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説課稿格式【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03K

國小數學説課稿格式【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需藉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分數只是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獲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學法:學生通過分,塗,折,説等手段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問題,引入課題。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覺得平均分怎麼樣?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人,你會嗎?每個人分到多少?

3、2支筆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4、1個圓餅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體驗分數的產生。

第二個環節: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在這個環節裏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認識 1/2

由疑問“怎麼表示這半個蛋糕呢?”來產生分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個蛋糕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中引入了分數,可以用1/2這個分數來表示這個蛋糕的一半,讓學生説説1/2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讓學生用手中的長方形折一折,找到1/2 ,並用斜線塗上顏色。塗好後説一説1/2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環節設計 “ 折一折 ” ,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為後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接着學生動手摺紙表示後反饋:説説自己的1/2是怎麼來的?並且有意識地收集學生作品:

(1)為什麼都能表示1/2 ?

(2)圖形不一樣,為什麼都能表示1/2

(3)為什麼一個1/2大,一個1/2小

經過多次比較,去掉1/2的表面屬性,提取1/2的本質屬性。

(4)下列圖形能用1/2表示嗎?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嗎?

2、認識幾分之一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學生初步理解1/2後,根據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經驗,自主地學習探究幾分之一,培養學生進行嘗試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悦。這一步我採用了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幾分之一。

活動要求:

想:在心裏想好一個分數

寫:將這個分數寫在方格紙上

選: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分數是怎麼來的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課件,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説一下為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93頁第3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點燃學生探索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去探尋其中的奧祕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鞏固運用1、比較大小 2 、先看圖估一估,在填上合適的分數

通過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説課稿格式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説課的教學內容是( )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 ),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説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讓課堂"活"起來!

(2)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

(3)體驗成功,讓學生"樂"起來!讓學生説説本節課的收穫,及時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與表達能力。

-----------------

1、教材分析

(1)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什麼,屬於何種課型,包含了哪些知識點,教材在編寫上有什麼意圖和特點,特別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滲透的數學思想;

(2)該教學內容在教材、單元乃至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階段中所處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

2、目標定位

(1)教學目標

現在已打破原有的知識技能、思想教育分塊目標陳述的方式,新課標倡導我們將知識、技能、情感三大領域目標予以整合,有機結合來定位;

(2)教學重點;

(3)教學難點;

(4)教學準備(如教具、學具的準備等都可簡要予以闡述)

3、教學流程

(1)整體設計

應該説一説課堂設計的整體思路,是在什麼樣的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的簡要介紹該節課的課堂教學結構。如應用題課大體可沿用數學建模的思想,安排"創設情景——建立模型——實踐運用"三部曲進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的做數學的教學理念。

(2)環節設計

圍繞你的整體思路,介紹説明主要教學環節,或者説是教學框架,着重闡述重難點的處理,説説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有效的教學措施,另外介紹自己有特色的地方。

●"説課"怎樣説

根據本人對説課的理解與體會覺得,真正"説課"的操作和説課稿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説課稿照本宣讀也未必有好效果。因為説課稿是靜態的,而説課整個也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是有聽眾的,你能否調動他們的情緒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説課的成敗。

在説課中,我認為要給自己説課賦予一些基本思想,如:

教學設計的基本教學理念,在你的設計中體現了哪些新課標精神

你的教學整體思路是在什麼教育理論支撐下展開的,也就是教學理論依據;

你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什麼力求達到什麼目的在實施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各種問題你又如何引導、解決

你覺得這節課教材對學習主體來説,是否要進行處理,闡述你處理的理由,通過你的處理學生可能在學習中避免了哪些學習障礙,有什麼優點等。

同時,在説課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1)説課整體要流暢,不要作報告式,如"許多123",幾個環節過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後,要確定目標時,可以這樣説"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下面我側重談談對這節課重難點的處理"

(2)説課要有層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將説課説得很細,我們要説的都是一些教學預案,所以要多談談學生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教師的教學策略。這裏的層次針對某一教學環節來説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難點處理上,你設計哪些問題,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樣安排等;在練習中你安排了哪些練習,有沒有體現出層次性等。

