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導語]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共含4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第1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説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後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説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於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説説是怎麼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現,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並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餘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這裏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説説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並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後,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麼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説出來卻很困難,那麼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麼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於是在本課中,我借鑑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説出來以後,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後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説,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裏只是想嘗試一下。

第2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平移和旋轉》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從低年級觀察物體的靜態形狀,發展到感知物體的動態運動的起始階段。認識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對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本套教材兩次教學平移和旋轉,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本單元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次試一試、一次想想做做。例題教學日常生活裏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列舉火車、電梯、火箭的運動和風扇、螺旋槳、鐘擺的運動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他們能根據畫面想象出實際狀態。教材通過這些物體的運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生活裏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很普遍,建立對物體平移、旋轉的感性認識。

對於平移和旋轉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説説這些運動有什麼相同點,通過觀察、想象、比較等學習活動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

1、要求憑藉初步的感受判斷圖中各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2、到生活中尋找平移和旋轉。這兩道題既幫助學生充實感性材料,又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現象。

3、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讓他們用動作表達、交流自己對這這兩種運動的認識,也是對現實中眾多的平移、旋轉現象的初步概括。可見,教材安排平移、旋轉的教學活動時,充分考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有層次地逐漸遞進。

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但還不知道這兩個專門術語,也不會有意識地體會平移和旋轉。而且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在確定圖形的平移距離時,常常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大部分學生會把兩幅圖之間的距離作為是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和實例,使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同時滲透分類思想。

2、能在方格紙上確定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一次後的距離。

3、在經歷觀察、操作、合作等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展形象思維。初步形成解決問題一些基本策略。

4、瞭解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確定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距離。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確定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距離。

教具準備:

課件、畫有房子方格紙、房子卡片等。

二、説學情

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有助於他們選取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有很多,學生們都已見過,只是沒有經過一定系統的理論學習。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對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三、説設計理念及教法學法

本課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知平移與旋轉,使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思考,實踐操作等活動不斷感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徵,掌握平移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本節課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引導觀察法和實踐操作法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採用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看一看,説一説,移一移、畫一畫等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徵,掌握物體平移的距離。

四、説教學程序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為:“創設情境,感受平移和旋轉--聯繫生活,體驗平移和旋轉--觀察操作,掌握平移的距離--輕鬆欣賞,感受神奇拓展視野”等四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感受平移和旋轉”中,我首先通過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感知它的運動方式是旋轉,通過學生上講台和回座位感知這樣的運動和風車的運動是不一樣,再通過課件演示物體運動畫面,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運動的方式、對物體運動的方式進行分類、並説明為什麼這樣分等形式,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抽象出: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旋轉就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對平移與旋轉現象的特徵有更深刻的認識,課件再次舉例出示運動的物體,説説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性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特徵。

在第二個環節“聯繫生活,體驗平移和旋轉”中,請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在哪兒見到過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也會在自己親自發現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數學是那麼的有趣。

在第三個環節中“觀察操作,掌握平移的距離”中,由於平移的距離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而圖形的平移是通過點或線的平移來實現的,所以,

1、先通過點的平移這一形式按“先點後體”的程序來教學平移距離,然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搬房子”讓學生感受物體平移的方向與距離,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有效地分散了教學難點,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再次直觀地感受物體的平移距離和方向,又一次突破了難點。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始、1 、2 3……)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畫三角形的平移圖形,小組通過討論,很快就能畫出平移圖形。可以選了幾個畫得快的同學上來彙報,你是怎樣畫的?最後讓學生總結出畫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在第四個環節中“輕鬆欣賞,感受神奇拓展視野”中,首先讓學生欣賞運用平移旋轉的方法制作出來的美麗圖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接着用課件演示上海音樂廳搬遷的新聞報道,讓學生通過了解樓房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設計的板書,直觀形象,一目瞭然,突出本課的重點,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第3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給大家帶來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

一、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針對本年級組提出的"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專題研究而設計的。設計的過程中力圖體現出本專題的研究成果,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各種方法融入了教學當中。同時在本節課設計中,我也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形式上採用多種形式交替變換,注重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另外,我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沒有忽視素質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學科間的滲透和聯繫,另一方面注意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薰陶。

二、説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設計是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練習為依託,通過對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鞏固練習,把本年級的研究結果——培養計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節課我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針對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設計了一些有趣味、有時代科氣息的練習,但實際並沒有改變知識內容和結構。下面我對本節課知識點做了簡單分析: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是本冊的重點內容。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先是從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開始的,然後是接近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接着是由淺入深的學習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的乘法,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本節課的教學安排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也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和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鋪墊,又是為以後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計算打好基礎。在這節課中學生在鞏固練習的同時,我把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培養計算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加強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個教學中,使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增強計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基於以上認識,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使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使學生初步理解提高計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體會成功的快樂。

初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2、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並熟練地計算。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難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説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着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談話激趣、回憶交流、討論歸納、強化練習等教學方法,循循誘導,讓學生在比賽、遊戲、練習、合作中自主學習,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展,我對本節課設計如下幾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知識?想一想。學生可能會根據教材説學習新知。是啊,從課本的內容看這節我們要學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乘法,但是老師想讓大家看看最近幾次的作業,拿幾本錯多的作業給學生看看但是老師想問問:這幾天我們學的知識,你們都熟練了嗎?作業得怎麼樣?(可以拿幾本錯多的作業給學生看看)引導學生説一些學生還不太懂,應該再練習。……那就鞏固複習一下,使我們計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計算的準確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嗎?師板書課題。

(這樣設計導入主要是讓學生覺得我們是有必要上這節課,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最大的發揮)

(二)回憶交流,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1、回憶交流

師:好,那回憶一下,我們這幾天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師:對,這段時間我們就是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那每天學習都一樣嗎?……

請學生想一想都學了哪幾種情況的乘法,同桌之間先互相説一説,然後請學生在全班上説一説。

2、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師:你會計算這幾種乘法題嗎?你能説一説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嗎?小組內互相説説,師巡視指導。

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彙報。師據學生彙報板書計算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説得不錯,雖然有些還説不完整,但已有一些進步了。

師生一起來説算法,並理解算理。

第4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

這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範文很重要,分享給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國小數學説課稿: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優秀説課稿模板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説課稿 位置與方向 一、説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

第 1 頁 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四、説教學策略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第 2 頁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説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CAI課件,每組學生一張校園平面設計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恩施的旅遊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第 3 頁 1、辨別方向

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步驟3:遊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1):老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活動(2):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

活動(3):學生到教室中間聽令做動作,向東站好,向南一轉,向西一轉,向北一轉。

活動(4):學生叫口令老師做動作,面向南站好,向東一轉,向北一轉,向西一轉。

第 4 頁 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步驟4: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於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你們組在老師的哪個方向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藉助師生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製作校園平面圖:利用學具擺出學校的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建築佈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築物所在的方向。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通過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麼走?三(6)班同學到市××局看花園怎麼走?判斷胡老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遊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

第 5 頁 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 6 頁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4篇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説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