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04K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精品多篇】

杜郎口教學模式教學反思 篇一

杜郎口教學模式教學反思

摘要:現在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近階段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生學得自由、快樂、輕鬆。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教學效果顯著。

關鍵詞:杜郎口教學模式 體會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把這句話用在課堂教學改革上很適用。在傳統的教學中總有一種“吃力不討好”、“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的感覺。那時課堂上老師付出真的很多,有時講得口乾舌燥,站得腰痠背痛,最終收穫也不是很理想。現在把課堂的天地還給學生,他們的課堂讓他們自己做主,老師交給一定的任務,由各組的組長帶着小組成員自己完成任務,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老師“輕鬆”,學生“自由”。打個比方,現在的課堂,學生是風箏,課堂是天空,風箏可以飛得更高了;學生是魚,課堂是水,水“活”了,魚兒生活得更自由…… 幾個月來,我是按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操作的,從中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快樂輕鬆,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有一點淺顯的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了解一下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前“三”為:“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整體性教學,所謂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展示模塊就會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所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等;所謂快節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多種效果。 後“三”為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預習模塊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點、難點並初步達成學習目標。 展示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並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六”,即展示模塊“六大環節”,分別是: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的環節,可以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組合作,即教師口述將本節學習任務平均分到小組內,一般情況下每組只完成其中一項即可;展現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自己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等;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現情況把自己組沒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或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我校就是借鑑杜郎口模式來打造高效課堂的。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是按以下步驟操作的。 扶一扶: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初始階段,學生對於“杜O口,”教學模式很陌生,這時,老師就是學生的枴杖,領着他們強行進入角色。首先從形式上突破,讓他們利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進入小組這個團體中,要組長明白自己是本組的核心人物;要清楚認識到組員的光榮,實際上是他本人的光榮;要知道自己是法令者,也是實施者。一個組的成敗,關鍵在組長,提高組長的地位和威信。其次,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示範者。初期,老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板演,如何講題,怎樣處理小組中的日常事務。在展示的過程中,老師要隨時面向全體糾正“共性”不足之處,以避免同樣的錯誤再犯。老師還要一對一把方法傳授給“組長”,讓其教會本組的組員,剛開始要求不能太高,但完成的質量要高。幫學生扶上“馬”後,老師不能太大意,這時還要“牽”着學生走,否則“馬”會撒歡的。這就要做好第二階段的“幫一幫”工作。 幫一幫:這一階段老師在課堂組織方面比較輕鬆了,因為學生已基本進入角色。

分配好各組的學習目標,觀看各組的表現,隨時關注學習進程。如遇“疑難雜症”,老師及時“救急”,給他們鼓勁、加油,讓學生有信心完成目標。老師還要幫助組長做好評價工作,對每位成員進行量化管理,讓他們明白自己每日、每週、每月的收穫是多少,老師要當好“檢察長”的角色,幫助組長公正、公平完成任務。 放一放:“扶上馬”送一程後,可以讓學生自由些了,但不要忘了,“韁繩”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中。課堂上讓學生用他們喜歡的形式來完成學習目標,可以唱,可以説,可以演,可以誦……。我們學生的自身素質不是很高,只要他們能打破常規,大膽地在全班同學面前表現,就有進步了,老師、同學不斷鼓勵,把學生的自由空間再擴大,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發揮其特長。老師在這個階段要注意適時“抖一抖”手中的韁繩,讓他們回到老師的身邊來,這就要做好“收一收”工作。 收一收:這就是檢測反饋階段。在扶、幫、放後老師一定要檢測目標是否達成,老師是主導者。檢測的方法有:組長檢測老師抽查、老師以點帶面檢查、全班分組檢測並評比等,老師及時掌握目標達成情況,以便調整教學方案,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和常規工作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類似。 評一評:“評”乃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

我班做到節節評,課堂上的隨機評價給學生增強信心,會掀起生與生、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日日評,這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讓他們明白今天的收穫是多少,並會問為什麼?週週評,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價,分出高低,評出一週之星,進步之星等,給全班同學樹立榜樣。月月評,這是集體評價,主要是評出小組的優秀組,各小組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評價,提出好的學習方案,讓學生學會自治。評價一定要有相應的獎勵措施。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班級體在評價中進步。 在課堂實踐中我還得不斷進行探索,努力尋找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努力打造有特色的高效課堂。