(3)説課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個性。既然是説課,説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説的神采飛揚,激情澎湃感染聽眾。我們這次評分中,各部分比例為:教材分析20分,教學流程50分,教師語言20分,教師儀態10分。同時要針對自身揚長避短,體現個性。比如擅長書法的教師可將你的整體框架進行板書,既使聽眾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和樂而不為呢

●説課小技巧

在20分鐘去準備一篇完美的説課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師總是説我剛寫完教學目標,時間已經到了。這裏我們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我談一些準備中的體會。

(1)要在説課前準備好各種課型的框架。這裏的框架包含

目標框架、理論框架。比如計算課,就要將"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養估算意識、通過算法多樣化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探究能力""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2)要合理安排好20分鐘。目標一般2~3分鐘要確定下來,

重點去考慮教學設計的框架,以綱要的形式寫下來,特別要記下學生的幾種情況和你的對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寫。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麼辦這時你首先要吃準教

材,目標不要定錯。可以將提供給你的材料(題目)很快的做一遍,你就會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後回想同種課型的課你通常是怎樣處理的,可進行套用,當然這是無奈之舉。

(4)因為這裏的説課是課前的預案,不是課後的反思性説

課,想象的空間較大,所以你可以將課堂設計的精美一些。

附:《一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説課稿

《國小數學教學論壇框架》綱要

●論壇結構

1、概念界定

闡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國內外有關該研究的學術動態

2、提出論點

提出自己鮮明的觀點和看法,立場要堅定,不要模糊不定。

3、論證依據

闡述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可以是理論依據,也要進行舉實例進行論證。

4、操作策略

圍繞自己的觀點提出在實際操作中可行的策略與教學建議。

●評分標準

1、結構20分2、內容30分3、語言30分4、儀態20分

參考説課稿(宋煜陽設計整理)

一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例1720÷6例25024÷7)

一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學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位數除整百、整十數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法則,學會了有餘數除法驗算方法,也學會了一位數除多位數商中間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過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夠商1要用0佔位的處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道理。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作了知識上的鋪墊。本節課內容又是學習兩位數除多位數、三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礎。

教材為了便於學生掌握,有層次地呈現"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識結構,為學生的學習新知作了精心的設計。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導學生複習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後安排兩個例題:例1是教學沒有餘數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試一試第一道是一位數除四位數商末尾有一個0的,試一試第二道是商末尾有兩個0的;例2是教學有餘數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試一試1安排商中間、末尾都有0,試一試2是商中間、末尾有0且有餘數,既鞏固新知又複習舊知。練一練除了安排單一的練習外,還特別注意安排商中間有0、末尾有0、中間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況的綜合練習。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理解與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養成認真驗算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比較辨別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商末尾是0的處理方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探底鋪墊——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探底鋪墊這一環節主要分複習舊知、回憶方法、引入新課三步進行。通過準備題讓學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過程,觀察三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點: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課。從學生知識角度和思維趨勢進行探底,瞭解學生的起點,把握教學起點,找準新舊知識遷移點與生長點,便於學生知識遷移。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沒有新內容,只是末尾0的處理,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安排獨立探究、交流驗證、歸納概括三個層次進行:

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探究。在試算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針對重難點進行師生探究驗證,引導學生從算前估算、算理辨析、結果驗算進行驗證。計算前估計商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數位,得出第一種做法是錯誤的;再從算理上去理解:引導學生從口算除法思考(720÷6=72個十÷6=12個十=120),計算結果是否正確,有待進一步的驗算:120×6=720,從而得出商是120,得到正確商後,針對難點展開討論:(1)哪一步可以省略(2)個

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使學生明確個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得0,添0起到補位的作用。試一試讓學生試算後討論"除到百位上的數正好除盡後面0怎麼辦"引導學生將例1與試一試比較討論概括得出:一個數除多位數,當被除數前面的數除盡,末尾有0時,有幾個0商末尾就補上幾個0。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三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百分數的認識”。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分數,特別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這一內容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和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百分數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大部分學生都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入手,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並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的要求是“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本節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過程性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真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會主動的將生活中的數據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態度目標: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與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

