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明節的活動及注意事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清明節的活動及注意事項精品多篇

清明節的由來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 浸種耕田莫遲延。”

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應該説這與此前兩天(或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説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説:“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説:“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説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九年級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後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裏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於踏青遊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

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並伴以踏青、植樹等活動,節日體現飲水思源、凝聚族羣、迎春健身及關愛自然的意義。杜牧的《七絕·清明》詩,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春雨、牧童、酒家,詩人匆匆的步履牽引着清明節的詩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把人們帶入另一番節日盛景,如林的店鋪、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態各異的車馬轎舟,一片忙碌、一派繁華盡在畫卷中。今天的清明節,依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着重要的位置。紀念先人,慎終追遠;緬懷先烈,展望未來,共創幸福美好未來,是我們過節的主題。

清明節的活動 篇二

1、掃墓

掃墓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2、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蹴鞠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4、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5、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對於古人,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

6、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

7、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清明節燒紙注意事項 篇三

1、燒紙的品類

在買燒紙的時候,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因為那樣的紙作為那邊的錢是不實的。但是在燒大錢的時候可以稍微的燒一些這樣的。因為根據農村老人的話語,在那邊有着很多的討債鬼,會死皮賴臉的和那邊的先人要錢,不給還不行,就會磨人,就得用這種小錢去打發他們。這也是讓先人安心的做法。

2、燒黃紙打錢

現在很多的農村年輕人不知道這件事情,就是給先人上墳,買回燒黃紙必須用一張100元真錢蓋在黃紙上面,然後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依次的蓋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錢”在那邊實成。才能讓先人在那邊花的這個“錢”才有用。

3、燒紙時畫圈

所有的準備好了,再去給先人燒紙的時候。要在燒紙的地方畫一個圓圈,在西北角留一個缺口,因為這個方向是傳説中的鬼門,方便下面的人來取錢。但是在花圈的時候千萬記得,不能把自己划進來,否則會導致很大的傷害。

4、燒紙時不能嬉戲

在燒紙的時候首先得一定要非常的嚴肅,不能嬉笑打罵。在燒紙的時候,先拿兩張紙祭奠一下週圍的“孤魂野鬼”,然後在點燃其他的,燒紙燃燒的時候,口裏要念念有詞,説到:來看你了,給你送錢來了,今天你的。.。.也來了,在那邊有錢花了。類似這樣的話語,為的就是讓他們知道,護佑後人。一定要在燒紙燃燒完再走,否則先人會非常的不高興,惹禍上身。

清明節的來歷 篇四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相傳周朝的天文學家曾用“土圭”測日影法,確定了二十四節氣,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將清明前的第三天定為寒食節。由於清明與寒食節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漸融入了寒食祭祖的習俗,而後逐漸發展成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禁忌 篇五

1、黑氣運低

掃墓當日早晨,洗臉清面時,照鏡子若發現額頭有烏黑起色,表示運勢低迷,儘量避免掃墓,若一定要去,可攜帶開光護身物品(如:護身符等),以作化解。

2、食齋禁葷

掃墓當日早晨起身至到達掃墓地點,儘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齊素嚴,以示對先人禮貌和尊重。

3、注意安全

焚燒紙錢,置放供品,應注意防火,確保安全,物品儘量自己攜帶,避免購買祭祀地點附近的小販兜售器物。若由於攜帶不便,不得不購買,應提前準備零鈔,將少額現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額現金置裏側,避免被小偷扒竊。

4、擇日祭掃

儘量避免雙休日或其他掃墓高峯時段,蓋因如今市民私家車增多,高峯祭掃,會因交通擁堵為出行帶來麻煩,可選擇乘坐各類公共交通工具,或將掃墓時間拉長(早出晚歸)或錯開重點時段,以緩解人多車多給道路交通帶來的壓力。

5、隨時清點

無論是到達祭祀地點,還是離開,都要養成清點隨身攜帶物品的好習慣,以免貴重物品無意丟失,集體祭祀應隨時清點人數,特別是攜帶小孩的家長更應照顧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煙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線進行形成規劃,切勿在偏僻地方長時間逗留,確保自身安全。