杜郎口中學教學反思 篇二

20XX年9月22日,我們一行20人到山東,杜郎口中學是位於魯西南平原上的鄉鎮國中,校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公路,四周是都是小白楊樹,沒有村莊。   杜郎口中學以前教育教學質量非常差,曾經連續在縣裏考核屬於倒數之列;如今被譽為全國具有“原創性、開創性、紮根本土”特色的農村教育改革的先鋒。自20始,每年綜合考評都在全縣前3名,教學成績直線上升。校園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校園寬闊平坦,由80畝擴大到120畝,有標準的運動場、暫新的教學樓,恢弘的學校報告大廳、氣派的學生餐廳等等。   特別是當我們參觀教學樓的時候,每間教室裏充滿着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既有緊張有序的合作,又有個人的自主探究,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我的學習我做主   在杜郎口中學,的學生和學習,真正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由被動變成主動,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到杜郎口中學之前,我一直在想,在所有的學科中,英語被公認為是農村中學中最薄弱的學科,老師不帶讀、不講解,學生怎麼學呢?但當我走進教室時,分別聽七年級、九年級各一節課後,使我大開眼界,開放的課堂,不是老師不講,而是老師少講、精講,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只要老師把知識點講清,把難點講明,學生就會在合作學習中發揮漓淋淳盡致,完成得盡善盡美。比如我聽的七年級那節英語課,老師開始上課時,只展示了本節的學習目標後,學生就開始互相學習生詞,分角色、分組進行對話,接着進行表演,之後分組討論本節課的知識點、難點等,最後學生爭先恐後進行展示。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聲音洪亮,解釋得很清楚,快下課的2——3分鐘,老師作了一個總結,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作了簡單糾正。這樣學生學得非常積極、主動。當時我就想測試一下學生學習的效果,然後我就結合本節學習的內容,用英語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結果學生也回答得很好,這説明這樣做效果是很好的。   二、有限的學習資料得到充分利用   在教室裏,我們翻閲了學生的課桌,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3、4本學習資料,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每一本上面都記滿了字,預習筆記同樣豐富。聽老師講,這些學生學習格外自覺,學習資料雖然不多,有的還是借來的,但他們互相借閲,不是自己的就把重要的內容記到自己的資料上。這樣大大地提高了資料的使用效率,擴大了信息量。   三、學生分小組研究學習,有效地縮小了學生間的差異   分小組學習,我們也曾有過,但我們的做法並不象他們那樣。他們由班主任同科任教師協商,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六、七個學生,而且固定人員,做到兵幫兵、兵練兵、兵強兵。好差結合,男女結合。開展人與人、對與對、組與組之間公開、公平競爭,鼓勵學生互教、互學。考試時看二人的平均分,組與組之間看小組平均分,分數高的為優勝者。這樣有效縮小尖子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差距,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板書展示等方面,老師更是千方百計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而且是給以學生充分的表揚的鼓勵,較好地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慾望,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室的佈局,有利於學生施展才華   當我們走過時,眼前的一切使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教室沒有講台,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學系統,三面都有黑板,學生的課桌不像我們的縱橫擺布,而是背靠背擺成六個長方形,學生也不像我們的統一面向講台而坐,而是圍着六個長方形面對面而坐,在三面黑板上,每個小組都佔有一小塊,並寫上自己的名字,上課時,學生分組討論、研究,把要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並在黑板上展示,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刻苦鑽研,大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   五、學生自主學習給老師帶來更大壓力   很多人都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積極學習,老師很輕鬆、很悠閒。其實,恰恰相反,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教師備好課,而且需要備課更充分,掌握的資料更豐富,也就是説工作強度更大,壓力更重。因為,每班幾十個學生,他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獲取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沒有充分的準備,課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點撥、指導學生,碰到難題時可能還會成為學生的“俘虜”。   據老師介紹,一次,一個語文老師遇到這樣的事情。在學習魯迅的《故鄉》時,學生不僅掌握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有的同學還查到兩副哀悼魯迅的輓聯,當時學生向老師發問有關問題,但老師從未見過這樣的內容,被問得措手不及。還有一次,一個數學老師上展示課,在黑板上,一個學生的解題方法,老師不但沒想到,而且剛開始還理解不了。於是,她就虛心地對學生説:“我沒想到這種方法,也沒理解,請你再講一遍,好嗎?”直到學生再重複講了一遍,老師才徹底明白,這使老師非常尷尬。   總而言之,杜郎口中學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班級中人人互動,正如學生所説:“參與就有快樂,自信就能成功”,“課堂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要你敢想、敢發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那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點燃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杜郎口中學教學反思 篇三