4、個性品質目標:在學習中充分的讓學生髮揮個性特長,體現課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認真分析教材,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並結合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通過亞運會精彩瞬間與獎牌引入,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2、知識遷移,以舊帶新

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巧妙的推進新課的教學。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複習舊知,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步完成“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學習。使教學過程自然,順暢,讓學習新課變成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就學會新知識。

3、循循善誘,適時啟發

教師要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的提問,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五、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受用一時,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現代教育要交給學生方法,交給他們終身受用的知識。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課標理念下,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並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已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嚐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動,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活動的,要讓學生“活”起來,必需先讓學生“動”起來。小組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之一。把數學教學與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習動機。

3、注重數學學習的自主化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主動進行學習,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輕鬆活潑。這樣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新知的認知過程。

六、板書設計

百 分 數 的 認 識

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寫法: 2。5% 讀法:百分之十點五

300% 百分之三百

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分 數 百 分 數

既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

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 倍數關係。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睛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連山區世紀國小的李娜。我説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題目是:“小兔請客”。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説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於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後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於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麼,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遊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

***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五

一、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來自人教版第幾冊第幾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國小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學習了什麼知識的基礎上,對什麼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為今後我們學習什麼知識奠定知識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理解,掌握,運用什麼??

能力目標:經歷,體驗,探索什麼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什麼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勤奮、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

3. 教學重難點:

依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 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置身在情境中學習,引入生動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引發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

2. 直觀演示法:直觀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運用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達

到化難為易的效果。

3. 課件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實現原有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

效果。

4. 數學思想滲透法: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學會學數學。

三、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據此設計以下學法:

1. 動手實踐法: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直接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並發現其中藴涵

的數學思想。

2. 合作交流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發揮集體的智慧。

3. 自主探索法:自主學習讓學習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此處,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學空間,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給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都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着這個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置身在這樣的情境中,非常巧妙地調動學生注意力,很自然的過渡中今天研究的課題,既簡單又實效。

(二)引導探究,自主發現。或思想引領,探索新知。

【設計意圖】時刻圍繞數學思想展開教學,環環相扣,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更是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隨堂訓練,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跟蹤課堂,反饋效果,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也進一步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既鞏固又拓展,一舉兩得。另外讓學生板演,一方面是為了暴露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在錯誤中思辨和改進,讓學生引以為戒。

(四)課堂總結,回扣目標。或反思收穫,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對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有一個清晰的線索,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五、説板書設計:

必要的板書設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於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六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説課的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了()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説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説學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或複習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或複習導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探索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七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説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裏,我多讓幾位學生説一説,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説一説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八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下面我把《6的乘法口訣》的教學設想與課後反思,向各位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我講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第三冊第61頁,以及相關的練習。

下面,我先談談自己對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訣》這一課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1至5乘法口訣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因為它是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根據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出發,靈活處理教材,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的3點:

(1) 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編出6的乘法口訣,知道口訣的來源,熟記口訣,比較熟練的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讓學生體會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編出6的乘法口訣,並應用口訣正確計算。同時,由於學生年齡小,探索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學習的難點。

我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關鍵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強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第二大方面是説學生: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但注意力不穩定。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口訣教學比較單一,要上好本節課,最需要的是創設生動的情境,採用有趣的小遊戲和小競賽,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併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間,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下面,我説説教學策略

首先談談教法:《國小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教學我運用多媒體,採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動手操作法、綜合練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談完教法,我再談談學法:《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以學生為中心。”為此,課中我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表述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

現在我談談整節課的設計理念 :本着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獲得體驗,我把本課設計成為生動有趣的遊戲和不同層次的活動,放手讓學生去動手實踐,培養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

接下來我來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一步體現新課程新理念的教學方式,我採用以下四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是遊戲複習,引出課題:俗話説:“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複習鋪墊中,我就採用採蘑菇和開鎖遊戲,目的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促進新舊知識的遷移,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操作遷移,探索新知:布魯納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課中我創設“去參觀海底世界”的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完成準備題的學習,為新課中的編寫口訣打基礎;接着,我讓學生動手用三角片擺小魚,共同學習“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這兩句口訣;然後,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編寫口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口訣。

