宿兼顧。

【典故】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漢·應劭《風俗通·兩袒》

【釋義】比喻幻想同時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兩者兼顧

【相近詞】東食西宿

【成語示列】盾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清·錢謙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裏中游好》詩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三

【漢字書寫】:人微權輕

【漢語注音】:rén wēi quán qīng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身分及地位低。

【人微權輕的意思】:微:低下。由於地位低資歷淺,説話沒有人重視,權力威信不足不能使大家信服。

【人微權輕的近義詞】:人微言輕;

【人微權輕的反義詞】:德高望重、舉足輕重、一言九鼎、達官貴人;

【人微權輕的故事】

在齊國危如累卵的時侯,田穰苴被任命為統帥指揮全軍反擊敵軍,任命前他對齊景公説道:“微臣行伍出身,人微權輕,恐怕不能服眾。”齊景公鼓勵他大膽行權,為了使田穰苴能夠樹立威信他派親信莊賈擔任監軍。二人約好第二天中午在軍營會合。田穰苴的軍隊紀律嚴明,一大早就列好隊恭侯莊賈,莊賈一向趾高氣揚,也始終沒有把田穰苴放在心上,他忙着招呼跟前來送行的達官貴人們,到了傍晚才來到軍營。田穰苴厲聲問莊賈:“莊大人為何姍姍來遲?”莊賈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好友們前來為我餞行,我這會兒才能夠脱身。”田穰苴聲色俱厲地説道:“時下局勢動盪,國家和百姓的生死存亡都在我們身上,你卻為了應酬耽誤了全軍保貴的時間,如此違犯軍令你該當何罪?”莊賈卻不以為然的説道:“你這是在用軍法嚇唬我嗎?”田穰苴氣得怒髮衝冠,下令將莊賈立即處斬。田穰苴斬首莊賈的行為震動了全軍將士,從此大家對田穰苴都心服口服,軍隊也因此士氣大增,很快就將敵軍打得狼狽不堪。

【人微權輕例句】

明·馮夢龍《智囊》卷二十一:“齊景公時,師敗於燕、晉,晏嬰薦司馬穰苴,公以為將軍。穰苴曰:‘臣素卑賤,人微權輕,(邊批:實話。)願得君之寵臣以監軍。’”

清·張南莊《何典》第六回:“活死人便知他是個仗官託勢的花花公子了,自思人微權輕,雞子不是搭石子斗的。”

【人微權輕造句】

小幹部的腐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人微權輕,造成小幹部被束之高閣,成為監督盲點。

我身為初出茅廬的畢業生突然被提拔到管理之位,我擔心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這是因為人微權輕。

中國成語故事 篇四

【成語】: 膠柱鼓瑟

【拼音】: jiāo zhù gǔ sè

【解釋】: 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絃。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成語故事】:

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鑽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 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後,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他還覺得奇怪呢!後來,有人從趙國來,瞭解到是怎麼回事,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麼愚蠢啊!

成語膠柱鼓瑟原意就是用膠把柱粘住,使音調不能調整,後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五

手足胼胝

【成語故事】晉朝時期,右軍將軍王羲之和太傅謝安一起登冶城,謝安凝神遐思,王羲之對他説:“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又談到當時盛行的空談誤國,謝安反感地説:“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出處】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戰國·宋·墨翟《墨子·備梯》

【釋義】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用法】作謂語;形容辛勤勞動

【相近詞】手足重繭

【示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六

爾虞我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強大的楚國包圍了弱小的宋國都城,宋國大帥華元誓死守城不降,楚軍存糧不多,車伕申叔向楚莊王獻計,要士兵蓋房種地,裝做長住的樣子。華元急了,偷偷潛入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説城裏缺糧人們易子而食。於是兩軍講和。

【出處】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解釋】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近義詞】勾心鬥角、爾詐我虞

【相反詞】推心置腹、坦誠相見

【其它使用】

◎ 這正是寫作主體對當時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劣習的否定和抨擊。

◎ 人類中經常出現的那些爾虞我詐巧取豪奪奸狡欺騙弱肉強食橫行霸道以及殺人越貨之類的醜惡行徑將蕩然無存。

◎ 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假象:似乎競爭就意味着瞞天過海,爾虞我詐。

◎ 那時,大地一片光明,人間充滿了歡樂、和睦、友愛,沒有殺戮,沒有爾虞我詐,更沒有了罪惡。

◎ 世界上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強詞奪理,沒有人剝削人,沒有流血,更沒有戰爭。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七

收買人心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趙雲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後,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趕到,趙雲英勇殺敵,突出重圍終於到達劉備身邊,哭訴沒有救下糜夫人,劉備感動得痛哭流涕,當場要摔死阿斗,被眾將勸止。

【出處】他也知道收買民心,開倉賑濟,並恤被兵之家,四縣亦如此行事。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1回

【釋義】指用金錢、感情等籠絡人心。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籠絡人心

【近義詞】籠絡人心

【成語舉例】你不要再收買人心了。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八

【成語】: 酒池肉林

【拼音】: jiǔ chí ru lín

【解釋】: 古代傳説,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

【成語故事】:

商朝的殷紂王過着極其荒淫奢侈的生活。他不僅大量搜刮百姓的錢財、糧食,還到處蒐集珍寶玩物,裝點自己的宮室。為了享樂,紂王在沙丘這個地方,以酒為池(用酒倒成池),懸肉為林(把肉懸掛得像樹林),讓男男女女赤身裸體地追逐嬉戲,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酒池肉林由以酒為池和懸肉為林簡化而來。

酒池肉林形容生活極其奢侈、糜爛。也形容酒肉很多。

【造句】

1、説明:酒池肉林,是什麼套住了我們的靈魂,空虛,慾望,沉淪。

2、他仗着龐大的祖產,天天過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完全不事生產。

3、每晚,過着奢侈揮霍、吃喝玩樂、酒池肉林的靡爛生活……直至金融海嘯。

4、得不到的可以穩拿到手,爬不上的可以滿身朱紫,吃不着的可以酒池肉林,贏不了的可以胡個滿貫,當然也包括娶一個妙齡少婦,重新煥發青春。

5、紂王聽信妲己,造酒池肉林,一無忌憚,朝綱不整,任意荒淫。

6、這好比富翁捨棄了家裏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貧民隊裏來吃大餅油條;又好比帝王捨棄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間來鑽穴窺牆。

7、一個人如果夜夜笙歌,酒池肉林,就算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

8、自從他發了一筆橫財之後,便過着呼朋引伴,酒池肉林的生活。

9、他過去過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但自皈依佛法後,簞食瓢飲,竟也滿足。

10、沒想到他成功之後,受不了物質的`誘惑,夜夜過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成語故事及解釋 篇九

三釁三浴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內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紛紛到國外避難。後來公子小白回國繼位成為齊桓公,鮑叔牙建議齊桓公不計前嫌,任命管仲為相國,齊桓公想成就霸業,就用三釁三浴的禮節親自到郊外去迎接管仲。管仲輔佐他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出處】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迎之於郊。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齊語》

【釋義】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鄭重其事

【相近詞】三釁三沐、鄭重其事

【反義詞】敷衍了事

【成語示列】自智而敖不能則不達,故三釁三浴之,而字之曰:‘不伐。’ 宋·黃庭堅《元勛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