今天中午在網上看了杜郎口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徐立峯老師執教的《馬説》一課的視頻。看後很有啟發,對我今後的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反思一: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教學中,徐老師不是滿堂灌、一言談,要是將思考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句話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課堂上對學生往往“一統就死,一放就亂”,這是教改中許多教師共同的體會。只有先學,也就是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本課學生的預習是在徐老師指導下自學的,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經過充分的預習,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所以今後我要注重讓學生預習,然後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不意味着簡單的“領地轉讓”,也不意味着教師無所作為,而是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各方面還顯“稚嫩”。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反過來被學生將了軍。今後我要注意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遊刃有餘;   反思三:充滿激情的課堂是學生活力四射的原動力。 “沒有激情的學校是沒有希望的學校”,同樣激情的課堂是一潭死水的課堂。徐老師的課堂是激情燃燒的課堂。那種昂揚的鬥志、、震天動地的口號,無一不給人以震撼,彷彿使人置身於一個激情燃燒的世界。學生有激情,教師更有激情。因此,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更加充滿激情地講課,創造一個師生互動、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

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四

關於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一、課堂自主學習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1、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

2、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3、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二、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1、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步驟有:

(1)預習目標和預習方法。目標一般有教師提出,學生補充,方法可以師生共同制定,比如,查字典,找材料等。

(2)疑難反擴?學生提出疑難,小組討論解決,本組解決不了的其他組幫助解決,。這是指小的疑難,大的疑難到展示課時解決。

(3)內容分析。提出問題,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巡迴,把一些偏離文本的題剔除,避免在展示時耽誤時間。

(4)靈感放飛。把文章的情感、主題寫出來,到展示課時展示。

(5)展示設想。學生説出展示課時怎樣展示。

2、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3、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每單元反饋一次。目的是查缺補漏,落實差生的達標。形式可以是教師指名,學生回答,也可以是考試。每週都有考試,也有月考、會考。

三、課堂展示的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環節——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最深切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完成顛覆傳統教學常規的一次改革與創新。學生在課堂上不拘一格,學生的秩序雖然感覺上很是亂,但是學生很有活力,每個人都踴躍發言,在這種看似很亂的情形下,每人都在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沒有打鬧,沒有偷懶,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這些都會使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倍增。這些學生的自覺性很高,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的強,很會提出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強,這為他們今後的可持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素質教育的本質。教師是真正地做好了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縱觀杜郎口、洋思的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提前預習,我覺得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預習和杜郎口中學的預習有什麼差距呢?我們的自主學習也有預習,且組織了自主性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同樣的理念但效果上卻存在差距的原因可能就出在落實環節上,因為是課後和校外的自主合作學習,老師不可能每每光臨指導,沒有老師的點撥,學生缺乏真正意義的探討研究,很大層面上成了一個名不副實的花架子。而杜郎口中學將預習課開在了課堂上,這就真正保證了預習中的學習效果。課改的新課程理念是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藝術的生命活力”。但反思我們自己在實施過程中總是擔心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不能放心的將課堂交給學生,基本上還是老師唱主角,説得多,學生動得少,杜郎口中學的10+35的教學模式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杜郎口中學的成功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杜郎口中學不論語文、數學、英語課,他們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這樣的課堂真正成了學生的'天下,把學生的水平發揮得淋漓盡致,真正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首先,互相幫助。這種討論式的學習,使問題可以通過學生間平等的合作討論來解決,使學生的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學得會、聽得懂。其次,自由。他們上課討論,坐、站均可,聽講都集中到前面,使他們的好動得到宣泄。再次,輕鬆。上課學得會,氣氛和諧,不是端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的被動的聽,這樣,就不會感覺乏味和疲憊,而是一種愉快學習。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每個人都有了學習的信心,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在課上,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老師沒有過多的話語,更多的時候是在傾聽,在學生挖得不透、悟得不深時,教師以學生的身份進一步追問,從而使學生又進入更深層問題的討論。整節課上,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師與生融為學習的整體,實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突出,預習交流、分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落實。課堂成了學生競技的賽馬場地,教室成了百舸爭流的知識海洋,班裏成了燃放智慧火花的露天廣場。(曾在某視頻中看到有學生戴着帽子上課)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下,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勇於展示自我,使課堂真正的活了起來。在這裏,教師真正成為“導師”,成為學生構建知識路途中的引路人。