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是實際應用,鞏固提高:練習的設計我力求體現 “靈活性、多樣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6個練習:奪星星、摘蘋果、奪錦旗、奪紅花、我能行、用數學,讓學生在愉快中應用新知識。

創新評價,總結全課是教學過程最後的環節:一個成功的總結在一節課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喜悦,我把總結全課設計為:先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表現和在本節課中的收穫,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又達到本節課的昇華作用。

在這堂課中,我為求做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數學的思維。因此,我摒棄傳統口訣的教學模式,精心構建口訣教學的新格局,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為自己有以下幾點的突破:

一、設計豐富的活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基於這點,課中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和遊戲。例如:複習中的“採蘑菇”和“配鑰匙”遊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促進新舊知識的遷移;第二個活動是“參觀海底世界”,讓學生完成準備題,為編寫口訣打下結實的基礎;接着是“動手擺小魚”,活動中學生非常踴躍,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學習的角色,並且初步感知口訣的來源;第四個活動是“小組合作編口訣”,發揮小組互學的作用,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第五個活動是讓學生 “找找口訣的祕密”這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最後是“熟記口訣大比拼”,讓學生運用規律來熟記口訣。這樣,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對口訣的認識。

二、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突出探究的意味。

首先是設疑引探——“準”。俗話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可見引導者的重要作用。備課時,我同樣要當好“舵手”,準確把握好探究的問題,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才讓學生在探究中少走彎路。課中我只充當了一個引導者,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台。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微笑的點頭,讓學生信心大增,讓學生體驗出學習是快樂的,思索也是快樂的。

其次是合作交流——“放”。 俗話説:“授人魚,不如授人於漁”。新課程是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取的是一種能力和方法,煉就的是一種創新的思維。正如新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出自己喜歡的條數後,與同桌交流可以編出哪句口訣,然後放手學生在小組內探究編寫口訣,這樣既可發揮優生的創造力,實現了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不是隻停留在學生的表面回答上,在課中我注意還不斷地追問“為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聽數學走向“找數學”, 從答數學走向“問數學”,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三、體現數學的價值, 噴射數學中的生活色彩。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我設計本課時,選材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與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素材進行教學。例如新課中的“參觀海底世界”, 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海洋裏原來包含着數學問題,體現“小課堂,大社會”教學理念的同時,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練習中的“用數學”,就是體現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機會,也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識,真正體會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巧設練習,讓學生在快樂中應用數學

新課程倡導要為學生提供輕鬆、和詣的學習氛圍。練習的設計我力求做到體現 “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練習的形式豐富多樣(奪星星、、摘蘋果、奪錦旗、奪紅花、反應快、用數學),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一定的梯度性與趣味性,並進一步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把練習融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與反思,我深深感受到: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它更是個有生命的過程。因此,本着這個目的,我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知識獲得的體驗,豐富對新知識的的感悟。以上都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由於本次採用異地教學,學生與我的磨合未能很好地適應,未能取得較佳的效果,儘管我在備課時在備學生、備教材、備學法方面都想得很多,但經過課後的反思,我也清楚地認識地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有些細節還應該處理得更好,這些就留待各位評委的批評與指正,歡迎大家多給意見,我將會抱着虛心學習的態度,懷着感激之情,去聆聽各位評委的寶貴意見,因為大家的批評與肯定,都是我以後在教學上取得進步的源泉。謝謝!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九

説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説學生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 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分同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前一個單元裏已經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幾節課裏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明確了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成分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裏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為同"所以在這節課裏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為同"來解決問題並不難。

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於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複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3個是異分母的加法,為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嘗試研究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幾個小環節:

1、小組合作

我在3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中,先選擇了能化成有限小數的1/2+1/4,為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創造出更寬闊的思維空間。

2、算法優化

在學生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後,(1)化成小數計算(2)通分計算(3)畫圖解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繼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計算1/2+1/3讓學生在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中發現,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侷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3、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通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後,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因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通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練習是口頭填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2、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改錯題,讓學生找出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學生會仔細查看每一道題的每一步,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改正,有助於鞏固正確的解題方法。題中的錯誤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通達改正練習,引以為戒。學生指出錯誤後,可要求完整地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以形成正確的概念3、第三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圖書連連串信息,變出加減法多道計算題,讓學生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集體批改,便於教師掌握反饋信息。