7、勿擾他靈

墓地為陰靈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鬥,隨處小解,路遇其他墳冢,切忌用腳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亂動其他墓碑祭祀物品,無疑碰到,應誠心誦唸“對不起,打擾了”,墓地範圍要內維恭維謹,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以免打擾得罪其他陰靈。

8、祭祀時間

掃墓時間儘量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天未亮或傍晚時分,不利掃墓人,應儘量避免掃墓,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之間通常為掃墓最佳時段。

9、清整墓地

面對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雜草,增添鬆土,整理周遭環境,使得墓地外觀飽滿而整潔,同時心中默默祈禱,寄託希望於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後代富貴昌盛。

10、忌孕婦掃墓

通常來説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説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清明吃什麼食物 篇六

1、五穀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穀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穀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穀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穀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濕、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

2、銀耳

銀耳是平民補品,但是卻能夠和人蔘、燕窩等媲美,是女性的佳養顏食品。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濕、養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藥物。而且女性月經不調、大便祕結都可以食用銀耳湯。

3、韭菜

俗話説:“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性温,宜人體陽氣。

4、大蒜

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由細菌引起的感冒、腹瀉、腸胃炎以及扁桃腺炎有明顯療效。據新研究,大蒜還具有一定的補腦作用,其原因是大蒜可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還能抵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5、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淨、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温加熱、炒熟、燜透。

6、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説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裏有蝦籽。

7、河蚌

據説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説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乾淨,肉質也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清明時節養生注意事項 篇七

清明養生重在養肝

傳統的清明節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説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有密切關係。所以,清明節的養生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節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清明養生少吃“發物”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發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清明養生忌久坐卧

清明節氣是“春瘟”流行時節,但人們不可閉門不出,更不能坐卧過久。中醫表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清時節氣應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應要常到外户或河邊散步,以呼吸新鮮氣息,並進行適度的健身運動。

清明養生作息提前

到了清明作息提前。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髮,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牀。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幹、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儘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後積極進行户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清明養生“春捂”要適當

俗話説“二月亂穿衣”,説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温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清明節氣養生運動 篇八

春季參加體育鍛煉,由於肌肉不停地收縮,呼吸加深,新陳代謝旺盛,使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再加上春季鍛鍊時,提高了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增強了丘腦下部體温調節中樞的工作能力氣候變化。所以,身體精神手腳利索,不容易疲勞。

1、和緩運動型

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裏,健走、慢跑等相對安靜的運動更適合剛剛從寒冬走過來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時快時慢,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的保健作用。

2、休閒趣味型

遠足、徒步可以練習腳力,帶動身體的大循環。對於遠足與徒步有一定困難,或是受時間限制的人,可以選擇集休閒、娛樂和鍛鍊為一體的放風箏。徒步是户外運動中為典型和為普遍的一種。由於徒步行走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閒的活動。

3、保健養生型

春練對於年輕朋友而言可能更為簡單易行,但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春練更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所以建議選擇一些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來習練。

清明節氣養生小貼士,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鬆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在風和日麗的春天,舉家老小集體外出,適當地跑步跳躍,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鬱,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悦,更能使人體正氣增強,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要使情緒抑鬱,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一定要讓情志生機盎然。

清明節氣養生起居,夜卧早起怡情養性清明正值陽氣生髮階段,雖然氣温也逐漸上升,但是仍舊有冷空氣襲擊的跡象,所以清明養生要注意外邪侵襲,這個階段久病易復發,有個好睡眠是調養機體的根本,同時,清明節氣肝火旺盛,性情發怒容易誘發肝氣鬱結。清明期間起牀後不妨來點舒適的晨練,以增強機體性能,抵禦春病。

人們總認為春分一過就正式進入春天了,故常有“俏春寒”之説。其實,氣象學上,連續5天日平均氣温(一天的高氣温和低氣温的平均值)高於10℃,才表示進入春天。每年清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温都會升到12℃以上。可以這麼説,清明到來,春天才真正來了。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清明節氣養生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着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這個時節,應該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衞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

能使陽氣更好地生髮,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牀。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幹、頭昏、目濁等不適。

因此,要儘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後積極進行户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清明節氣期間不要使情緒抑鬱,這樣會有損肝臟,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一定要讓情志生機盎然。