在學生的展示過程中教師融入到學生中去,成了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起着引導、協調、督促的作用。我覺得做為教師,就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杜郎口的經驗很好地告訴我們: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

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習心得 篇五

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習心得

近年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異軍突起,教學改革的成功引起了社會上的普遍關注,杜郎口教學模式在全國教育界普遍推廣。我們應該向杜郎口中學學什麼?怎樣學習?學習之後,這些成了我思考最多的問題。

含淚播種的人,才能含笑收穫這是激勵杜郎口中學的師生,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動力的源泉。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實行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三大特點、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六大環節。三種課型: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這種教學模式使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説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就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來講,我感覺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改革落到了實處,分組學習實用可行。

把全體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精幹的組長,來主導組織本小組的學習活動,預習課上,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在老師出示的學習提綱的指導下,真正的進行學習、討論,一堂課下來,圈圈點點,嶄新的課本被圈點的密密麻麻;展示課上各小組先解決本組的問題,檢驗本組的能力,然後各組之間巡迴展示,小組活動發揮的淋漓盡致。

2、課堂真正開放,學生暢所欲言。

杜郎口課堂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學生暢所欲言。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毫不留意,但對待學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懂就問。尤其是組長介紹完了本組的解題方法後,其他同學,或批評或補充或點撥或糾正,對本堂課上展示的題目,給予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拓展,教師的作用,就是整個課堂的引導貫穿作用,完全脱離了面面俱到的講解。

3、課堂容量大,對知識點的鞏固十分到位。

一堂課下來,解決多個問題,這些問題無論從難度還是廣度上講,都堪稱經典,無論是學習還是應考,都是重中之重。而一堂課下來,解決的又遠不止這幾個問題,通過一題多解,又可以衍生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這種現象,不難看出,教師的備課職能,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的提高了,單就學生選題這個環節來看,若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就很難做到,可見,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他們做的是多麼到位,而這正是我急需解決的棘手問題。

4、課堂效率高。

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把學生的精神集中到了課堂,環環相扣,學生根本也不可能有浪費時間的現象,這樣的一個45分鐘,頂傳統課堂的90分鐘,沒有一點問題,課堂效率之高,實屬罕見。

杜郎口中學教學反思 篇六

本人非常欣賞杜郎口中學教改的成功,對這堂課最欣賞的是學生根據句型造句後,教師進行的錯誤分析(本人也曾發表錯誤分析的相關文章) 。在各種肯定和頌揚的同時(本人贊同),本人很想以研究者的心態,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各位同行專家探討。

1.整堂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在西方,對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的研究和實踐都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1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們可以從互教受益。18合作學習小組的觀念從英國傳入美國,受到美國教育學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並被廣為應用。)但是,任何步驟都進行小組合作,是否顧全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有場依賴型,還有場獨立型呢?如此,考試也不妨合作?

2.鑑於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它是門語言技能而不是一門高深的知識(要深鑽也不是在中學階段)。不是每節課都需要那麼多黑板板書。聽説訓練不容忽視(本人曾在省一級期刊發表要重聽説的相關文章)。從這堂課可以看出,學生甚至教師的口語都不夠好。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並且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更應儘量地創造。10+35分鐘模式,對一門外國語來説怎麼夠用?學生能從老師10分鐘當中學到多少?為什麼要規定死呢?

3.學生上課積極並非只表現在表面上的熱鬧。思維的活躍可能更為重要----雖然表面安靜。另外,課堂上或站或蹲,不知是表演還是作秀?

4.我們説“理論指導實踐”。教師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尤為重要。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那樣只會簡單照搬形式,而學不到本質。更嚴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崔校長的改革也絕非憑空捏造。有人説過,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我認為,使自己成為有豐富理論知識並富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師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5.小組活動學習在本人課堂由來已久。曾被專家肯定“理念與時代同步”。反思本人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積極參與,熱情高漲,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組,小組每一次活動成功均在牆上評比表上畫上星星,10次之後晉升為月亮,然後太陽。。。。。。大部分小組順利完成任務。本人每次都把活動成果收集起來。也因此,本人撰寫的論文獲區、市、全國一等獎。與所聽課相比,做得好的是,在小組活動分段進行知識點歸納,板書在黑板上後,作為老師,給學生做了必要的補充,使學生知識面更廣更深。不足之處,杜郎口中學用小黑板展示成果,使學生一目瞭然,本人雖然叫學生把活動成果寫在紙上並互相傳閲,但如果用展示平台展示,效果更好。

6.今天學習了科學發展觀。提及學校發展,本人認為學校的發展必定以教師的發展為前提,反之,不斷髮展的教師在學校得不到發展,揭示了學校發展的侷限性。

總之,從小立志教育事業的我真誠祝願我們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並將為此努力奮鬥,爭取更大貢獻!