4、第四個練習我設計了兩道聰明題,第一題(這組題中,每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每道題分數的分母都是互質數。引導學生計算時,發現規律,尋找捷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解題規律用不等於零的字母表示為①a1+b1=aba+b,a、b為互質數;②a1-b1=abb-a,a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這次五一長假,陳老師到舟山的普陀山遊覽了趟。一上碼頭,我在路標上看到了這樣一組信息。

2、出示信息。(幻燈)

碼頭→前寺 前寺→ 佛頂山步行要 21 小時 乘汽車要 41小時乘汽車要 41小時 坐纜車要31小時3、師:看到這些信息,你可以選擇哪種方式到達佛頂山,並用算式表示出來你所需要的時間。

(板書得出): 21+ 41 21+31 41+ 41 41 +31引導學生複習同分母分數計算法則

(1)上面這些算式中,哪個算式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1/4+1/4)(2)這屬於哪一類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3)誰會説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幻燈)(4)同分母分數相加,為什麼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因為分數單位相同)(5)那另外3組的分數又叫什麼呢?(異分母分數)揭示課題

師:XX説的不錯,這類題目叫做"異分母分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們相加減的方法。

(二)、嘗試研究

師:我們先來看1/2+1/4這題,請獨立思考,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解答這道題目,需不需要老師或同桌幫忙?然後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過集體的智慧,你們小組可以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學生操作、交流、反饋(板書)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 1/2+1/4=2/4+1/4=3/4

(3)畫圖

國小數學説課稿模板 篇十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分析教材

本課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中的內容。在四年級(下冊)教材裏,學生已經建立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會找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本單元繼續教學倍數和因數的知識,要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和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學會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為以後進行通分、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作準備。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結合教材的特點,我力求達到下面的教學目標:

1、經歷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結合具體實例,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不重複、不遺漏、不重複的思考習慣。

3、培養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善於發現規律,利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是會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發揮“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合作交流並根據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和認知規律,並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3、充分利用原有的認知經驗,在遷移中學。

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特點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活動探究,認識公因數

分為五個步驟:

1、動手操作:在教學公因數的概念時,讓學生經歷操作思考的過程,認識公因數。首先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長方形紙片,分別用邊長6釐米和邊長4釐米的正方形紙片鋪滿一個長18釐米、寬12浪漫的的長方形操作活動。通過學生的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看看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來説明為什麼?

2、想象延伸:接下來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邊長是整釐米數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學生思考後,回答邊長是1釐米,2釐米,3釐米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引導學生説出只要邊長“既是”18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就能鋪滿大長方形。從而引出公倍數的概念,再強調因為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所以兩個數的公因數的個數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公因數的概念的過程。

3、歸納總結:只要正方形的邊長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這樣的正方形就能鋪滿大長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它們就是12和18的公因數。

4、根據 學生的總結我及時板書課題,讓學生的形象思維轉變成抽象思維。

5、反例教學:讓學生説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麼?

學生通過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學總結出:公因數要同時是兩個數的因數。

為了及時鞏固,完成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因數,填寫在書上。

(設計目的: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公因數,使知識不在枯燥無。讓學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數:

學生在已經掌握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學以致用。教學例4時,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小組交流。通過具體的運用,鞏固公因數的概念。讓學生説説怎樣找12和18的公因數,學生可能説三種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數,從12的因數中找18的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2 的因數,三是分別找出12和18的因數,再找出相同的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在此基礎上,揭示最大公因數的含義,並介紹用集合圈的形式來表示12和18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明確集合圖中省略號的作用。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弄清怎樣用集合圖來表示兩個數的公因數。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概念,感受數學方法的嚴謹性。)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用與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設計關於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判斷題,進一步讓學生對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認識。做到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

接着讓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然後分別完成2、3題。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是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到課外延伸,增加運用實踐機會。)

四、全課小結、過程回顧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説説你掌握的方法。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