杜郎口中學教學反思 篇七

**年4月25日,我校組織部分教乾和骨幹教師到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杜郎口鎮杜郎口中學觀摩學習。半天的活動,給我的'精神、思想和靈魂以巨大的震撼和衝擊,其真為我十餘年來所參加學習活動中價值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心有所感,與大家共交流。

一、杜郎口人“勇於改革、敢於打破常規推陳出新的精神魄力和堅持改革、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決心毅力”值得學習

“人心齊,泰山移。”反映了人的思想的正面的力量。倒過來説,“移山易,移心難。”則反映了改變人的思想非常難。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單位,包括整個社會,都處在一個自身的規律性(或習慣性)的活動當中,包括外在的生活和內在的思想,並長年累月,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這種習慣性的循環活動既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無論是良惡好壞,都非常難以改變。因為一改變,就意味着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意味着打破舊規律、適應新規律,意味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血汗。所以任何改革首先面對的不是客觀的環境條件的壓力,而是主觀的人的抵制、對抗甚至破壞所帶來的阻力。

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學設施簡陋、師資力量薄弱、生源差、教學質量低,人人對學校發展悲觀失望,學校、教師、學生都處在一種“惡性”的循環當中。在這樣的基礎背景下,對比現在改革後的杜郎口中學,學生綜合素質高、老師思想理念新、學校聲名影響大,想象其改革的過程()一定是艱辛、殘酷、曲折、甚至充滿“血汗”的過程,讓人不禁為崔其升校長和學校全體教師勇於改革、敢於打破常規推陳出新的精神魄力和堅持改革、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決心毅力而叫好!

縱觀杜郎口中學改革,始終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和重點,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改革課堂,首先從制定課堂量化標準開始(其實也就是改革目標的一種物化形式),使老師教有所依,學校評有所靠。當然把改革與量化直接掛鈎也是改變人的固有思想觀念的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其次,通過上好示範課、過關課和跟蹤課等“三課”,把全校教師一步一步向課堂教學改革之路上逼近。杜郎口的改革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策略。領導班子和骨幹教師上示範課,全體教師上過關課,個別老師上跟蹤課。再次,用獎懲促改革。結合三課活動,落實“一談二警三停”懲戒措施。從改革初期的三步曲不難看出,杜郎口的改革是因地制宜、科學而又符合實際的。三步曲其實也就是一般改革推進的基本策略,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難在人的思想轉變上,難在堅持不懈落實上。為了落實,砸掉講台;為了落實,停課學習;為了落實,強制時間量化扣分;為了落實,實行“株連”懲罰政策;為了落實,忍受無數人非議反對;為了落實,承擔所有風險後果;為了落實,深入調研重點推進,所有這一切,都是改革和改革者所必經的“殘酷”歷程、黎明前的黑暗。

二、杜郎口課堂“‘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課堂改革理念”值得學習

國家教育方針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到課堂教學中,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每堂課都應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

傳統的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更多重視的是智育的培養,而對人非智力性的東西則關注得太少。更多進行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對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關注得太少。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考試高手、動手低能、人性缺失、感情冷漠。教育弊端盡人皆知,課程改革轟轟烈烈,但真正深入探索、取得成果、較為成熟的課堂教學改革新路子一直還沒有出現。直到杜郎口中學的教改成果逐漸顯現之時,才讓我們真正看到教育的曙光。

起先了解杜郎口,是通過網上搜集的一些資料。知道他是一所普通農村中學,基礎非常差;知道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學校成為了一所全國知名課改名校;知道他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知道他獨特的無講台、三面黑板的教室;知道他的“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學生的學堂。但一直不能形成清晰的直觀的印象,始終有一張紙、一層霧籠罩在心頭,更有一種驚奇、喜悦、激動在心中萌動,直到今天,真正來到杜郎口,置身於課堂中,心中那模糊的印象立刻清晰起來,萌動的驚奇更是化作了無比的震驚。

“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張貼在每口教室裏,溶入到每個老師思想中,更深深紮根到每科課堂上。

看他們的課堂不是課堂,是學生學習實踐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學生合作交流的活動場、辛勤耕耘的責任田。

看他們的學生不是學生,是老師,是作家,是演講家,是數學家,是歷史學家,是地理學家,是歌唱家,是美術家,形形色色的角色在課堂中都可以找得到。

看他們的老師不是老師,是導師,是夥伴,是學生,是朋友,是組織者,是評價者,是服務者。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並在過程中學會知識、鍛鍊能力、培養情操是杜郎口的課堂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這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自主、動態”是課堂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根植於每個學生心中,付諸於每個學生行動中。學生的每一點一滴進步與收穫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而收穫的方法與過程則可以是“不計手段、靈活多樣、我的學習我做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情感等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鍊與提高。長此以往,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成果不單單是紮實豐富的知識底藴,更重要更突出的是他們的學習、思考、觀察、探究、嘗試、合作等能力,耐心、執着、認真、刻苦、民主等意志品質,愛心、尊重、互助等品德情操將是他們一生都受之不盡的財富。

這樣的課堂與我們的課堂相比,

1、學習態度變了:由“要我學”真正徹底地變為了“我要學”。

2、學習形式變了:由“聽講式”變為了“我講式、合作式”。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層出不窮,歌曲舞蹈、小品表演、課本劇、擂台競賽、模擬等形式讓學生真正感覺到了學習的“快樂”。

3、學生參與面變了:由原來的優秀生獨角戲變成了全員式的參與,“一枝獨秀”變成了百花齊放。

4、老師的教學變了:由原來的“一言堂”變成了“百家爭鳴”,由“講師”變為“導師”,由“教學”變為“共學”,充分地相信、放手、利用、發展、成長學生。

5、教學的內容變了:由原來的“一張紙”變成了“一本書”,課本只是引子,引出的是內容的無限豐富、知識的不斷延伸、思維的激烈碰撞。

在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崔其升校長一句話道出了答案:挖掘的是孩子的潛力,培養的是勇氣,張揚的是個性,奠定的是信心。試想,這樣培養出的學生走出校門,無論在何時何地、何行何業,都不會令人擔心他的適應問題、生存問題。這其實不就是我們教育想要的結果嗎?

三、杜郎口管理“精細、務實、執着的工作作風”值得學習

細節決定成敗。任何改革沒有與之相應的工作機制去執行、落實,不可能取得成功。

杜郎口中學在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建立起了一系列落實工作的相關體制機制、制度細則、組織分工,為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看到樓道里公佈張貼的不同層面的各類檢查、反思、展示,是那麼周全、細緻,不禁對他們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的工作作風欽佩不已。對照聽的十多節課,課課都有檢查員在認真地檢查記錄着課堂,讓我對他的成功又增加了一些感悟。聯繫我們自己的工作,可能最缺的不是思想理念的創新,而是工作的目標定位、管理機制、落實執行力、工作連續性等存在着較大的問題,制約了學校向更高層次的縱深發展。學習杜郎口“精細、務實、執着”的工作作風,進一步提高工作落實的執行力,應是我們現在最需要做、並要趕快做的事情。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反思 篇八

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的成功引起了社會上的普遍關注,杜郎口的經驗在各學校普遍推廣。我們應該向杜郎口中學學什麼?怎樣學習?從杜郎口參觀學習回來,這是我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杜郎口中學教學特點和教學模式的形成具有它特定的環境和原因。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教學環境差,教學設備落後,杜郎口中學的領導和老師能正視問題,不等不靠,根據自身現有的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學生來源,認真思考,探索出一條適應在教學環境差,教學設備落後的條件下適合學生髮展的路。這是一種艱苦奮鬥樂於奉獻的精神;這是一種實事求是自力更生的精神;這是一種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能把學習演化為簡單的模仿。教學不是作秀,合適我們的教學方法不是幾天就能形成、總結和推廣的。如果認為將教室的課桌椅擺放方式改變一下,或者模仿人家的教學模式,上一兩節公開課就是學習,就這樣,不學也罷。

要善於將先進的經驗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經驗,經過八年的艱苦實踐,學生的升學率提高才使他們的教學得以肯定。升學率是檢驗的標準。我們的教學對象與中學不同,教學的要求和檢驗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我們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樹立好學習目的,培養學生對社會、家人、同學的愛心和責任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得到發展。如果我們不正視我們具體的情況,盲目地去模仿,其結果是很難想象的。由於心理髮育的原因,國小生不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理能力,他們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想想,如果放手讓國小生去大量預習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他們是無法掌握的,因為教材中會出現許多他們不認識的字。我們在教學中多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教會他們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才是我們的目的。

對於國中生來説,升學率是評價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國小生而言,上中學後,中學老師對我們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就是對我們工作的評價,學生繼續學習能力的。強弱就是我們教育成果的具體體現。我們有較先進的教學設備,我們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我們沒有理由培養不出優秀的學生。

和杜郎口中學的老師比,我們多了一點自滿,多了一點懶惰;缺少了一點真正的學習鑽研的精神,奮發圖強的精神、勇於創新的精神。我們應該有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對於他人經驗,我們應該科學地去評價和學習,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應該在學習和總結他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發出一條能促進我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路,創造出我們的教育品牌。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

“課改”代名詞 篇九

一所偏居鄉間,曾經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中學,卻因為課改,每天前來考察、取經者絡繹不絕。尤其是今年春節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園熱鬧非凡。這所學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熱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揚天下,引發熱議、颳起“旋風”。

杜郎口旋風的重要推手是《中國教師報》。自2006年3月22日,《中國教師報》以“八版聯動”這種特殊的報道形式予以報道之後,杜郎口就吸引了整個教育界關注的目光,隨後,《中國教師報》又連續以大篇幅二訪、三訪杜郎口中學,並開闢專版在讀者中展開“杜郎口大討論”,從此杜郎口經驗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了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中國教師報》關於杜郎口的報道達32個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國教師報》還試水課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學掛牌成立了第一個“《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為學習和研究杜郎口課改經驗的學校和單位提供針對性服務,服務包括三項:第一,開辦“課堂駕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課堂診斷”上門服務;第三,“以課為媒”,組建中國名校共同體,旨在催生一批能夠真正引領新課改駛向縱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質教育實施中的課堂瓶頸和與之形成的發展制約。

“課改聚義、摟抱發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長”,目前,中國名校共同體已發展成橫跨22個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員校組成的、較具影響力的一道亮麗的課改風景。他們以鮮明的“行動研究”特色,秉承“問題即課題”的務實態度,追求課堂理想和理想課堂的建設,全情致力於課堂教育改革“途徑與方法”的研究與推廣,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改的實施,與其説作出了較大貢獻,不如説提供了一種行動姿勢、一個方法思路、一種教育人原本應有的良知和責任。現在,40所核心校幾乎無一例外地成為其所在區域被省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所認定、被廣大教育界同仁所認可的課改示範校,他們各自在發揮着課改影響和引領作用的同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趙豐平、杜金山、崔振喜這樣的名校長伴隨着所在學校的崛起,成為深受一線教育歡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長、名教師、名學生,《中國教師報》試水課改的經歷,正是在踐行着本報多年來的媒體價值觀,展現着媒體與眾不同的行走方式:為中國名校長的出現搖旗吶喊,為中國名師的成長鳴鑼開道,為中國教育家的誕生斬荊披棘。這實在不是媒體姿態、格局高低的問題,而是媒體應該擔當的責任與使命。

杜郎口經驗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點:第一,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説就是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發生”在學生身上;第二,課堂教學要“有法可依”,這個所謂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規範“教的方式”,也規範“學的行為”;第三,以學評教,圍繞“學”構建教育教學評價系統。什麼是好課?什麼樣的才是好教師?杜郎口這樣解讀:能讓學生學會、會學的課才是好課。好的教師要從尊重差異出發,既要讓學生學會、會學,還有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就是高效課堂課堂所追求的“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杜郎口經驗就是一句話,“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而核心是一個“動”字,圍繞“動”千方百計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

杜郎口經驗不是僵硬、固化的經驗,她是一直處在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的動態、生成乃至生長的經驗。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崔其升也榮獲全國教育先進個人。杜郎口當之無愧地成為當代中國課堂教學的最大亮點,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代名詞”。時代的必然又選擇杜郎口肩負起“課改領軍”的大任,現在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已習慣地尊稱杜郎口是“我們的課改老師”!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課改的“技術與操作”問題,探討如何讓理念落地,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因而解除杜郎口就顯得特別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